燕王朱棣起兵造反,明朝其他的亲王为何没有反抗?
燕王朱棣造反发生在建文元年的七月到建文四年的六月,其造反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经过反复和长期的酝酿,主要的导火索就是建文帝步步紧逼的削藩之举。在中国古代,造反是极为大逆不道的事情,谁若是有造反的举动,天下藩王必定起兵勤王,共同退之,但朱棣发动靖难战争,交战的双方却只有朱棣和建文帝,其它藩王并未进行反抗,究其原因,有当时的建文王朝兵力强盛,他们不敢轻举妄动,有建文帝自己发起的削藩举动,让他们心中有所顾虑,也有建文并未对他们赶尽杀绝,各亲王都还有退路,不想反抗。
建文王朝当时兵力强大,除朱棣以外的各地藩王不敢轻举妄动
朱元璋在位时候,为了尽可能为自己将要继位的皇孙朱允炆提供一个稳定的登基环境,他快刀斩乱麻,采取了十分直接的方式,先将原来以太子主标为首,支持太子的蓝玉等有权有势的开国功臣一一铲除,再将他们手中的军权全部都分解到自己儿子燕王朱棣等人的身上,还将他们派到边疆,镇守大明的边关,让大明朝没有内忧,也不怕外患,可谓一举两得,延续了以往的强势,在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的明朝,地方强,就意味着中央也稳固,故而除了远在边关,手握军权的朱棣,其它亲王都不敢轻举妄动。
建文帝奉行的削藩举动,导致其他亲王心中充满顾虑,但也不敢反抗
建文帝从登基开始就立马施行了以削藩为核心的改革,前面提到朱元璋让朱棣等人手握兵权镇守边疆,有兵权在身,又加上所谓的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建文削藩的矛头直指朱棣,但他却没有对朱棣直接动手,而是从他身边可能协助他造反的人身上动手脚,削减朱棣的羽翼,于是乎以长江天险坐镇荆州的湘王成建文动手的第一个对象,建文帝先伪造朱柏意图谋反、伪造宝钞及擅虐杀人等罪名派兵攻打荆州,面对如狼似虎十分强大的官兵,朱柏虽毫无惧意,自知无力回天,冷静整理衣冠,点燃宫殿投火自焚,从容赴死。
同年七月,地处云南,与朱棣八竿子打不着的岷王也被当做朝廷争取云南沐家支持的牺牲品,被贬为庶人,一系列的削藩举动,不仅让朱棣造反之心更加强烈,也在无意中寒了众多亲王的心,不过朝廷既然敢削藩,自然有镇压他们的实力和手段,心中的顾虑也是他们不敢反抗的原因。
建文并未对他们赶尽杀绝,各亲王尚有退路
朱棣起兵造反,是因为他是在无路可退,不造反,不起兵,他面临的就只有死一条路,而其它亲王不一样,他们手中没有像朱棣一般的兵权,也不像朱湘一样知道明朝许多机密,建文不会着急对他们动手,甚至可以说是不屑对他们动手,所谓好死不如赖活着,虽然对于削藩之事心寒,但他们都放在心中,朱棣造反是朝廷的事,与他们没有任何关系,他们自然会选择先保全自家身家性命,不会轻易站队,更不会加入其中。
总的来说,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在涉及自己切身利益,或者是关系到身家性命的时候,所有人反应都是先本能的自保。
洪武三十一年(1398),太祖朱元璋驾崩后,把皇位传给了他的孙子朱允炆。建文元年(1399),太祖的第四个儿子朱棣起兵。1402年,朱允炆的皇位被他的叔叔朱棣取而代之。那么,问题来了,朱棣起兵造反,其他二十几个藩王为何没反抗?一起来捋一捋。
朱棣起兵时,藩王们已是人人自危
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后,采用藩王制来治理国家。从洪武三年(1370)起,太祖先后三次分封他的二十六个儿子,除立为太子的长子朱标和早夭的第二十六个儿子外,其余二十四个儿子均被封为王,加上一个重孙,共二十五个王。诸王长大后,纷纷到各地就藩。到了太祖晚年,藩王的势力日益壮大,其中宁王朱权、燕王朱棣和晋王朱棡三位藩王的势力最大,拥有重兵。
洪武三十一年(1398),朱允炆登基后就着手削藩,不到一年的时间,先后削夺了周、岷、齐、湘、代五个藩王,除了湘王自焚外,其他四位亲王或是幽禁,或是迁往边远地区。这么一来,剩下的藩王人人自危,唯恐削藩之火烧到自己身上,唯一还有点实力的也就是燕王朱棣和宁王朱权了。
削藩之初,燕王朱棣就开始装疯扮傻,后来看情势还是难逃被削的命运,于是在身边谋士的建议下,于建文元年(1399)以“清君侧”为名起兵。此时朱棣起兵,解了其他藩王的燃眉之急,也合了藩王们的意,所以说,绝大多数的藩王还是支持朱棣起兵的。
朱棣是当时的老大
朱棣虽说排行老四,但在起兵时,他已然是太祖朱元璋在世儿子中的老大。因为老大太子朱标在洪武二十五年(1393)去世,老二朱樉在藩地多次犯错,多次被责罚,于洪武二十八年(1395)病逝,老三朱棡和老二朱樉一样,也犯了不少错误,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的时候去世。
在封建礼制下,一个家族中,往往老大才有发言权、决定权和号召力,所以,朱棣起兵,其他藩王没什么反对意见。
朱棣收服了另一个实力强大的宁王
太祖晚年时,宁王朱权、燕王朱棣和晋王朱棡三位藩王的势力最大,其中晋王朱棡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去世,后人虽然承袭了爵位,但是权力和兵力已不可同日而语。因此,朱允炆上台后,实力最为雄厚的,就只剩下燕王朱棣和宁王朱权。
朱棣在起兵之初,宁王朱权就遭到了朱允炆的打压,朱棣使计挟持了朱权,并许诺“事成之后,平分天下”。就这样,朱棣一招使得朱权加入他的队列。解决了实力最强的藩王,其他藩王自然不敢反对,于是,朱棣的军队一路南下打进了南京城。
朱棣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起兵,攻下南京城后,皇帝朱允炆“举火自焚”后下落不明。这种情况下,身为实际长子的朱棣顺理成章地登上宝座当了皇帝,其他藩王也不敢持反对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