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刘随传》全文翻译
作品原文:
刘随字仲豫,开封考城人。以进士及第,为永康军判官。军无城堞,每伐巨木为栅,坏辄以他木易之,颇用民力。随因令环植杨柳数十万株,使相连属,以为限界,民遂得不扰。属县令受赇鬻漱,转运使李士衡托令于随,不从。士衡愤怒,乃奏随苛刻,不堪从政,罢归,不得调。初,西南夷市马入官,苦吏诛索,随为绳按之。既罢,夷人数百诉于转运使曰:“吾父何在?”事闻,乃得调。
后改大理寺丞,为详断官。李溥以赃败,事连权贵,有司希旨不穷治,随请再劾之,卒抵溥罪。迁右司谏,为三司户部判官。随在谏职数言事,尝言:“今之所切,在于纳谏,其余守常安靖而已。”又奏:“频年水旱,咎在执事大臣忿争不和。请察王钦若等所争,为辨曲直。”时下诏蜀中,选优人补教坊,随以为贱工不足辱诏书。又劾奏江、淮发运使钟离瑾载奇花怪石数十艘,纳禁中及赂权贵。王钦若既死,诏塑其像茅山,列于仙官。随言:“钦若赃污无忌惮,考其行,岂神仙耶?宜察其妄。”
帝既益习天下事,而太后犹来归政,随请军国常务,专禀帝旨。又谏太后不宜数幸外家,太后不悦。权同判吏部流内铨,以长定格从事,吏不得为奸。使契丹以病足痹辞不能拜及还为有司劾奏夺一官出知信州召为户部副使改天章阁待制不旬日卒随与孔道辅、曹修古同时为言事官,皆以清直闻。随临事明锐敢行,在蜀,人号为“水晶灯笼”。初,使契丹还,会贬,而官收所得马十五乘。既卒,帝怜其家贫,赐钱六十万。
作品翻译:
刘随字仲豫,开封考城人。因为考中进士,做了永康军判官。永康军原来没有城墙,常常砍伐大树做栅栏,坏了就用别的木材换掉,非常耗费民力。刘随于是下令在周围种植杨柳几十万株,使它们相连接,当作限界,百姓于是能不再受打扰。所属县令受贿枉法,转运使李士衡向刘随求情,刘随没有答应。李士衡十分恼怒,就上奏说刘随做官苛刻,不能从政做官,刘随被免职还乡,不能调任。当初,西南夷人卖马给官府,被差役勒索折磨,刘随依法查办。离职后,几百个夷人特此前来询问转运使说:“我们的刘大人到哪里去了?”朝廷得知此事,刘随才得调任。
后来改任大理寺丞,担任详断官。李溥因为贪赃败露,事情牵连到权贵,主管的官员迎合皇上的旨意没有深究,刘随请求再次弹劾李溥,最终使李溥抵偿罪行。升任右司谏,任三司户部判官。刘随在谏官职位上多次提出意见,曾说:“现在急迫的事,是接受谏议,其他的事保持常规安定罢了。”又上奏说:“连年不断发生水旱灾害,过错就在主持政务的大臣相互争斗不和。请对王钦若等人的争执予以调查,辨清是非。”当时诏令下到蜀中,挑选优伶补充教坊,刘随认为这种地位低贱的人不值得动用诏书。他又弹劾上奏江、淮发运使钟离瑾运载几十船奇花异石,送给宫中和贿赂权贵。王钦若死后,诏令在茅山为他塑像,把他列入有尊位的神仙一类。刘随说:“王钦若贪赃枉法毫无顾忌,考察他的行为,难道是神仙吗?应该明察这件事的荒谬。”
皇帝已经逐渐熟悉国家的事,但太后还没有交还政权,刘随请求军队国家大事,只听皇帝的意见。又谏议太后不应当常到外戚家,太后不高兴。暂代同判吏部流内铨,因为擅长制定规则和条例,所以手下办事的人没办法作弊。出使契丹,借口双脚患病疼痛,推辞不能下拜行礼。回朝以后,被主管的官员弹劾,降官阶一级,出朝廷担任信州知州。召入朝廷担任户部副使,改任天章阁待制,不到十天就去世了。
刘随与孔道辅、曹修古同时担任谏官,都因为清廉正直出名。刘随遇事精明果敢,在四川时,人们称他“水晶灯笼。”当初,出使契丹回来时,他被贬官,官府回收了他的十五匹马。去世后,皇帝同情他家贫困,赏赐钱六十万。
《宋史·刘随传》原文:刘随字仲豫,开封考城人。以进士及第,为永康军判官。军无城堞,每伐巨木为栅,坏辄以他木易之,颇用民力。随因令环植杨柳数十万株,使相连属,以为限界,民遂得不扰。属县令受赇鬻漱,转运使李士衡托令于随,不从。士衡愤怒,乃奏随苛刻,不堪从政,罢归,不得调。初,西南夷市马入官,苦吏诛索,随为绳按之。既罢,夷人数百诉于转运使曰:「吾父何在?」事闻,乃得调。后改大理寺丞,为详断官。李溥以赃败,事连权贵,有司希旨不穷治,随请再劾之,卒抵溥罪。迁右司谏,为三司户部判官。随在谏职数言事,尝言:「今之所切,在于纳谏,其余守常安靖而已。」又奏:「频年水旱,咎在执事大臣忿争不和。请察王钦若等所争,为辨曲直。」时下诏蜀中,选优人补教坊,随以为贱工不足辱诏书。又劾奏江、淮发运使钟离瑾载奇花怪石数十艘,纳禁中及赂权贵。王钦若既死,诏塑其像茅山,列于仙官。随言:「钦若赃污无忌惮,考其行,岂神仙耶?宜察其妄。」帝既益习天下事,而太后犹来归政,随请军国常务,专禀帝旨。又谏太后不宜数幸外家,太后不悦。权同判吏部流内铨,以长定格从事,吏不得为奸。使契丹以病足痹辞不能拜及还为有司劾奏夺一官出知信州召为户部副使改天章阁待制不旬日卒随与孔道辅、曹修古同时为言事官,皆以清直闻。随临事明锐敢行,在蜀,人号为「水晶灯笼」。初,使契丹还,会贬,而官收所得马十五乘。既卒,帝怜其家贫,赐钱六十万。(选自《宋史·刘随传》,有删改)
译文:刘随字仲豫,开封考城人。因为考中进士,做了永康军判官。永康军原来没有城墙,常常砍伐大树做栅栏,坏了就用别的木材换掉,非常耗费民力。刘随于是下令在周围种植杨柳几十万株,使它们相连接,当作限界,百姓于是能不再受打扰。所属县令受贿枉法,转运使李士衡向刘随求情,刘随没有答应。李士衡十分恼怒,就上奏说刘随做官苛刻,不能从政做官,刘随被免职还乡,不能调任。当初,西南夷人卖马给官府,被差役勒索折磨,刘随依法查办。离职后,几百个夷人特此前来询问转运使说:「我们的刘大人到哪里去了?」朝廷得知此事,刘随才得调任。后来改任大理寺丞,担任详断官。李溥因为贪赃败露,事情牵连到权贵,主管的官员迎合皇上的旨意没有深究,刘随请求再次弹劾李溥,最终使李溥抵偿罪行。升任右司谏,任三司户部判官。刘随在谏官职位上多次提出意见,曾说:「现在急迫的事,是接受谏议,其他的事保持常规安定罢了。」
刘随字仲豫,开封考城人。以进士及第,为永康军判官。军无城堞,每伐巨木为栅,坏辄以他木易之,颇用民力。随因令环植杨柳数十万株,使相连属,以为限界,民遂得不扰。属县令受赇鬻漱,转运使李士衡托令于随,不从。士衡愤怒,乃奏随苛刻,不堪从政,罢归,不得调。初,西南夷市马入官,苦吏诛索,随为绳按之。既罢,夷人数百诉于转运使曰:“吾父何在?”事闻,乃得调。
后改大理寺丞,为详断官。李溥以赃败,事连权贵,有司希旨不穷治,随请再劾之,卒抵溥罪。迁右司谏,为三司户部判官。随在谏职数言事,尝言:“今之所切,在于纳谏,其余守常安靖而已。”又奏:“频年水旱,咎在执事大臣忿争不和。请察王钦若等所争,为辨曲直。”时下诏蜀中,选优人补教坊,随以为贱工不足辱诏书。又劾奏江、淮发运使钟离瑾载奇花怪石数十艘,纳禁中及赂权贵。王钦若既死,诏塑其像茅山,列于仙官。随言:“钦若赃污无忌惮,考其行,岂神仙耶?宜察其妄。”
帝既益习天下事,而太后犹来归政,随请军国常务,专禀帝旨。又谏太后不宜数幸外家,太后不悦。权同判吏部流内铨,以长定格从事,吏不得为奸。使契丹以病足痹辞不能拜及还为有司劾奏夺一官出知信州召为户部副使改天章阁待制不旬日卒随与孔道辅、曹修古同时为言事官,皆以清直闻。随临事明锐敢行,在蜀,人号为“水晶灯笼”。初,使契丹还,会贬,而官收所得马十五乘。既卒,帝怜其家贫,赐钱六十万。
(选自《宋史·刘随传》,有删改)
译文:
刘随字仲豫,开封考城人。因为考中进士,做了永康军判官。永康军原来没有城墙,常常砍伐大树做栅栏,坏了就用别的木材换掉,非常耗费民力。刘随于是下令在周围种植杨柳几十万株,使它们相连接,当作限界,百姓于是能不再受打扰。所属县令受贿枉法,转运使李士衡向刘随求情,刘随没有答应。李士衡十分恼怒,就上奏说刘随做官苛刻,不能从政做官,刘随被免职还乡,不能调任。当初,西南夷人卖马给官府,被差役勒索折磨,刘随依法查办。离职后,几百个夷人特此前来询问转运使说:“我们的刘大人到哪里去了?”朝廷得知此事,刘随才得调任。
后来改任大理寺丞,担任详断官。李溥因为贪赃败露,事情牵连到权贵,主管的官员迎合皇上的旨意没有深究,刘随请求再次弹劾李溥,最终使李溥抵偿罪行。升任右司谏,任三司户部判官。刘随在谏官职位上多次提出意见,曾说:“现在急迫的事,是接受谏议,其他的事保持常规安定罢了。”又上奏说:“连年不断发生水旱灾害,过错就在主持政务的大臣相互争斗不和。请对王钦若等人的争执予以调查,辨清是非。”当时诏令下到蜀中,挑选优伶补充教坊,刘随认为这种地位低贱的人不值得动用诏书。他又弹劾上奏江、淮发运使钟离瑾运载几十船奇花异石,送给宫中和贿赂权贵。王钦若死后,诏令在茅山为他塑像,把他列入有尊位的神仙一类。刘随说:“王钦若贪赃枉法毫无顾忌,考察他的行为,难道是神仙吗?应该明察这件事的荒谬。”
皇帝已经逐渐熟悉国家的事,但太后还没有交还政权,刘随请求军队国家大事,只听皇帝的意见。又谏议太后不应当常到外戚家,太后不高兴。暂代同判吏部流内铨,因为擅长制定规则和条例,所以手下办事的人没办法作弊。出使契丹,借口双脚患病疼痛,推辞不能下拜行礼。回朝以后,被主管的官员弹劾,降官阶一级,出朝廷担任信州知州。召入朝廷担任户部副使,改任天章阁待制,不到十天就去世了。
刘随与孔道辅、曹修古同时担任谏官,都因为清廉正直出名。刘随遇事精明果敢,在四川时,人们称他“水晶灯笼。”当初,出使契丹回来时,他被贬官,官府回收了他的十五匹马。去世后,皇帝同情他家贫困,赏赐钱六十万。
【原文】
刘随字仲豫,开封考城人。以进士及第,为永康军判官。军无城堞,每伐巨木为栅,坏辄以他木易之,颇用民力。随因令环植杨柳数十万株,使相连属,以为限界,民遂得不扰。属县令受赇鬻漱,转运使李士衡托令于随,不从。士衡愤怒,乃奏随苛刻,不堪从政,罢归,不得调。初,西南夷市马入官,苦吏诛索,随为绳按之。既罢,夷人数百诉于转运使曰:“吾父何在?”事闻,乃得调。
后改大理寺丞,为详断官。李溥以赃败,事连权贵,有司希旨不穷治,随请再劾之,卒抵溥罪。迁右司谏,为三司户部判官。随在谏职数言事,尝言:“今之所切,在于纳谏,其余守常安靖而已。”又奏:“频年水旱,咎在执事大臣忿争不和。请察王钦若等所争,为辨曲直。”时下诏蜀中,选优人补教坊,随以为贱工不足辱诏书。又劾奏江、淮发运使钟离瑾载奇花怪石数十艘,纳禁中及赂权贵。王钦若既死,诏塑其像茅山,列于仙官。随言:“钦若赃污无忌惮,考其行,岂神仙耶?宜察其妄。”
帝既益习天下事,而太后犹来归政,随请军国常务,专禀帝旨。又谏太后不宜数幸外家,太后不悦。权同判吏部流内铨,以长定格从事,吏不得为奸。使契丹以病足痹辞不能拜及还为有司劾奏夺一官出知信州召为户部副使改天章阁待制不旬日卒随与孔道辅、曹修古同时为言事官,皆以清直闻。随临事明锐敢行,在蜀,人号为“水晶灯笼”。初,使契丹还,会贬,而官收所得马十五乘。既卒,帝怜其家贫,赐钱六十万。
(选自《宋史·刘随传》,有删改)
【译文】
刘随字仲豫,开封考城人。因为考中进士,做了永康军判官。永康军原来没有城墙,常常砍伐大树做栅栏,坏了就用别的木材换掉,非常耗费民力。刘随于是下令在周围种植杨柳几十万株,使它们相连接,当作限界,百姓于是能不再受打扰。所属县令受贿枉法,转运使李士衡向刘随求情,刘随没有答应。李士衡十分恼怒,就上奏说刘随做官苛刻,不能从政做官,刘随被免职还乡,不能调任。当初,西南夷人卖马给官府,被差役勒索折磨,刘随依法查办。离职后,几百个夷人特此前来询问转运使说:“我们的刘大人到哪里去了?”朝廷得知此事,刘随才得调任。
后来改任大理寺丞,担任详断官。李溥因为贪赃败露,事情牵连到权贵,主管的官员迎合皇上的旨意没有深究,刘随请求再次弹劾李溥,最终使李溥抵偿罪行。升任右司谏,任三司户部判官。刘随在谏官职位上多次提出意见,曾说:“现在急迫的事,是接受谏议,其他的事保持常规安定罢了。”又上奏说:“连年不断发生水旱灾害,过错就在主持政务的大臣相互争斗不和。请对王钦若等人的争执予以调查,辨清是非。”当时诏令下到蜀中,挑选优伶补充教坊,刘随认为这种地位低贱的人不值得动用诏书。他又弹劾上奏江、淮发运使钟离瑾运载几十船奇花异石,送给宫中和贿赂权贵。王钦若死后,诏令在茅山为他塑像,把他列入有尊位的神仙一类。刘随说:“王钦若贪赃枉法毫无顾忌,考察他的行为,难道是神仙吗?应该明察这件事的荒谬。”
皇帝已经逐渐熟悉国家的事,但太后还没有交还政权,刘随请求军队国家大事,只听皇帝的意见。又谏议太后不应当常到外戚家,太后不高兴。暂代同判吏部流内铨,因为擅长制定规则和条例,所以手下办事的人没办法作弊。出使契丹,借口双脚患病疼痛,推辞不能下拜行礼。回朝以后,被主管的官员弹劾,降官阶一级,出朝廷担任信州知州。召入朝廷担任户部副使,改任天章阁待制,不到十天就去世了。
刘随与孔道辅、曹修古同时担任谏官,都因为清廉正直出名。刘随遇事精明果敢,在四川时,人们称他“水晶灯笼。”当初,出使契丹回来时,他被贬官,官府回收了他的十五匹马。去世后,皇帝同情他家贫困,赏赐钱六十万。
【人物简介】
刘随,宋时人,字仲豫,开封考城县人,以进士及第入官。元祐年间(公元1086——1093年),刘随任永康军(今四川都江堰市,辖青城、导江两县)判官(知军下属负责审判等职的官僚),其军政府所在地是今灌县古城。
【背景】
永康军植柳围城
宋代以前,永康军城没有城墙,砍伐树木“植木为栅”,以为城垣,“岁配鹿角为寨”。刘随来到灌县时,举目四望时,发现整个县城居然没有城墙,仅以巨木为栅,甚至有些地方连巨木都没有,只得以其它木料代替。永康军多雨,木材易朽,每当栅栏损坏则需另伐新木更换,这种城防工程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耗费巨大。刘随认为:这样围城简直是劳民伤财!于是,刘随率领永康军城官兵和全城老百姓“环植杨柳数十万株,使相连属,以为界线”,形成绿色城墙,成为军城的天然绿色屏障,一道亮丽的风景。从此,更换栅栏之苦得以减轻,永康军城的安全也得到保障。往事越千年,当年刘随环城尽植的杨柳现在只剩下杨柳河一段。柳枝在婀娜摇摆中,向人们传递着春天的消息,这份温馨情致陶醉了两岸的行人。
【《宋史·刘随传》全文翻译】
刘随字仲豫,开封考城人。因为考中进士,做了永康军判官。永康军原来没有城墙,常常砍伐大树做栅栏,坏了就用别的木材换掉,非常耗费民力。刘随于是下令在周围种植杨柳几十万株,使它们相连接,当作限界,百姓于是能不再受打扰。所属县令受贿枉法,转运使李士衡向刘随求情,刘随没有答应。李士衡十分恼怒,就上奏说刘随做官苛刻,不能从政做官,刘随被免职还乡,不能调任。当初,西南夷人卖马给官府,被差役勒索折磨,刘随依法查办。离职后,几百个夷人特此前来询问转运使说:「我们的刘大人到哪里去了?」朝廷得知此事,刘随才得调任。
后来改任大理寺丞,担任详断官。李溥因为贪赃败露,事情牵连到权贵,主管的官员迎合皇上的旨意没有深究,刘随请求再次弹劾李溥,最终使李溥抵偿罪行。升任右司谏,任三司户部判官。刘随在谏官职位上多次提出意见,曾说:「现在急迫的事,是接受谏议,其他的事保持常规安定罢了。」又上奏说:「连年不断发生水旱灾害,过错就在主持政务的大臣相互争斗不和。请对王钦若等人的争执予以调查,辨清是非。」当时诏令下到蜀中,挑选优伶补充教坊,刘随认为这种地位低贱的人不值得动用诏书。他又弹劾上奏江、淮发运使钟离瑾运载几十船奇花异石,送给宫中和贿赂权贵。王钦若死后,诏令在茅山为他塑像,把他列入有尊位的神仙一类。刘随说:「王钦若贪赃枉法毫无顾忌,考察他的行为,难道是神仙吗?应该明察这件事的荒谬。」
皇帝已经逐渐熟悉国家的事,但太后还没有交还政权,刘随请求军队国家大事,只听皇帝的意见。又谏议太后不应当常到外戚家,太后不高兴。暂代同判吏部流内铨,因为擅长制定规则和条例,所以手下办事的人没办法作弊。出使契丹,借口双脚患病疼痛,推辞不能下拜行礼。回朝以后,被主管的官员弹劾,降官阶一级,出朝廷担任信州知州。召入朝廷担任户部副使,改任天章阁待制,不到十天就去世了。
刘随与孔道辅、曹修古同时担任谏官,都因为清廉正直出名。刘随遇事精明果敢,在四川时,人们称他「水晶灯笼。」当初,出使契丹回来时,他被贬官,官府回收了他的十五匹马。去世后,皇帝同情他家贫困,赏赐钱六十万。
【原文】
《宋史·刘随传》
刘随字仲豫,开封考城人。以进士及第,为永康军判官。军无城堞,每伐巨木为栅,坏辄以他木易之,颇用民力。随因令环植杨柳数十万株,使相连属,以为限界,民遂得不扰。属县令受赇鬻漱,转运使李士衡托令于随,不从。士衡愤怒,乃奏随苛刻,不堪从政,罢归,不得调。初,西南夷市马入官,苦吏诛索,随为绳按之。既罢,夷人数百诉于转运使曰:「吾父何在?」事闻,乃得调。
后改大理寺丞,为详断官。李溥以赃败,事连权贵,有司希旨不穷治,随请再劾之,卒抵溥罪。迁右司谏,为三司户部判官。随在谏职数言事,尝言:「今之所切,在于纳谏,其余守常安靖而已。」又奏:「频年水旱,咎在执事大臣忿争不和。请察王钦若等所争,为辨曲直。」时下诏蜀中,选优人补教坊,随以为贱工不足辱诏书。又劾奏江、淮发运使钟离瑾载奇花怪石数十艘,纳禁中及赂权贵。王钦若既死,诏塑其像茅山,列于仙官。随言:「钦若赃污无忌惮,考其行,岂神仙耶?宜察其妄。」
帝既益习天下事,而太后犹来归政,随请军国常务,专禀帝旨。又谏太后不宜数幸外家,太后不悦。权同判吏部流内铨,以长定格从事,吏不得为奸。使契丹以病足痹辞不能拜及还为有司劾奏夺一官出知信州召为户部副使改天章阁待制不旬日卒。
随与孔道辅、曹修古同时为言事官,皆以清直闻。随临事明锐敢行,在蜀,人号为「水晶灯笼」。初,使契丹还,会贬,而官收所得马十五乘。既卒,帝怜其家贫,赐钱六十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