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 —余华《活着》

 我来答
吃瓜小能手17
2022-07-29 · TA获得超过6150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643
采纳率:94%
帮助的人:116万
展开全部
活着,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并没有深刻的理解到这是一个怎样沉重的话题,不知道活着竟比死去更加需要承受悲痛和苦难。福贵的活着,带着辛酸和无奈,充满了悲苦,可他还是那样义无反顾的为着活着而活着,在福贵活着的事实中,蕴藏着怎样深厚的情感,承载的又是生命哪般的重量?为何在作者笔下,福贵的口中,他苦难的一生变得如此的轻描淡写,却震撼人心。

“福贵,你的头发全白了!”福贵的头发就这样全白了……迟暮之年的徐福贵和同样步入老年的一头老牛,相互陪伴和依靠,带着“要活着”的意志和企盼,在一垄垄的田间就这么来回走着,向一个年轻人平淡的讲述着自己的一生。

新中国所经历的那几十年深刻的灾难,在福贵和他一家人的身上,都打上了结实的烙印。这位老人亲手埋葬了自己相继离世的亲人,忍受着从富足荒诞到贫穷饥苦的日子,熬到了白头,在这个过程中,有泪有怨恨,有善良和纯真,福贵就这么过了他的一生。“有时候想想很伤心,有时候想想又很踏实。”老来的福贵就只剩下“活着”的坚定意念,命运的灾难没有在一瞬间打倒了这个老人,福贵在最后选择了坚强的和命运进行了抗争——以“活着”的方式。福贵这跨越了几十年的经历,是中国历史的反映,是中国千千万万的人民水深火热的生活的真实写照。

余华先生说过:“我自己写下的作品,,有时候也同样会影响自己的人生态度。”福贵的选择就是余华先生的选择,是余华先生送给读者一份沉重深厚又意味深长的礼物,在福贵的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对生命的尊崇,是余华先生通过福贵的一生为我们讲述的深刻的道理,无关乎现实,只是对生命的一种态度和追求,是余华先生对福贵的追忆,也是福贵对余华先生的影响。

福贵的眼清澈明净,没有带有灾难折磨之后的浑浊和对世界的麻木,他简单而清晰的去讲述了自己的一生,他的语气让听者听到的更多是温情和感动,而不是对悲难的愤慨,带着欣慰,甚至庆幸自己能够亲手送走他挚爱的那些人,庆幸在最后陪伴着他的还有那头老牛。我反反复复听见福贵在说:“不就是活着嘛,没什么大不了!”这句话里没有轻蔑和不敬,只有不卑不亢,只有对命运不屈服,这样的福贵,孤苦无依,我却只想到的潇洒恣意,淡然开阔,平凡的福贵在用自己的姿态向我们展示了他面对生活最自然的样子。

生命赋予我们的不仅仅是欢乐和平顺,悲伤和挫折也会夹杂着接踵而来,这就是生命在用实际行动在告诉我们,生命的真谛是需要去忍受,忍受突如其来的灾难和平庸。我们被赋予了生命的同时,也肩负着生命的责任,就是活着,无论以怎么样的方式去抗争,只要活着,就不算屈服于命运。福贵年轻时候当过“败家子”,而后成为了家庭的支柱,在生活的磨练之中渐渐懂得如何去面对生活,懂得了只有活着才是一个人最后的归宿,活着所承受的痛苦也好,欢乐也罢,都远比死去的人更多,福贵选择活着,是他自己的生命完整的诠释。

余华先生以“我”来叙述整个故事,以福贵之口清晰的讲述了这个故事,因为没有人能比自己更理解自己的生活,福贵活在自己的世界之中,没有去管自己世界之外的看法和想法,在自己所理解的生活中理解生命,获得纯粹、真实。只要福贵自己的内心了解自己,明白自己是怎么走过这一路,他就能拥有强大的内心,曾经的困苦、欢乐和感动都能成为福贵专属的财富,滋润和丰富着他的人生,铸就属于福贵的历史。

《活着》的语言朴素真诚,这是一个农民的口吻,是福贵的人生经历所沉淀出来的语言,他的感悟、他的态度,都在这简单的字里行间,这是余华先生的高明之处,看似没有精雕细琢过的文字,都是余华先生的精心之作,他把自己与作品相结合,将自己带入了福贵,很多人说余华先生的语言冰冷残酷,可这样的残酷是对主角的负责,他能清楚的了解现实,分清自己和福贵,正如余华所表达的福贵能了解自己一样,余华先生也深刻了解了自己应该写怎样的作品,他想要怎样的作品,所以他塑造了福贵,这个感动了千千万万读者的农民形象,这个面对生活坚忍地负起生命的责任的老人,他最终会如小说的结尾一般,被土地召唤,被黑夜召唤而去,这样的结局留给了读者无限的念想。福贵在生与死之间穿梭,在希望和一次次的希望落空之间来回,有庆跑了第一名的惊喜,凤霞嫁了好人家的欣慰,苦根的陪伴,这些是富贵的新生,有庆、凤霞,最后连同唯一的苦根的离世,都成为了福贵的劫,读者在听着福贵娓娓道来的时候,感受着这样的辛酸,体验了一把福贵的人生,但失去亲人的切肤之痛,是读者永远没有办法感同身受的,他那样继续活着,却负责任的再一次告诉我们:“活着!在不断的死亡之中,还是得继续活着!”这是生命的力量,是富贵瘦小的胸腔里强烈的呐喊!

福贵的时间已经在悄悄逝去,我们却正处于活着的状态,正在经历活着的过程,没有人可以去复制福贵的人生,甚至任何别人的人生,每个人都会在活着的过程中经历属于自己的人生,自己的灾难,不需要旁人的解说和评论,希望能够在最后死去的时候感受到人生是幸福的,有资格和权利说自己是幸福的。这是余华通过《活着》告诉我们的一个现实:“幸福与不幸,生与死,都是相对的静止的。”福贵就是这样平静淡然的过着他的晚年,在夕阳下赶着那头老牛,然后归去那藏着与家人各种记忆、曾经和家人一起生活过的老房子。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乐观,是不是积极,“为了活着而活着”这样看似无奈的决定,是什么样的人才会有的感悟?多少人因为不能承受生活的苦难,选择了离开这个人世,带着自己的痛苦,自认为的无可奈何,留给活着的人多么大的悲痛,活着的人需要为死去的人承担多大的责任,又需要用怎样的心思在继续过着又少了一个人陪伴,却还会不断承受各种打击的生活,死去的自私,彰显了选择继续活着的人的伟大。不是所有的人都带着福贵一样的心思活着,无论带着怎样的目的活着,自私或者伟大,都必定会经历属于自己的灾难,有自己认为过不去的坎,最终我们能否向福贵一样,将人生的幸福与不幸,都当成一种幸运,坚韧的活着?

我们会找各种各样的借口,去推脱,去逃避,只要我们活着,就会在各个路口都会有它不同的困难在等待着我们去解决,生命从来都不会仅仅给予我们幸福和欢笑,我们才走过人生的十分之一,漫漫的生命长河之中,我们只是出于其中的一粒灰尘,又能从何处去窥探所有的困苦?又有什么资格去说自己已经尝过了时间最苦的滋味,更无法轻易地去放弃生命,放弃承担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死亡看似离我们很遥远,死亡却也离我们很近,或许现在的生活环境已经无法让我们这么深刻地去看待生活本来最纯真的面目,也无法那么深刻的去体验活着的意义。我所经历的着二十年的人生,那些我所认为的悲难和痛苦之事,在此刻,却怎么也及不上福贵失去亲人的痛苦。

我也经历过死亡,奶奶的离世,这样自然的生死规律并不会让我有太大的悲伤,福贵的大起大落,白发人送黑发人,我以为最后忆起也应该是悲恸流涕的真情流露,可是福贵冷静的叙述之中,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一切就那么自然,我感受到的不再是悲恸,而是向像福贵一样,读到了更多的善良的人性,流着泪,笑着哭。

生活依旧是如此,没有因为任何一个人有任何的改变,所有的一切不过是在出生到死亡的这一段路的插曲,我们的挣扎,我们的困惑,我们的所有,都在编织“活着”给我们带来的财富。我们的人生,其实也是福贵田边的小草,迎面吹来的清风,来无影,去无踪,只有活着才能真实的感受到我们认为微不足道的一切,只有活着,才能在老来的时候能够一起自己的青春是怎样的飞扬,怎样的精彩,又有着怎样的不堪。

离老去好像还很长,离福贵很近却也很远,那是我无法企及的高度,及时我也在我所认为的苦难了摸爬滚打,伤心泪流,崩溃抓狂,也有着美丽的感情,有我爱的人,有交心的朋友,也会想着:“就这么活着吧!”我能“活着”么?我能在老来想起自己的一切都觉得幸福么?

仲子鹏 兰州新东方学校优能中学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