豇豆是大家很熟悉的一种蔬菜,如何防治豇豆病害呢?
在豇豆栽培中,发生普遍而且较为严重的病害主要有煤霉病、锈病、叶斑病、疫病、立枯病、根腐病、枯萎病、病毒病等病害。
这种属豇豆幼苗期病虫害,在春提前种植预苗中较易产生。黄萎病别名“倒砧”、“融梗”,发病时,病苗底部呈浸水状病斑,病部绕茎一周,缢缩成条状,幼苗嫩叶并未凋黄以前即猝倒身亡,发病快速时,能够发病幼苗为核心,造成一片幼苗猝倒。
豇豆炭蛆病病菌为细菌。菌丝附着残病体里,在采摘的种籽上过冬,生子胞子盘。豇豆栽种后,分生孢子立即浸染,导致幼苗发病,还可以经风雨、虫类在田间散播,由伤口发炎植物,再透过外皮后入侵,在超低温、高低温标准下发病重。温度在17℃以内,空气相对湿度在100%时非常容易发病;环境温度小于13℃,环境湿度小于95%,此病可获得操纵。
关键危害叶片,重则叶茎和种荚也可危害。逐渐叶背造成浅黄色小斑点慢慢变褐,突起呈小脓疱状,后扩张成夏胞子堆,外皮裂开后,散发淡褐色粉末状即夏胞子,中后期产生灰黑色冬胞子堆,导致叶片形变、早落。防治:采用抗病品种,发病前期喷撒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萎锈灵啶虫脒800倍液等,10-15天1次,连喷2-3次。
每一年产生4-5代。防治除用立即田里花落、落荚,切除遇害的干尖和豌豆集中化损坏外,主要是选用药物防治。药物防治的对策是“治花不治荚”,即在豇豆始开花期第1次服药,之后间距7-10天1次,持续2-3次。打药时长以早上8时前花瓣儿伸开时为好,这时绦虫卵可充分触碰药水;药物可采用菊酯类以及混配中药制剂,如敌杀死、速灭杀丁、灭杀毙等。若在结荚后服药一定要在摘取后打药,严禁采前打药,防止中毒了。
持续高温多湿时发病幼苗以及周边苗床边均可长一层乳白色棉絮状霉。青枯病发病后其病部之上植物已死亡而幼苗屹立不倒,多湿自然环境下由此可见病部造成深褐色蜘蛛丝网状结构霉层,有别于黄萎病的乳白色霉层。沤根主要是因超低温高低温造成幼苗没发新根,根处衰退乃至烂掉。幼苗僵硬、偏矮,不可以正常的生长发育,非常容易拨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