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形成性考核册4答案 20
展开全部
电大天堂【大学语文】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注:本答案仅供参考,如有错误敬请指正
电大天堂【大学语文】形考作业一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 苏轼 苏辙 曾巩 2、启蒙运动 人权 3、80 石头记 4、宋代 四书集注
5、杨绛 堂吉诃德 6、子瞻 东坡居士 7、余秋雨 8、列夫·托尔斯泰 战争与和平
9、纪传体 司马迁 10、浪漫 巴黎圣母院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 试析哈姆雷特“生存还是毁灭”的独白。
这一段脍炙人口的台词乃是整个悲剧的核心, 极富哲理性, 它展示了哈姆雷特的心灵煎熬。
“生存还是毁灭”这生死抉择,引起王子深沉的思索。生存, 即活下去,忍受人世的苦难,要比死亡更加艰难,然而, 作为思想家的哈姆雷特具有一般人达不到的深度, 他一旦将这思虑再向纵深开掘, 马上又出现新的问题: 倘若如宗教所说, 灵魂不死呢? 那 “活着” 时的诸多苦难不依旧存在吗? 不还得照样 “忍受” 吗? 原来, 死不是苦难的结束, 而是苦难的延续, 如果生前不消灭世间的不义, 那死后的梦都得不到宁静。这样通过激烈的思想斗争, 哈姆雷特坚定了信念, 最后选择的不是毁灭而是 “活着”, 他要在忍受中揭露罪恶, 为父报仇, 重振朝纲, 直至完成 “扭转乾坤的伟大事业”。这段独白, 一针见血, 鞭挝社会罪恶, 指出时代特征以及英雄人物的历史使命, 更重要的是此段展示了主人公的思想骤变, 突出了他的哲人特点, 哈姆雷特从此摆脱 “自杀” 的念头, 开始了一系列的复仇行动。
2、 简述巴金的《秋夜》是如何前后呼应的。
开始, 写夜读《野草》, 走向梦境。寥寥几笔, 勾勒出风声、雨声中的书斋环境, 尤其那忽明忽暗的灯影更增添了雨夜的迷茫气氛。文笔洗练, 直接入题, 文章由实入虚。
文章最后写梦醒。由虚入实, 化幻为真。紧紧围绕 “燃烧的心” 再挖新意, 拓展出新的视野, 给人以道德净化与精神升华的神圣感。而其中的景物描写, 再次点出秋夜雨声, 渲染了梦境的氛围; 与开篇呼应, 使文章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有机的整体。
3、《晋灵公不君》一文从哪几个方面集中写出了晋灵公的残暴和应得的下场?
本文从多个角度, 以鲜活生动的材料集中凸现了晋灵公的残暴和应得的下场。
第一部分以典型的事例写晋灵公的苛政、奢侈及虚言接受士季的劝谏。
第二部分写晋灵公不但不改正错误, 反而对劝谏他的赵盾连续下毒手。
第三部分 写晋灵公被赵穿所杀, 赵盾身背斌君之名。
3、 分析《氓》的写作特点。
答:这首诗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1) 全诗充满浓重的悲愤情感, 抒情中又交代了事情的发展, 间或还有深刻的议论, 形成明显的夹叙夹议的特点。
(2) 在人物刻画上, 生动的细节描写和前后对比的写法, 简练而真实地再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3) 全诗以赋为主, 直陈其事, 娓娓道来, 有条不紊地展示了主人公从初恋到被遗弃的全过程。同时有比有兴, 先以桑的荣枯, 引出自我容貌与精神的变化, 又以斑坞贪食作比, 贪爱误入情网, 悔恨不己, 情真意切。赋比兴三者交错运用, 使整诗形式多样, 抒情含蓄而有余味, 产生感人的艺术效果。
三、翻译题(将下列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共计10分)
我说:“您也知道那水和月亮吧 ? 江水总是这样不断地奔流, 但是它始婆没有消失; 像月亮那样有圆有缺, 终究没有削减或增长啊。若从变化的一面来看, 那么世间万物几乎不可能有一瞬间不发生变化。从它不变化的一面来看, 那么万物和人类都永远存在, 又何必羡慕它们呢 ? 再说, 天地之间, 万物各有主人, 如果不是为我所有, 即使一根毫毛也不能取。只有这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 耳朵听到了, 就成为声音, 眼睛看到了, 就成为颜色, 占有它们, 无人禁止, 使用它们, 无穷无尽。这些天地间无穷无尽的宝藏 ? 而我们能够共同享用。”
四.作文(30分)题材不限,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一档33—40: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字体工整
二档24—32: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字体较工整
三档12--23: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字迹清楚
四档0—11:中心不明,每什么内容,结构混乱,语言不通顺,字迹潦草
电大天堂【大学语文】形考作业二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 舒婷 朦胧 2、人比黄花瘦 3、诗经 305 大雅 4、狂人日记 5、会集 6、《水经注》7、渺苍海之一粟 《前赤壁赋》8、曹操 9、刘义庆 汉末 东晋 10、胡适 11、左传 12、《战国策》 秦统一13、袁枚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概括《再别康桥》的主要特点。
答:此诗感情缠绵, 景物优美宁静, 极富音韵美。全诗七节, 每节押韵, 节节换韵, 抑扬顿挫从音节的波动中自然流出, 朗朗上口。 “轻轻”、“悄悄” 又增强了轻盈的节奏。第七节和第一节句式相似, 遥相呼应, 这样全诗把性灵、意象和旋律感不可分割地统一起来。另外, 诗行排列参差错落而有规律, 富有建筑的韵律之美。此诗, 显示了作者新诗艺术的成熟。
2、试以《齐桓晋文之事》为例,说明孟子说理的特点。
答:第一, 用设问的方法取得主动权。孟子善于在关键时刻提出问题, 使交谈按照自己设计好的思路进行。例如, 用 “无以, 则王乎” 引出王道等。
第二, 善于用日常生活中的小故事来说明事理。孟子选择了一个发生在齐宣王身边的 “保牛” 的故事, 来说明齐宣王有 “保民” 之心。这样, 既使齐宣王感到亲切, 又使齐宣王信服。
第三, 善于用比喻。孟子讲道理, 很少空洞的说教, 多用形象的比喻。如“力举百钧”、 “明察秋毫” 等, 浅显易懂, 寓意深刻, 使昕者容易接受。
第四, 适当重复。说话与写文章不同, 稍纵即逝, 对重要观点需加以重复, 以引起读者注意。如 “不忍”、“不为” 等, 均重复多次。
3、辛弃疾的《摸鱼儿》用了哪些典故,这些典故蕴涵了怎样的思想意义?
答:(1)“长门事”指汉武帝时的陈皇后(或阿娇)失宠后贬居长门宫的故事。(2) “相如”指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陈皇后失宠后请司马相如作《长门赋》以感动武帝,复得亲幸。这里说纵然花千金买来司马相如的赋,可我的满怀深情和愁苦又和谁诉说呢?暗喻作者一片忠君爱国之心不能得到皇帝的理解和信任。(3)玉环、飞燕指汉代的赵飞燕和唐代的杨玉环,比喻朝中的主和投降势力。(4)这首词用比兴手法,含蓄婉曲的寄托了词人的身世之感和爱国情怀,表现了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怀和作者对投降派的强烈憎恨。
4、《选择与安排》一文对文章的安排有哪些要求?
安排就是结构布局。对结构布局的要求有:
(1)结构要完整。要有头,有中段,有尾。布局要严谨,起伏呼应要紧凑,不能松懈。
(2)层次清楚,条理缜密,有逻辑性。
(3)轻重分明。要强调一个主旨,文章中要显出轻重,有两种方法:一是层次位置有轻重,二是篇幅份量有轻重(但着重处画龙点睛者除外)。
(仅供参考,意思对即可)
三、翻译题(将下列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共计10分)
先父(方仲舒)曾经说: 同乡的先辈左光斗在京城担任过考官。一天, 风雪严寒, 有数位骑士跟从着微服 ( 穿着平民的衣服 ) 外出, 来到了一古寺中。见古庙厢房有一书生趴在案几上睡着了。这位书生的文章刚写完草稿; 左忠毅公读后, 当即脱下绍皮外衣盖在这人的身上, 为他遮挡风寒。左公向寺里的僧人打听, 得知此人是史可法。等到考试的时候, 小吏点到史可法的名字, 左公瞪大了眼睛, 全神贯注地看着他 ; 试卷呈上来了, 当即批示为第一名。左公召史可法入室, 让他拜过夫人, 说:“我的几个孩子平庸无能。今后继承我的志向和事业的, 只有你史可法了。”
四.作文(30分)题材不限,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一档33—40: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字体工整
二档24—32: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字体较工整
三档12--23: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字迹清楚
四档0—11:中心不明,每什么内容,结构混乱,语言不通顺,字迹潦草
电大天堂【大学语文】形考作业三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氓 弃妇 2、王粲 3、季羡林 4、海涅 5、新月 6、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 《奥赛罗》 7、动词 8、规律 9、聊斋志异 10、批判现实主义 战争与和平 11、庄子 12、夏桀 13、唐代 儒 《韩昌黎集》 14、已经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郁达夫《故都的秋》是如何表现北国秋的悲凉的?
答:(1) 作者从中外文人对秋的 “歌颂与悲啼” 的比照中, 抒发感慨。指出 “中国的秋的深味, 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充溢着浓重的文化意味。
(2) 巧用比喻于对比之中, 以虚映实, 强化了对北国故都之秋的赞美:“比起北国的秋来, 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 稀饭之与馍馍, 鲈鱼之与大蟹, 黄犬之与骆驼。”这一组博喻, 以南国之最比北国之最, 而北国秋的甘醇、实在、 丰美、博大与旷远……尽在其中了。
(3) 直抒胸臆。如文中所说:“南国之秋, 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 钱塘江的秋潮, 普陀山的凉雾, 荔校湾的残荷等等, 可是色彩不浓, 回味不永。” 又于结尾时说 “秋天, 这北国的秋天, 若留得住的话, 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 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这就直接表达了对北国秋 “色彩浓, 回味永” 爱得深的强烈感情。
2、简述《陈情表》是如何以“情”纬文的?
答:全文四个段落,虽角度不同却段段不离一个“情”字。
全文从自幼父死母嫁的悲情,令人酸楚凄婉的同情;与祖母终生相依的祖孙之情,以孝为本不可动摇的亲情;由武帝下诏而蒙受的恩情,辞不赴命的歉疚之情以及由此产生的报恩之情。纵览全文,凄情、私情(亲情)、孝情、恩情,以及文中所回荡着的抑郁之情、两难无奈之情、恐被猜疑的忧惧之情、又恐因不赴命而被责罚之情,用这些复杂深厚的“情”,将文章编织起来,起到了以“情”纬文,以情动人的效果。
3、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的升降浮沉的感情变化?
此诗有四个层次, 每一层都是感情骤升骤降的一次剧变。 前两句为一层。全诗发端, 直抒流年之忧, 形成急剧下沉的感情曲线。 中间六句为第二层。面对 “长风万里送秋雁” 的壮阔景色, 诗人心胸豁然开朗, “蓬莱文章建安骨”, 点题入旨, 壮语连珠感情曲线忽地上扬, 凭借卓越的想像力打开一个新的境界。
“俱怀逸兴壮思飞, 欲上青天揽明月”, 把喜悦推向极端, 又猛然惊醒, 回到现实, 忧从中来, 感情曲线骤然下沉。
“抽刀断水水更流, 借酒浇愁愁更愁”, 感情忽地跌入痛苦的深渊, 但一近极限, 又顿然醒悟, 再推出第四层: 走出现实禁锢, 做个不拘礼节束缚的古贤名士, 泛舟于山水沧浪之间, 感情曲线重新上扬。
4、简析《告白》和《啊,母亲》风格上的异同。
《告白》与《啊, 母亲》都是写怀念, 前者是献给情人的恋歌, 后者是写给亡母的挽歌, 风格迥乎不同。
《告自》雄伟、壮阔, 充满阳刚之气。诗人以奔腾呼啸的大海为背景, 将爱的怀念变成爱的呼唤, 惊心动魄地唱出内心世界的英雄狂想曲, 勾勒出一个运笔如飞、吨吨风云的巨人即诗人自己的形象。形成一股强大的、无坚不摧的感情冲击波, 具有强大的冲击力、震颤力。
而《啊, 母亲》却委婉缠绵, 细致入微, 含蓄深沉, 充满了阴柔之美。母爱是无限的、永恒的, 对母亲的怀念也同样是无限的、永恒的。这种怀念, 刻骨铭心, 深沉而持久,以此深化出女儿拳拳爱心的真纯、深沉、持久、永恒不变, 如醉香若! 两诗的区别显而易见。
三、翻译题(将下列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共计10分)
译文:
秋季的雨如期而至, 千百条小河注入黄河。水流之大, 河两岸和洲的两边, 都看不见对面的牛马。于是乎, 河伯 ( 黄河之神 ) 洋洋自得, 以为天下的美景都汇集在自己身上。顺着流水向东方行走, 一直到达北海, 面向东看去, 看不到水的尽头。于是乎河伯转过脸来, 仰视着海洋中的海神若叹息说: “俗语里有这样的说法, ‘认为没有谁赶得上自己', 就是指我说的呀。再说我曾听说 ( 有人 ) 认为孔子的见闻少, 认为伯夷的义气轻。开始我还不敢相信, 现在我看您 ( 指海神 ) 的难以穷尽, 如果我没有来到您的身边, 那就很危险了, 我 将长久地被见识广博的人嘲笑。”
四.作文(30分)题材不限,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一档33—40: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字体工整
二档24—32: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字体较工整
三档12--23: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字迹清楚
四档0—11:中心不明,每什么内容,结构混乱,语言不通顺,字迹潦草
电大天堂【大学语文】形考作业四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儒家 孔子 2、荀况 荀子 3、赴(或走向) 4、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5、初盛中晚 6、记录 7、柳宗元 柳柳州 韩愈 柳河东集 8、巴金 《家》 《随想录》9、十五 10、木板 11、任公 《饮冰室文集》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试分析《追悼志摩》一文以叙述为外壳贯穿全文,以驳议为内核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的特点。
以叙述为外壳贯穿全文, 以驳议为内核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
(1) 对被悼念者一生作概括性叙写。
(2) 叙述中融进对被悼念者人生的解说和辩解。揭示出 “我们必须先认清他的单纯信仰的人生观, 方才认得清志摩的为人”, 回击了社会对志摩的攻击。
(3) 在叙述中有正面的阐释, 也有侧面的印证。
如此写来, 作者笔下的志摩的内心世界得以彰显, 人生追求得以肯定, 人物性格愈发鲜明, 文章的蕴蓄也更加深厚。
2、简析《蛮子大妈》中蛮子大妈的性格裂变。
开始, 莫泊桑把主人公放置于日常生活的自然状态中, 人物, 都是平淡无奇的普通人; 言行, 也都是与此等环境相适应,但是, 战争打乱了一切, 逼迫他们违反常规, 驱使他们染上血腥, 走上仇杀。是环境的剧变, 导致了性格的裂变, 从而干出惊人壮举。
战争刚开始, 尚未直接牵涉到个人利害时, 还能友好相待,但是, 随着战局的发展,爱子死于前线的噩耗, 使她慈母的心顿时燃烧起复仇的烈火, 无怨无恨的人一下子变成不共戴天的仇敌, 她沉着冷静地烧死了她本来疼爱的四个敌人。
作为客观环境的战争, 乃是一台 “制造血腥与仇恨的机器”, 它驱使蛮子大妈这样一个本质善良的妇女, 做出不平常的杀人行动, 最后视死如归, 以身殉国, 这才更具震撼力, 才突出了普通百姓是战争的受害者的主题, 从而控诉了战争。
3、分析《子路、曾皙、公西华侍坐》一文中孔子为何对曾皙言行格外动情?
答:子路也好, 冉有也好, 公西华也好, 都是用世之人, 只是性格不同, 才气有异。在济济学人中, 进一步写了 ? 尚祥山水、自乐其身的 “出世之人” 曾皙, 突出其高雅自乐。孔子为何对曾皙言行格外动情 ? 原来在儒家思想中, 治国有两大方面, 一是管理国家, 一是宗庙祭祀。也就是礼、乐。子路、公西华、冉有谈的是礼, 而曾皙谈的是乐, 孔子赏识曾皙的 ? 尚待山水、咏而归就是赞成曾皙以 “乐” 从内在培养成和谐性情。子路等三子则是从外在按 “礼” 行动, 内外两面教育, 天下自然和谐安定了。孔子相询时, 琴声正希, 铿尔舍琴, 一番妙论, 兀然出世, 正是颠沛一生的孔子所神往的, 因而, 格外动情。
4、 析《哀郢》的写作特点。
答:
叙事与抒情结合。此诗为叙事诗, 但它绝非流亡的客观记录, 而是紧扣 “哀郢” 之 “哀”, 注入了血泪般的深情, 哀国、哀民、哀君、哀己, “哀” 字贯穿始终, 成为全诗之魂, 严格地说, 此篇的叙事不过是为抒情提供个框架而已。如:“哀见君而不再得”,“哀故都之日远”, “哀州土之平乐” 等语,“哀” 字俯拾即是, 具有强大的感情力量。
设问、反诸、疑问句子的综合运用, 使诗的感情色彩大增。如 “皇天之不存命兮, 何百姓之震惩”, 是设问, 明责苍天而暗斥昏君。再如:“信非吾罪而弃逐兮, 何日夜而忘之, ” 是反语, 使愤怒、哀怨、留恋之情进一步深化。再如, “当陵阳之焉至兮, 森南渡之焉如”, 表达了诗人四顾茫然、有国难归、有 家难回的哀痛之情。
三、翻译题(将下列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共计10分)
译文:在三峡的七百里( 实为二百零九公里 ) 当中, 江两岸山连着山, 一点也没有中断的地方; 重重的悬崖, 层层的峭壁, 遮住了天空, 挡住了日光: 除非中午和半夜, 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到了夏天发大水, 江水漫上了山陵, 沿江上行下行的船都被阻绝。如果皇帝的命令必须急速传达, 有时清早趴白帝城出发, 傍晚就到了江陵县。这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 ( 实为三百五十公里 ), 即使骑着快马驾着轻风也不像它这样快啊。
四.作文(30分)题材不限,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一档33—40: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字体工整
二档24—32: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字体较工整
三档12--23: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字迹清楚
四档0—11:中心不明,每什么内容,结构混乱,语言不通顺,字迹潦
注:本答案仅供参考,如有错误敬请指正
电大天堂【大学语文】形考作业一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 苏轼 苏辙 曾巩 2、启蒙运动 人权 3、80 石头记 4、宋代 四书集注
5、杨绛 堂吉诃德 6、子瞻 东坡居士 7、余秋雨 8、列夫·托尔斯泰 战争与和平
9、纪传体 司马迁 10、浪漫 巴黎圣母院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 试析哈姆雷特“生存还是毁灭”的独白。
这一段脍炙人口的台词乃是整个悲剧的核心, 极富哲理性, 它展示了哈姆雷特的心灵煎熬。
“生存还是毁灭”这生死抉择,引起王子深沉的思索。生存, 即活下去,忍受人世的苦难,要比死亡更加艰难,然而, 作为思想家的哈姆雷特具有一般人达不到的深度, 他一旦将这思虑再向纵深开掘, 马上又出现新的问题: 倘若如宗教所说, 灵魂不死呢? 那 “活着” 时的诸多苦难不依旧存在吗? 不还得照样 “忍受” 吗? 原来, 死不是苦难的结束, 而是苦难的延续, 如果生前不消灭世间的不义, 那死后的梦都得不到宁静。这样通过激烈的思想斗争, 哈姆雷特坚定了信念, 最后选择的不是毁灭而是 “活着”, 他要在忍受中揭露罪恶, 为父报仇, 重振朝纲, 直至完成 “扭转乾坤的伟大事业”。这段独白, 一针见血, 鞭挝社会罪恶, 指出时代特征以及英雄人物的历史使命, 更重要的是此段展示了主人公的思想骤变, 突出了他的哲人特点, 哈姆雷特从此摆脱 “自杀” 的念头, 开始了一系列的复仇行动。
2、 简述巴金的《秋夜》是如何前后呼应的。
开始, 写夜读《野草》, 走向梦境。寥寥几笔, 勾勒出风声、雨声中的书斋环境, 尤其那忽明忽暗的灯影更增添了雨夜的迷茫气氛。文笔洗练, 直接入题, 文章由实入虚。
文章最后写梦醒。由虚入实, 化幻为真。紧紧围绕 “燃烧的心” 再挖新意, 拓展出新的视野, 给人以道德净化与精神升华的神圣感。而其中的景物描写, 再次点出秋夜雨声, 渲染了梦境的氛围; 与开篇呼应, 使文章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有机的整体。
3、《晋灵公不君》一文从哪几个方面集中写出了晋灵公的残暴和应得的下场?
本文从多个角度, 以鲜活生动的材料集中凸现了晋灵公的残暴和应得的下场。
第一部分以典型的事例写晋灵公的苛政、奢侈及虚言接受士季的劝谏。
第二部分写晋灵公不但不改正错误, 反而对劝谏他的赵盾连续下毒手。
第三部分 写晋灵公被赵穿所杀, 赵盾身背斌君之名。
3、 分析《氓》的写作特点。
答:这首诗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1) 全诗充满浓重的悲愤情感, 抒情中又交代了事情的发展, 间或还有深刻的议论, 形成明显的夹叙夹议的特点。
(2) 在人物刻画上, 生动的细节描写和前后对比的写法, 简练而真实地再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3) 全诗以赋为主, 直陈其事, 娓娓道来, 有条不紊地展示了主人公从初恋到被遗弃的全过程。同时有比有兴, 先以桑的荣枯, 引出自我容貌与精神的变化, 又以斑坞贪食作比, 贪爱误入情网, 悔恨不己, 情真意切。赋比兴三者交错运用, 使整诗形式多样, 抒情含蓄而有余味, 产生感人的艺术效果。
三、翻译题(将下列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共计10分)
我说:“您也知道那水和月亮吧 ? 江水总是这样不断地奔流, 但是它始婆没有消失; 像月亮那样有圆有缺, 终究没有削减或增长啊。若从变化的一面来看, 那么世间万物几乎不可能有一瞬间不发生变化。从它不变化的一面来看, 那么万物和人类都永远存在, 又何必羡慕它们呢 ? 再说, 天地之间, 万物各有主人, 如果不是为我所有, 即使一根毫毛也不能取。只有这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 耳朵听到了, 就成为声音, 眼睛看到了, 就成为颜色, 占有它们, 无人禁止, 使用它们, 无穷无尽。这些天地间无穷无尽的宝藏 ? 而我们能够共同享用。”
四.作文(30分)题材不限,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一档33—40: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字体工整
二档24—32: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字体较工整
三档12--23: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字迹清楚
四档0—11:中心不明,每什么内容,结构混乱,语言不通顺,字迹潦草
电大天堂【大学语文】形考作业二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 舒婷 朦胧 2、人比黄花瘦 3、诗经 305 大雅 4、狂人日记 5、会集 6、《水经注》7、渺苍海之一粟 《前赤壁赋》8、曹操 9、刘义庆 汉末 东晋 10、胡适 11、左传 12、《战国策》 秦统一13、袁枚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概括《再别康桥》的主要特点。
答:此诗感情缠绵, 景物优美宁静, 极富音韵美。全诗七节, 每节押韵, 节节换韵, 抑扬顿挫从音节的波动中自然流出, 朗朗上口。 “轻轻”、“悄悄” 又增强了轻盈的节奏。第七节和第一节句式相似, 遥相呼应, 这样全诗把性灵、意象和旋律感不可分割地统一起来。另外, 诗行排列参差错落而有规律, 富有建筑的韵律之美。此诗, 显示了作者新诗艺术的成熟。
2、试以《齐桓晋文之事》为例,说明孟子说理的特点。
答:第一, 用设问的方法取得主动权。孟子善于在关键时刻提出问题, 使交谈按照自己设计好的思路进行。例如, 用 “无以, 则王乎” 引出王道等。
第二, 善于用日常生活中的小故事来说明事理。孟子选择了一个发生在齐宣王身边的 “保牛” 的故事, 来说明齐宣王有 “保民” 之心。这样, 既使齐宣王感到亲切, 又使齐宣王信服。
第三, 善于用比喻。孟子讲道理, 很少空洞的说教, 多用形象的比喻。如“力举百钧”、 “明察秋毫” 等, 浅显易懂, 寓意深刻, 使昕者容易接受。
第四, 适当重复。说话与写文章不同, 稍纵即逝, 对重要观点需加以重复, 以引起读者注意。如 “不忍”、“不为” 等, 均重复多次。
3、辛弃疾的《摸鱼儿》用了哪些典故,这些典故蕴涵了怎样的思想意义?
答:(1)“长门事”指汉武帝时的陈皇后(或阿娇)失宠后贬居长门宫的故事。(2) “相如”指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陈皇后失宠后请司马相如作《长门赋》以感动武帝,复得亲幸。这里说纵然花千金买来司马相如的赋,可我的满怀深情和愁苦又和谁诉说呢?暗喻作者一片忠君爱国之心不能得到皇帝的理解和信任。(3)玉环、飞燕指汉代的赵飞燕和唐代的杨玉环,比喻朝中的主和投降势力。(4)这首词用比兴手法,含蓄婉曲的寄托了词人的身世之感和爱国情怀,表现了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怀和作者对投降派的强烈憎恨。
4、《选择与安排》一文对文章的安排有哪些要求?
安排就是结构布局。对结构布局的要求有:
(1)结构要完整。要有头,有中段,有尾。布局要严谨,起伏呼应要紧凑,不能松懈。
(2)层次清楚,条理缜密,有逻辑性。
(3)轻重分明。要强调一个主旨,文章中要显出轻重,有两种方法:一是层次位置有轻重,二是篇幅份量有轻重(但着重处画龙点睛者除外)。
(仅供参考,意思对即可)
三、翻译题(将下列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共计10分)
先父(方仲舒)曾经说: 同乡的先辈左光斗在京城担任过考官。一天, 风雪严寒, 有数位骑士跟从着微服 ( 穿着平民的衣服 ) 外出, 来到了一古寺中。见古庙厢房有一书生趴在案几上睡着了。这位书生的文章刚写完草稿; 左忠毅公读后, 当即脱下绍皮外衣盖在这人的身上, 为他遮挡风寒。左公向寺里的僧人打听, 得知此人是史可法。等到考试的时候, 小吏点到史可法的名字, 左公瞪大了眼睛, 全神贯注地看着他 ; 试卷呈上来了, 当即批示为第一名。左公召史可法入室, 让他拜过夫人, 说:“我的几个孩子平庸无能。今后继承我的志向和事业的, 只有你史可法了。”
四.作文(30分)题材不限,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一档33—40: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字体工整
二档24—32: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字体较工整
三档12--23: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字迹清楚
四档0—11:中心不明,每什么内容,结构混乱,语言不通顺,字迹潦草
电大天堂【大学语文】形考作业三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氓 弃妇 2、王粲 3、季羡林 4、海涅 5、新月 6、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 《奥赛罗》 7、动词 8、规律 9、聊斋志异 10、批判现实主义 战争与和平 11、庄子 12、夏桀 13、唐代 儒 《韩昌黎集》 14、已经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郁达夫《故都的秋》是如何表现北国秋的悲凉的?
答:(1) 作者从中外文人对秋的 “歌颂与悲啼” 的比照中, 抒发感慨。指出 “中国的秋的深味, 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充溢着浓重的文化意味。
(2) 巧用比喻于对比之中, 以虚映实, 强化了对北国故都之秋的赞美:“比起北国的秋来, 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 稀饭之与馍馍, 鲈鱼之与大蟹, 黄犬之与骆驼。”这一组博喻, 以南国之最比北国之最, 而北国秋的甘醇、实在、 丰美、博大与旷远……尽在其中了。
(3) 直抒胸臆。如文中所说:“南国之秋, 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 钱塘江的秋潮, 普陀山的凉雾, 荔校湾的残荷等等, 可是色彩不浓, 回味不永。” 又于结尾时说 “秋天, 这北国的秋天, 若留得住的话, 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 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这就直接表达了对北国秋 “色彩浓, 回味永” 爱得深的强烈感情。
2、简述《陈情表》是如何以“情”纬文的?
答:全文四个段落,虽角度不同却段段不离一个“情”字。
全文从自幼父死母嫁的悲情,令人酸楚凄婉的同情;与祖母终生相依的祖孙之情,以孝为本不可动摇的亲情;由武帝下诏而蒙受的恩情,辞不赴命的歉疚之情以及由此产生的报恩之情。纵览全文,凄情、私情(亲情)、孝情、恩情,以及文中所回荡着的抑郁之情、两难无奈之情、恐被猜疑的忧惧之情、又恐因不赴命而被责罚之情,用这些复杂深厚的“情”,将文章编织起来,起到了以“情”纬文,以情动人的效果。
3、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的升降浮沉的感情变化?
此诗有四个层次, 每一层都是感情骤升骤降的一次剧变。 前两句为一层。全诗发端, 直抒流年之忧, 形成急剧下沉的感情曲线。 中间六句为第二层。面对 “长风万里送秋雁” 的壮阔景色, 诗人心胸豁然开朗, “蓬莱文章建安骨”, 点题入旨, 壮语连珠感情曲线忽地上扬, 凭借卓越的想像力打开一个新的境界。
“俱怀逸兴壮思飞, 欲上青天揽明月”, 把喜悦推向极端, 又猛然惊醒, 回到现实, 忧从中来, 感情曲线骤然下沉。
“抽刀断水水更流, 借酒浇愁愁更愁”, 感情忽地跌入痛苦的深渊, 但一近极限, 又顿然醒悟, 再推出第四层: 走出现实禁锢, 做个不拘礼节束缚的古贤名士, 泛舟于山水沧浪之间, 感情曲线重新上扬。
4、简析《告白》和《啊,母亲》风格上的异同。
《告白》与《啊, 母亲》都是写怀念, 前者是献给情人的恋歌, 后者是写给亡母的挽歌, 风格迥乎不同。
《告自》雄伟、壮阔, 充满阳刚之气。诗人以奔腾呼啸的大海为背景, 将爱的怀念变成爱的呼唤, 惊心动魄地唱出内心世界的英雄狂想曲, 勾勒出一个运笔如飞、吨吨风云的巨人即诗人自己的形象。形成一股强大的、无坚不摧的感情冲击波, 具有强大的冲击力、震颤力。
而《啊, 母亲》却委婉缠绵, 细致入微, 含蓄深沉, 充满了阴柔之美。母爱是无限的、永恒的, 对母亲的怀念也同样是无限的、永恒的。这种怀念, 刻骨铭心, 深沉而持久,以此深化出女儿拳拳爱心的真纯、深沉、持久、永恒不变, 如醉香若! 两诗的区别显而易见。
三、翻译题(将下列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共计10分)
译文:
秋季的雨如期而至, 千百条小河注入黄河。水流之大, 河两岸和洲的两边, 都看不见对面的牛马。于是乎, 河伯 ( 黄河之神 ) 洋洋自得, 以为天下的美景都汇集在自己身上。顺着流水向东方行走, 一直到达北海, 面向东看去, 看不到水的尽头。于是乎河伯转过脸来, 仰视着海洋中的海神若叹息说: “俗语里有这样的说法, ‘认为没有谁赶得上自己', 就是指我说的呀。再说我曾听说 ( 有人 ) 认为孔子的见闻少, 认为伯夷的义气轻。开始我还不敢相信, 现在我看您 ( 指海神 ) 的难以穷尽, 如果我没有来到您的身边, 那就很危险了, 我 将长久地被见识广博的人嘲笑。”
四.作文(30分)题材不限,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一档33—40: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字体工整
二档24—32: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字体较工整
三档12--23: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字迹清楚
四档0—11:中心不明,每什么内容,结构混乱,语言不通顺,字迹潦草
电大天堂【大学语文】形考作业四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儒家 孔子 2、荀况 荀子 3、赴(或走向) 4、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5、初盛中晚 6、记录 7、柳宗元 柳柳州 韩愈 柳河东集 8、巴金 《家》 《随想录》9、十五 10、木板 11、任公 《饮冰室文集》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试分析《追悼志摩》一文以叙述为外壳贯穿全文,以驳议为内核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的特点。
以叙述为外壳贯穿全文, 以驳议为内核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
(1) 对被悼念者一生作概括性叙写。
(2) 叙述中融进对被悼念者人生的解说和辩解。揭示出 “我们必须先认清他的单纯信仰的人生观, 方才认得清志摩的为人”, 回击了社会对志摩的攻击。
(3) 在叙述中有正面的阐释, 也有侧面的印证。
如此写来, 作者笔下的志摩的内心世界得以彰显, 人生追求得以肯定, 人物性格愈发鲜明, 文章的蕴蓄也更加深厚。
2、简析《蛮子大妈》中蛮子大妈的性格裂变。
开始, 莫泊桑把主人公放置于日常生活的自然状态中, 人物, 都是平淡无奇的普通人; 言行, 也都是与此等环境相适应,但是, 战争打乱了一切, 逼迫他们违反常规, 驱使他们染上血腥, 走上仇杀。是环境的剧变, 导致了性格的裂变, 从而干出惊人壮举。
战争刚开始, 尚未直接牵涉到个人利害时, 还能友好相待,但是, 随着战局的发展,爱子死于前线的噩耗, 使她慈母的心顿时燃烧起复仇的烈火, 无怨无恨的人一下子变成不共戴天的仇敌, 她沉着冷静地烧死了她本来疼爱的四个敌人。
作为客观环境的战争, 乃是一台 “制造血腥与仇恨的机器”, 它驱使蛮子大妈这样一个本质善良的妇女, 做出不平常的杀人行动, 最后视死如归, 以身殉国, 这才更具震撼力, 才突出了普通百姓是战争的受害者的主题, 从而控诉了战争。
3、分析《子路、曾皙、公西华侍坐》一文中孔子为何对曾皙言行格外动情?
答:子路也好, 冉有也好, 公西华也好, 都是用世之人, 只是性格不同, 才气有异。在济济学人中, 进一步写了 ? 尚祥山水、自乐其身的 “出世之人” 曾皙, 突出其高雅自乐。孔子为何对曾皙言行格外动情 ? 原来在儒家思想中, 治国有两大方面, 一是管理国家, 一是宗庙祭祀。也就是礼、乐。子路、公西华、冉有谈的是礼, 而曾皙谈的是乐, 孔子赏识曾皙的 ? 尚待山水、咏而归就是赞成曾皙以 “乐” 从内在培养成和谐性情。子路等三子则是从外在按 “礼” 行动, 内外两面教育, 天下自然和谐安定了。孔子相询时, 琴声正希, 铿尔舍琴, 一番妙论, 兀然出世, 正是颠沛一生的孔子所神往的, 因而, 格外动情。
4、 析《哀郢》的写作特点。
答:
叙事与抒情结合。此诗为叙事诗, 但它绝非流亡的客观记录, 而是紧扣 “哀郢” 之 “哀”, 注入了血泪般的深情, 哀国、哀民、哀君、哀己, “哀” 字贯穿始终, 成为全诗之魂, 严格地说, 此篇的叙事不过是为抒情提供个框架而已。如:“哀见君而不再得”,“哀故都之日远”, “哀州土之平乐” 等语,“哀” 字俯拾即是, 具有强大的感情力量。
设问、反诸、疑问句子的综合运用, 使诗的感情色彩大增。如 “皇天之不存命兮, 何百姓之震惩”, 是设问, 明责苍天而暗斥昏君。再如:“信非吾罪而弃逐兮, 何日夜而忘之, ” 是反语, 使愤怒、哀怨、留恋之情进一步深化。再如, “当陵阳之焉至兮, 森南渡之焉如”, 表达了诗人四顾茫然、有国难归、有 家难回的哀痛之情。
三、翻译题(将下列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共计10分)
译文:在三峡的七百里( 实为二百零九公里 ) 当中, 江两岸山连着山, 一点也没有中断的地方; 重重的悬崖, 层层的峭壁, 遮住了天空, 挡住了日光: 除非中午和半夜, 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到了夏天发大水, 江水漫上了山陵, 沿江上行下行的船都被阻绝。如果皇帝的命令必须急速传达, 有时清早趴白帝城出发, 傍晚就到了江陵县。这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 ( 实为三百五十公里 ), 即使骑着快马驾着轻风也不像它这样快啊。
四.作文(30分)题材不限,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一档33—40: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字体工整
二档24—32: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字体较工整
三档12--23: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字迹清楚
四档0—11:中心不明,每什么内容,结构混乱,语言不通顺,字迹潦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