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代家长有普遍的教育焦虑,这点该如何缓解?
展开全部
关于这个问题,我说下最近放假遇到的事情吧,这在很大程度上也说明了,家长们对孩子教育的焦虑情况。
放假了,我带孩子去楼下的游乐场玩。在小区里面碰到了几位同龄的妈妈,看到孩子在玩的时候,其中小A妈妈问:“你们家孩子没去补习班吗?”我摇了摇头说:“没有。”
“我们一放假就送去补习班了,呆在家里就只会玩 游戏 ,还整天将家里搞得乱七八糟的。”小C妈妈说。最近和孩子一起下来散步,都看不到几个孩子,原来都去补习班了。
小A妈妈跟我说:“你们家孩子成绩还可以,但是你不要掉以轻心啊,这个补习班啊,还是要上的。现在的课外补习班不是成绩差的孩子才需要,成绩好的也需要啊。基础不好的补基础,基础好的可以拓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让孩子可以掌握更难一点的知识。孩子的学业成绩就可以遥遥领先了。我们是苦于基础不好,现在不补的话,怕下个学期跟不上。”
小C妈妈说:“我看你们家孩子好像经常在下面玩啊。他作业都完成啦?”
“作业本来也不多,每天2页,今天的作业已经完成了。”我回答道。
“这样可不行啊,除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之外,你也应该给孩子布置一些额外的作业。你可以去买一些练习册给孩子做,多做题才能巩固知识。我们家从上一年级的时候,每一科我都给买了三套习题,天天练,这样基础才会牢。”小C妈妈说。
“我感觉这样的话,孩子的作业可能太多了。现在每天完成学校的作业都要将近1个小时了。”我委婉地说。
“不会不会,我们家都是这样过来的。而且你们家这样子是不够的,做作业的时间太短了,还要加强。你们家孩子刚上一年级,你没有经验,也没有跟过来的人交流,你对孩子的学习也太不上心了,一点都不了解。”小C妈妈说。
“既然你没给孩子布置作业,他的时间就比较多了。你可以给他报几门兴趣班啊。现在的孩子没有特长是不行的,你看我是这样安排的,我们周一练琴,周二学书法,周四练跆拳道,周五学轮滑。”小A妈妈说。
听到这里的时候,我都觉得那个孩子挺可怜的。我说:“那剩下的几天就去补习班了,平时要上课,还要完成作业,孩子每一天、每周的时间不是都排满了吗?这样孩子忙得过来吗?他还有自己的时间吗?”
小A妈妈说:“孩子现在的任务不就是学习和玩吗?兴趣班就是让他玩啊,不是寓教于乐嘛,就是让他在玩的过程中,学好特长啊,而且还能缓解学习的压力,劳逸结合刚刚好。”
我们提倡素质教育好多年了,但是家长们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却是不一样的。有些家长认为,素质教育就是让孩子多学几门兴趣班,多让他们懂点艺术就是素质教育了。甚至也有的家长认为,艺多不压身,多点特长总是比较好的,起码什么都会,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了。
我也曾给孩子报过兴趣班,但是孩子不感兴趣,后面就给停掉了。他们说孩子不懂事,你作为大人也跟孩子不懂事,由着孩子的性子来,这会害了他一辈子。
其实,从和同龄的妈妈们的聊天中,我看到了中国家长的焦虑。孩子幼小衔接的时候,要不要报班学习,家长焦虑;孩子成绩不好,家长焦虑;孩子作业少,家长焦虑;孩子上特长班,家长也焦虑……
很多家长会给孩子额外布置作业,会给孩子报补习班,会给孩子报兴趣班,但有多少是孩子想要的。从根本上说,他们做这些,是以“为了孩子好”为名义,其实是在缓解自己的焦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同时也是一位母亲,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我想做个引导者和陪伴者。孩子在他每一个年纪应该做什么事情,我会支持并鼓励他去做。
比如说,尽可能让孩子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在课后,他可以去接触大自然,即使是在花丛旁边观察蚯蚓,我也觉得那是学习和成长;即使是在游乐场和小朋友一起玩,他能够融入群体,玩得开心,那也是在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
我不想在他应该充满多彩的童年里,整天埋头在习题当中,也不是每天奔波于培训机构和学校,过三点一线的生活。这会让他失去生活的乐趣,将来回忆起来,也觉得自己的童年是无趣的。
我更多的是希望,培养出一个独立自主、热爱学习,也热爱生活的孩子。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母亲,只希望孩子能够身心 健康 ,未来可以过好自己的人生。
自己不能学有所成,就把希望放到孩子身上!
这是大部分教育焦虑者的真实写照,导致那些学习好的人都是“别人家的孩子”,自己孩子怎么努力都觉得不够,其实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
努力的人就是优秀的
因为如果你停下来回头看看,会发现没有你孩子优秀的人大有所在,如果你的孩子已经努力了,那么他就是最优秀的。
不要一直看着前面的人,那会把你累坏的!
适当的回头看看,休息一下,合理安排学习和 娱乐 的时间,未必就比天天学习的效果差。
比起生命,其余都是小事
前段时间,看到两则新闻,一则是小孩因为学习太累,在家晕倒后就再也没有醒过来;另一个因为补习班太多太累,也晕倒在公交车上。
替家人们悲痛的同时,不禁对其教育方式也有所不满。请家长们不要随波逐流,不要刻意攀比,要放下自己心里的那份虚荣心,因为你想要的不一定是孩子想要的,这样狠心的去剥夺一个孩子天真的童年,将会对其成长会造成巨大的影响!
不要舍本求末
学习是为了未来更好的生活,但不一定要建立在牺牲现在的童趣上面。当你有了足够的知识时,内心却因为小时的环境而不够健全,只是看起来表面很风光,但那真的是你想要的结果吗?
合理安排
我大女儿目前只报了三个班,而且只有一个是关乎学习的数学思维课程,其余两个分别是游泳和吉他,都是她的兴趣所在。一个人的成长,不完全在于为了考试而学习,也不要人云亦云,一定要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于个人兴趣做出合理的引导。
学习不是目的,好好生活才是!
因为家长混不好,总想让孩子赶上。
真实原因是:
孩子各不同:7份基因(天生已定),2份环境(家庭),1份教育(学校)。
关于现代家长为什么普遍焦虑的原因,我看别的答主说得都很多了,在此不再赘述。我来说点不一样的吧。
加州大学实验心理学博士,脑科学家洪兰曾经说过:“
经济是个供求关系,当老人越来越多时,防止失智的药就变成生意的卖点;当孩子越来越少时,让孩子变聪明的书也变成生意的卖点“。
就这一句话,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现在的家长,焦虑得多,淡定的少。 这是 历史 的必然,也是 社会 的选择,是不可逆的潮流。
2018年有一则关于教育资源的新闻,曾经刷爆网络朋友圈。
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主的民办立新小学校舍房屋租约到期,800多名学生被临时安排到附近的苏州勤惜实验小学就读。不料此举却引发勤惜小学众多家长的反对。校方表示,将用铁栅栏设置隔离带,让两个学校的孩子分开管理和教学。(源自2018年8月26日《扬子晚报》)
隔离门的一端,是花了大价钱买了学区房的家长,他们不满意学校接纳外来务工人员子弟上学,所以频频“围攻”学校。隔离门的另一端,是800多名外来打工人员的子女,也是怀揣着赤子之心来求学的孩子。
家长们有错吗?学校有错吗?其实都没错,这只是在现有教育资源不对等的情况下,权衡利弊得出的结果。随着教育资源倾斜的越发严重,类似的情况也只会更多,而不会消失。
在这种情况下,想让中国的家长放弃焦虑,是不可能的。
对教育的定义,各国学者认识不同。美国的杜威说:“教育即生活。”
英国的斯宾塞说:“教育为未来生活之准备。”
教育的本质,其实是将孩子培养成更好的人。但是在现有的情况下,教育是 社会 中层留住自己地位的唯一手段了。
我们总是说国外孩子上学轻松,其实这完全是误解。我之前在美国访学时,曾经对做过调查,国外中产阶级父母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绝对不亚于中国的家长。
就美国而言,随着 社会 贫富差距的不断拉大,私立学校和好的公立学校绝大多数扎堆在富人区。教育资源正在日益走向 “世代遗传” ,父母的 社会 地位基本上决定了后代的发展。美国大学有很多校友会,在选拔学生入学时,也会倾斜给校友的孩子,这简直就是公开的秘密。
所以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算是很平民化的了。虽然大家总说“寒门难出贵子”,但是这条鲤鱼跃龙门之路,还是给了很多普通家庭翻身的机会。和美国的教育壁垒相比,中国的教育资源尚没有出现遗传世代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缓解家长焦虑?我的建议只有一个: 家长放平心态,与其重视学校教育,不如多关注家庭教育。
我在学校接触过太多优秀但是不快乐的学生了。好多孩子考上名校之后,反而得了抑郁症,连生活和学习都没办法继续,更有甚者直接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
“早知道这样,当初就不应该…”这是我听过最多的从这类家长中说的话了。
好的家庭教育,会让孩子长大之后仍然保持对世界的敬畏和好奇。好的家庭教育,会滋养孩子的理智脑,促进他们大脑发育和构建,也有助于他们将来能够与他人建立深厚、持久的 情感 。
被爱滋养长大的孩子,不仅学习能力强,而且懂得如何爱人、如何自爱。这才是我们家长,可以给与他们的最好礼物。
最后,我也建议各位, 为了让孩子得到好的发展,你们也要好好照顾自己。 自勉!
现代家长有普遍的教育焦虑,算是现代家长的一个重要特点。对这个教育焦虑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对教育的梳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家长给孩子报名了很多的课外文化补习。如学语文、学奥数、学英语……
2、家长还给孩子们报名了各种才艺兴趣类课程。如音乐、美术、书法、跆拳道……
3、家长平常还收集各种学校资料。家长要先看看哪所学校好,到孩子升学的时候好送孩子进这所学校,有许多家长甚至高价购买学习名额。
4、很多农村里的家长,甚至为了孩子的学习,在城里贷款买房,为孩子争取到一个城里学习的名额。
……
要说孩子在哪些方面为孩子的教育焦虑,那真的是太多了。为了孩子能进个好学校,不停地补课,不停地找关系,不停地买买买……
放假了,我带孩子去楼下的游乐场玩。在小区里面碰到了几位同龄的妈妈,看到孩子在玩的时候,其中小A妈妈问:“你们家孩子没去补习班吗?”我摇了摇头说:“没有。”
“我们一放假就送去补习班了,呆在家里就只会玩 游戏 ,还整天将家里搞得乱七八糟的。”小C妈妈说。最近和孩子一起下来散步,都看不到几个孩子,原来都去补习班了。
小A妈妈跟我说:“你们家孩子成绩还可以,但是你不要掉以轻心啊,这个补习班啊,还是要上的。现在的课外补习班不是成绩差的孩子才需要,成绩好的也需要啊。基础不好的补基础,基础好的可以拓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让孩子可以掌握更难一点的知识。孩子的学业成绩就可以遥遥领先了。我们是苦于基础不好,现在不补的话,怕下个学期跟不上。”
小C妈妈说:“我看你们家孩子好像经常在下面玩啊。他作业都完成啦?”
“作业本来也不多,每天2页,今天的作业已经完成了。”我回答道。
“这样可不行啊,除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之外,你也应该给孩子布置一些额外的作业。你可以去买一些练习册给孩子做,多做题才能巩固知识。我们家从上一年级的时候,每一科我都给买了三套习题,天天练,这样基础才会牢。”小C妈妈说。
“我感觉这样的话,孩子的作业可能太多了。现在每天完成学校的作业都要将近1个小时了。”我委婉地说。
“不会不会,我们家都是这样过来的。而且你们家这样子是不够的,做作业的时间太短了,还要加强。你们家孩子刚上一年级,你没有经验,也没有跟过来的人交流,你对孩子的学习也太不上心了,一点都不了解。”小C妈妈说。
“既然你没给孩子布置作业,他的时间就比较多了。你可以给他报几门兴趣班啊。现在的孩子没有特长是不行的,你看我是这样安排的,我们周一练琴,周二学书法,周四练跆拳道,周五学轮滑。”小A妈妈说。
听到这里的时候,我都觉得那个孩子挺可怜的。我说:“那剩下的几天就去补习班了,平时要上课,还要完成作业,孩子每一天、每周的时间不是都排满了吗?这样孩子忙得过来吗?他还有自己的时间吗?”
小A妈妈说:“孩子现在的任务不就是学习和玩吗?兴趣班就是让他玩啊,不是寓教于乐嘛,就是让他在玩的过程中,学好特长啊,而且还能缓解学习的压力,劳逸结合刚刚好。”
我们提倡素质教育好多年了,但是家长们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却是不一样的。有些家长认为,素质教育就是让孩子多学几门兴趣班,多让他们懂点艺术就是素质教育了。甚至也有的家长认为,艺多不压身,多点特长总是比较好的,起码什么都会,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了。
我也曾给孩子报过兴趣班,但是孩子不感兴趣,后面就给停掉了。他们说孩子不懂事,你作为大人也跟孩子不懂事,由着孩子的性子来,这会害了他一辈子。
其实,从和同龄的妈妈们的聊天中,我看到了中国家长的焦虑。孩子幼小衔接的时候,要不要报班学习,家长焦虑;孩子成绩不好,家长焦虑;孩子作业少,家长焦虑;孩子上特长班,家长也焦虑……
很多家长会给孩子额外布置作业,会给孩子报补习班,会给孩子报兴趣班,但有多少是孩子想要的。从根本上说,他们做这些,是以“为了孩子好”为名义,其实是在缓解自己的焦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同时也是一位母亲,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我想做个引导者和陪伴者。孩子在他每一个年纪应该做什么事情,我会支持并鼓励他去做。
比如说,尽可能让孩子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在课后,他可以去接触大自然,即使是在花丛旁边观察蚯蚓,我也觉得那是学习和成长;即使是在游乐场和小朋友一起玩,他能够融入群体,玩得开心,那也是在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
我不想在他应该充满多彩的童年里,整天埋头在习题当中,也不是每天奔波于培训机构和学校,过三点一线的生活。这会让他失去生活的乐趣,将来回忆起来,也觉得自己的童年是无趣的。
我更多的是希望,培养出一个独立自主、热爱学习,也热爱生活的孩子。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母亲,只希望孩子能够身心 健康 ,未来可以过好自己的人生。
自己不能学有所成,就把希望放到孩子身上!
这是大部分教育焦虑者的真实写照,导致那些学习好的人都是“别人家的孩子”,自己孩子怎么努力都觉得不够,其实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
努力的人就是优秀的
因为如果你停下来回头看看,会发现没有你孩子优秀的人大有所在,如果你的孩子已经努力了,那么他就是最优秀的。
不要一直看着前面的人,那会把你累坏的!
适当的回头看看,休息一下,合理安排学习和 娱乐 的时间,未必就比天天学习的效果差。
比起生命,其余都是小事
前段时间,看到两则新闻,一则是小孩因为学习太累,在家晕倒后就再也没有醒过来;另一个因为补习班太多太累,也晕倒在公交车上。
替家人们悲痛的同时,不禁对其教育方式也有所不满。请家长们不要随波逐流,不要刻意攀比,要放下自己心里的那份虚荣心,因为你想要的不一定是孩子想要的,这样狠心的去剥夺一个孩子天真的童年,将会对其成长会造成巨大的影响!
不要舍本求末
学习是为了未来更好的生活,但不一定要建立在牺牲现在的童趣上面。当你有了足够的知识时,内心却因为小时的环境而不够健全,只是看起来表面很风光,但那真的是你想要的结果吗?
合理安排
我大女儿目前只报了三个班,而且只有一个是关乎学习的数学思维课程,其余两个分别是游泳和吉他,都是她的兴趣所在。一个人的成长,不完全在于为了考试而学习,也不要人云亦云,一定要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于个人兴趣做出合理的引导。
学习不是目的,好好生活才是!
因为家长混不好,总想让孩子赶上。
真实原因是:
孩子各不同:7份基因(天生已定),2份环境(家庭),1份教育(学校)。
关于现代家长为什么普遍焦虑的原因,我看别的答主说得都很多了,在此不再赘述。我来说点不一样的吧。
加州大学实验心理学博士,脑科学家洪兰曾经说过:“
经济是个供求关系,当老人越来越多时,防止失智的药就变成生意的卖点;当孩子越来越少时,让孩子变聪明的书也变成生意的卖点“。
就这一句话,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现在的家长,焦虑得多,淡定的少。 这是 历史 的必然,也是 社会 的选择,是不可逆的潮流。
2018年有一则关于教育资源的新闻,曾经刷爆网络朋友圈。
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主的民办立新小学校舍房屋租约到期,800多名学生被临时安排到附近的苏州勤惜实验小学就读。不料此举却引发勤惜小学众多家长的反对。校方表示,将用铁栅栏设置隔离带,让两个学校的孩子分开管理和教学。(源自2018年8月26日《扬子晚报》)
隔离门的一端,是花了大价钱买了学区房的家长,他们不满意学校接纳外来务工人员子弟上学,所以频频“围攻”学校。隔离门的另一端,是800多名外来打工人员的子女,也是怀揣着赤子之心来求学的孩子。
家长们有错吗?学校有错吗?其实都没错,这只是在现有教育资源不对等的情况下,权衡利弊得出的结果。随着教育资源倾斜的越发严重,类似的情况也只会更多,而不会消失。
在这种情况下,想让中国的家长放弃焦虑,是不可能的。
对教育的定义,各国学者认识不同。美国的杜威说:“教育即生活。”
英国的斯宾塞说:“教育为未来生活之准备。”
教育的本质,其实是将孩子培养成更好的人。但是在现有的情况下,教育是 社会 中层留住自己地位的唯一手段了。
我们总是说国外孩子上学轻松,其实这完全是误解。我之前在美国访学时,曾经对做过调查,国外中产阶级父母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绝对不亚于中国的家长。
就美国而言,随着 社会 贫富差距的不断拉大,私立学校和好的公立学校绝大多数扎堆在富人区。教育资源正在日益走向 “世代遗传” ,父母的 社会 地位基本上决定了后代的发展。美国大学有很多校友会,在选拔学生入学时,也会倾斜给校友的孩子,这简直就是公开的秘密。
所以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算是很平民化的了。虽然大家总说“寒门难出贵子”,但是这条鲤鱼跃龙门之路,还是给了很多普通家庭翻身的机会。和美国的教育壁垒相比,中国的教育资源尚没有出现遗传世代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缓解家长焦虑?我的建议只有一个: 家长放平心态,与其重视学校教育,不如多关注家庭教育。
我在学校接触过太多优秀但是不快乐的学生了。好多孩子考上名校之后,反而得了抑郁症,连生活和学习都没办法继续,更有甚者直接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
“早知道这样,当初就不应该…”这是我听过最多的从这类家长中说的话了。
好的家庭教育,会让孩子长大之后仍然保持对世界的敬畏和好奇。好的家庭教育,会滋养孩子的理智脑,促进他们大脑发育和构建,也有助于他们将来能够与他人建立深厚、持久的 情感 。
被爱滋养长大的孩子,不仅学习能力强,而且懂得如何爱人、如何自爱。这才是我们家长,可以给与他们的最好礼物。
最后,我也建议各位, 为了让孩子得到好的发展,你们也要好好照顾自己。 自勉!
现代家长有普遍的教育焦虑,算是现代家长的一个重要特点。对这个教育焦虑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对教育的梳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家长给孩子报名了很多的课外文化补习。如学语文、学奥数、学英语……
2、家长还给孩子们报名了各种才艺兴趣类课程。如音乐、美术、书法、跆拳道……
3、家长平常还收集各种学校资料。家长要先看看哪所学校好,到孩子升学的时候好送孩子进这所学校,有许多家长甚至高价购买学习名额。
4、很多农村里的家长,甚至为了孩子的学习,在城里贷款买房,为孩子争取到一个城里学习的名额。
……
要说孩子在哪些方面为孩子的教育焦虑,那真的是太多了。为了孩子能进个好学校,不停地补课,不停地找关系,不停地买买买……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