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性肌营养不良,都有哪些症状?
展开全部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根据基因缺陷的不同,其症状也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运动发育迟滞、步态异常、肌肉萎缩无力。
不同类型的肌营养不良,典型症状也各有不同。
1、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1、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属于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的一种。
2、3~5岁隐匿出现骨盆带肌肉无力,表现为走路慢,脚尖着地,易跌跤。由于骼腰肌和股四头肌无力而上楼及蹲位站立困难。背部伸肌无力使站立时腰椎过度前凸,臀中肌无力导致行走时骨盆向两侧上下摆动,呈典型的鸭步。
3、由于腹肌和骼腰肌无力,患儿自仰卧位起立时必须先翻身转为俯卧位,依次屈膝关节和髋关节,并用手支撑躯干成俯跪位,然后以两手及双腿共同支撑躯干,再用手按压膝部以辅助股四头肌的肌力,身体呈深鞠躬位,最后双手攀附下肢缓慢地站立,因十分用力而出现面部发红。上述动作称为Cowems征为DMD的特征性表现。
4、90%的患儿有肌肉假性肥大,触之坚韧,为首发症状之一。以腓肠肌最明显,三角肌、臀肌、股四头肌、冈下肌和肱三头肌等也可发生。
5、约30%的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也可能出现呕吐、腹痛、腹泻、巨结肠等胃肠道功能异常。
6、10~12岁左右不能行走,需坐轮椅,躯干和四肢肌肉明显萎缩,由于肌肉挛缩导致关节无法伸直,脊柱侧弯。
7、后期因呼吸肌姜缩而出现呼吸变浅、咳嗽无力,因心肌损害而出现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患者多在20岁左右死于呼吸衰竭或心力衰竭。
2、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BMD):BMD属于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的另一种类型。
1、临床表现与DMD类似,首先累及骨盆带肌和下肢近端肌肉,逐渐波及肩脾带肌,有腓肠肌假性肥大。
2、BMD与DMD的主要区别在于起病年龄稍迟(5~15岁起病)、进展速度缓慢、病情较轻、12岁以后尚能行走、心脏很少受累(一旦受累则较严重)、智力正常、存活期接近正常生命年限。
3、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FSHD):1、面部和肩肿带肌肉最先受累,患者面部表情少,眼睑闭合无力或露出巩膜,吹口哨、鼓腮困难,逐渐延至肩脾带<翼状肩脾很明显)、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和胸大肌上半部。肩肿带和上臂肌肉萎缩十分明显,常不对称。因口轮匝肌假性肥大嘴唇增厚而微翘,称为"肌病面容"。可见三角肌假性肥大。
2、病情缓慢进展,逐渐累及躯干和骨盆带肌肉,可有腓肠肌假性肥大,视网膜病变和听力障碍(神经性耳聋)。大约20%需坐轮椅,生命年限接近正常。
4、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1、10~20岁起病,首发症状多为骨盆带肌肉萎缩、腰椎前凸、鸭步,下肢近端无力出现上楼困难,可有腓肠肌假性肥大。逐渐发生肩肿带肌肉萎缩,抬臂、梳头困难,翼状肩脾。面肌一般不受累。
2、病情缓慢发展,平均起病后20年左右丧失劳动能力。
5、眼咽型肌营养不良症:1、40岁左右起病,首发症状为对称性上睑下垂和眼球运动障碍。
2、逐步出现轻度面肌、眼肌无力和萎缩、吞咽困难、发音不清,近端肢体无力。
6、Emery-Dreifuss型肌营养不良症(EDMD):1、5~15岁缓慢起病。临床特征为疾病早期出现肘部屈曲挛缩和跟腱缩短、颈部前屈受限、脊柱强直而弯腰转身困难。
2、心脏传导功能障碍,表现为心动过缓、晕厥、心房纤颤等,心脏扩大,心肌损害明显。
7、其他类型:1、眼肌型又称Kico-Nevin型,较为罕见。20~30岁缓慢起病,最初表现为双侧眼睑下垂伴头后仰和额肌收缩,其后累及眼外肌,可有复视。
2、远端型肌营养不良较少见,10~50岁起病,肌无力和萎缩始于四肢远端、腕踝关节周围和手足的小肌肉,如大、小鱼际肌萎缩。伸肌受累明显,亦可向近端发展。无感觉障碍和自主神经损害。
3、先天性肌营养不良症表现为在出生时或婴儿期起病,表现为全身严重肌无力、肌张力低和骨关节挛缩。面肌可轻度受累,咽喉肌力弱,哭声小,吸吮力弱。
不同类型的肌营养不良,典型症状也各有不同。
1、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1、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属于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的一种。
2、3~5岁隐匿出现骨盆带肌肉无力,表现为走路慢,脚尖着地,易跌跤。由于骼腰肌和股四头肌无力而上楼及蹲位站立困难。背部伸肌无力使站立时腰椎过度前凸,臀中肌无力导致行走时骨盆向两侧上下摆动,呈典型的鸭步。
3、由于腹肌和骼腰肌无力,患儿自仰卧位起立时必须先翻身转为俯卧位,依次屈膝关节和髋关节,并用手支撑躯干成俯跪位,然后以两手及双腿共同支撑躯干,再用手按压膝部以辅助股四头肌的肌力,身体呈深鞠躬位,最后双手攀附下肢缓慢地站立,因十分用力而出现面部发红。上述动作称为Cowems征为DMD的特征性表现。
4、90%的患儿有肌肉假性肥大,触之坚韧,为首发症状之一。以腓肠肌最明显,三角肌、臀肌、股四头肌、冈下肌和肱三头肌等也可发生。
5、约30%的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也可能出现呕吐、腹痛、腹泻、巨结肠等胃肠道功能异常。
6、10~12岁左右不能行走,需坐轮椅,躯干和四肢肌肉明显萎缩,由于肌肉挛缩导致关节无法伸直,脊柱侧弯。
7、后期因呼吸肌姜缩而出现呼吸变浅、咳嗽无力,因心肌损害而出现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患者多在20岁左右死于呼吸衰竭或心力衰竭。
2、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BMD):BMD属于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的另一种类型。
1、临床表现与DMD类似,首先累及骨盆带肌和下肢近端肌肉,逐渐波及肩脾带肌,有腓肠肌假性肥大。
2、BMD与DMD的主要区别在于起病年龄稍迟(5~15岁起病)、进展速度缓慢、病情较轻、12岁以后尚能行走、心脏很少受累(一旦受累则较严重)、智力正常、存活期接近正常生命年限。
3、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FSHD):1、面部和肩肿带肌肉最先受累,患者面部表情少,眼睑闭合无力或露出巩膜,吹口哨、鼓腮困难,逐渐延至肩脾带<翼状肩脾很明显)、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和胸大肌上半部。肩肿带和上臂肌肉萎缩十分明显,常不对称。因口轮匝肌假性肥大嘴唇增厚而微翘,称为"肌病面容"。可见三角肌假性肥大。
2、病情缓慢进展,逐渐累及躯干和骨盆带肌肉,可有腓肠肌假性肥大,视网膜病变和听力障碍(神经性耳聋)。大约20%需坐轮椅,生命年限接近正常。
4、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1、10~20岁起病,首发症状多为骨盆带肌肉萎缩、腰椎前凸、鸭步,下肢近端无力出现上楼困难,可有腓肠肌假性肥大。逐渐发生肩肿带肌肉萎缩,抬臂、梳头困难,翼状肩脾。面肌一般不受累。
2、病情缓慢发展,平均起病后20年左右丧失劳动能力。
5、眼咽型肌营养不良症:1、40岁左右起病,首发症状为对称性上睑下垂和眼球运动障碍。
2、逐步出现轻度面肌、眼肌无力和萎缩、吞咽困难、发音不清,近端肢体无力。
6、Emery-Dreifuss型肌营养不良症(EDMD):1、5~15岁缓慢起病。临床特征为疾病早期出现肘部屈曲挛缩和跟腱缩短、颈部前屈受限、脊柱强直而弯腰转身困难。
2、心脏传导功能障碍,表现为心动过缓、晕厥、心房纤颤等,心脏扩大,心肌损害明显。
7、其他类型:1、眼肌型又称Kico-Nevin型,较为罕见。20~30岁缓慢起病,最初表现为双侧眼睑下垂伴头后仰和额肌收缩,其后累及眼外肌,可有复视。
2、远端型肌营养不良较少见,10~50岁起病,肌无力和萎缩始于四肢远端、腕踝关节周围和手足的小肌肉,如大、小鱼际肌萎缩。伸肌受累明显,亦可向近端发展。无感觉障碍和自主神经损害。
3、先天性肌营养不良症表现为在出生时或婴儿期起病,表现为全身严重肌无力、肌张力低和骨关节挛缩。面肌可轻度受累,咽喉肌力弱,哭声小,吸吮力弱。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