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模式的打造方法
导语:高效课堂的的总体目标是指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坚持德育为先、全面发展、能力为重、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突出“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利用合作式、互助式、启发式等教学手段教学,彰显多元、开放、包容的课堂教学文化,形成最优化的课堂形态,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育人质量。小组合作学习就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模式的打造方法
一、创设情境
数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只有建立合理的平台,注意问题的可操作性,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上也要讲究策略性、灵活性。如在讲“位置的确定”时,我校刚好要召开家长座谈会,上课时我先通知学生,星期五下午四点半要召开家长会,然后提出问题:“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你的爸爸妈妈准确无误的找到我们班教室,而且就坐在你的座位上呢?”学生一下子兴奋起来,纷纷举手说自己的办法,由此导入课题,效果很好。所以,教师应当随着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灵活调整教学步骤,充分施展自己的随堂机智。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去创设问题情境,才能提高课堂的时效性。
二、自主探究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 新 课程理念的最高境界。要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始终把学生作为主体,教师备课、上课等工作,都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培养刻苦钻研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只需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就好。如:七年级“平行线的性质”的教学中,复习部分以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数量关系来判定两直线平行的三种方法作为铺垫,之后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如果先已知两直线平行,你可找到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什么数量关系。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主动探索,得出结论。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不仅有效地复习了前面“平行线的识别”,还使学生发现将“两直线平行“作为条件时出现了新问题,在暗暗的比量的促使下,产生自主探索的欲望。在此可分小组展开讨论,相互质疑,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由学生通过自主再造得到的知识,比被动得到的知识掌握得更深、更牢。
三、合作交流
我们常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就是“1+1>2”。一个人的智慧是唯一的,两个人的智慧是众多的,三个人的智慧便无数的。合作学习与交流,就可以将智慧扩展到无限。这种学习,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必须自己主动地学习。提高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内动力,让学生带着迫切的欲望投入合作学习之中,学习的疑难处、重点处、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处、学法指导的迁移处等组织分组交流学习,这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在教“过平面内四点中任意两点画直线,能画几条?”让学生小组合作探讨,看哪一小组的同学想出的方法最正确。学生热情很高,通过探讨有的小组写出能画六条,有的小组能画四条,也有小组能画一条等。孩子们成就感高涨,学习兴趣浓厚,效果特好。
四、建构知识
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验感悟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发现、概括,完成新知识的建构。要鼓励学生个体进行能动的思维、富有特色的理解与加工,并把新知识纳入个体已有的认知结构,找出新知识与新方法的难点、疑点、关键点,能动地建构完整、清晰、正确的新知识。如在“三角形的中位线”一课中,引导学生在剪拼、展示交流的基础上得出:我们剪纸所沿的重要线段就是三角形的中位线。教师通过引导,继而提出:谁能说出三角形的中位线是什么样的一条线段?由刚才的剪拼,你认为三角形的中位线会有什么样的性质?你是如何想的.?怎样证明?你认为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与先前所学定理结论的表述有什么不同?它有哪方面的作用?引导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组合成一个整体,这更有利于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也为今后灵活运用打好基础。
五、拓展运用
新知识的运用与拓展,这是对孩子更高层次的要求。这更需要教师设计合理的问题层次与序列,让学生在知识运用与创新中体悟、总结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规律,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一定要让学生在其中体验成功,感受创新的快乐。要不断引导学生:你是如何想出来的?你的根据是什么?还有别的方法吗?哪个方法更好?
六、反思归纳
只有反思反思再反思,才能进步进步更进步。学完新知识,要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反思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关键所在,比较和概括不同方法的共性、个性;反思他人或自己思路受阻的原因、错误的原因;反思各自的认知转化与心得体会……这样,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认知监控能力和进一步参与的能力。
每一位教师都应认识到,没有可适用于各种情况的教学模式,也没有所谓最好的教学模式。对某一教学目标、某一类教学内容、某一个班级的学生不一定只有一种教学模式,有多种模式可以选用。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从实际出发,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灵活的进行选择与组合,这样定能实现最佳的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