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场景描写之妙(5)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卖馒头的老头,背着木箱子,里边装着热馒头,太阳一出来,就在街上叫唤。他刚一从家里出来的时候,他走的快,他喊的声音也大。可是过不了一会,他的脚上挂了掌子了,在脚心上好像踏着一个鸡蛋似的,圆滚滚的。原来冰雪封满了他的脚底了。他走起来十分的不得力,若不是十分的加着小心,他就要跌倒了。就是这样,也还是跌倒的。跌倒了是不很好的,把馒头箱子跌翻了,馒头从箱底一个一个的滚了出来。旁边若有人看见,趁着这机会,趁着老头子倒下一时还爬不起来的时候,就拾了几个一边吃着就走了。等老头子挣扎起来,连馒头带冰雪一起拣到箱子去,一数,不对数。他明白了。他向着那走不太远的吃他馒头的人说:
“好冷的天,地皮冻裂了,吞了我的馒头了。”
行路人听了这话都笑了。他背起箱子来再往前走,那脚下的冰溜,似乎是越结越高,使他越走越困难,于是背上出了汗,眼睛上了霜,胡子上的冰溜越挂越多,而且因为呼吸的关系,把破皮帽子的帽耳朵和帽前遮都挂了霜了。这老头越走越慢,担心受怕,颤颤惊惊,好像初次穿上滑冰鞋,被朋友推上了溜冰场似的。
【人物】卖馒头的
【事件】路滑跌倒、捡馍自嘲
【方法】动作、语言、外貌
【手法】白描,比喻
【语言】富有表现力
【赏析】
“脚心好像踏了一个鸡蛋似的,圆滚滚的”,这富有表现力的描述,让我不仅想到了童年的经历。
寒冷的冬天,寒风刺骨,刮的鼻子都想冻掉,脚下是一尺来深的大雪,表面冻了一层,一脚踩下去就是半腿深,“咔——吱”一声,出一身冷汗,拔出来又得费些事儿。
从学校到家有五里路,却要走上好一阵子。风溜着雪面窜着,带上的雪疯狂的贴着雪面跑,穿透了已经冻僵的布棉鞋里的脚,穿透了单薄的棉衣和棉裤,冻的脖子紧紧的缩在衣领里(哪有衣领啊,缺吃少穿的年代,衣领也是又短又浅)。
不一会儿,脚下就像订了鞋掌,厚厚的,前脚尖点地,后脚跟落地,脚心空了,可粘上了雪了,越粘越多,成了圆光蛋了,再走,就要摔跤了。停下来,找个地搁愣,或者摸一块有石头的地方,把鞋上的积雪磕掉。
一段不长的路,要走很长一段时间。
萧红用了如此少的语言却把卖馒头的走路之慢之难之谨慎给传神的描写出来,语言具有超强的表现力。
眼睛、胡子、帽子都结了霜、挂了溜冰,这细致的描写既风趣幽默,又极富表现力,突出了萧红驾驭语言和灵活运用语言的高超能力!
真是一篇好文!
“好冷的天,地皮冻裂了,吞了我的馒头了。”
行路人听了这话都笑了。他背起箱子来再往前走,那脚下的冰溜,似乎是越结越高,使他越走越困难,于是背上出了汗,眼睛上了霜,胡子上的冰溜越挂越多,而且因为呼吸的关系,把破皮帽子的帽耳朵和帽前遮都挂了霜了。这老头越走越慢,担心受怕,颤颤惊惊,好像初次穿上滑冰鞋,被朋友推上了溜冰场似的。
【人物】卖馒头的
【事件】路滑跌倒、捡馍自嘲
【方法】动作、语言、外貌
【手法】白描,比喻
【语言】富有表现力
【赏析】
“脚心好像踏了一个鸡蛋似的,圆滚滚的”,这富有表现力的描述,让我不仅想到了童年的经历。
寒冷的冬天,寒风刺骨,刮的鼻子都想冻掉,脚下是一尺来深的大雪,表面冻了一层,一脚踩下去就是半腿深,“咔——吱”一声,出一身冷汗,拔出来又得费些事儿。
从学校到家有五里路,却要走上好一阵子。风溜着雪面窜着,带上的雪疯狂的贴着雪面跑,穿透了已经冻僵的布棉鞋里的脚,穿透了单薄的棉衣和棉裤,冻的脖子紧紧的缩在衣领里(哪有衣领啊,缺吃少穿的年代,衣领也是又短又浅)。
不一会儿,脚下就像订了鞋掌,厚厚的,前脚尖点地,后脚跟落地,脚心空了,可粘上了雪了,越粘越多,成了圆光蛋了,再走,就要摔跤了。停下来,找个地搁愣,或者摸一块有石头的地方,把鞋上的积雪磕掉。
一段不长的路,要走很长一段时间。
萧红用了如此少的语言却把卖馒头的走路之慢之难之谨慎给传神的描写出来,语言具有超强的表现力。
眼睛、胡子、帽子都结了霜、挂了溜冰,这细致的描写既风趣幽默,又极富表现力,突出了萧红驾驭语言和灵活运用语言的高超能力!
真是一篇好文!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