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后再看刘邦,不杀吕雉是他人生中下的最精准的一步棋
我一直看不懂刘邦。为什么不杀了吕雉,即给了戚夫人一条生路,也让最喜欢的皇子登上皇位。
刘邦(公元前256年12月28日—公元前195年6月1日),字季,汉沛郡丰县中阳里人(今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人。汉朝开国皇帝。是中国唯二的草根皇帝,另一个是朱元璋。毛主席曾夸赞刘邦,中国封建皇帝最厉害的一个。
在大众的印象中,吕雉是暴虐之人,她杀韩信,杀鹏越,杀刘如意,杀刘友,把戚夫人做成人彘。
而刘邦是仁义之人。
但是仔细翻看刘邦率军打仗的记载,就可以发现,刘邦从来不是什么仁义心善之人,
《史记》里就记录了好几次刘邦“屠”人之事: “项梁使沛公及项羽别攻城阳,屠之”;“南攻颖阳,屠之”;“沛公将数万人己屠武关”;“从攻项籍, 屠煮枣”;“围项籍于陈,大破之,屠胡陵”。
在杀戮这件事情上,刘邦和吕雉没有可比性。跟随刘邦打天下的功臣中,有八个外姓人被封了“王”: 张耳、卢绾、韩信、彭越、英布、韩王信、臧荼、吴芮。
这八人中, 唯有 张耳与吴芮属于自然死亡。
赵王张敖, 因为迎娶了鲁元公主 ,在受到手下谋反牵连时,得以保住性命,享受侯位。
而其他五位,基本都被安上了“谋反叛乱”的罪名,下场凄惨。
其中以彭越为最,连完整的尸体都没保住。
这些人,都是死心塌地跟着刘邦打天下的,也是功劳最高之人。
最后刘邦坐拥天下,却忌惮他们功高盖主,美其名曰是“为了大汉天下的稳定”,其实质不过也兔死狗烹而已。
公元前203年,荥阳对峙时,项羽把刘太公推到阵前,扬言要直接活煮刘太公,希望以此逼迫刘邦投降。
可刘邦却谈笑风生地表示: “我们早已经结拜为兄弟,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你要煮自己的父亲,记得分我一口汤!”
刘邦对亲生父亲,尚且如此。对亲生儿女也是如此。逃命路上,刘邦为了让马车走得快一点,把亲生儿女(后来的汉惠帝、鲁元公主)三次推下马车。
滕公把两人拉上来,刘邦就继续推孩子下车。
到后来, 刘邦甚至还拿着刀要砍滕公,只因为他把孩子拉上来耽误了刘邦逃命 。
正所谓“虎毒不食子”,这样的狠毒,比吕雉更甚。他连父亲,儿女的性命都可以不顾,更何况人老珠黄的吕雉。说到底,不杀,只是因为两人的政治理念相同,一样的杀伐决断,一样的冷血无情。
当年在刘邦弥留之际,吕雉向其问及后事安排:如果萧何过世,谁来代替他呢?
刘邦:可以让曹参来代替。
吕雉:在他之后呢?
刘邦:王陵可以,但是他这人性子直,陈平能助他一臂之力。陈平虽聪明,但是他不能独自担此大任。周勃虽然厚道,可他却没有文采,但是能帮刘氏安定天下的一定是他,可以让他做个太尉。
吕雉:之后呢?
刘邦:此后亦非而所知也。(再以后的事,也就不是你所能知道的了)
所以,在刘邦心中,吕雉,是值得相信和托付的人。
吕雉,能帮刘邦稳住了朝局,是难得的合作伙伴。
他始终需要吕雉。
公元前195年四月,刘邦去世,汉惠帝刘盈继位, 吕雉也开始了她最辉煌的统治
吕雉的政治才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遵照 刘邦 治国理念为主。吕雉在执政之后,在很多军国大事上都是以刘邦的治理理念为主。例如相国位置的传承,吕雉完全按照刘邦的嘱托行事的。除了相国职权之外,吕雉对刘邦的治国理念几乎是全部继承的,都按照汉初制定的大致方针进行。由此可见,吕雉的政治才能之一是统治符合时代要求,以刘邦制定为主。这也是为何在吕后执政期间,虽然朝廷斗争激烈,但是 社会 总体稳定的主要原因。
二是吕雉重用一批能臣武将,虽然吕雉极力地提拔吕氏,但是在吕后执政期间,也提拔了很多非吕氏一族的有能之臣。他们或是刘邦时期的老臣功臣,或是新人, 整个汉朝都是按照休 养生 息的战略进行。
三是吕雉经验丰富,在很多关乎国家的大事上毫不含糊。例如在对外关系上, 匈奴 冒犯了吕雉,但是吕雉不计较个人得失,以整个汉朝利益为重,跟匈奴化干戈,重塑友好关系,使得汉朝没有陷入战争当中。
吕雉当政十五年,是刘邦政治生命延续的十五年,为以后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