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是否有晁盖等真人
《水浒传》所写的晁盖,也可以见于其他作品中,但与《水浒传》中所写的大不一样。
这个晁盖,历史上是否真有其人,究竟哪个作品写得符合历史上的真实事迹呢?最早记载晁盖其人的是南宋龚圣与《宋江三十六人赞》。
铁天王晁盖在宋江三十六人中排三十四位。
他的赞词是:“毗沙天人,证紫金躯,顽铁铸汝,亦出洪炉。
”这四句赞词活画出一个天人般的铁铸大汉,但在三十六人中的地位却是很低的。
这可能是接近历史上的晁盖的真实叙述。
宋、元间作品《宣和遗事》中,记载了晁盖、吴加亮等八人智劫生辰纲的故事。
说的是北京大名府留守梁师宝,差县尉马国安一行,送十万金银珠宝为蔡太师上寿。
行至南洛县五花营田地里,撞上八个大汉吴加亮、刘唐、秦明、阮进、阮通、阮小二、燕青等,为头的是郓城县石碣村的铁天王晁盖。
八人用药酒麻倒马国安等,劫取生辰纲。
事发后,官府追捕,郓城县押司宋江暗中向晁盖报信,八条好汉共同前往太行山梁山泊落草为“寇”。
晁盖死后,吴加亮、李进义成为首领。
宋江上山后,吴加亮等又推举宋江为梁山泊的首领。
因为晁盖早死,所以排在三十六人中的最后一名。
《宣和遗事》里的晁盖,虽然当过梁山泊的首领,但为时极短,所起的作用也不大,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魏齐的时候,晁盖已不在其内了。
《黑旋风双献功》、《同乐院燕青博鱼》等六种传世的水浒故事元杂剧,有五种叙说着晁盖事迹。
说的是宋江杀了阎婆惜,迭配江州牢城去,因打梁山经过,遇着晁盖哥哥领喽啰下山,打死解差人,打开枷锁,救上山去,坐了第二把交椅。
三大祝家庄时晁盖身亡,宋江才坐了第一把交椅。
晁盖主持梁山泊的时间虽然比《水浒传》小说所写的短得多,但比《宣和遗事》所写却有长些。
《水浒传》小说写智取生辰纲的故事,把八个好汉中减去秦明、燕青、增加了公孙胜、白胜、吴加亮、阮进、阮通改为吴用、阮小五、阮小七,地点由五花营移至黄泥冈,押运生辰纲的县尉改为提辖杨志,梁师宝改为蔡太师女婿梁世杰,晁盖的村庄由石碣村改为东溪村,造反的去向也有太行山梁山泊改为山东梁山泊。
《水浒传》把晁盖排在天罡地煞一百单八将之外。
罗贯中、施耐庵写的这个故事,更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把杨志押送生辰纲和晁盖等智取生辰纲的矛盾,杨志与老都管及众军卒的矛盾,几条线有机地结合,交叉发展,使故事情节更生动,更具有吸引力,从而成了《水浒传》中脍炙人口的精彩篇章之一。
民间故事中的晁盖,却又有不同的情节。
鲁西南民间传说晁盖、吴用等原在棘梁山占山为王。
棘梁山又名司里山,位于梁山北约五十里。
因为东平府派大军进剿,晁盖等乘机转移阵地,与梁山泊宋江的队伍合并一处起义大军。
晁盖的义 *** 移后,官军一把大火,烧毁了起义军的聚义厅和粮仓。
至今棘梁山东南角粮仓旧址。
仍可扒出烧焦的粮粒。
粮仓北面的聚义厅旧址,尚有一块巨石,巨石之上有几个石窝,是当年起义军插大旗的旗杆座。
棘梁山北四十里处的石庙村,相传为当年的石碣村。
郓城县的群众,都说历史上确实真有晁盖其人。
清代初,梁山泊所在地的寿张知县曹玉珂写的《过梁山记》中说:“晁、宋皆有后于郓(城)。
”至今山东郓城县西北晁庄村的晁姓人,自称是晁盖后裔,说郓城县的黄堆集就是当年的黄泥冈,郓城县白垓村就是白胜的家乡,白胜井至今尚存。
黄堆集酒厂酿造的白胜酒,就是用传说中的白胜酿酒的古井水酿造而成的。
晁庄属丁里长乡,有一百零三户人家,全是晁姓。
《晁氏宗谱》记载的九世祖晁盍,他们说就是晁盖。
因其造反,砍头入谱,即把旧时的繁体字“盖 ”字去“艹”头,就成为“盍”字。
《晁氏宗谱》还记载五世祖晁补之(《宋史》有传)为元丰进士,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国史编修等职,系郓城县晁姓的始祖。
按晁补之生于宋仁宗皇佑五年(1053年),死于宋徽宗大观四年(1110年)。
晁盍的兄弟晁彰,是金贞佑年间澹州都统,遭谗被害。
晁彰子晁望死于大德三年(1299年),年八十三岁。
那么他是生于公元一二一七年。
晁盍所生活的年代,距北宋宣和年间已九十多年。
这个晁盍不可能是与宋江同时代的人。
《晁氏宗谱》有乾隆四十年、光绪二十四年和民国二十三年三种版本,关于晁盍的记载是相同的。
话本、杂剧、小说、民间传说中的晁盖各不相同。
《宣和遗事》是话本记事,据余嘉锡考证是真假相半,至于杂剧、小说、民间传说愈演愈生动,离真人真事的距离也就愈远矣。
究竟历史上是否真有晁盖其人,历史上的晁盖真实情况怎样,还有待于继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