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马史诗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荷马史诗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性,它的审美价值是多方面的,对后世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欧洲戏剧;旅程文学;流浪汉小说;叙事文学;荷马式比喻;提取素材
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又译《伊利昂记》)和《奥德修》(又译《奥德修记》)两部题材重大、主题崇高的英雄史诗。它的内容博大精深、风格庄严流畅、故事惊心动魄,两千年以来,它在很多方面依旧是艺术上的一种标准和高不可及的范本。 一、 “荷马史诗不仅创造了史诗,而且创造了戏剧”。——亚理士多德
《伊利亚特》故事梗概大致如下:伊利昂城的王子帕里斯乘船到希腊,拐骗走了墨涅拉奥斯的美貌的妻子海伦。阿凯亚人非常气愤,渡过爱琴海去攻打伊利昂城。但故事以阿喀琉斯的愤怒为开端,且只集中描写了战争结束前51天的故事,且重点描写只有四天,概括了十年战争的面貌和精神。
荷马史诗的戏剧性手法对后世欧洲戏剧的影响:
(1)直接让人物出场,让他们自己说话:诗人在刻画人物时,很少心理描写,多用动作和语言写人物性格。如写阿伽门农的出场:“然而,此事却没有给阿特柔斯之子阿伽门农带来愉悦,他用严厉的命令粗暴地赶走了老人:“老家伙,不要再让我见到你的出现,在这深旷的海船边!现在不许倘留,以后也不要再来??”
(2)开始就设置悬念:《伊利亚特》第一卷中,阿伽门农抢走了阿喀琉斯的女俘,希腊主帅和主将间产生了尖锐的矛盾;
(3)锁闭式的戏剧结构:从危机写起,主题、人物、情节都非常集中,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个中心,不枝不蔓。
二、《奥德修记》是旅程小说的原型,是流浪汉小说的先驱
对后世的小说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至于由此形成了欧美小说的一种传统叙述模式的旅程文学,它着重记叙主人公在游历过程当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人物总是处于漂泊冒险的旅途当中,道路成为衔接故事的中间媒介。作家也不是静止地描写人物的成长发展,而是动态地记录主人公在旅途当中的经历,由此形成人物的人生之旅和叙述的旅程模式。我们可以说描写叙述奥德修斯在海上漂流、回家的《奥德修记》是旅程小说的原型。 《奥德赛》主要是连接伊利亚特的剧情,描写了伊大嘉国王奥德修斯(又名俄底修斯)在特洛亚战争结束后,回国途中在海上漂流10年历经艰难险阻最终回国一家团聚的故事。具体有奥德修斯在食莲人王国,奥德修斯经过女巫塞壬岛,奥德修斯游历地狱,奥德修斯返回家乡并杀死求婚者和背叛他的奴隶。
17世纪西班牙塞万提斯所作《堂吉诃德》(1605、1615)和18世纪英国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1719)都明显地具有旅程模式的特点。前者叙述沉迷于骑士小说的阿伦索?吉桑那(即堂吉诃德),将现实与骑士小说重合,认为世界充满黑暗与不公正,整日沉迷在骑士小说所营造的幻想当中,幻想完成骑士游历,拯救人民与水火之中。后者描写鲁滨逊在荒岛上漂泊28年的过程。
对后世欧洲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流浪汉小说在艺术上也受惠于荷马史诗。 例如流浪汉小说的代表《小癞子》。小说描写小癞子被弃离家,为求生存,被迫流浪。在流浪的过程中,碰到了很多人。根据他碰到的人的不同,发生了很多事情,也结构了小说的章节。 三、荷马史诗的叙事方式为后世叙事文学提供了借鉴
《奥德修》两条情节线索并行发展,一是奥德修斯回家,一是帖雷马科寻父,最后两条线索合二为一统一到父子合力与求婚人的斗争中。这种一条绳子的结构影响了许多作品,如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狄更斯的《匹克威克外传》、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等等。《伊利亚特》和《奥德修》两部史诗都采用了直接描写、间接描写和第三人称叙述的手法,注意??赢得锦标。(详见教材P39)
四、后世作家、诗人对“荷马式比喻”的仿效、移植和借鉴
大量使用漫长的象喻,即“荷马式比喻”。例如《伊利亚特》中的描写:“??可是那帕琉斯之子凭他的脚力快,一个闪电似的就追了上去,轻得像羽族当中最快的山鹰打个回旋去追鸽子,一路尖叫着紧紧跟随,偶尔还来一个猛扑,那阿喀琉斯就是这样紧紧追赶的。” 但丁的《神曲》:“好像为夜间的寒气所弯折/和闭合的小花,一待阳光照耀,就在茎梗上直立起来,完全开放,我的萎靡的精神也象这样。”艾略特的《普鲁弗洛克的情歌》:“当暮色蔓延在天际,象一个病人上了乙醚,躺在手术台上??紧随的一条条街象一场用心险恶的,冗长的争执,把你带向一个使人不知所措的问题??” 五、古往今来许多文学艺术家都从荷马史诗中提取素材
后世的文学家如埃斯库罗斯、维吉尔、但丁、弥尔顿、歌德等或从史诗中寻找素材,或从中获取灵感,或模仿史诗的形式。如埃斯库罗斯创作的《阿伽门农》,索福克勒斯以特洛伊战争为题材的3部作品:《埃阿斯》,《菲洛克忒提斯》,《埃勒克特拉》。
此外,荷马史诗更是被不断改编,搬上银幕,使这个3000前的希腊神话以视觉形式在现代传播。如电影《特洛伊》(2004)、《奥德赛》(1997)、《特洛伊的海伦》(1956)等。
综上,可见荷马史诗对欧洲文化影响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