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仪的基本知识
地球仪的基本知识:
一、地球
理解昼夜交替现象和四季变化现象的成因;分析地球的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二、经纬线分布特点
形状方向长度;知道经纬网的作用。
地图上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除0°和180°经线外,其余经线都能准确区分是东经度还是西经度。
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用0°,30°,60°把不同的纬度地带划分为低纬、中纬、高纬三部分。
三、世界海陆
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关系及所处的纬度带;认识六大板块位置;认识主要地形区和主要大洲地形特点;找出日界线的位置。
四、地图上方向的确定
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五、经纬度差计算实际距离
纬度相差1°= 实际距离相差111千米。某纬线上的经度相差1°= 实际距离相差111千米×cosΦ. (注:Φ为纬度数)。
纬差法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正午太阳高度相差多少,纬度相差多少 。
2022-06-08 广告
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是人们为了认识地球,仿造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的地球模型。地球仪上面设有长度、面积和方向、形状的变形。地球仪倾斜角度大约为23.5°。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地球仪是1492年由德国的航海家、地理学家贝海姆发明制作的。
中国地球仪的制作始于元代,是由西域的天文学家扎马鲁丁为元朝廷督造的,地球仪上反映了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状况。
地球仪按用途可以分为:经纬网格地球仪、政区地球仪、地形地球仪、示意性地球仪、教学地球仪等。
相关说明
经常使用地球仪的人都会发现,在地球仪地轴的北极一端,装有一个圆形金属片制成的“时规”,一半涂成黑色,表示黑夜;另一半保持金属原色,表示白昼。在两个半圆上,每隔15°依逆时针方向刻有24个时刻。地球仪上的“时规”,可以用来测定地方时和区时。
现代地球仪除了传统地球仪以外,也出现了动物分布地球仪及历史文件分布地球仪,如在地球仪上的中国,标示出熊猫及兵马俑等,它还可以使我们了解全球的国家及其分布情况,可直观的了解其面积与左右邻国等政治地球信息。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地球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