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春节习俗
过去大多数老北京人家都供有佛龛或神像,到了年三十最讲究的要摆上九堂大供;有成堂的蜜供,成堂的套饼、花糕的面鲜,成堂的水果、成堂的干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饭,素饺子(或蒸食),素炒菜(或炸食)。家境不好的也要摆三堂或五堂供品。北京人过年讲得就是吃喝玩乐,以吃为主。这些供品实际上也是为人准备的。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丰盛的一次晚餐。北京人除夕和正月初一都要吃饺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
老北京人过春节都有以下传统习俗:
大年三十贴春联、上供、“踩岁”。旧历腊月三十日为除夕,俗称大年三十,人们送旧迎新的主要活动都集中在这一天进行。为了点缀点景,烘托“纳福迎新”的气氛,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用红纸写上吉利话,还要贴门神、贴挂钱等。贴完后鞭炮齐鸣,非常热闹!
吃年夜饭。除夕的晚上,无论是当官的、做工的人们都要早点回家过年。哪怕远在千里之外的游子,也要赶回家来团圆,合家欢聚已是中华民族传统习惯。掌灯时分,各家各户的人们准备吃年夜饭。
守岁。老北京人有除夕守岁的风俗,饭后至夜间接神、拜年之前不能就寝,要“守岁”至次日凌晨。守岁最早起源于晋代,主要包含两层意思,年岁大的是在辞旧之际有珍惜时光之意,年轻人守岁则有为父母延寿之意,因此凡是父母健在的人都一定守岁。
吃饺子。老北京人在除夕夜和大年初一这天都要吃饺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老北京人喜欢把饺子包成元宝形,在饺子中放进糖、铜钱、花生、枣、栗子等。如吃到糖的,意味着日后生活甜蜜;吃到铜钱意味着有钱花;吃到花生意味着长寿,因花生又名长生果,吃到枣和栗子的意味着早生子??吃下来,一大家子人都会乐开了花。
放鞭炮。大年初一天还没有亮时,老百姓起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放鞭炮,取“迎新年,驱邪气”之意。
拜年。在老北京,有一句话非常流行,那就是“大年初一满街走”,这句讲的是什么呢?讲的就是老百姓大年初一拜年的事儿。拜年一般从家里先开始,全家要先在祖宗牌位前磕头拜年,然后晚辈再给长辈磕头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长辈受拜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给压岁钱的习俗起于清代,为的是体现长辈对晚辈的慈爱之情。家里的拜年活动结束后,还要出门去拜年串邻居,互相说些吉利话。
串亲访友。初一到初五,老北京人会串亲走友、请客送礼、逛庙会、逛厂甸。到了初五也就是北京人口中的“破五”那天,百姓“送穷”、商人“开市”。直到这天,老北京人才算是过完了春节。
娱乐活动频繁。在老北京,每逢春节的正月初一到十五,是文化娱乐活动最频繁、最火热的时段。那时候,京城里的戏园子会人满为患。八大庙会也盛况空前、游人不断,而且各个庙会都有独特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