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中的乐器,注意是乐器起源于哪个朝代,盛行于哪个朝代?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青铜器中的乐器,属于乐器中的打击乐器,有钟(编钟)铃、钲、铙、鎛、句鑃、錞于、铜鼓这几种分别解释一下
最早出现的是青铜铃,在二里头夏代墓葬中已有出土,现存最早的是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了一例我国迄今考古发现最早的红铜铸就的铜铃,盛行于商到西周中期,西周以后逐渐演变为马具的一部分.
其次出现的就是铜铙,他与其后出现的钲有前后相继的关系,也就是说商代出现的铙到西周时期演变为钲,铜铙是原始乐器木铙的金属化,中国最早的现存文物是商代中期(武丁时期)妇好墓中的随葬品,通常以3枚一组的方式出现,形制为合瓦状,有点像口朝上的钟,演奏方式为手执敲击(下部安装木柄)这种乐器流行于商代晚期,是当时商代宫廷主力乐器,西周时期逐渐被钲取代.
钲 可视为铙的进一步发展,出现时间不会晚于西周中期,但出土实物年代较晚为三门峡虢国墓地中出土,属于军乐两用器,古书上说鸣金收兵,这里的鸣金就是敲击铜钲,钲中国南北流行的时间有差别,北方在西周到春秋中期比较流行,南方楚系地区则延续到战国末期.
鎛、钟这两者相近,具体介绍也比较多,不详细介绍了,商代末期出现,流行于周代,极盛期为春秋到战国早期.西汉以后基本衰落.
青铜句鑃:一种手持的打击乐器,其形狭长,使用时口朝上,手持铎柄, 以槌敲击.存世句鑃铭文中有“择其吉金铸句鑃,以享以孝”的内容,可知它是宴享和祭祀用的乐器,属于铜铙的又一种变体主要盛行于春秋时期的吴越地区.
青铜錞于:军中乐器,《国语·晋语》:“战以錞于、丁宁,敬其民也.”又《周礼·他官·鼓人》:“以金錞和鼓.”郑玄注:“錞,錞于也,圆如碓头,大上小下,乐作鸣之,与鼓相和.”所见实物形如圆筒,上大下小,与文献记载一致.錞于顶上有钮,且以虎钮为多,西周中期出现,主要流行于春秋至西汉时期的长江流域地区.
铜鼓:《周礼·地官·鼓人》:“掌教六鼓四金之音声,以节声乐,以和军旅,以正田役.”可知鼓常用于乐舞、宴会及战争中.商周时期鼓多木质.目前发现的铜鼓属于商代,仅有两面:一面流落日本;另一面是1977年在湖北崇阳新出土的.两鼓的主要特征是横置的两面鼓,有四足或矩形足.现在见到的大量铜鼓出于我国西南广西、云南少数民族地区,鼓呈圆形,均为单面鼓,由鼓面、鼓胴、鼓腰、鼓足等部分构成,在鼓腰常附有环耳,鼓面常装饰浮雕人和动物,鼓身和鼓面还饰有各种图案的纹饰,主要盛行于战国至汉代.
最早出现的是青铜铃,在二里头夏代墓葬中已有出土,现存最早的是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了一例我国迄今考古发现最早的红铜铸就的铜铃,盛行于商到西周中期,西周以后逐渐演变为马具的一部分.
其次出现的就是铜铙,他与其后出现的钲有前后相继的关系,也就是说商代出现的铙到西周时期演变为钲,铜铙是原始乐器木铙的金属化,中国最早的现存文物是商代中期(武丁时期)妇好墓中的随葬品,通常以3枚一组的方式出现,形制为合瓦状,有点像口朝上的钟,演奏方式为手执敲击(下部安装木柄)这种乐器流行于商代晚期,是当时商代宫廷主力乐器,西周时期逐渐被钲取代.
钲 可视为铙的进一步发展,出现时间不会晚于西周中期,但出土实物年代较晚为三门峡虢国墓地中出土,属于军乐两用器,古书上说鸣金收兵,这里的鸣金就是敲击铜钲,钲中国南北流行的时间有差别,北方在西周到春秋中期比较流行,南方楚系地区则延续到战国末期.
鎛、钟这两者相近,具体介绍也比较多,不详细介绍了,商代末期出现,流行于周代,极盛期为春秋到战国早期.西汉以后基本衰落.
青铜句鑃:一种手持的打击乐器,其形狭长,使用时口朝上,手持铎柄, 以槌敲击.存世句鑃铭文中有“择其吉金铸句鑃,以享以孝”的内容,可知它是宴享和祭祀用的乐器,属于铜铙的又一种变体主要盛行于春秋时期的吴越地区.
青铜錞于:军中乐器,《国语·晋语》:“战以錞于、丁宁,敬其民也.”又《周礼·他官·鼓人》:“以金錞和鼓.”郑玄注:“錞,錞于也,圆如碓头,大上小下,乐作鸣之,与鼓相和.”所见实物形如圆筒,上大下小,与文献记载一致.錞于顶上有钮,且以虎钮为多,西周中期出现,主要流行于春秋至西汉时期的长江流域地区.
铜鼓:《周礼·地官·鼓人》:“掌教六鼓四金之音声,以节声乐,以和军旅,以正田役.”可知鼓常用于乐舞、宴会及战争中.商周时期鼓多木质.目前发现的铜鼓属于商代,仅有两面:一面流落日本;另一面是1977年在湖北崇阳新出土的.两鼓的主要特征是横置的两面鼓,有四足或矩形足.现在见到的大量铜鼓出于我国西南广西、云南少数民族地区,鼓呈圆形,均为单面鼓,由鼓面、鼓胴、鼓腰、鼓足等部分构成,在鼓腰常附有环耳,鼓面常装饰浮雕人和动物,鼓身和鼓面还饰有各种图案的纹饰,主要盛行于战国至汉代.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