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言文倒装句

 我来答
鲜活且善良丶桃花654
游戏玩家

2022-11-01 · 游戏我都懂点儿,问我就对了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1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7.2万
展开全部

1. 中国古代文言文的倒装句

一、主谓倒装。主谓倒装也叫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例:甚矣,汝之不惠。 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

二、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放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有如下几种情况: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a 介宾倒装 例: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可译为“为什么” 微斯人,吾谁与归 ?“吾谁与归”是“吾与谁归”的倒装,可译为“我和谁同道呢?” b谓宾倒装 例:何有于我哉?“何有”是“有何”的倒装。古汉语中,疑问代词做宾语时,一般放在谓语的前面。可译为“有哪一样”。 孔子云:“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何”,疑问代词,“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2、文言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例:僵卧孤村不自哀 “不自哀”是“不哀自”的倒装,可译为“不为自己感到悲哀”。“自”,代词,在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要前置。另如“忌不自信”,“自信”即“信自”,意相信自己。

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于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例: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莲之爱”即“爱莲”的倒装,可译为“喜爱莲花”。“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孔子云:“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4、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表示强调。例:是以谓之“文”也。 “是以”是“以是”的倒装,可译为“因此”。“是”是指示代词,指代前面的原因。

5、其他,表示强调。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关山度”是“度关山”的倒装。可译为“跨过一道道关,越过一道道山”。

三、定语后置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1、“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 “荷担者三夫”是“三夫荷担者”的倒装,定语“三夫”后置,以突出中心词“荷担者”,可译为“三个能挑担子的成年男子”。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亭翼然临于泉上”是“翼然临于泉上亭 ”的倒装,定语后置,可译为“一座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上的亭子。”

2、“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例: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

3、数量词做定语后置 例:尝贻余核舟一,“核舟一”是“一核舟”的倒装,定语“一”后置,可译为“一个核舟”

四、介宾结构后置

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大都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 例:何有于我哉? 全句为“于我有何哉”的倒装句,介宾结构“于我”后置。译为“在我身上有哪一样呢”“告之于帝”是“于帝告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帝”后置,译为“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 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全句为“于南阳躬耕,于乱世苟全性命”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南阳、于乱世”后置,可译为“亲自在南阳耕种,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

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今译时,一般都前置做状语。例:屠惧,投以骨。全句为“以骨投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以骨”后置。译为“把骨头扔给它”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祭以尉首”是“以尉首祭”的倒装,介宾结构“以尉首”后置,可译为“用将尉的头来祭祀”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述以文”是“以文述”的倒装,介宾结构“以文”后置,可译为“用文字来记述”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是“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的倒装,介宾结构“以讨贼兴复之效”后置。

2. 古代文言文中的倒装句

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介宾短语,什么是宾语,什么是定语 如:我坐在床上看着漫画书. 这里,我 是主语 坐在床上 是状语 在床上 是介宾短语 看着 是谓语 漫画 是定语 书 是宾语 介宾短语后置,是将本应放在前面的介宾短语放在了后面,如:囤兵三万于关外. 正确的语序应该是:在关处囤兵三万,这里将其后置. 宾语前置的几种类型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

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 例如:“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硕鼠》 又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不余欺”就是“不欺余”。《石钟山记》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例如:《鸿门宴》:“良问曰:‘大王来何操?’”“何操”应理解为“操何”。 3、介词宾语前置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

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 例如:《岳阳楼记》:“臆!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

4、普通宾语前置 在一般性的宾语前置中,大家要注意语感。 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忌不自信”中“自信”应理解为“信自”。

定语后置,定语应该在中心语(被修饰词)之前,后置原因和宾语前置差不多. 如: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正确的语序应该是:北山年且九十的愚公面山而居.参考资料:?fr=qrl3。

3.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有哪几种

文言文中句子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 的句子,称之为倒装句。

倒装句句式主要 有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介词 结构后置。 (1)主谓倒装句 主谓倒装句是指为了强调和突出谓 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的句子。

这 种句式常见于古汉语的感叹句和疑问句 中。 如: 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贤哉,回也。

《论语》 腾蚊起凤,孟学士之词宗。《滕王阁序》 踯躅青骢马。

《孔雀东南飞》 (2) 宾语前置句 , 宾语前置句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 被前置。 ① “主+宾(或介词)+动”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包括介 词的宾语),宾语前置。

作宾语的疑问代 词一般有“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如: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② “主+否定词+宾+动”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这类否定词主要有“不、未、毋、无、莫” 等,这类代词主要有“余、吾、尔、自、之、是”等。如: 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 古之人为余欺也。《石钟山记》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 也。

《隆中对》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秋水》 ③ “主+宾+之(是)+动” “之、是”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如: 夫晋,何罪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 父母唯其疾之忧。 。

《论语》 惟兄嫂是依。 《祭十二郎文》 ④ “主+宾(方位词、时间词)+动” 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宾语有 时也前置。

如: 亚父南向坐。 《鸿门宴》 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秋水》 (3) 定语后置句 文言文中的定语经常会置于中心词 后,使句子成为定语后置句。 ① “中心词+定语+者”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廉颇蔺相如列传》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赤壁之战》 客有吹洞箫者。

《赤壁赋》 ② “中心词+之(而)+定语+ (者)”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者皆是也。 《石钟山记》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 几人欤? 《五人墓碑记》 楚人有涉江者。

《察今》 ③ “中心词+ 之f定语”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 土,下饮黄泉。 《劝学》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 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 “中心词+数量词(定语)”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 铸以为金人十二。 《过秦论》 (4)介词结构后置句 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

介词结构后置 句是指文言文中用“以、于”等词组成介 宾短语作状语置于谓语后的句子。 ① 由“于”组成的介宾短语 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 文中一般处在谓语的后面,即现代汉语 中补语的位置。

实际上,除少数由“于” 组成的介宾短语仍作补语外,大多数应 移到谓语前表修饰限制,作状语。如: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赤壁赋》 不拘于时,学于余。 《师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 ② 由介词“以、乎”组成的介宾短语由介词“以、乎”组成的介宾短语,一般都作状语,由“乎”组成的介宾短语, 有时可作补语,视情况而定。如: 形似酒樽,饰以山龟鸟兽之形。

《张衡传》 具告以事。 《鸿门宴》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 而师之。

《师说》 。

4. 求解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断句 ,被动句,倒装句 (1.宾语前置 2.定语

不太懂也无所谓,主要就是关键字判断句:也、者……也、是、非(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被动句:于、为、为……所、见 (徒见欺;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宾语前置:1、何胡安奚焉(还有几个少见的像 恶、曷),放在问句, (何陋之有?;田园将芜胡不归;沛公安在;奚惆怅而独悲;复驾言兮焉求)2、代词作宾语,放在否定句,(而莫之夭阏者)也定语后置:之+adj(+者),(马之千里者;仰观宇宙之大)状语后置:介词 [于/乎(翻译为 在……、从……、比……)以(用……)]+宾语(所以又叫 介宾结构后置句)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主谓倒装:就是主语和谓语对调位置,通常为强调程度甚矣,汝之不惠也:太,你不聪明了(正确语序是 你太不聪明了)。

5. 古文倒装句倒装句的状语后置,定于后置,宾语前置等用法怎样判断

倒装句 一主谓倒装。

如“甚矣,汝之不惠!” 二宾语前置 。

⑴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要前置到动词或介词前面。如“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

。 。

⑵在否定句中,带有否定词“不”“未”“莫”,代词作宾语时,宾语要前置。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

⑶用“之”“是”复指,宾语前置。

“唯利是图”“惟命是从”“句读之不知”“何罪之有” 。 。

介词“以”的宾语不是代词也可前置。如“一言以蔽之” 三定语后置 。

⑴“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人马烧死者甚众” 。

⑵“马之千里者,……”“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四介宾结构(短语)后置 “何不试之以足?”“咨臣以当世之事。

” 单句的成分有主语、谓语、动词、宾语、定语、状语、补语、中心语(也叫中心词)、独立语。 ①主语。

主语是谓语的陈述对象,一般在谓语前面,能回答“谁”或“什么”的问题,跟谓语发生主谓关系。 主语一般放在谓语的前头。

主语多由名词、代词来担任,同时除了一些量词,几乎所有的实词都可以充当主语;各种短语(除介宾短语)大都能充当主语。 主语例句: 太阳升起来了。

(太阳是名词) 谁教你们语文?(谁是代词) 零也是一个数。 (零是数词) 个个老当益壮。

(个个是量词)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年是数量词) 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学习是动词) 节俭还应当提倡。(节俭是形容词) 姐姐和妹妹都上学了。

(姐姐和妹妹时联合短语)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是偏正短语) 实现四化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实现四化是动宾短语) 读懂就是消化。(读懂是动补短语) 你们早些来就好了。

(你们早些来是主谓短语) 村子里很静。(村子里是方位短语) 报名的越来越多。

(报名的是的字短语) 朋友李光明正忙着呢!(朋友李光明是同位短语) ②谓语。 谓语是用来陈述主语的句子成分,一般在主语的后边,可以回答“怎么样”、“干什么”、“是不是”、“有没有”等所提出的问题,跟主语发生主谓关系。

谓语多由动词、形容词和一部分代词担任,同时,其他实词和短语大都可以作谓语。 谓语例句: 栽的树活了。

(活是动词) 这件衣服漂亮。(漂亮是形容词) 一人四个。

(四个是数量词) 今日阴天。(阴天是名词) 你的身体怎么样?(怎么样是代词) 他又高又壮。

(又高又壮是联合短语) 他紧张地工作着。(紧张地工作是偏正短语) 他住在县城。

(住在县城是动补短语) 这马眼瞎。(眼瞎是主谓短语) 虚心使人进步。

(使人进步时兼语短语) (其他的例句我就不打了,你如果需要我再给你打。) ③宾语。

宾语在动词后边,表示动作涉及的人或者事物。宾语可以回答“谁”、“什么”、“何处”等所提出的问题,跟动词发生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宾语和主语一样,多由名词和代词担任,同时,其他实词和各种短语也可以做宾语。 ④定语。

定语是限定、修饰名词性中心语的句子成分。一般在主语和宾语中心语的前边,可以回答“谁的”、“多少”、“什么样的”等所提出的问题,跟中心语发生偏正关系。

定语多由名词、代词、形容词、动词、数量词来充当,少数副词和各种短语也可以作定语。 ⑤状语。

状语是动词或者形容词前边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者形容词,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性状的程度等。它可以回答“怎么样”、“何时”、“何地”、“为什么”等所提出的问题,跟中心语发生偏正关系;状语一般放在中心语前边,除了一部分动词作状语之外,在状语和中心语之间一般可以加“地”字,或者在状语前加介词等。

状语多由副词、形容词、代词来担任,名词、动词、数量词也可以作状语,各种短语大都可以作状语。 ⑥补语。

补语是动词或者形容词后边的连带成分,用来补充动词或者形容词,表示动作的情况、结果、数量、性状的程度等。它可以回答“怎么样”、“多少次”、“何处”、“何时”、“什么结果”等所提出的问题,跟中心语发成附加与被附加的补充关系;补语都放在中心语后头,除了趋向动词、数量词和一部分形容词可以直接作补语,一般都要用“得”字连接,时地名词常用“在”、“到”来介绍。

补语多由形容词、数量词、一些代词、动词来担任,“极”、“透”、“很”等单音节副词和各种短语也常作补语。 ⑦独立语(也叫独立成分)。

在句子里插入一个词或短语,不作主语、谓语、动词、宾语、补语、定语、状语,也不同这些成分发生结构关系,同时既不起连接作用也不表示语气,这种插入的词或短语是独立语。 常常在句子的中间,也可以在句子的头上和末尾。

从语义的角度看,独立语有下面几种。 ⒈解释性的 解释情况。

例如:这么远的路,你最好早一点出发。 ⒉评论性的 表示对事物主观的评论。

同时表示不同的感 *** 彩。例如:果然,接连不断的打击来了。

⒊关联性的 表示承上启下或概括、补充等。例如:总之,是完了。

⒋称呼语 称呼人物的名称也可以看作独立语:妈妈,你醒了吗?孩子,这是做梦吗? ⒌不带句号、问号、感叹号的叹词、拟声词,也可以看作独立语,其后有语音停顿。 例。

6. 语文文言文句式

文言文句式 文言文的句式,跟白话文的句式,有的相同,有的很不相同。

即使是相同的句式,文言文句式也有它自己的特点。 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否定句、词序(倒装句)、成份省略(省略句)和固定结构(习惯句式)。

除了“疑问句、否定句”之外,其他叫特殊句式(指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一. 判断句(10种类型) 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

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者,……也) 2. 此帝王之资也。

(……也) 3.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者,……) 4. 刘备天下枭雄。

(……,……) (这四种是由“者、也”表判断的类型) 5.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者也) 6.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乃) 7. 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为) 8.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则) 9. 即今之缧然在墓者也。(即) 10.巨是凡人。

(是)(是在先秦以前只做代词用,不表判断) 练习: 一 、判断句 (1)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孔雀东南飞》) (2)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明月几时有》) (3)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赤壁之战》) (4)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

(《信陵君窃符救赵》) (5)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沈括《活板》) (6)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廉颇蔺相如列传》) (7)蔺相如者,赵人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8)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赤壁之战》) (9)\"离骚\"者,犹离忧也。

(《屈原列传》) (10)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 (11)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 (1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爱莲说》) (13)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14)我,子瑜友也。

(《赤壁之战》) (15)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屈原列传》) (16)曹公,豺虎也。(《赤壁之战》) (17)此世所以不传也。

(《石钟山记》) (18)此人力士,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信陵君窃符救赵》) (19)秦,虎狼之国,不可信。

不如毋行。(《屈原列传》) 二.被动句(9种类型) 1.而君幸于赵王。

(……于……) 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见……于……) 4.受制于人。(……受……于……) 5.为天下笑,何也?(为) 6.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为……所……)(典型的被动句) 7.若属皆为所虏。(……为所……) 8.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被) 9.洎牧以谗诛。(无标志。

靠动词本身在意念上的一种表现。) 练习: 二 、被动句 (1)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琵琶行》) (2)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 (4)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屈原列传》) (5)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廉颇蔺相如列传》) (6)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此不知人之祸也。(《屈原列传》) (7)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活板》) (8)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赤壁之战》) (9)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10)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屈原列传》) (11)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 (12)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

(《赤壁之战》) (13).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 三.疑问句(不是特殊句式) 借疑问词或否定词而能发出疑问的句子叫疑问句。

疑问词包括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安、焉)和疑问语气词(乎、诸、、与或欤、邪或耶)等。二者有时全用,有时不全用。

(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廉颇蔺相如列传》) (借否定词“不”) (2)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崤之战》) (借疑问词“谁”) 四.否定句(不是特殊句式) 文言的否定句,必须用否定词(不、毋、弗、勿、未、否、非、无、莫等) 五.词序(倒装句)(主要有四种情况) 1.宾语前置(动宾倒装句) 在一般情况下,动词在前,宾语在后,这是汉语的语法规律。可是,有时候动词和宾语也可以倒装,让宾语处在到动词前面。

在文言文当中,动宾倒装句是很有规律的,大约有四种情况。 ①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例:A.莫我肯顾 B.古之人不余欺也 ②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 有两种类型:(1)动宾结构(2)介宾结构。包括:代词+介词;宾语+介词;方位名词+介词;是以结构(固定结构)。

例:A、豫州今欲何至?(动宾) B、沛公安。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