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磨蹭父母总催促孩子真的变快了吗
父母总是催促
孩子变快了吗
“跟你说了多少遍,早点起床早点起,就是不听!”
“穿个衣服穿这么磨蹭,我看你就是故意的!”
“吃早饭吃大半天,说了快迟到了,你还给我慢吞吞的……”
听到这样的话有没有感觉很耳熟?或者是自己或者是周围的亲戚朋友们好像都曾经说过或听过类似的话。
好像对于“爱磨蹭”的孩子,再好脾气的我们都变成了“急脾气”
但我们的催促,真的让孩子变快了吗?仔细想想并没有。
经常被父母催促的孩子,长大后要么成了“极度依赖型”,事事不主动全凭家长安排。要么成了“极度反叛型”专门和父母意见对着干。
那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孩子变得越来越慢
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也愿意去维护自己独立个体的地位,而我们很多时候并不能意识到这一点。
当我们催促孩子的时候,孩子就会认为∶你是快的,那我不能和你一样,我要慢一些。孩子通过这样区分自己和他人。
如果我们继续催促孩子,这就会变成一场关于孩子寻找内在自我的斗争。而越来越慢是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和我们唯一能够抗衡的武器。
孩子变得越来越焦虑
压力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适当的压力可以催促人进步,但是过多的压力对人心理发展是有害的。
我们总是催促孩子,会给孩子增加很多不必要的压力,让孩子变得越来越焦虑。
很多时候我们的催促都是带着情绪的,有明显的愤怒和责备,孩子也每天都生活在“恐慌”之中。
孩子变得越来越马虎
其实孩子小的时候之所以速度慢,是因为大脑在充分的运转和思考,熟能生巧之后就会越来越快了。
其实换位思考一下,我们在做一件从未做过的事情开始也是很慢的,后来熟悉了逐渐快起来。
我们不考虑实际情况地催促孩子,孩子迫于我们的压力只能提高速度,但是因为不熟悉就难免有疏忽,变得马虎。
而这种马虎又会让我们更加生气,更加变本加厉地催促和发泄情绪,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让孩子成时间观念
很多时候,孩子还没来得及对时间形成概念,就已经被我们贴上了“拖拉”的标签,这对他们是不公平的人
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带领他们拥有时间概念。比如认识钟表和时间的衡量方式和单位,逐渐建立感性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守时”、“快与慢”的概念。
在平时生活中有意识地提起时间,比如收拾书包、上厕所都有固定的时长。当和孩子沟通时,不再急吼吼地重复“快点快点”,而是用“还有十分钟就出发”这样准确的方式,孩子会更有直观感受。
分清“假磨”和“真懒客"
孩子的天性是探索世界,可能穿着鞋就想到鞋子是怎么发明的这样的问题,然后沉迷自己的想象,不经意就成了“磨蹭”。
如果孩子看似磨蹭,实际上在观察新事物。当时间充足的时候我们不妨跟他们一块交流一下,让他们更好地成长;当时间不允许的时候,跟孩子说明情况并答应回头一块探讨这些
如果孩子确实因为懒惰磨磨蹭蹭,那我们也不能包庇姑息,严肃地给孩子立下最基本的规矩和底线,让孩子从小养成守时的意识。
身教大于言传
想让孩子加快速度、提高效率,最好的办法是父母以身作则。我们自己都是“拖延症晚期”,很难不让孩子受到拖拉敷衍的负面影响。
所以在日常中我们要树立守时高效的榜样,上班不拖到最后一分钟,周末不起到日上三竿。
多和孩子进行时间上的约定,并严格执行。孩子处于这样的环境下,良好的参与感会让孩子更容易学会高效专洼e
感受。
允许孩子慢下来
有的人天生就急性子,就像是古代的张飞、关羽等等,他们纵横沙场为人称赞;但是有的人天生就做事慢,比如杨振宁,最后也成为了科学家。
所以,无论是急性子孩子慢性子,都是人的一种气质类型,不分好坏。爸爸妈妈首先要分清孩子的性格,不必强行改变。
养育孩子就是等待花开,而花开是需要时间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精心呵护、按时浇灌,总有一日,可爱的花骨朵会绽放,然后拥有自己的精彩。所以,不要催,不要吼,不要伤害,父母对孩子最深沉的爱,是允许孩子慢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