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串讲笔记第五章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第一节艾宾浩斯的工作
(1)无意义音节
(2)测量记忆的方法即节省法。
节省的百分比=100×初学时的诵读次数(或时间)-重学时的诵读次数(或时间)
初学时的诵读次数(或时间)
几个问题:
1.音节组长度和学习速度的关系
2.学习有意义的材料时学习速度的增加
3.记忆保持和诵读次数的关系
4.保持与遗忘和时间的关系
注:学习后开始遗忘的很快,约一天后遗忘速度放慢,间隔越长,遗忘渐慢。艾宾浩斯还研究了①重复学习②分散学习③睡眠对记忆保持的影响等等。
第二节两种过程的记忆理论及研究途径
一、感觉记忆或瞬时记忆
1、美斯波灵关于视觉形象储存的研究:
首先,刺激卡片通过速示器或可控制时间的幻类机呈现50毫秒(1秒=1000毫秒),在这以后,被试告出来,没有一个人能做得到,被试觉得12个字母都看见了,但只能说出4到5个字母,你自己也可以试一试,以最短的时间“瞄”一眼书上的卡片,我后迅速闭上眼睛,你能看到多少字母,你能说出几个字母?你是否感到当你说出头4个字母时,其余刚才看见的字母迅速地“衰退”了,你无法报告它们?通过实验,斯波灵断定,被试看到的比他能报告的多。为了证实这一点,他想出部分报告法的实验程序来进行实验,在部分报告法的实验中,被试注视刺激卡片50毫秒,然后,他们不必报告所看到的所有字母,面是只报告四个字母,至于是哪四个字母,由声音指示,高音指示被告报告上面一行的四个字母,中音指示被试报告中间一行,低音指示被报告下面一行。三种音调是随机出现的,所以被试无法猜测而必须看所有的字母。
如果被试每次都能正确报告四个字母而不管它们是在哪一行,那我们当然可以推测,被试是能够看到12个字母的。斯波灵比较了两种实验程序的结果:要求被试全部报告所看见的字母,平均成绩为4.5;而部分报告法的平均成绩是3个多一点,由于这是报告一行的结果,实际的平均成绩应该乘3,即10个左右。这样,斯波灵的部分报告法证实了,视觉形象的贮存可以在瞬间保存较多的信息,但这些信息也可以飞快地消失——在说出四个时间后消失了。
二、短时记忆
1.短时记忆容量:而小单位(单字)联合成较大的单位(双音合成词)的过程叫组块,较大的单位就叫做“块”(chunk)。由此可见,通过组块的方式可以把较多的材料组织在一起,因而增加了记忆的容量。
2.短时记忆听觉编码:并且视觉呈现的比听觉呈现的记得更准些。
3.短时记忆遗忘:
①遗忘是信息的自然衰退,时间是遗忘的原因
②遗忘是干扰造成的,新进入信息使刚才记住的信息虽度减弱导致遗忘。
彼得森实验支持了遗忘是时间造成的观点,因为倒数3以后间隔时间愈长遗忘越多。凯佩尔等人的实验,彼得森的实验并没有排除干扰因素。
再现依赖于以前测验过的项目数:测验的项目多则干扰的项目多,遗忘就多。当然,时间在这个实验中也起作用,但总的说来,这项实验有利于证明干扰是造成遗忘的原因。
三、长时记忆
(一)研究方法
1.自由回忆法:被试以他们愿意的顺序再现出来。再现就是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把记住的材料写下来或说也来。
2.对偶联合法:学习时呈现成对的项目,每一对有一个刺激项目和一个反应项目。学习时呈现成对项目的速度是固定的,
要求:把已学习的项目(如单字,图片)与未学习过后项目按随机方式混合起来,逐个呈现给被试或整个呈现给被试,要求被试指出哪些是已经学习的。假定被试对新项目认错了多少,在认对的旧项目中也可能有这第么多是猜对的,所以要从认参考旧项目的百分数中减去猜对的百分数,才是真正认对旧项目的百分数。
3.重学法:知觉辨认。把学过的未学过的单字随机混起来,在速示器中呈现给被试(要求被试读出所呈现的单字。
(二)遗忘
1.干扰有两类:①前摄抑制②倒摄抑制。
心理学家程颐对材料的相似程度和倒摄抑制的关系进行过实验研究,他用的实验材料为10个无意义音节。材料相似程度高时,插入材料对原有材料的干扰较小,随着材料相似程序变小,干扰作用达到,当插入材料与原有材料全不相似时,干扰作用又变小。
2.系列位置效应
我们有15个项目。这样,我们就有从1到15的系列位置。每个被试以不同的顺序学习一遍这15个项目,然后让他们作自由回忆,把再现的成绩按系列位置登记,就可以根据结果绘制系列位置曲线,在这里我们提醒一下,如果上述15个项目按同样的顺序呈现给被试,那就会导致项目本身与系列位置的混淆,即自变量的混淆。系列位置曲线被认为是对两种过程的记忆理论的强有力支持。30秒延缓再现的曲线证明了这种说法,由于短时记忆中的项目在30秒内已消失,所以曲线末端变平,字单的最后几个项目再现较差;但是,由于最初学习的几个字即在开头的系列位置的单字已由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所以曲线首端不受影响,再现仍很好。换句话说,延缓只影响短时记忆而不影响长时记忆,可见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是两种性质不同的记忆。
第三节记忆的加工层次理论及研究途径
注:记忆的久暂不取决于时间,加工层次才是决定的因素。
加工层次理论的另一重要论点是:记忆依赖于(测验)与加工(学习)的一致性,提取线索是否有效由已记住的信息来决定。也就是说,后来的提取过程与早先的加工过程越一致,回忆的成绩越好。
一、加工层次对记忆的影响
二、记忆依赖于提取与加工的一致性
雅各布实验结果表明,再认成绩随实验条件从“无上下关系”到“想出”一直上升,而知觉辨认却表现出明确的相反的结果。这证明,记忆既依赖加工过程的性质,又依赖提取(测验)过程的性质。
第四节记忆中的组织
一、群集(clustering)与主观组织
塔尔文(Tulviny,1962)发现,当实验者使用没有联系也不属于同一类的单词作材料来进行自由回忆实验时,从实验者的角度看,在回忆时,既不会有范畴群集也不会有联系串出现,但是被试往往自己组织材料,造成群集。回忆时人们倾向于按照群集的原则来组织材料;如果没有群集可利用,他们就用自己的主观组织。
二、媒介:所谓媒介就是原有材料的变形,当回忆时要先回忆媒介,以及媒介形成的方法或媒介的含义,然后就可以把媒介还原成原来的材料。
第五节影响记忆的因素
一、单词的各种特点
1.频率:高频字,低频字。实验证明,高频单字易于回忆。但是,当进行再认测验时,不是高频字而是低频单字成绩更好。
2.意义性:3.单字在字单中的位置
二、被试的各种特点:年龄、性别、心理健康
(1)无意义音节
(2)测量记忆的方法即节省法。
节省的百分比=100×初学时的诵读次数(或时间)-重学时的诵读次数(或时间)
初学时的诵读次数(或时间)
几个问题:
1.音节组长度和学习速度的关系
2.学习有意义的材料时学习速度的增加
3.记忆保持和诵读次数的关系
4.保持与遗忘和时间的关系
注:学习后开始遗忘的很快,约一天后遗忘速度放慢,间隔越长,遗忘渐慢。艾宾浩斯还研究了①重复学习②分散学习③睡眠对记忆保持的影响等等。
第二节两种过程的记忆理论及研究途径
一、感觉记忆或瞬时记忆
1、美斯波灵关于视觉形象储存的研究:
首先,刺激卡片通过速示器或可控制时间的幻类机呈现50毫秒(1秒=1000毫秒),在这以后,被试告出来,没有一个人能做得到,被试觉得12个字母都看见了,但只能说出4到5个字母,你自己也可以试一试,以最短的时间“瞄”一眼书上的卡片,我后迅速闭上眼睛,你能看到多少字母,你能说出几个字母?你是否感到当你说出头4个字母时,其余刚才看见的字母迅速地“衰退”了,你无法报告它们?通过实验,斯波灵断定,被试看到的比他能报告的多。为了证实这一点,他想出部分报告法的实验程序来进行实验,在部分报告法的实验中,被试注视刺激卡片50毫秒,然后,他们不必报告所看到的所有字母,面是只报告四个字母,至于是哪四个字母,由声音指示,高音指示被告报告上面一行的四个字母,中音指示被试报告中间一行,低音指示被报告下面一行。三种音调是随机出现的,所以被试无法猜测而必须看所有的字母。
如果被试每次都能正确报告四个字母而不管它们是在哪一行,那我们当然可以推测,被试是能够看到12个字母的。斯波灵比较了两种实验程序的结果:要求被试全部报告所看见的字母,平均成绩为4.5;而部分报告法的平均成绩是3个多一点,由于这是报告一行的结果,实际的平均成绩应该乘3,即10个左右。这样,斯波灵的部分报告法证实了,视觉形象的贮存可以在瞬间保存较多的信息,但这些信息也可以飞快地消失——在说出四个时间后消失了。
二、短时记忆
1.短时记忆容量:而小单位(单字)联合成较大的单位(双音合成词)的过程叫组块,较大的单位就叫做“块”(chunk)。由此可见,通过组块的方式可以把较多的材料组织在一起,因而增加了记忆的容量。
2.短时记忆听觉编码:并且视觉呈现的比听觉呈现的记得更准些。
3.短时记忆遗忘:
①遗忘是信息的自然衰退,时间是遗忘的原因
②遗忘是干扰造成的,新进入信息使刚才记住的信息虽度减弱导致遗忘。
彼得森实验支持了遗忘是时间造成的观点,因为倒数3以后间隔时间愈长遗忘越多。凯佩尔等人的实验,彼得森的实验并没有排除干扰因素。
再现依赖于以前测验过的项目数:测验的项目多则干扰的项目多,遗忘就多。当然,时间在这个实验中也起作用,但总的说来,这项实验有利于证明干扰是造成遗忘的原因。
三、长时记忆
(一)研究方法
1.自由回忆法:被试以他们愿意的顺序再现出来。再现就是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把记住的材料写下来或说也来。
2.对偶联合法:学习时呈现成对的项目,每一对有一个刺激项目和一个反应项目。学习时呈现成对项目的速度是固定的,
要求:把已学习的项目(如单字,图片)与未学习过后项目按随机方式混合起来,逐个呈现给被试或整个呈现给被试,要求被试指出哪些是已经学习的。假定被试对新项目认错了多少,在认对的旧项目中也可能有这第么多是猜对的,所以要从认参考旧项目的百分数中减去猜对的百分数,才是真正认对旧项目的百分数。
3.重学法:知觉辨认。把学过的未学过的单字随机混起来,在速示器中呈现给被试(要求被试读出所呈现的单字。
(二)遗忘
1.干扰有两类:①前摄抑制②倒摄抑制。
心理学家程颐对材料的相似程度和倒摄抑制的关系进行过实验研究,他用的实验材料为10个无意义音节。材料相似程度高时,插入材料对原有材料的干扰较小,随着材料相似程序变小,干扰作用达到,当插入材料与原有材料全不相似时,干扰作用又变小。
2.系列位置效应
我们有15个项目。这样,我们就有从1到15的系列位置。每个被试以不同的顺序学习一遍这15个项目,然后让他们作自由回忆,把再现的成绩按系列位置登记,就可以根据结果绘制系列位置曲线,在这里我们提醒一下,如果上述15个项目按同样的顺序呈现给被试,那就会导致项目本身与系列位置的混淆,即自变量的混淆。系列位置曲线被认为是对两种过程的记忆理论的强有力支持。30秒延缓再现的曲线证明了这种说法,由于短时记忆中的项目在30秒内已消失,所以曲线末端变平,字单的最后几个项目再现较差;但是,由于最初学习的几个字即在开头的系列位置的单字已由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所以曲线首端不受影响,再现仍很好。换句话说,延缓只影响短时记忆而不影响长时记忆,可见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是两种性质不同的记忆。
第三节记忆的加工层次理论及研究途径
注:记忆的久暂不取决于时间,加工层次才是决定的因素。
加工层次理论的另一重要论点是:记忆依赖于(测验)与加工(学习)的一致性,提取线索是否有效由已记住的信息来决定。也就是说,后来的提取过程与早先的加工过程越一致,回忆的成绩越好。
一、加工层次对记忆的影响
二、记忆依赖于提取与加工的一致性
雅各布实验结果表明,再认成绩随实验条件从“无上下关系”到“想出”一直上升,而知觉辨认却表现出明确的相反的结果。这证明,记忆既依赖加工过程的性质,又依赖提取(测验)过程的性质。
第四节记忆中的组织
一、群集(clustering)与主观组织
塔尔文(Tulviny,1962)发现,当实验者使用没有联系也不属于同一类的单词作材料来进行自由回忆实验时,从实验者的角度看,在回忆时,既不会有范畴群集也不会有联系串出现,但是被试往往自己组织材料,造成群集。回忆时人们倾向于按照群集的原则来组织材料;如果没有群集可利用,他们就用自己的主观组织。
二、媒介:所谓媒介就是原有材料的变形,当回忆时要先回忆媒介,以及媒介形成的方法或媒介的含义,然后就可以把媒介还原成原来的材料。
第五节影响记忆的因素
一、单词的各种特点
1.频率:高频字,低频字。实验证明,高频单字易于回忆。但是,当进行再认测验时,不是高频字而是低频单字成绩更好。
2.意义性:3.单字在字单中的位置
二、被试的各种特点:年龄、性别、心理健康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邦彦技术
2024-05-11 广告
2024-05-11 广告
在我们邦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员工的心理健康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重要方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我们特别推出心理健康免费测试。这项测试简单快捷,无需复杂操作,就能为大家提供一个初步的心理健康评估。希望大家积极参与,关注自己的心理健...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邦彦技术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