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 我来答
达人方舟教育
2022-07-23 · TA获得超过5155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785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46万
展开全部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中要使学生思维活跃,就要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思维方式。下面我给大家介绍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篇1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思维意向品质。

  兴趣是产生学习动机的源泉,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积极的思维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感性基础上的。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去思考,去探索知识的奥秘。在知识的海洋中,只要你想去揭开知识的神秘面纱,那么你就必须去思考,去分析,去解决,长此以往,逐步形成思维意向。例如我在教学”分数的再认识”时,我以两个队举行篮球比赛为导入,分别选出十人和二十人进行,这样的情况行么?学生肯定回答不行,进而引出如果各选出队伍的二分之一行么?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不行,从而使学生初步感觉到整体不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具体数量也不同,为以后的探究新知打下很好的基础。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握好知识和思维的最近结合点,充分利用教材和现实生活提供给我们的素材和资源,去挖掘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应用于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得学生自己想去探求问题的根源,从而积极主动的把知识熔入自己的思维进行提炼,在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下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使学生敢于自由的想,大胆的说;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有效地使学生的思维意向品质逐步得到培养。

  二、在形象思维的平台上开展逻辑思维训练。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思维初始阶段是从动作开始的,也就是说儿童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事物为依托而逐步发展过度到逻辑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是思维的起点,作为小学阶段,形象思维还是占主体地位,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度是思维方式训练的一个关键时期,小学生尽管已经有了一些逻辑思维能力,但这种逻辑思维能力还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具体事物的感知和表象,所以我们在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的时候,不能一蹴而就,要根据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以教、学具(实物、图形、课件等)的演示或情境的展示等手段通过具体形象思维这个平台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创设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培养个性思维能力。

  学生的个体不同,思维方式也存在着差异。在教学中,我们提倡学生合作探究,齐心协力,共同研讨解决问题,但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个问题不可能都去寻找一个合适的伙伴来共同探讨商量解决,更多的是要靠我们自己独立去面对,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然后可以去征询别人的意见来印证调整自己的思路。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量给学生提供具有自主探究的感性材料,通过材料产生问题,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探索,只有主动探索才会有创造。 比如我们在教学计算中的简便运算时,在学生获得数据信息后不要忙着让学生动笔计算,可以让学生自己先独立分析、思考,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探寻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让学生的个性思维得到充分锻炼和发挥。在学生个体已形成初步的思维路径基础上,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同伴之间进行交流探讨,使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思维得到碰撞,使学生的个性思维方式得到进一步优化,从而选择最佳的计算方法。所以,在学生获取信息的基础上,教师一定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创设个性思维独立发挥的平台,充分调动学生个性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个性思维潜力,让学生个体在获取的信息条件的基础上独立分析,独立思考,独立解答,充分促进学生个性思维的主动发展,使学生的个性思维得到充分有效的锻炼。

  四、注重合作学习,互补个性思维盲区

  常人在思考问题时总难免会出现思维的盲区,不可能任何事情都能考虑的百密而无一疏。小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同样如此,尤其是低年级学生逻辑思能力还显得很薄弱,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集体交流,共同思维,共同创新。比如在应用题的教学中,往往对于同一道题会有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但我们学生是否都能把这些方案都想到呢?那就不一定了,可能有的学生能想到几种,有的学生能想到一种,也有可能有同学根本找不到解答问题的方法。那么在这个时候,合作学习就显得很重要了,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个人通过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师生交流;相互倾听,相互评价,相互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使学生获取多种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开阔学生的思维广度。在多向交流中,自己可以听取本小组乃至其他小组成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他人优秀的解题策略,汲取别人先进的思维方式方法。同时可以把自己的思维方式讲述给你的小组成员听,让他们对你的解题策略和思维方式进行评价,使自己的思维得到更进一步的校正,弥补个性思维的局限,拓展思维空间,使得彼此的思维方式在合作探讨的基础上不断得到调整和优化,在教学过程多向(师生、生生)交流互动的平台上,最大限度的弥补个性思维盲区所造成的不足。

  五、注重思维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能力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没有发散思维就谈不上思维的集中、更谈不上思维的求异和创新。我们遇到一个问题,往往会有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学中,教师尽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思考探索问题的解答方法,产生尽可能多、可能新、尽可能独特的解题策略。把学生思维在事物的不同层次上引向纵、横两个方面发展,强化对问题的深度和广度的认识和思考,使学生感受到用不同的方法可以解决同一个问题,促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思考问题,以达到对事物的全面认识,增强思维的密度,使学生思维品质得到进一步优化。

  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篇2

  交流 数学是一门具有高智力价值的学科,要想在课堂上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就要挖掘和激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因此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思维

  俗话说:“兴趣是学习的老师”。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根据小孩的天性,只要他对数学产生兴趣,他就会很积极地去研究它、探讨它,并且会越来越喜欢它。

  记得我教二年级的时候,在教学乘法口诀时,我先出了一道这样的题目:4+4+4+4+4=(),3+3+3=(),2+2+2+2()。师生一起计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准。我用乘法口诀很快就做出了答案,而学生用连加的方法只计算了一道题。此时此刻,学生感到惊奇产生了疑问:“为什么老师算得这么快?”这时,我看目的达到了,马上抓住时机,告诉学生:为什么老师能算得这么快呢?原来是因为老师利用乘法口诀来计算的,同学们想知道乘法口诀是什么吗?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这里我利用了小学生的好奇的心理,激发他们渴求知识、探索奥秘的深厚兴趣。这节课学生学得主动、生动,达到了这节课的学习目的。

  二、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引发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是把数学成果转为学习成果的过程。因此,教师应为他们创设亲自实践的环境,让他们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使之在思维领域中对未知事物有所认知,找到思路,并能运用思路去解决问题,这样,使他们在获得新知识的同时,也开拓了思维。例如:“10以内的加减法”是利用数的组合来计算的。在“10以内数的分与合”教学中,我让学生拿出4朵鲜艳的小花要分成两份,想想有什么不同的分法?通过交流讨论,发现有三种分法:第一种分法是把它们分成一朵和三朵,第二种分法是把它们分成三朵和一朵,第三种分法是把它们分成两朵和两朵。教师再问:“刚才同学们提出了一共有三种分法,谁能找出这三种分法有什么规律吗?”学生们互相交流。他们想出了好多办法,发现可以先把4朵鲜艳的小花放在一边,然后拿3朵小花(或2朵小花,或1朵小花)到另一边,每种分法都有道理,教师及时地给予表扬。同学们得到老师的鼓励,开拓思维的劲头更足了,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提供材料,注重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 搜集整理

  逆向思维,就是突破思维定势,从相反的'、对立的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数学生在思考时,往往习惯于正向思维,教师在教学中要多为学生提供材料,练其逆向思维,以克服一般思维中学生自觉或不自觉的思维惰性和思维定势。例如:小明、小丽、小花三人分铅笔,小明得的比总数的一半多一支,小丽比剩下的一半多一支,小花得8支,问原来共有铅笔多少支?这道题从条件直接解答较困难,我们只能从题目所求问题入手,利用已知条件一步步倒着来推理。如果小丽只得了剩下的一半,那么小花就应该得8+1=9(支),也就是得了剩下的另一半,由此可算出小明取后剩下的铅笔数为9×2=18(支)。同理,如果小明得的是总数的一半,那么剩下的应是18+1=19(支),显然,总数的另一半也是19支,那么铅笔总数应是19×2=38(支),算式为[(8+1)×2+1]×2=38(支)。

  四、加强语言训练,注重发散思维的培养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也就是说:思维决定着语言的表达,反过来,语言又促进思维的发展。发散思维的特征是独创性、变通性、流畅性及新颖性。发散思维是指对某个问题从不同角度入手,沿着不同方向思考,重组已有的信息和认知结构,通过联想、想象,使思维达到一种独到的境界。例如:简算12.5×0.88

  (1)先引导学生说清题意,

  (2)引导学生说思路,用乘法运算律,乘、除法性质,小数性质来解此题,

  (3)运用各种方法求解。第一种方法:12.5×0.88=12.5×0.8+12.5×0.08=10+1=11;第二种方法:12.5×0.88=12.5×8×0.11=100×0.11=11;第三种方法:12.5×0.88=125×8×11÷1000=1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创设活跃的课堂气氛,启发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进行大胆尝试,突破常规,以期得出新颖独特的解题方法。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采取多种形式,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另外,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发展思维和想象的空间,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篇3

  一、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化学生的思维

  在初中,学生的思维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求学生动手操作,主要是锻炼学生大脑与手的有效结合,使学生的大脑活动变得活跃,有助于学生产生灵感,激活思维活动。在学习中,学生的手与大脑同时运用,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实践的过程,深化对操作的记忆力。例如,在学习《平移与旋转》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平移与旋转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用准备好的直尺、三角形、圆形等图形根据教材中的提示进行旋转或者平移,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领悟到其中的规律,理解概念与理论,深化对平移与旋转的学习。因此,教师应摒弃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实践、动手操作。不要认为这是一种浪费时间的教学方式,动手操作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有着十分有效的促进作用,教师应大量开展这一类教学活动。同时,教师还应注入新的教学方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使课堂充分活力与生命力,以此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

  在初中数学传统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不利于学生思维灵活性与创造性的发展。同时,在做数学习题时,教师所划定的数学答案是唯一的,使得学生在完成数学解答时,没有进一步探讨与研究的意识,使学生的学习具有封闭性,影响了数学学习的有效性与灵活性。因此,数学教学方法应进行改革,教师也应及时地反思,发现其中存在的弊端,积极为学生设计开放性的数学习题,让学生有更大的探究空间与思考空间,锻炼学生用多种思维方式思考数学问题,使学生灵活地解答数学习题,打破数学学习封闭性的限制,让学生全面思考数学问题,进而提升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在学生解答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要求学生对习题进行简单的解答,还应对习题进行多种形式的解答,使学生在开放式的习题训练中对数学知识有一个较为全面的、系统的认识,并提高解答问题的灵活性和敏捷度。

  总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有效地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效能,只有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够更快地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的目标,才能够培养出优秀的数学人才。

  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篇4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需要的是知识广博、善于思考的人才。而数学本身的特点就是以高度的抽象性和逻辑的严谨性为特征的封闭的演绎体系,人们获取或发现数学知识都是思维的结果。思维需要数学,数学离不开思维,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不只是传授一些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具有思维能力的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伴随着相关知识的教学而产生相关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必将为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小学数学教学在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意义和作用:

  1、小学数学教学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有利条件。

  新课标强调要把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贯穿在各年级教学的始终。小学生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逐渐过渡的阶段,思维能力需要一个长期的逐步培养和训练的过程,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为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能力,例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能力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例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比一比中就给学生创设了小动物搬家的具体情境,为学生发展思维能力提供了依据。所以说小学数学教学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小学数学教学是推动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

  首先,从数学的特点看,数学本身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体系,这些判断是用数学术语和逻辑术语以及相应的符号来表达,并且借助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一些新的判断,而这些判断的总和就组成了数学这门学科。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效的途径。再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

  因此,小学阶段正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黄金阶段。新课标中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所以,我们说小学数学教学是推动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篇5

  一、举一反三法

  顾名思义,举一反三法就是从一件事情中得到许多问题的答案。在数学的解题过程中举一反三法就是为了开发学生的智力,每当学生碰到与之前做过的题目相类似的题目,就能通过举一反三的方法进行解题,举一反三法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严谨的学习态度。在环环相扣的思路下,解答出问题的答案。从思考问题、联系问题、分析问题到最后的解出答案,正是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归纳法

  归纳法就是根据一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种性质,推理出这类事物的所有对象都具有的这种性质。这是数学解题中常用的解法。

  三、无中生有法

  无中生有法就是将数学问题中不存在的转化成我们想要的,使得问题更加容易解决。

  例题:足球赛门票每张15元,降价后观众增加了一半,收入增加了2成,请问门票每张降价多少元?

  解:设原有观众1000人

  现在的收入就是15×1000×(1+0.2)=18000(元)

  现在每张门票18000÷1500=12(元)

  数学教学过程中还有许多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解题方法。比如:视而不见法、移花接木法、望图生义法、构造法等。在解答数学题目时,要根据不同的题目类型,运用不同的解题思路,解答出正确的答案,在数学的解答方法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爱上数学。

  总而言之,逻辑思维能力是初中学生学好数学的基本能力。逻辑思维在学生的提高学习成绩和数学的学习效率以及树立科学的数学观念上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数学逻辑思维的培养依赖于老师的教学方法以及老师的指导,配合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数学成绩的提高,就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也是教师教学质量的体现。只有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长期的致力于数学思维的发展,才能够保证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健康的发展,学生的素质才能提高,才能推进中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提升。

  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篇6

  一、指导学生学会观察

  小学生的作文要以学生自己的生活为源头,利用所学的语文基础知识艺术地再现生活及客观的社会现实。这就要教给学生该如何作文,指导学生要作文首先学会做人,做生活的有心人,时时处处留意身边的人、事、物。才是使学生作文课上有话可写。人人都有丰富的情感,生活中的小事情都会引起内心深处的波动。教师要引导学生把生活中酸甜苦辣或某种事物给自己的感官所带来的喜怒哀乐,一吐为快。如此作文内容有真情实感,语言文字的表达生动鲜活,不做作,心里怎么想笔下怎样写,挥洒自如的我手写我心。

  二、指导学生学会立意

  作文要学生面对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感受,超出常人之见创一条新思路。例如:我让六年级(1)班的学生写一篇以《我的家乡》为题目的作文。大多数学生写家乡的山、树、草、风土人情等,可是豆玉婷同学却独出心裁,并没有写引人注目的事和景,她却写了村前的公共厕所的变化烘托出家乡的变化。与其他学生的作文相比,这就是一种别开生面的新。

  三、指导学生语言表达的方式

  学生作文语言的表达要掌握熟练的语言文字的表达技巧,再适当的运用修辞手法,通过大脑思维的反复锤炼,改动一个字感动一座楼,作文的语言清新、准确、表现力强能增添文采,突出作文的主旨、明晰作文的思路,这样的作文能给人以全新的感觉。

  四、指导学生学会口头作文

  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技巧,提高作文的能力。小学生作文训练课本的安排是从从说到写的过程,先进行口语交际再把口语交际的内容写成作文。说的过程中要注意谋篇布局和语言的表达,好的地方别的同学取长补短,循序渐进。

  例如:六年级(1)班,魏苗苗的《第一次炒鸡蛋》。今天,我爸爸、妈妈都不在家,我就看《封神英雄》这部电视剧,看完电视剧我感到肚子里空荡荡的。我就找吃的,可是什么也没有找到。唉!该怎么办呢?我想:炒几个鸡蛋吃吧!我在厨柜子里拿出来了几个鸡蛋便打在碗里,再在碗放上盐用筷子把鸡蛋青和蛋黄搅拌均匀之后,就把锅烧热倒了一点青油。等锅里的油熟了就把鸡蛋倒进锅里拿铲子翻了一会儿就铲出来放在进碗碟子里。我尝了一口,哇!真好吃啊!

  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篇7

  数列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它与学生的计算、推理能力有密切的关系。并且它还是综合类题目中的“常客”,经常在高考的综合类题目中出现。而它本身特有的思维逻辑性和实用性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介绍了几点在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

  一、数列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而且数学就是为生活所服务的。至于如何将形象的生活问题转化为抽象的数学问题,或是如何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和形象的生活联系起来,就是数学思维的功能了。数列是一堆数字的抽象组合,老师要鼓励学生去发现这些数字的规律,找出它们的通式,并进一步概括出数列通式的求法和运算方法。数列的学习就是一种能力的累积,在刚开始的时候,学生一定是感到茫然的。此时老师可以做稍微的提醒,帮助学生发现这些数字的独特之处,从细节挖掘解题的关键。这样他们就能够从这些抽象的数字中找到规律,这种成就感是巨大的。

  抽象概括就是指从普通中发现规律,找出差异,建立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这和数列的意义和解题思路是相符的,这也是它能够有效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

  二、数列教学要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推理能力主要包括两部分,逻辑推理能力和直觉推理能力。在学习之初,学生主要靠的是逻辑推理能力,是从细节着手,经过缜密的思考得出的规律。而在经过了大量的实例锻炼之后,学生的能力就会向着直觉推理能力方向发展,即靠自己的直觉让解题过程变得更加简单和灵活多变。

  比如,在求等比数列的通式时,如果已知数列的第二、第四项,老师可以先让学生了解如何一步步求出数列的通项,然后求公比,再求出第一项,最后带入公式就能够得到通式了。这个解题步骤是数列学习中的最简单的步骤,它能够提高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在经过大量的实践之后,解题的部分步骤就能够在脑海中迅速完成,直觉推理能力就自然而然地生成和提高了。

  总之,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用常见题目巩固基础,技巧性题目拔高能力,并且在这个过程中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对数学本质的关注力度,不要仅仅局限于解题的最终答案,有时候过程才是收获的阶段。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