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学期化学暑假作业答案

 我来答
皓皓大学长
2023-03-01 · TA获得超过55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802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06万
展开全部
【篇一】
  1.D

  考点:葡萄糖的性质和用途.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葡萄糖含有醛基,故可与新制备氢氧化铜浊液在加热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红色沉淀,依此进行判断.

  解答:解:A.食醋的主要成分是乙酸,不含有醛基,故不能与新制备氢氧化铜浊液在加热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

  B.白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不含有醛基,故不能与新制备氢氧化铜浊液在加热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

  C.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不含有醛基,故不能与新制备氢氧化铜浊液在加热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

  D.葡萄糖含有醛基,故可与新制备氢氧化铜浊液在加热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红色沉淀,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常见物质的性质,难度不大.要注意含有醛基的物质,可与新制备氢氧化铜浊液在加热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红色沉淀.

  2.A

  考点: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分析:高分子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特别大一般达1万以上、一般具有重复结构单元.

  解答:解:A.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较大,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A正确;

  B.油脂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B错误;

  C.葡萄糖是单糖,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C错误;

  D.蔗糖属于二糖,葡萄糖属于单糖,相对分子质量不很大,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难度较小,清楚高分子化合物概念及常见的高分子化合物即可解答.

  3.B

  4.D

  解:A.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丙三醇,故A正确;

  B.碘单质遇淀粉变蓝色,若变蓝则水解不完全,故B正确;

  C.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氨基酸,故C正确;

  D.因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产物都是葡萄糖,故D错误.

  故选D.

  5.D

  6.B

  略

  7.A

  略

  8.(1)H2SO4;NaOH;Cu(OH)2;

  (2)否;葡萄糖和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应该在碱性条件下进行;

  (3)加入碘水,看是否变蓝,若变蓝说明部分水解,若不变蓝说明水解完全.

  解:(1)淀粉需要在稀硫酸作催化剂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所以A为H2SO4;得到的砖红色沉淀为氧化亚铜,说明试剂C为Cu(OH)2混悬液,葡萄糖和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应该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所以加入氢氧化铜悬浊液前需要用NaOH溶液中和,则B为NaOH,

  故答案为:H2SO4;NaOH;Cu(OH)2;

  (2)由于葡萄糖和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应该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所以加入氢氧化铜悬浊液前必须加入NaOH溶液中和,

  故答案为:否;葡萄糖和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应该在碱性条件下进行;

  (3)淀粉遇到碘单质显示蓝色,所以向溶液中加入碘水,若变蓝说明淀粉没有完全水解,若不变蓝说明淀粉已经完全水解,

  故答案为:加入碘水,看是否变蓝,若变蓝说明部分水解,若不变蓝说明水解完全.

  9.(1)淀粉溶液葡萄糖溶液蔗糖溶液

  (2)①C12H12O11+H2OC6H12O6+C6H12O6

  蔗糖葡萄糖果糖

  ②(C6H10O5-)n+nH2OnC6H12O6

  淀粉葡萄糖

  解析A遇碘水变蓝色,则A为淀粉;葡萄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且葡萄糖分子结构中含有醛基,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故B为葡萄糖,C为蔗糖。

【篇二】

  一、选择题(本题共7道小题1.下列各组元素性质的递变情况错误的是()

  A.Na、Mg、Al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

  B.P、S、Cl元素正价依次升高

  C.N、O、F第一电离能依次增大

  D.Na、K、Rb电负性逐渐减小

  2.下列表示式错误的是()

  A.Na+的轨道表示式:

  B.Na+的结构示意图:

  C.Na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1

  D.Na的简化电子排布式:[Ne]3s1

  3.短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主族元素R、T、Q、w、Y具有如下信息:①R、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层数相同;@Q是地壳中含量的元素,R与T的核电荷数之和等于Q的核电荷数;③w与R同主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Q、w、Y的原子半径大小为:T乙>甲

  D.甲、乙和丙分子均为由极性键构成的极性分子

  (3)由元素J、C、E组成一种化学式为J(CE)的配位化合物,该物质常温下呈液态,熔点为

  一20.5℃,沸点为103~C,易溶于非极性溶剂。据此可判断:该化合物的晶体中存在的作用力有()

  A.离子键B.极性键C.非极性键D.范德华力E.氢键F.配位键

  Ⅱ.(1)BCl3中B原子的杂化方式为。第一电离能介于B、N之间的第二周期元素有种。写出与BCl3结构相同的一种等电子体(写离子)。

  (2)科学家测得胆矾中既含有配位键,又含有氢键,其结构示意图可简单表示如下:

  ①胆矾的化学式用配合物的形式表示为的

  ②胆矾中SO42-的空间构型为

  评卷人

  得分

  三、实验题(本题共0道小题,,共0分) 试卷答案

  1.C

  考点: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分析:A、根据Na、Mg、Al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分析;

  B、根据P、S、Cl最外层电子数目=元素的正价(氧、氟除外);

  C、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依次减小,第IIIA和第VA族反常;

  D、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减弱.

  解答:解:A、Na、Mg、Al原子的核外电子分别为11、12、13,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2、3,逐渐增多,故A正确;

  B、P、S、Cl最外层电子数目分别为5、6、7,正化合价分别为+5、+6、+7,故B正确;

  C、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依次减小,第IIIA和第VA族反常,O、N、F第一电离能依次增大,故C错误;

  D.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电负性依次减弱,则Na、K、Rb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减小,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明确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性质变化规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2.A

  考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结构示意图.

  分析: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1,或写为[Ne]3s1,Na+的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核外有10个电子,Na为金属元素,易失去电子,所以其价电子排布式为:3s1,轨道表示式用箭头“↑”或“↓”来区别自旋方向的不同电子,每个轨道最多容纳2个电子且自旋方向相反,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轨道表示式用一个方框或圆圈表示能级中的轨道,用箭头“↑”或“↓”来区别自旋方向的不同电子,每个轨道最多容纳2个电子,2个电子处于同一轨道内,且自旋方向相反,所以Na+的轨道表示式:,故A错误;

  B.Na+的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核外有10个电子,结构示意图为,故B正确;

  C.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1,或写为[Ne]3s1,故C正确;

  D.钠原子的简化电子排布式为[Ne]3s1,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高考常见题型,难度不大,注意把握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把握电子排布式和轨道式的书写方法.

  3.B

  知识点: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

  答案解析:B解析:短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主族元素R、T、Q、W、Y,Q是地壳中含量的元素,则Q是O元素;R与T的核电荷数之和等于Q的核电荷数,且R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单质层数,则R是H,T是N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电子层数,且Y的原子序数大于O元素,则Y电子层数为3、其最外层电子数是3,则Y是Al元素;W与R同主族且W原子序数大于O而小于Al,则W为Na。

  A.原子的电子层数越大,其原子半径越大,同一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所以元素T、Q、W、Y的原子半径大小为:Q

  错误;B.元素Q与W形成的两种常见化合物分别是Na2O、Na2O2,氧化钠、过氧化钠中含有相同比例的阴、阳离子,其阴阳离子之比为1:2,正确;C.Q与Y组成的常见物质是Al2O3,氧化铝是一种两性物质,错误;D.由Y和T组成的物质AlN,AlN属于原子晶体,在电子和陶瓷工业上有广泛应用,可以直接由单质Y和T在高温下生成,错误。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元素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及应用,明确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结构是解本题关键,根据原子结构确定元素,再结合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来分析解答,注意过氧化钠的阴阳离子分别是过氧根离子和钠离子,为易错点。

  4.D

  考点:键能、键长、键角及其应用;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

  分析:A.根据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判断;

  B.上下两个顶点与中心R原子形成的键角为180°,中间为平面三角形,构成三角形的键角为120°,顶点与平面形成的键角为90°;

  C.RCl5RCl3+Cl2↑;

  D.R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形成5个共用电子对.

  解答:解:A.键长越短,键能越大,键长不同,所以键能不同,故A正确;

  B.上下两个顶点与中心R原子形成的键角为180°,中间为平面三角形,构成三角形的键角为120°,顶点与平面形成的键角为90°,所以键角(Cl﹣R﹣Cl)有90°、120、180°几种,故B正确;

  C.RCl5RCl3+Cl2↑,则RCl5受热后会分解生成分子立体结构呈三角锥形的RCl3,故C正确;

  D.R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形成5个共用电子对,所以RCl5中R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0,不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键角、键能、8电子稳定结构等,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分析题目中分子的立体结构图.

  5.C

  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分析: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4:3,由于为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不能为8,故W、X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4、3,且X原子序数较大,故W处于第二周期,X处于第三周期,可推知W为C元素、X为Al元素,Z原子比X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多4,则Z为Cl,Y为Al到Cl之间的元素,据此解答.

  解答:解: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4:3,由于为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不能为8,故W、X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4、3,且X原子序数较大,故W处于第二周期,X处于第三周期,可推知W为C元素、X为Al元素,Z原子比X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多4,则Z为Cl,Y为Al到Cl之间的元素.

  A.若Y为Si,则电负性Si

  B.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故原子半径X>Y>Z>W,故B错误;

  C.Y、Cl形成的分子可以为SiCl4,为正四面体构型,故C正确;

  D.WY2分子应为CS2,结构式为S=C=S,分子中δ键与π键的数目之比是1:1,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应用,涉及原子电负性、半径比较、化学键、分子结构等,推断元素是解题关键,注意Y元素的不确定性,难度中等.

  6.B

  考点: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元素周期律的作用;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含义及应用;键能、键长、键角及其应用.

  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

  分析:A.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

  B.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强,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

  C.甲烷为正四面体,二氧化碳为直线型,水分子为V形,氧原子有2对孤电子对,孤电子对之间排斥大于成键电子对,键角小于甲烷,据此判断键角;

  D.离子电荷相同,离子半径越大离子键越弱,物质越不稳定.

  解答:解:A.F﹣、O2﹣、Na+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离子半径O2﹣>F﹣>Na+,Li+电子层最少,故离子半径最小,则微粒半径:O2﹣>F﹣>Na+>Li+,故A错误;

  B.非金属性CC,酸性:HClO4>H2CO3,故B正确;

  C.甲烷为正四面体,二氧化碳为直线型,水为V形,氧原子有2对孤电子对,孤电子对之间排斥大于成键电子对,故其键角小于甲烷,即分子中的键角:CO2>CH4>H2O,故C错误;

  D.离子电荷相同,自上而下碱金属离子半径减小,故离子键强度LiCl>NaCl>KCl>RbCl,故稳定性LiCl>NaCl>KCl>RbCl,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微粒半径比较、元素周期律、键参数、晶体类型与性质等,注意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键角.

  7.D

  【知识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率的关系

  解析:X、Y、Z、W、M五种短周期元素,Y的单质晶体熔点高、硬度大,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可知Y为Si;X、Y、Z、W同周期,都处于第三周期,由X+与M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可知X为Na、M为O;Z、M同主族,则Z为S;原子半径:Z>W,则W为Cl。A.钠和氧可以形成Na2O、Na2O2,故A错误;C.因水分子中存在氢键,所以水的沸点,沸点为H2O>HCl>H2S,故C错误;B.元素Y(Si)、Z(S)、W(Cl)的单质晶体分别属于原子晶体、分子晶体、分子晶体,故B错误;D.元素W和M的某些单质如氯气和臭氧可作为水处理中的消毒剂,正确。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位置结构性质关系应用,难度中等,“Y是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X+与M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是推断突破口,注意D选项中高纯硅的制备原理,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积累掌握.

  8.(1)①三角锥型;sp3;②3;

  (2)①强;平面三角形;三角锥形;

  ②H2SeO3和H2SeO4可表示为(HO)2SeO和(HO)2SeO2,H2SeO3中的Se为+4价,而H2SeO4中的Se为+6价,正电性更高,导致Se﹣O﹣H中O的电子更向Se偏移,更易电离出H+.

  考点: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原子轨道杂化方式及杂化类型判断.

  分析:(1)①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判断分子空间构型,根据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判断杂化方式;

  ②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产生的氮气的物质的量,再根据每个氮分子中含有2个π键计算;

  (2)①非金属性越强的元素,其与氢元素的结合能力越强,则其氢化物在水溶液中就越难电解,酸性就越弱;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确定气态SeO3分子的立体构型、SO32﹣离子的立体构型;

  ②根据中心元素Se的化合价可以判断电性高低,电性越高,对Se﹣O﹣H中O原子的电子吸引越强,越易电离出H+.

  解答:解:(1)①在NH3分子中,有3个N﹣H键,和一对孤电子对,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判断分子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型,在N2H4中,氮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4,所以氮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杂化,故答案为:三角锥型;sp3;

  ②反应中有4molN﹣H键断裂,即有1molN2H4参加反应,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产生的氮气的物质的量为1.5mol,而每个氮分子中含有2个π键,所以形成3molπ键,故答案为:3;

  (2)①非金属性越强的元素,其与氢元素的结合能力越强,则其氢化物在水溶液中就越难电解,酸性就越弱,非金属性S>Se,所以H2Se的酸性比H2S强;

  气态SeO3分子中Se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是3且不含孤电子对,所以其立体构型为平面三角形;

  SO32﹣离子中S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3+(6+2﹣3×2)=4且含有一个孤电子对,所以其立体构型为三角锥形,

  故答案为:强;平面三角形;三角锥形;

  ②H2SeO3和H2SeO4可表示成(HO)2SeO和(HO)2SeO2,H2SeO3中的Se为+4价,而H2SeO4中的Se为+6价,正电性更高,导致Se﹣O﹣H中O的电子更向Se偏移,越易电离出H+,H2SeO4比H2SeO3酸性强,

  故答案为:H2SeO3和H2SeO4可表示为(HO)2SeO和(HO)2SeO2,H2SeO3中的Se为+4价,而H2SeO4中的Se为+6价,正电性更高,导致Se﹣O﹣H中O的电子更向Se偏移,更易电离出H+.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分子空间构型、原子杂化方式、化学键的计算等知识,难度不大,(1)解题中注意对分子结构的分析.

  9.(1)M94(2)二氧化硅(3)共价键3

  (4)Mg2Si+4NH4Cl==SiH4+4NH3+2MgCl2

  (5)①C—C键和C—H键较强,所形成的烷烃稳定。而硅烷中Si—Si键和Si—H键的键能较低,易断裂。导致长链硅烷难以生成

  ②C—H键的键能大于C—O键,C一H键比C—O键稳定。而Si—H键的键能却远小于Si—O键,所以Si—H键不稳定而倾向于形成稳定性更强的Si—O键

  (6)sp31:3[SiO3]n2n-(或SiO32-)

  知识点: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解析:(1)硅原子核外有14个电子,其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2,对应能层分别别为K、L、M,其中能量的是最外层M层,该能层有s、p、d三个能级,s能级有1个轨道,p能级有3个轨道,d能级有5个轨道,所以共有9个原子轨道,硅原子的M能层有4个电子(3s23p2);

  (2)硅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化合态(二氧化硅和硅酸盐)形式存在;

  (3)硅晶体和金刚石晶体类似都属于原子晶体,硅原子之间以共价键结合.在金刚石晶体的晶胞中,每个面心有一个碳原子(晶体硅类似结构),根据均摊法知面心位置贡献的原子为6×1/2=3个;

  (4)Mg2Si和NH4Cl在液氨介质中反应制得SiH4、NH3和MgCl2,方程式为:Mg2Si+4NH4Cl=SiH4+4NH3+2MgCl2;

  (5)①烷烃中的C-C键和C-H键大于硅烷中的Si-Si键和Si-H键的键能,所以硅烷中Si-Si键和Si-H键的键能易断裂,导致长链硅烷难以生成;②键能越大、物质就越稳定,C-H键的键能大于C-O键,故C-H键比C-O键稳定,而Si-H键的键能远小于Si-O键,所以Si-H键不稳定而倾向于形成稳定性更强的Si-O键;

  (6)硅酸盐中的硅酸根(SiO44−)为正四面体结构,所以中心原子Si原子采取了sp3杂化方式;根据图(b)的一个结构单元中含有1个硅、3个氧原子,化学式为SiO32-。

  思路点拨:杂化方式看物质的结构比如:直线型为sp,平面型为sp2,四面体型为sp3,或运用价电子对数计算法:对于ABm型分子(A为中心原子,B为配位原子),分子的价电子对数可以通过下列计算确定:n=1/2(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每个配位原子提供的价电子数×m),配位原子中卤素原子、氢原子提供1个价电子,氧原子和硫原子按不提供价电子计算;若为离子,须将离子电荷计算在内:n=1/2(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每个配位原子提供的价电子数×m±离子电荷数),阳离子取“-”,阴离子取“+”。根据价电子对数可以有以下结论:

  分子价电子对数几何构型中心原子杂化类型

  BeCl22直线型sp

  BF33平面三角形sp2

  SiCl44正四面体sp3

  价层孤VS立体 SO330sp2平面三角 CH440sp3正四面体 NH4+40sp3正四面体 H2O42sp3V BF330sp2平面三角 CO32-30sp2平面三角 SO231sp2V NH341sp3三角锥

  10.I.(1);F>N>O>C(2)CD(3)BDF

  (3)根据其性质可知应为分子晶体,晶体中存在范德华力,Cr(CO)5为配位化合物,其中含有配位键,CO中存在碳氧极性键。

  Ⅱ.(1)sp2;3;NO3-或CO32-.

  (2)①[Cu(H2O)4SO4]·H2O②正四面体.

  知识点:原子轨道杂化方式及杂化类型判断,“等电子原理”的应用,不同晶体的结构微粒及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

  答案解析:I(1);F>N>O>C(2)CD(3)BDF

  (3)根据其性质可知应为分子晶体,晶体中存在范德华力,Cr(CO)5为配位化合物,其中含有配位键,CO中存在碳氧极性键。

  Ⅱ.(1)sp2;3;NO3-或CO32-.

  (2)①[Cu(H2O)4SO4]·H2O②正四面体.

  解析:由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可知A为氢、B为Be、C为碳、D为氮、E为氧、F为氟、G为Al、H为Cl、I为Cr、J为Fe. (1)I为Cr,核外电子数目为24,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1,价电子排布图为;同周期自左而右元素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N元素原子各轨道处于全满、半满稳定状态,能量较低,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故第一电离能:F>N>O>C。

  (2)元素A分别与C、D、E形成最简单的常见化合物分子甲、乙和丙分别为CH4、NH3、H2O, A.CH4、NH3、H2O的空间构型分别为正四面体形、三角锥形、V形,故A正确;B.CH4、NH3、H2O中,中心原子均价层电子对数均为4,均采取sp3的杂化方式,故B正确;C.由于排斥力:孤电子对-孤电子对>孤电子对-成键电子对>成键电子-成键电子,故键角甲烷>氨气>水,故C错误;D.甲烷是非极性分子,故D错误。

  Ⅱ.(1)BCl3中的B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是3且不含孤电子对,所以B原子属于sp2杂化;同一周期元素中,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呈增大趋势,但第IIA族、第VA族元素第一电离能大于相邻元素,根据电离能的变化规律,半充满的N原子和全充满的Be原子第一电离能要比同周期原子序数大的原子高,故第一电离能介于B、N之间的第二周期元素有Be、C、O三种元素;BCl3互为等电子体的阴离子为:NO3-或CO32-。

  (2)①根据其结构示意图可以得到胆矾的化学式为:[Cu(H2O)4SO4]·H2O。

  ②SO42-中中心原子S的价层电子对数=4+(6+2−2×4)/2=4、孤电子对数为0,为正四面体结构.

  思路点拨:本题是对物质结构的考查,涉及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核外电子排布、分子结构与性质、配合物、氢键等,难度中等,侧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应用,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较为综合,题目难度中等,本题注意把握晶格能的大小比较、空间构型的判断方法。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