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民族习俗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饮食风俗】
缅甸人常用米粉、面条或炒饭作早点,也有喝咖啡、红茶和吃点心的。午餐和晚餐为正餐,以米饭为主食。菜肴特点为油多、带酸辣、味重。常用各种幼果、鲜菜嫩叶作小菜,蘸佐料吃。进餐时将米饭盛在盘子里,用手抓着吃。随着社会发展,用刀、叉、勺进食者逐渐增多。
二、【服饰风俗】
缅族的服饰与中国云南傣族相似,不论男女下身都穿筒裙,男裙称“笼基”,女裙称“特敏 ”。男上衣为无领对襟长袖短外衣,女上衣为斜襟短外衣。每逢重要场合,男人多戴缅式礼帽(缅语称“岗包”,用细藤编胚、以粉红或浅黄色纱巾裹扎而成)。缅甸妇女多留长发,挽发髻,戴鲜花,喜爱用缅语称为“檀那伽”的香木浆涂在脸上,有清凉、防晒、护肤作用。缅甸人不分男女,不分场合均穿拖鞋,军人除外。
三、【宗教风俗】
缅甸佛教是上座部佛教(俗称小乘教)与中国的佛教(大众部,俗称大乘教)是同一宗教,不同教派。85%以上的缅甸人信仰佛教,且十分虔诚,每天早晚均要念经一次,每逢缅历初一、十五或斋戒日都要到寺庙朝拜、布施钱财、物品。遇有红白喜事或做生日等,也常请僧侣到家供斋或到寺庙布施。佛教传入缅甸已有上千年历史,宗教思想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形成缅甸人民根深蒂固的思想体系。
四、【姓名风俗】
缅甸人只有名字,没有姓,但要在名字前面加一冠称,以示性别、长幼和尊卑.对长辈或有地位的男人,名字前冠以”吴”(叔、伯之意),对晚辈则称“貌”(意为弟弟)。一个人随其年岁的增加和地位的提高,名字前的冠称发生变化,如名叫“吞威”的男青年,比他年龄小的称其为“哥吞威”;比他年龄大的或长辈称其为“貌吞威”;成年后的一般称其为“哥吞威”;年长后或有一定社会地位后,尊称其为“吴吞威”。妇女也同样,对长辈或有地位的妇女称“杜”(姑、姨、婶之意),对晚辈或平辈称“玛”(意为姑娘、姐妹)卑称或昵称冠以“米”。如名叫“钦温”的姑娘,小时有人叫她“玛钦温”或“米钦温”,长大成人结婚后称“杜钦温”。凡是军人,名字都冠以“波”或军衔,军官转业后则冠以“吴”相称。
五、【注意事项】
1、缅甸为佛教国家,视佛塔、寺庙为圣地。因此,任何人上至国家元首、外国贵宾,下至平民百姓,进入佛寺一律要赤脚(脱鞋、脱袜),否则就被视为对佛教不敬。
2、缅甸人忌讳抚摸小孩的头。小孩两手交叉胸前,是表示对大人的尊敬。
3、缅甸人时间概念比较强,每场活动前请提前或准时到场,千万不要迟到。
缅甸人常用米粉、面条或炒饭作早点,也有喝咖啡、红茶和吃点心的。午餐和晚餐为正餐,以米饭为主食。菜肴特点为油多、带酸辣、味重。常用各种幼果、鲜菜嫩叶作小菜,蘸佐料吃。进餐时将米饭盛在盘子里,用手抓着吃。随着社会发展,用刀、叉、勺进食者逐渐增多。
二、【服饰风俗】
缅族的服饰与中国云南傣族相似,不论男女下身都穿筒裙,男裙称“笼基”,女裙称“特敏 ”。男上衣为无领对襟长袖短外衣,女上衣为斜襟短外衣。每逢重要场合,男人多戴缅式礼帽(缅语称“岗包”,用细藤编胚、以粉红或浅黄色纱巾裹扎而成)。缅甸妇女多留长发,挽发髻,戴鲜花,喜爱用缅语称为“檀那伽”的香木浆涂在脸上,有清凉、防晒、护肤作用。缅甸人不分男女,不分场合均穿拖鞋,军人除外。
三、【宗教风俗】
缅甸佛教是上座部佛教(俗称小乘教)与中国的佛教(大众部,俗称大乘教)是同一宗教,不同教派。85%以上的缅甸人信仰佛教,且十分虔诚,每天早晚均要念经一次,每逢缅历初一、十五或斋戒日都要到寺庙朝拜、布施钱财、物品。遇有红白喜事或做生日等,也常请僧侣到家供斋或到寺庙布施。佛教传入缅甸已有上千年历史,宗教思想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形成缅甸人民根深蒂固的思想体系。
四、【姓名风俗】
缅甸人只有名字,没有姓,但要在名字前面加一冠称,以示性别、长幼和尊卑.对长辈或有地位的男人,名字前冠以”吴”(叔、伯之意),对晚辈则称“貌”(意为弟弟)。一个人随其年岁的增加和地位的提高,名字前的冠称发生变化,如名叫“吞威”的男青年,比他年龄小的称其为“哥吞威”;比他年龄大的或长辈称其为“貌吞威”;成年后的一般称其为“哥吞威”;年长后或有一定社会地位后,尊称其为“吴吞威”。妇女也同样,对长辈或有地位的妇女称“杜”(姑、姨、婶之意),对晚辈或平辈称“玛”(意为姑娘、姐妹)卑称或昵称冠以“米”。如名叫“钦温”的姑娘,小时有人叫她“玛钦温”或“米钦温”,长大成人结婚后称“杜钦温”。凡是军人,名字都冠以“波”或军衔,军官转业后则冠以“吴”相称。
五、【注意事项】
1、缅甸为佛教国家,视佛塔、寺庙为圣地。因此,任何人上至国家元首、外国贵宾,下至平民百姓,进入佛寺一律要赤脚(脱鞋、脱袜),否则就被视为对佛教不敬。
2、缅甸人忌讳抚摸小孩的头。小孩两手交叉胸前,是表示对大人的尊敬。
3、缅甸人时间概念比较强,每场活动前请提前或准时到场,千万不要迟到。
展开全部
1.礼节、礼貌:缅甸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见面时,一般行合十礼或鞠躬礼。
2.出家:缅甸人到一定年龄都必须出家当一次和尚,至少7天,还俗之后才享有结婚的权利。和尚在缅甸备受尊敬,当其早晨出门化缘时,人们都乐于布施,有时还唯恐布施不及时。和尚乘公共汽车时,人们都会自动让座,和尚买车票不是直接把钱递给售票员,而是摊开包钱的手巾由售票员取钱。
3.称呼:缅甸人没有姓,只有名字,通常在名字前面加一称呼,以区别其性别、地位。年岁大的或有地位的称“吴”,意为“叔、伯”,对平辈或青年人称“郭”,意为“大哥”,对幼辈或少年人称“貌”,意为“小弟”。不过,男子一般自称“貌”,以示谦虚。妇女一般称为“玛”,意为“姑娘”、“姐妹”,对年纪大或有地位的妇女,通常称“杜”,意为“姑、姨、婶”。
4.纱笼:在缅甸,不论男女,下身都穿纱笼。男用纱笼叫“笼基”,女用纱笼叫“特敏”。在正式场合,男子一般头戴“岗包”(一种扎在头上的素色裹巾),上身穿无领的对襟长袖短衫,下身穿纱笼,脚穿拖鞋;女子上身穿斜襟式长袖衫,下身穿纱笼。在缅甸,不论男女平时往往打赤脚或穿拖鞋。
5.忌讳:忌星期五乘船渡江;要是遇到一条蛇,便立即返家,推迟出行;用餐时忌吹口哨和用嘴吹食物,认为会把财源吹跑;对寺庙、佛像、和尚不能有轻率行为;乌鸦为神鸟,不能捕捉和伤害,牛也被视为神物,不能伤害;缅甸孟族忌讳煮饭时将饭勺放在锅上,吃剩的饭不能倒回锅里。
6.作客:若到别人家作客,进屋需先在门外脱鞋,然后躬腰进屋,盘腿而坐。主人送上茶水、水果必须食用,否则被认为是看不起主人,是不友好的失礼行为。将东西交给对方要用右手或双手,不能用左手,否则被视为蔑视对方。
7.赤脚:在缅甸,赤脚是一种美的标志,不仅男子,妇女也很讲究赤脚的美观。不少女性在脚上涂上指甲油,有的系着脚链,银白金黄,引人注目。进入佛寺,必须脱鞋,任何人不能例外。在王宫必须赤脚跪拜,若不赤脚进宫则被视为冒犯。
2.出家:缅甸人到一定年龄都必须出家当一次和尚,至少7天,还俗之后才享有结婚的权利。和尚在缅甸备受尊敬,当其早晨出门化缘时,人们都乐于布施,有时还唯恐布施不及时。和尚乘公共汽车时,人们都会自动让座,和尚买车票不是直接把钱递给售票员,而是摊开包钱的手巾由售票员取钱。
3.称呼:缅甸人没有姓,只有名字,通常在名字前面加一称呼,以区别其性别、地位。年岁大的或有地位的称“吴”,意为“叔、伯”,对平辈或青年人称“郭”,意为“大哥”,对幼辈或少年人称“貌”,意为“小弟”。不过,男子一般自称“貌”,以示谦虚。妇女一般称为“玛”,意为“姑娘”、“姐妹”,对年纪大或有地位的妇女,通常称“杜”,意为“姑、姨、婶”。
4.纱笼:在缅甸,不论男女,下身都穿纱笼。男用纱笼叫“笼基”,女用纱笼叫“特敏”。在正式场合,男子一般头戴“岗包”(一种扎在头上的素色裹巾),上身穿无领的对襟长袖短衫,下身穿纱笼,脚穿拖鞋;女子上身穿斜襟式长袖衫,下身穿纱笼。在缅甸,不论男女平时往往打赤脚或穿拖鞋。
5.忌讳:忌星期五乘船渡江;要是遇到一条蛇,便立即返家,推迟出行;用餐时忌吹口哨和用嘴吹食物,认为会把财源吹跑;对寺庙、佛像、和尚不能有轻率行为;乌鸦为神鸟,不能捕捉和伤害,牛也被视为神物,不能伤害;缅甸孟族忌讳煮饭时将饭勺放在锅上,吃剩的饭不能倒回锅里。
6.作客:若到别人家作客,进屋需先在门外脱鞋,然后躬腰进屋,盘腿而坐。主人送上茶水、水果必须食用,否则被认为是看不起主人,是不友好的失礼行为。将东西交给对方要用右手或双手,不能用左手,否则被视为蔑视对方。
7.赤脚:在缅甸,赤脚是一种美的标志,不仅男子,妇女也很讲究赤脚的美观。不少女性在脚上涂上指甲油,有的系着脚链,银白金黄,引人注目。进入佛寺,必须脱鞋,任何人不能例外。在王宫必须赤脚跪拜,若不赤脚进宫则被视为冒犯。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