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攀比怎么教育?
导致孩子攀比的原因有:父母过分的溺爱,对孩子总是无条件的满足;父母没有做好榜样,影响了孩子;没有给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物质方面给予孩子过多等等。所以作为父母,可以根据这些原因来积极引导他们。那么,该怎么引导孩子不要攀比呢?
怎么引导孩子不要攀比
1.家长要以身作则
很多家长就有爱攀比的现象,见别人买了什么好看衣服她也要买;别人家换了车,自己也要嚷嚷着换车。如果家长就是这种人的话,那么孩子耳濡目染也会形成攀比的心理。所以要不想让孩子有这种心理的话,家长就要做到以身作则。
2.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积极的观念
孩子有攀比心理是正常的。如果巧妙引导,攀比心理会变成上进心。我们可以找出孩子身上阳光的、善良等等正能量的亮点,从别人身上找也可以。让孩子以此为参照,去对比,去思考。这种例子,可以是读书好,或者跳舞,或者帮父母做家务,孝敬老人等等方面。让孩子在这些方面有优越感,感觉自己做的事情,比起拥有那些昂贵的玩具、或者别人家的大汽车大洋房更有意义。长此以往,不仅顺利解决了孩子的攀比心理,还能够帮孩子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3.正确引导,不要哭穷
孩子想要某些东西时,家长不给买的借口通常都是“家里没钱”。无论家里的经济条件如何,这样说,都不改变孩子的想法。正确的做法是,要耐心问明白孩子真正想要这件东西的原因,然后帮助孩子分析这件东西究竟有没有用,有没有意义。然后,我们不要把他们当孩子,而是平等地告诉他们,我们不买的原因是什么。让孩子自己再次决定,一般的孩子这时候都会懂事地放弃。
4.让孩子明白,什么是自己刚需的
学习用具,是孩子学习必备的物品,是家长可以100%满足的。但零食和玩具,却是选择性消费的物品,偶尔我们可以要求家长买一点,但不能天天都要求买,更不能因为家长的拒绝,自己就无理取闹或者胡搅蛮缠。
比如,购买衣服的时候,部分孩子一味的追求名牌,觉得别人都是穿的好牌子,自己不买好牌子来穿,就自甘落后,抬不起头。我们应该引导孩子明白,贵的不一定是好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棒的。哪些是刚需的产品,哪些是可以不买的产品,家长要教会孩子合理区分。我们只有让孩子意识到两者的区别,孩子才会理性的去消费和规划自己的开支。
现在人生活的越来越好,孩子也逐渐开始会互相比较自己家的生活条件,那么应该如何正确的引导孩子不要攀比呢?
5.给孩子营造一个没有攀比的环境:
古时孟母:“迁,为的就是让孩子“近朱者赤”。如果孩子周围的同伴都乐于学习,并且相互交流学习,那么孩子自然也会为了融入其中,进而专心学习。
6.多与孩子进行沟通:
要让孩子愿意跟家长交流,不然再好的教育他也听不进去,也是白费。而家长平时很少顾及他,想起哪就说到哪,他自然是听不进去的。
7.让孩子保持乐观情绪:
一个孩子是否积极向上,和他对家庭环境是否满意,和爸爸妈妈关系是否融洽,有没有兴趣爱好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情绪都正面向上,愉快平静,他的喜好,欲望,追求就不会只是简单的物质享受了。
8.激发孩子求知欲:
作为家长,应该多和孩子聊天,启发他的求知欲,培养他对学习知识的兴趣,或者可以请高素质的大学生来家里做家救,给孩子一个正面的积极榜样。一个孩子各方面的知识丰富,他就会思想丰富,精神追求就不会落入俗套。在精神上有较高追求的孩子就不容易沉湎于物质感官享受。
9.运用合理的方法来处理攀比问题:
当幼儿出现攀比现象时,作为家长、教师应当视其情况做出合理的教育,用巧妙的方法来处理幼儿的攀比问题。例如:学习,跑步,游玩等等。
小孩子攀比怎么教育
1、了解孩子需求背后的原因
比如孩子想要一双名牌鞋,其实他想要的不是鞋,而是同学的关注和友情,大人这次买了鞋子,下次孩子还会有提新的要求,因为他的诉求并不在于鞋。作为父母,要让孩子明白,对朋友来说,最重要的东西是善良和真诚,没有这些品质的孩子,不管他们拥有多少钱和东西,都很难交到知心的朋友。
2、引导孩子想想是不是真的需要
面对孩子喜欢的东西,我们要帮他学会取舍和节制,引导孩子思考这个东西是否真的需要。比如孩子想要新款滑板车,可是家里明明上个月才买了一个,那么你就可以跟孩子说:“妈妈知道你很喜欢,但是你仔细想想,它真的是你需要的吗?你买了新的,旧的车子又占地方,又不能陪你玩,是不是很浪费?”要让孩子知道,生活中的大部分的物品,应该是按需购买,而不是按欲望购买。
3、适当地延迟满足孩子的要求
当孩子提出特别想要某个东西,而家长又有能力满足孩子时,不妨采取延迟满足的方式。比如当孩子想要买一个新玩具时,可以让孩子通过收拾玩具、叠被子、整理书桌等方式,用劳动成果换取“购买资格”。
孩子产生攀比心理的原因
1、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
“小明这次数学又考了满分,你什么时候能考个及格给我看看啊!”类似的对话是不是很熟悉?孩子是大人生活的缩影。当家长经常拿自己的宝贝和其他孩子作比较,无论是为了指出孩子问题还是表扬孩子,都会让孩子更倾向于和他人进行比较。
2、孩子的好奇心影响
孩子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容易被外界新奇的事物所吸引。看到别人好看、新奇的物品就会很感兴趣,进而希望拥有。再加上孩子的自控力发展得并不完善,难以抵挡住“诱惑”是很正常的。
3、孩子的自尊需求
孩子有时会通过“攀比”的方式,来获得他人的关注和认同,以满足其自尊需求。还有的孩子喜欢“攀比”是因为他们可能有自卑情结,即在潜意识里认为有不如别人的地方;或者是因为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足够的认可和赏识,从而通过向同伴“攀比” 或 “炫耀” 等方式来获得自己的价值感。
1. 培养内心安全感。当孩子内心安全感得到满足,攀比心理会减弱。父母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爱与支持,让其感到被接纳与认同。这能减轻其寻求外界认可的压力。
2. 培养自信与独立性。自信的孩子不易被他人的成就所威胁,独立的孩子也不急于追求人气和认同。父母要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和才华,赞美其努力与进步,让他建立自我价值。
3. 关注内在成长。父母要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成长观,关注知识、技能的修行,而非单纯的结果与表现。专注内在的提高,而非与人比较。这能让孩子找到学习的意义与乐趣。
4. 增强面对失败的勇气。有些攀比出于对失败与失意的恐惧。父母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面对失败的勇气,教会其失败乃成功之母,并非生命的终点。只有敢于失败,人生才有发展。
5. 树立正确人生观。父母的人生观与态度会影响孩子。要教导孩子,人生意义不在于努力与成就的比较,而在于拥有美好的心灵,给予他人与社会价值。这能让孩子有正确的价值判断标准和生活方向。
6. 亲子共同体验。和孩子一起体验各种活动,这能增进彼此的了解与支持,对孩子的成长起到隐性的正面影响。在一起的过程中,也能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认知与态度。这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所以,总体来说,培养孩子的安全感、自信与独立性、正确的成长观和人生价值观,加强面对失败的勇气,并与孩子一同体验成长,这些可以最大限度地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与生活方向,减轻攀比带来的负面影响,健康快乐地成长。这需要家长的睿智与耐心陪伴。
1. 清晰表达价值观:作为家长,必须以身作则,有远大的眼光和健全的价值观,教育孩子珍视内在品质,而非外在物质。不断通过言语和行动来教育孩子,让孩子知道家长的观点和期望。
2. 逐步分析消费:老师或家长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理解力度,逐步分析家庭消费和如何分配家庭收入。例如,让孩子参加一些日常生活开支的决策,以及电冰箱和其他电器的质量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3. 建立好习惯:要让孩子明白,任何事物的价值不是取决于其外在的外观或价值,而是取决于其内在的品质。孩子可以利用自己的时间、精力和经验,建立哪些健康的、有益的习惯,以此来提高自己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自我内在,从而减少攀比心。
4. 鼓励自主思考:当孩子看到同科学同学做出优异成绩、同学穿戴华丽时,家长可以与孩子探讨下如何取得优异成绩、如何提升自己内在品质,应该以什么价值观为指导,培养孩子的爱学习、爱劳动和关注内在的好习惯。
5. 提供适当的奖励:当孩子在对自己的业绩、教育和生活有着正确的理解和态度时,家长可以适当地鼓励他们,让他们感到自己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孩子的表现、年龄和其他因素,给予适当的奖励。这样能够提高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减少攀比心。
截止,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分析和建议,希望这些方法能够帮助到家长们教育孩子消除攀比心理。
首先要让孩子脱离这个爱攀比的环境,因为攀比肯定是需要和其他人去比较的,如果脱离了这个环境,自然就没有其他的情况去攀比了,特别是要远离一些喜欢去攀比的孩子和大人,第二步就是要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能让他觉得有很好的物质才是好的人生,也需要养成一个独立的人格,需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最后一步就是带孩子去经历一些苦难,让他去吃苦,这样才能知道今天的生活不容易。
其实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家长的言行一定给自己负责,也要给自己负责,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不会攀比,当然学校教育也很重要,家长们应该尽量配合学校,比如穿校服,不要穿名牌衣服,这样孩子才不会有攀比的心理出现。
最后觉得攀比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但孩子之间可以加强对于学习的攀比,不要对物质生活的“攀比”,这样才能正确的去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