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革兰氏染色原理
革兰氏染色是基于细菌细胞壁特殊化学组分进行染色的。
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
革兰氏染色法可将所有的细菌区分为革兰氏阳性菌(G+)和革兰氏阴性菌(G-)两大类,是细菌学上最常用的鉴别染色法。该染色法之所以能将细菌分为G+菌和G-菌,是因为一般认为革兰氏染色是基于细菌细胞壁特殊化学组分进行染色的。
通过初染和媒染后,细胞内形成了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一碘大分子复合物。革兰氏阳性细菌由于细胞壁较厚、肽聚糖含量较高和其分子交联度较紧密,故在用乙醇洗脱时,肽聚糖网孔会因脱水而明显收缩,加上它基本不含类脂,故乙醇处理不能在壁上溶出缝隙。
因此,结晶紫与碘复合物仍牢牢阻留在细胞壁内,使其呈现紫色。而革兰氏阴性细菌因其壁薄、肽聚糖含量低和交联松散,故遇乙醇后,肽聚糖网孔不易收缩,加上它类脂含量高,所以当乙醇把类脂溶解后,在细胞壁上就会出现较大缝隙,复合物容易溶出细胞壁。
通过乙醇脱色后,细胞又成无色。这时再用红色染料进行复染,革兰氏阴性细菌将获得一层新的颜色-红色,而革兰氏阳性菌则仍呈紫色。
革兰氏染色流程及常见种类:
革兰氏染色流程
革兰氏染色法一般包括初染、媒染、脱色、复染等四个步骤,具体操作方法是:
1、制片、取菌种培养物常规涂片、干燥、固定。
要用活跃生长期的幼培养物作革兰氏染色;涂片不宜过厚,以免脱色不完全造成假阳性;火焰固定不宜过热(以玻片不烫手为宜)。
2、初染。滴加结晶紫(以刚好将菌膜覆盖为宜)染色1-2min,水洗。
3、媒染。用碘液冲去残水,并用碘液覆盖约1min,水洗。
4、脱色。用滤纸吸去玻片上的残水,将玻片倾斜,在白色背景下,用滴管流加95%的乙醇脱色,直至流出的乙醇无紫色时,立即水洗。
乙醇脱色是革兰氏染色操作的关键环节:脱色不足,阴性菌被误染成阳性菌;脱色过度,阳性菌被误染成阴性菌。因而脱色时间一般为20-30s。
5、复染。用番红液复染约2min,水洗。
6、镜检。干燥后,用油镜观察。菌体被染成蓝紫色的是革兰氏阳性菌,被染成红色的为革兰氏阴性菌。
革兰氏染色的常见种类:
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菌有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链球菌(Streptococcus)、肺炎双球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等。
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有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百日咳杆菌及霍乱弧菌等及脑膜炎双球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