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主要表现形式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主要表现形式有秧歌、腰鼓舞、狮子舞等。
1、秧歌:
秧歌是中国(主要在北方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极具群众性和代表性的汉族民间舞蹈的类称,不同地区有不同称谓和风格样式。在民间,对秧歌的称谓分为两种:踩跷表演的称为“高跷秧歌”,不踩跷表演的称为“地秧歌”。近代所称的“秧歌”大多指“地秧歌”。
每逢重大节日,例如新年等,城乡都组织队,拜年问好,互相祝福、娱乐。另外,不同的村邻之间还会扭起秧歌互相访拜,比歌赛舞。秧歌是中国农村流行的一种汉族民间舞蹈。
它在色彩的运用上,体现了鲜明的民族风格。扭秧歌时人们所穿的服装色彩对比强烈,有红蓝黄绿。大家在锣鼓的伴奏声中,边歌边舞,以此抒发愉悦的心情,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2、腰鼓舞:
腰鼓舞亦称“打腰鼓”,民间舞蹈形式之一。解放前流行于陕北一带的民间舞蹈,多在年节喜庆时演出,有时也插入秧歌队伍中,随着秧歌队边敲边舞。
解放后几乎遍及全国,流行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省内各地,为集体舞。表演者有腰鼓手十数人或数十人,男女各半,并配有双镲和军鼓军号数人。
3、狮子舞:
新春之际在霹雳炸响的爆竹声中“舞狮”,由于佛教的流传,逐渐成为人们避邪免灾、吉祥纳福不可或缺的形式。
形态可掬、温文尔雅,以表演戏球、踩踏板,与人亲昵似猫的“文狮”和矫健迅猛、虎视眈眈,以高难杂技性表演为主的“武狮”,基本成为北、南两方风格廻异的两种“狮舞”形式。
“狮舞”除以上表演形态外,还有至今流传在陕西省城固县的“狮舞”一绝:“笑和尚耍狮”。 这个由笑和尚与被玉皇大帝贬到人间赎罪狮子间的戏剧性表演,过去达108段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