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与统一,用理论分析实际,用实际验证理论,使学生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所反映和要解决的矛盾,主要是保证所学知识与其来源——社会实践不致脱节,学生掌握的知识能够运用或回到实践中去。
拓展:
基本回忆
理论联系实际是人类认识或学习活动的普遍规律之一,是教学必须遵守的。不少教育家对这个要求从不同的知行统一观出发作过理论探讨。在中国古代,荀况就提出:“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颜元反对“以空言立教”,主张学以致用,他把自己教学的地方命名为“习斋”。
在西方,古希腊智者派发表过这样的见解:“没有实践的理论和没有理论的实践都没有意义”。古罗马教育家M.F.昆体良以及捷克教育家J.A.夸美纽斯、瑞士教育家J.H.裴斯泰洛齐等人,都重视教学中的练习和实习作业。但是在历史上,在存在剥削阶级的社会里,学校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决定了当时的教学必然带上教条主义性质,书本与实际严重脱节。
В.И.列宁把它称之为旧社会留下的最大祸害之一。在理论上,绝大多数教育家对教学中理论和实践关系的理解,或者其命题本身就是唯心主义的,或者停留在朴素唯物论或朴素经验论水平上,都不能达到全面的辩证的认识,因而不能全面地解决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问题。以美国教育家J.杜威为代表的实用教学论,则片面地主张“从做中学”,忽视教学中系统理论知识的学习。
2018-06-11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