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曾国藩传》
展开全部
这几天读张宏杰先生的《曾国藩传》,有几点感想,摘抄如下。
曾文正普通人家出身,第七年才考上秀才。然后一发不可收拾,二十七岁中了进士,之后朝考道光皇帝点为第二名授翰林院庶吉士。那个年龄的曾文正不像之后老成持重,而是一个爱串门、爱聊天、爱开玩笑的青年。他性格中的第一个毛病是静不下来;第二个毛病是为人傲慢、修养不好;第三个毛病是虚伪,在社交场合习惯顺情说好话;第四个毛病是好色。进了翰林院,他发现自己从小死读书,眼界修养都不如同侪,于是拜访大儒唐鉴,请教学习之法。从《朱子全集》开始,他一步步踏实用功。在三十岁时,决定脱胎换骨,立志学做“圣人”。
学做“圣人”从何学起呢?他从写日记开始。曾文正写日记和我们通常流水账日记不同,有几个特点:
从立志自新开始写日记的第二十一天,曾文正发誓戒烟。戒烟第二天,他开始彷徨无主,寝食不安。但没有退让一步,到一个月后,他在日记中记到:“吾自戒吃烟,将一月矣,今差定矣!”
戒烟成功给了曾文正巨大的信心,也坚定了通过日记来打磨自己,学做“圣人”。直到六十一岁他去世前,依然每天都记日记。
曾文正二十九岁进京,四十一岁离京,一直都是做文官。未曾想四十二岁开始办团练,成了带兵打仗的武官。他的整个军事生涯,都是围绕如何剿灭太平军。从完全没有军事经验,到剿灭太平军,曾文正花了十二年。这十二年里,军事上他主要做的两件事:
坚持战略,实属不易。初办团练,皇帝只是让他训练小型地方武装,而且皇帝当时任命了四十多位退休或丁忧的前官员。其他官员都是敷衍甚至趁机敛财,只有曾文正是认认真真办理,且不只是定位于地方剿匪,而是“立一个大团”。办理团练半年,练兵还没有练好,皇帝就着急让他北上增援湖北。他知道没有练好兵去也是以卵击石,于是顶住压力拖住。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逼近北京,咸丰皇帝仓皇出逃承德,命曾国藩派人赴京勤王。曾文正认为赴京于事无补,而此时战略中的攻打安庆更为紧要,硬是以一个“拖”字诀应付下来。
支撑战略的,则是曾文正创的“结硬寨、打呆仗”的笨办法。他的性格特点是“以静制动、自固为本”,所以在进攻太平军的时候,他想的是怎么反客为主。结论就是结硬寨,挖沟修墙。湘军每天行军四小时,走三十里。然后就不走了,再花四小时挖沟修墙。沟也不是随便挖的,壕沟宽度、深度和营墙高度、厚度都有明确的要求。外面的一条壕沟宽两米,深近三米。里面一条壕沟尺寸减半。营墙也是两层,外面一层高两米多,宽两米。里面一道减半。晚上军队分三班,两班睡觉一班站岗。很多人是看不上这种笨办法的,比如李鸿章刚到曾文正大营时,就不以为然地说:“吾以为湘军有异术也,今而知其术之无他,惟闻寇至而站墙子耳。”但曾文正就是一生打仗不求奇谋,稳扎稳打,以文官身份开始办团练十二年后攻下南京,基本打败太平军。
十二年长吗?我觉得不长,特别对于一个丁忧在家的前文官,从零开始办军队,最后打赢国家正规军都没办法的太平军。战略正确,坚定不移围绕战略,哪怕战术上笨一些,慢一下,最终都是能达到目标的。且时间未必如你想象那样长。
曾文正普通人家出身,第七年才考上秀才。然后一发不可收拾,二十七岁中了进士,之后朝考道光皇帝点为第二名授翰林院庶吉士。那个年龄的曾文正不像之后老成持重,而是一个爱串门、爱聊天、爱开玩笑的青年。他性格中的第一个毛病是静不下来;第二个毛病是为人傲慢、修养不好;第三个毛病是虚伪,在社交场合习惯顺情说好话;第四个毛病是好色。进了翰林院,他发现自己从小死读书,眼界修养都不如同侪,于是拜访大儒唐鉴,请教学习之法。从《朱子全集》开始,他一步步踏实用功。在三十岁时,决定脱胎换骨,立志学做“圣人”。
学做“圣人”从何学起呢?他从写日记开始。曾文正写日记和我们通常流水账日记不同,有几个特点:
从立志自新开始写日记的第二十一天,曾文正发誓戒烟。戒烟第二天,他开始彷徨无主,寝食不安。但没有退让一步,到一个月后,他在日记中记到:“吾自戒吃烟,将一月矣,今差定矣!”
戒烟成功给了曾文正巨大的信心,也坚定了通过日记来打磨自己,学做“圣人”。直到六十一岁他去世前,依然每天都记日记。
曾文正二十九岁进京,四十一岁离京,一直都是做文官。未曾想四十二岁开始办团练,成了带兵打仗的武官。他的整个军事生涯,都是围绕如何剿灭太平军。从完全没有军事经验,到剿灭太平军,曾文正花了十二年。这十二年里,军事上他主要做的两件事:
坚持战略,实属不易。初办团练,皇帝只是让他训练小型地方武装,而且皇帝当时任命了四十多位退休或丁忧的前官员。其他官员都是敷衍甚至趁机敛财,只有曾文正是认认真真办理,且不只是定位于地方剿匪,而是“立一个大团”。办理团练半年,练兵还没有练好,皇帝就着急让他北上增援湖北。他知道没有练好兵去也是以卵击石,于是顶住压力拖住。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逼近北京,咸丰皇帝仓皇出逃承德,命曾国藩派人赴京勤王。曾文正认为赴京于事无补,而此时战略中的攻打安庆更为紧要,硬是以一个“拖”字诀应付下来。
支撑战略的,则是曾文正创的“结硬寨、打呆仗”的笨办法。他的性格特点是“以静制动、自固为本”,所以在进攻太平军的时候,他想的是怎么反客为主。结论就是结硬寨,挖沟修墙。湘军每天行军四小时,走三十里。然后就不走了,再花四小时挖沟修墙。沟也不是随便挖的,壕沟宽度、深度和营墙高度、厚度都有明确的要求。外面的一条壕沟宽两米,深近三米。里面一条壕沟尺寸减半。营墙也是两层,外面一层高两米多,宽两米。里面一道减半。晚上军队分三班,两班睡觉一班站岗。很多人是看不上这种笨办法的,比如李鸿章刚到曾文正大营时,就不以为然地说:“吾以为湘军有异术也,今而知其术之无他,惟闻寇至而站墙子耳。”但曾文正就是一生打仗不求奇谋,稳扎稳打,以文官身份开始办团练十二年后攻下南京,基本打败太平军。
十二年长吗?我觉得不长,特别对于一个丁忧在家的前文官,从零开始办军队,最后打赢国家正规军都没办法的太平军。战略正确,坚定不移围绕战略,哪怕战术上笨一些,慢一下,最终都是能达到目标的。且时间未必如你想象那样长。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