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

 我来答
鲜活且善良丶桃花654
游戏玩家

2022-06-14 · 游戏我都懂点儿,问我就对了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1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0.6万
展开全部
   陶行知宣传生活教育,提倡教学做合一及小先生制,要求教育与实际结合,为人民大众服务。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基本观点包括:“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教学做合一”三大教育原理。

                                                                                  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指生活本身就是教育。从辩证法角度来阐述:生活与教育不是简单的等同关系,而是相互渗透、不可分割、具有作用与反作用的辩证统一关系。

详细来讲,生活即教育包含三层基本含义:第一,生活决定教育,是教育的中心,教育来源于生活。教育随着生活的变化而发展。第二,教育对生活具有反作用,即能够改造生活,生活需要通过教育才能发出力量。教育应当是为生活服务,不应该消极地适应生活,而应该促进生活向前向上发展。第三,“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

                                                                             社会即学校

为了增强教育的社会性、扩大群众对教育的参与度以适用中国的教育改革,陶行知先生指出“社会即学校”——社会本身就是学校,整个社会便是一个大学校。这是生活教育在空间上的扩展。

一则,生活教育的范围不局限于学校,而是在整个社会。是借助学校教育的形式,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的整体教育,是“活”的教育。

陶行知先生指出,学校社会化是将学校变为一只鸟笼,是抓住鸟的翅膀,将其关入牢笼。而“社会即学校”则是“青天为顶,大地为底,二十八宿为围墙,人人都是先生都是学生”。

二则,“社会即学校”使读书的教育变成“行动”的教育。陶行知先生提出五种教育目标“健康的体魄、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改造社会的精神。”

三则,“社会即学校”使教育对象从“小众”变为“大众”的教育。晓庄师范在摸索过程中便开发了很多实施生活教育的对策,如通过市集、茶馆、码头、车站、戏园、电影院等生活场所来实行流动式的教育。

                                  陶行知(右)勉励孩子们好好学习,团结起来,“做追求真理的小学生”

                                                                      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看到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的情形,认为教学需要改革,便提出改“教授法”为“教学法”,后来又进一步发展为“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是对教学方法的阐释,也是实施方法。教学以做为中心,教、学、做合并在一起,成为一件事的三个方面。

“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是以做为中心。”

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学生学有什么意思呢?就是把教和学联络起来:一方面要先生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所以要想学生自得自动,必先有教学生学的先生。这是教学应该合一的第一个理由。

                                                               陶行知眼里的教师六大素养

对于如何做一个合格的教师,陶行知有许多论述。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

第一,要有远大理想和献身精神。

1931年,陶行知为《师范生》月刊创刊号撰文说:教育的本质是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教学生变成先生的是师范教育。他希望师范生要像孙悟空一样,首先要做一个“有目的,有远虑,有理想”的人。

陶行知有一句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深信:“如果全国教师对于儿童教育都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必能为我们民族创造一个伟大的新生命。”

第二,要改变传统观念。

早在1919年,陶行知就在《教学合一》中指出,许多人以为教师的职责在于教书,即教学生读书。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把活泼的孩子当成“书架子”、“纸篓子”。

因此他提出教师的责任不在于只是“教”书,而在于教学生如何学习。这样一来,学生就会由被动地死记硬背变成主动活泼地学习。

他提倡师生平等,反对所谓“严师出高徒”的陈旧观念。

他认为,作为一个教师,只有把自己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与学生同呼吸共命运,才算是尽了教师的天职。

第三,要热爱学习。

陶行知说:“有些人做了几年教师便有倦意,原因固然很多,但主要的还是因为不好学,天天开留声机,唱旧片子,所以难免觉得疲倦起来。唯独学而不厌的人,才可以诲人不倦。要想做教师的人把岗位站得长久,必须使他们有机会一面教,一面学;教到老,学到老。……越学越快乐。”

他还说:“好学是传染的,一人好学,可以染起许多人好学。就地位论,好学的教师最为重要。想有好学的学生,须有好学的先生。换句话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他主张作为一个教师,只有天天学习,才能在教学中享受快乐。好的教师应该是一方面指导学生,一方面研究学问。

第四,要与孩子交朋友。

陶行知认为,一个人不懂得小孩心理、小孩困难、小孩愿望、小孩脾气和小孩问题,是不可能教好小孩的。他甚至把小孩比作唐僧,号召师范生向孙悟空学习,“拜小朋友做师傅”,在小朋友的指导下“学着做人”。

他指出:“如果你不肯向你的学生虚心请教,你便不知道他的环境,不知道他的能力,不知道他的需要;那么,你就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教导他。”

陶行知主张,在向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忘掉自己的年纪,加入小孩子的队伍,变成一个十足的小孩。

这样,就会“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您立刻觉得是和小孩子一般儿大,一块儿玩,一处儿做工……”只有在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的时候,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

第五,要有不怕失败的试验精神。

作为杜威的学生,陶行知是主张试验主义的。他认为试验是发明的利器,近代一切发明创造都来自于试验,教育也不例外。要除旧布新、改良教育,就离不开试验。在试验过程中,很可能失败。

因此他希望“教育行政当局,从中央以下直到校长,该给教员以试验或选择书本之自由”。但是,“现在行政方面之趋势是太一律,太呆板。若不改弦更张,实无创造之可能”。

第六,要说真话不说假话。

陶行知指出:教师的职责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责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因此他主张教师的职责不应该只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做人。基于这一考虑,他要求教师一定要具备两种素质:

    第一有真知灼见,不要有偏见;第二要敢说真话,不说假话。只有这样才算一个称职的教师。

循着先人的足迹,站在教育家的肩膀上,会少走很多的弯路。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