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刘备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夷陵之战刘备以怒兴师,刘备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这篇文章分析刘备夷陵之战失败的原因,别再说以怒兴师、连营七百里。夷陵之战,是刘备近四十年军旅生涯的最后一战,刘备却败得非常惨。据《三国志》记载“刘备奔走,仅以身免”,几万军队全军覆没,刘备自己逃回了白帝城。那么夷陵之战,刘备为何会失败呢?
历来一说到刘备夷陵之战失败的原因,人们往往就会想起刘备以怒兴师等等。其实刘备夷陵之战失败,根本原因不在于此,刘备东征孙吴战略方面没问题,是光然也是唯一的选择,分析一下刘备惨败的根本原因:
一、蜀汉处于魏、吴的对立面
军事是政治的延续,所以分析军事胜败的因素不能撇开政治不谈。夷陵之战前,在孙权的外交手段下,刚刚称帝的曹丕满足于东吴纳贡、称臣,拒绝了刘晔趁机出兵和刘备一起灭了吴国的建议。直到夷陵之战结束,曹丕也没有动用一兵一卒,甘心做一个吃瓜群众。
三足鼎立最稳定,但厚脸皮的孙权非得和曹丕绑在一起,让刘备面临以一敌二的困境。这样一来,吴国避免了两面受敌的危险,可以全心对付刘备的东征。而刘备却不得不提防曹魏的进攻,所以他才会命黄权分兵一万人在江北防御曹魏可能的出击。
二、刘备没有强大的水军
219年关羽北伐襄樊,水淹七军威震华夏,靠的就是荆州精良的水军。然而,吕蒙袭取荆州杀了关羽,让蜀汉的水军几乎损失殆尽。刘备东征虽然也带了一些战船,但和以水军为主的东吴相比,根本就没有足够的优势。
陆逊在反攻刘备之前,曾经对孙权说:“当初我最怕的就是刘备水陆并进,现在刘备舍弃舟船,上岸作战,就没什么可忧虑的了。”
陆逊没说的是,在猇亭、夷道江岸边,东吴强大的水军控制了长江水域,刘备不得不舍舟登岸,而且还要分兵江南、江北。
另外要说一下,其实刘备所率兵力和陆逊差不多都是五万。《资治通鉴》中记载“进兵秭归,兵四万余人”。刘备的兵力其实没有演义里所说75万,加上满族沙摩柯的兵,也就是五万左右。而陆逊所率吴军是五万人,所以双方兵力相当。
三、刘备没有卓越的作战参谋
刘备一生征战,军事水平不能说差,但也不能说有多高超。赤壁之战、取荆南四郡、取益州、汉中之战,刘备身边有诸葛亮、庞统、法正这样卓越的人才辅佐。夷陵之战时,诸葛亮镇守成都,保障前线军需供应,庞统、法正已经去世。
身边仅有黄权、马良这样高水平的战术参谋,结果黄权率兵到江北防御曹魏可能的进攻,马良到武陵地区策反武陵蛮。导致刘备身边没有帮他拿主意的人了,所以刘备才会在一些战术抉择上出现错误。
四、陆逊高超的军事水平和指挥艺术
从刘备进军路线上可以看出,刘备一开始的进军可以说是非常顺利的,陆逊果断让吴军后撤,让出夷陵,一直撤到猇亭、夷道,把吴军兵力集中在这一线进行防守。这样一来刘备所占领的大部分地区,其实都是山地,所以才出现了树栅连营的情形。
要了解,刘备和陆逊在猇亭、夷道相持了八个月,漫长的相持时间,消耗尽了蜀军的锐气。然后陆逊积极寻求战场变化,果断反攻,火烧刘备军营,切断蜀军退路,差一点就活捉了刘备。
五、蜀军中层将领不如吴军
主帅之外,领兵将领的能力素质也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一个重要因素。刘备亲征,看一眼将领名单,几乎都是生面孔:黄权、张南、冯习、辅匡、赵融、廖淳、傅肜、吴班、陈式、向宠。而反观吴军:孙桓、朱然、潘璋、徐盛,要不就是沙场老将,要不就是未来之星。
孙桓能够在夷道拖住刘备,让陆逊有足够的时间对蜀军发动进攻;刘备撤退时,孙桓紧追不舍,差点抓住刘备。反观蜀军方面,虽然每个人都忠烈无比,慨然赴死,但却对战局没有多大改变。
说刘备以怒兴师,那基本不存在的,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不会如此草率。而且关羽被杀是在公元219年,如果真的以怒兴师为何要到221年才伐吴。说是连营七百里(刘备又不是傻子),也是不准确的,刘备只是在猇亭、夷道建立了几十座营寨。
夷陵之战刘备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就在于以上几个方面。其中,蜀国不利的外部环境和没有强大的水军是客观现实。刘备身边没有卓越的军事参谋和陆逊高超的军事指挥水平,则是主观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