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般兵器——叉鞭锏锤
十八般兵器——叉鞭锏锤
在数万年的漫长历史时期里,中华冷兵器械经历了一个由少至多,由劣到优的发展过程。其品种繁多,又足以令人眼花缭乱,故兵家又有“十八般兵器”之誉。
十八般兵器究竟为何,亦是众说纷纭。但较普遍的说法则是“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棍、棒、镗、槊,拐子、流星等十八种。但实际上,单是流传至今的就不止这些,再加上失传的、鲜为人知的,就更要比这些多的多了。
叉
古代兵器,由叉头和叉柄构成,叉头有两股锋、状似牛角状的称两股叉,或曰“牛角叉”。叉头有三股锋、若“山”字状的,称“三股叉”,或曰“三角叉”。三股叉的中锋直而尖,比两边的侧锋长约三寸 。
旁侧两锋由中股底端环抱而曲,弧而上,三股平直,呈“山”字。叉柄亦称“叉把”,木质,粗可盈把,长七尺许。古时,当做用于格杀的兵器时,其柄亦有用金属制成。古时,叉原为捕鱼、狩猎的一种生产工具。源于猎户,后演变成兵器。主要技法有转、滚、捣、搓、刺、截、拦、横、拍等。
鞭
古代兵器,分为软鞭和硬鞭两类。平常所说的鞭,则多指“硬鞭”。硬鞭多为铜制或铁制,更适于马战,演练者多持双鞭操演。由于硬鞭沉重而无刃,全凭以力伤人。由于形状、样式的不同,硬鞭又有“竹节钢鞭”、“水磨钢鞭”等。常用的鞭法有劈、扫、扎、抽、划、架、拉、截、摔、刺、撩等。
软鞭由镖头、握把、若干铁制鞭节,用铁制圆环相连而成,有七节、九节、十三节之分。这种软鞭携带方便,使用时可长可短,软硬兼施。其技法主要有缠、抡、扫、挂、抛、舞花及地趟鞭等。
锏
古代兵器短器械,由锏柄与锏身两部分构成。锏柄呈圆柱状,锏身的断面呈正四棱状,长而无刃,长约三尺许,方两寸,向其端部逐步变细。锏把与锏身连接处有护手盘,锏把末端有吞口。吞口上有环,环上系一丝弦或牛筋可悬于手腕。
锏多用于双器械练习,主要技法有击、枭、刺、点、拦、格、劈、架、截、吹、扫、撩、盖、滚、压等。
锤
古代兵器,武术器械之一。有长柄锤、短柄锤、链子锤等。锤的形状也是各式各样,有圆球形的、有瓜形的、有鼓形的,还有八棱形的等。长柄为单练,短柄多为双耍。由于锤的特点不同,使用方法也不大一样。短柄锤沉重,演练时多是硬砸实架,技法有涮、拽、挂、砸、擂、冲、架、云、盖等。软锤则多走悠势,讲究凭巧劲儿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