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索沃战争的前因后果是什么
科索沃战争的前因后果是什么
科索沃战争的原因非常简单,就是塞尔维亚境内的阿尔巴尼亚人,试图让科索沃独立。
虽然科索沃地区是塞尔维亚的传统地盘,因为历史原因,阿尔巴尼亚人是绝对多数,占到90%的数量。
1170年,塞尔维亚人战胜拜占庭人后,科索沃就成为塞尔维亚王国的一部分。
十五世纪,奥斯曼帝国开始逐步控制科索沃,强迫当地居民信仰伊斯兰教,否则就要缴纳高额的税收。
剩下的数万塞尔维亚人在17-18世纪纷纷迁徙到基督教占统治地位的哈布斯堡帝国的匈牙利地区或亚得里亚海的克罗地亚地区,相反阿尔巴尼亚人则趁机移居科索沃,并且逐步接受了伊斯兰教。
由此,科索沃在这几百年内成为阿尔巴尼亚人的天下。但塞尔维亚人普遍对科索沃有一种情节,认为他们是塞尔维亚的一部分。1992年5月,阿尔巴尼亚族的民族主义运动者自行组成议会和行政机构,选举民主联盟领导人易卜拉欣鲁戈瓦为科索沃共和国总统,形成了与塞族政权并行的另一个政权。
随着南斯拉夫解体,以及连续几场战争爆发,1996年科索沃的部分阿尔巴尼亚人组成科索沃解放军,试图武力获取独立地位。
科索沃解放军和塞尔维亚政府军开始交火,1997年以后期间双方都有屠杀对方平民的现象。西方认为至少有数千平民被屠杀。另外,约30万平民逃离科索沃地区,而该国人口只有100万,造成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
因为波黑内战大屠杀的先例在此,此次北约很快进行调停。
1999年,在美国和北约的压力上,塞尔维亚和科索沃阿尔巴尼亚族代表在巴黎进行和平谈判。
北约和美国给出的方案是:
第一,尊重南联盟的领土完整,科索沃属于南联盟一部分。
第二,科索沃享有高度自治。
第三,南联盟军队撤出科索沃。
第四,“科索沃解放军”解除武装,按当地居民人口比例组成新的警察部队维持治安,北约向科索沃派遣多国部队保障协议实施。
简而言之,这个方案要求双方停战,科索沃解放军解除武装但获得高度自治,但南联盟仍然保有对科索沃的主权,但需要撤退出军队。对于这个方案,双方都不满意。
米洛舍维奇不允许科索沃获得自治共和国的地位,也不愿意撤军,更反对北约派兵进入科索沃。
至于科索沃解放军,不愿意解散武装,要求彻底独立,不留在南联盟或者说塞尔维亚。
主持谈判的美国和北约表示,这个方案的80%内容不许改变,必须接受,否则拒绝的一方将受到北约的军事打击。谈判非常激烈,到1999年3月15日整整1个月时间,最终阿尔巴尼亚族代表同意方案,于18日签署了协议,但塞尔维亚方面拒绝签字。
在1999年3月23日的最后通牒时效过后,美国比尔克林顿政府宣告终止外交努力,开始对南联实施空中攻击,南联的回应则是大举进军科索沃。
此次战争规模空前,北约19个成员国中的13国直接参与战争,其余6国以提供后勤工作支援前线。
战争起始共投入各式飞机496架和15艘军舰(包括1艘航空母舰)。战争过程中,北约曾三次增兵,至战争结束前夕,共有1153架飞机和47艘军舰(含3艘航空母舰)部署战区各地。
历史78日的空袭远远超过南联盟领袖米洛舍维奇的预料,造成了该国重大损失。其中,20多家医院被毁,300多所学校遭破坏,还有50多座桥梁、12条铁路、5条公路干线、5个民用机场被炸毁,39%的广播电视传播线路瘫痪,大批工厂、商店、发电厂被毁,直接经济损失达2000多亿美元。
1999年6月2日,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接受了和平协议。该协议在坚持原朗布依埃方案基本内容的同时,强调了通过联合国机制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并对此作了具体规定。
根据这个协议,进驻科索沃的多国部队将按照联合国宪章精神建立,科索沃未来自治地位的确切性质将由联合国安理会决定,难民返回家园的安排也将在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的监督下实施。由此,科索沃战争结束。其实科索沃战争的实质,是瓦解原南斯拉夫共产党政权对于巴尔干地区的控制。
而米洛舍维奇在北约强大的武力威胁下,错误估计自己的实力。以当时南联盟的实力,以无力控制诸如波黑、科索沃地区。然而米洛舍维奇不顾己方实力的巨大差距,采用武力对抗,才导致了波黑内战和科索沃内战的两次大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