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太元年间战争三个
东晋太元年间战争三个
东晋太元八年(前秦建元十九年,公元383年)淝水之战,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
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分裂为后秦和后燕为主的几个政权。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并且此后数十年间东晋再无外族侵略。
东晋太元十四年(后秦建初四年,前秦太初四年,389年)大界之战,后秦两次袭击前秦辎重地大界(今陕西彬县、甘肃泾川之间)的作战。建初四年三月,前秦主苻登留辎重于大界,自率万余轻骑攻克安定(今甘肃泾川北泾河北)羌密造堡。五月,苻登又发兵进攻后秦,后秦屡战屡败。
后秦主姚苌为挽回败局,遣其子中军将军姚崇偷袭大界,但苻登预先察觉,遂将计就计,在安丘(今甘肃灵台境)拦击,大败姚崇,俘获及斩首2.5万人。七月,苻登乘胜攻克平凉(今甘肃华亭西)。
八月,苻登又据苟头原(今甘肃泾州西北)进逼安定,姚苌欲以智谋取胜,留尚书令姚守安定,自率3万轻骑乘夜再袭前秦辎重地,攻克大界,杀前秦毛后及苻登之子、南安王苻尚,擒名将数十人,驱掠男女5万余人而还。
3.后燕灭西燕之战:是一场发生于中国十六国时代的战役,战事始于393年(东晋太元十七年)后燕主动进攻西燕,至394年(东晋太元十八年)以都城长子失陷,西燕亡国告终。
参合陂之战:是十六国后期,北魏在参合陂(今内蒙古凉城东北 ,一说在今山西阳高)大败后燕的一场重大战役。登国十年(395年,东晋太元十九年)五月至十一月,后燕太子慕容宝率领八万后燕军进攻北魏。
北魏道武帝拓跋采取“敌进我退,诱敌深入,拖而不打”的战略,渡黄河南下,与后燕军队隔河对峙。后燕军队长途跋涉,不能速战速决,加之天气渐冷,又误信慕容垂去世的消息,决定撤兵。被拓跋率领的二万北魏军在参合陂大败。这场战役加速了后燕的灭亡,也奠定了北魏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