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王伐纣只用几个月就取得了全面胜利
武王伐纣只用几个月就取得了全面胜利
武王伐纣短时间内取得成功,更深层的原因还在于商周在政治、军事上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
在武王伐纣之前,文王在位的时候,政治上实行仁政,敬老礼贤,周国聚集了姜尚、太颠、闳夭、散宜生等一大批贤臣。军事上,文王的对外攻伐战争节节胜利,击溃犬戎和殷商的属国,先后灭掉密、黎、、崇等。灭崇之后,文王就把国都从岐下东迁至丰邑,还在沣河东岸的镐邑营建新都,为攻伐殷商提供了交通上的便利。
周国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实力,可以在武王伐纣前的一次“孟津观兵”军事演习上体现出来。武王继位后的第二年,为加强军事实力,率军在黄河孟津渡口进行军事演习,当时前来响应的诸侯竟有八百之多,武王和他们结盟共同伐纣,周国的声威由此可见。下一步,就等待伐纣的最佳时机了。
在孟津观兵后,殷商的政治日渐糜烂,比干被杀,箕子被囚,微子退隐,太师疵、少师强带着祭器、乐器跑到周国了。武王在《泰誓》中数落纣王的罪行:“今殷王纣不敬上天,降灾于下民,沉迷酒色,敢行暴虐,崇信奸邪,放黜忠良,滥用民力,鱼肉百姓,宗庙不修,自绝于天。现在纣的罪恶超过了夏桀,他的结局怎么能逃脱桀的下场”。
当然,为了证明自己伐纣的合法性和鼓舞士气,武王对纣王罪行的指摘可能有夸大之嫌,但殷商的暴虐统治却是不可否认的,天命已失,正是讨伐的好时机。
其实,纣王虽然暴虐,但并非无能之辈,在他统治时期,对东夷打过三次仗,最后一次用了全力攻克了东夷,得到了大批俘虏,胜利的背后是国力被掏空了,被西方的周国捡了个大便宜,正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当纣王得知武王兴兵前来讨伐时,他只能匆忙调集亲军卫队、东夷的战俘和附近的诸侯国军队去应付了,东夷战俘的临阵倒戈最后就断送了商王朝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