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地导弹的特点和优势
空地导弹的特点和优势
空地导弹是由飞行器上发射的攻击地面目标的导弹,是航空兵进行空中突击的主要武器之一。包括反舰导弹、反雷达导弹、反坦克导弹、反潜导弹以及多用途导弹。按作战使命分为战略空地导弹和战术空地导弹。
战略型空地导弹是专门为轰炸设计的一种远程攻击型武器,主要有机载洲际导弹、空射巡航导弹和一般战略导弹。多采用自主式或复合式制导,最大射程可达2000多公里,弹重在10吨以内,速度可达3倍音速以上,通常采用核战斗部。
如美国1981年装备使用的AGM—86B战略巡航导弹,发射重量1450公斤,射程2500公里,飞行速度每小时885公里,核弹头当量达20万吨TNT。它主要由B—52轰炸机携载,每机装12枚。这种导弹射程远,采用惯导加地型匹配制导,命中精度高。
战术空地导弹的动力装置,一般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制导方式多采用无线电指令、红外、电视、激光或雷达寻地制导。射程多在100公里以内,弹重数十至数百公斤,采用常规战斗部。这种导弹的种类最多,装备数量最大,实战中应用最广。
海湾战争中双方展示的空地导弹主要有以下几种型号:
“小牛”空地导弹
“小牛”是美国休斯飞机公司为美国空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研制的空地(舰)导弹,代号为AGM—65,用于攻击地面和水上目标,包括车辆、导弹与高炮阵地、防御工事,桥梁、指挥所、雷达、舰艇等。
这种导弹已有6个型号,组成“小牛”导弹系列,各型的主要区别在于引导头和战斗部不同。主要战术技术指标为;弹长2.49米,弹径305毫米,翼展720毫米,发射重量A、B、D型210公斤,C、E型299公斤,F型306公斤。
制导方式,A、B型为电视制导,C、E型为半主动激光制导,D、F型为红外成像制导,射程为0.6到48公里,速度为1马赫。
经过1100多次实弹射击和100多次实战表明,“小牛”导弹抗干扰性好,可靠性高。可装备在F—5、F—111、A—6、A—10“阿尔法”、“狂风”等作战飞机上。一般战术飞机可携带6枚“小牛”导弹。
“斯拉姆”空地导弹
AGM—84型“斯拉姆”导弹是美国麦道武器系统公司专为海军舰载机执行“外科手术”式攻击任务而研制的一种机载远距离空地导弹,是“鱼叉”反舰导弹的改型,1988年11月交付美国海军,1990年初正式列装。
“斯拉姆”导弹弹长4.49米,弹径34.3厘米,重628公斤,射程约90公里,误差不超过10米。这种导弹采用了“鱼叉”导弹的结构、发动机和控制系统,并采用了“小牛”空地导弹的改型热成象红外寻的器和“白星眼”空地导弹的数据链以及全球定位系统处理机。
“斯拉姆”导弹的特长是能实施远距离攻击。携带这种导弹的舰载攻击机可在敌地空导弹防区以外发射导弹,导弹一旦射出,飞机便可调头撤离目标区,机上人员只需在导弹飞行末段控制导弹,锁定目标(或由另一架飞机实施控制),导弹引导系统可自动引导导弹命中目标。
首先装备“斯拉姆”的是海军的A—6攻击机和F/A—18战斗攻击机。1991年1月18日,海湾战争爆发的第二天,两架载有“斯拉姆”空地导弹的美国海军A—6E“入侵者”舰载重型攻击机和1架A—7“海盗”舰载轻型攻击机。
从红海的“肯尼迪”号航空母舰上起飞,执行摧毁伊拉克发电厂的任务。接近目标后,前一架飞机首先发射了一枚“斯拉姆”导弹,把坚固的厂房炸出一个直径10米的大洞。
2分钟后,另一架飞机发射的第二枚“斯拉姆”导弹,竟从第一枚导弹炸开的大洞口穿入厂房内部爆炸,将电站彻底摧毁。
“AS—301”空地导弹
这种导弹是法国研制的一种激光制导的空对地导弹。该弹1973年开始研制,1976年开始飞行试验,1983年正式投产,到1984年底已生产近400枚,装备“美洲虎”飞机。
导弹最大射程10到12公里,最小射程3公里,飞行速度1.5马赫,发射高度50到1000米,命中精度0.5米,弹长3.65米,弹径0.342米,翼展1米,发射重量520公斤,动力装置为一台固体助推器和一台固体主发动机。
载机到达目标区后,驾驶员借助电视摄像机搜索识别目标,选定目标后就启动自动跟踪器跟踪目标并用激光照射器照射目标。当弹上导引头接收到目标反射回来的激光并稳定地跟踪目标后就可发射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