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经常出现,小麦赤霉病有哪些防治措施?
小麦赤霉病防治方法
小麦赤霉病在防治过程中若防治措施不得力,如预防不到位、错过防治适期、药剂选择不对症等,也会导致病害迅速蔓延和流行。根据小麦赤霉病气传特性,我们必须立足预防为主,及时准确用药,才能达到防治预期效果。
1、优选品种。要因地制宜地选用优质高产抗病耐病品种,不要到赤霉病发生区调种,连续种植时注意品种搭配,防止种植品种单一化,这是控制赤霉病危害经济有效的措施。
2、种子消毒。播种前对选用的小麦种子进行精选,去除小粒和瘪籽,保留饱满籽粒,并进行3~5天晒种,提高发芽势以提升抗逆性,并可通过阳光紫外线杀死种子表面的病菌。然后对小麦种子进行药剂消毒,可用6%戊唑醇悬浮剂按种子量的0.05%包衣或拌种。
3、强化管理。播种前应深耕灭茬,清除病残体,减少菌源;适期播种,以避免扬花期遇雨,减轻病菌侵染危害;合理施肥,注意氮肥使用量和施肥时期,不可过多或过迟,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适当增施磷钾肥,防病同时结合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提高植株抗病力;合理浇水,避免大水漫灌,降低农田小气候的湿度,创造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生态环境。加强麦田排涝工程建设,确保沟系通、畅、深,达到雨停田干,减轻病虫的危害程度。
4、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是典型的气候性病害,抽穗扬花期遇雨是该病发生的关键因素。此外,近年来推广免耕、少耕和秸秆还田也使田间菌源基数大,再加上种植生育期长品种,小麦抽穗扬花期较长,导致病害加重发生。因此,要抓住小麦赤霉病防治的关键时期, 在小麦抽穗扬花期, 田间小麦抽穗达到10%时,注意当地天气预报,在雨前或雨停间隙露水干后抢时喷药,喷药后遇雨可隔5~7天再喷1次,以提高防治效果。
药剂选择,一般每亩用25%丙环唑乳油40毫升,或25%咪鲜胺乳油50~60毫升,或41%甲硫·戊唑醇悬浮剂50-75毫升,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50克,或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30-50毫升,或50%多.霉威可湿性粉剂75 克,对水50~60公斤均匀喷雾,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施药后8小时内若遇雨,应在晴天补喷1次。喷施时水量要用足,施药要均匀周到,在穗期要对准植株上部特别是穗部重点喷药。注意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药,以延缓病菌抗药性产生,提高防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