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发声的训练小技巧
歌只有通过声音唱出来了,才叫歌,那么唱歌的发声训练有那几种呢?下面是介绍歌唱发声的一些方法,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一、发声训练是歌唱的基础
歌唱发声的训练是一个复杂而微妙的过程,它是以主观与客观感觉相统一而体现的,在发声训练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不同声音条件进行训练,在声音训练时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可能偶然出现的某一正确的发音。有的初学者往往由于盲目模仿某一种唱法而迫求某种发声效果、而产生一些毛病,这时首先应要求学生发出自然的声音,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用正确的发声状态,逐级逐段地要求学生,用科学的方法一步步地引向正确的发声状态上。
发声训练既不能过于紧张也不能完全松弛,要求学生既能集中精力又要自然。如果学生在发声训练中连续出现三次学不会的模仿声音时就不应该强制他一定做到。多次做不到,会加大学生的精神压力,产生畏缩心理,这时需要鼓励学生建立必胜信心。
歌唱发声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有良好而完美的共鸣。各共鸣腔体之间不是孤立地发生作用,而是彼此相互关连和相互影响的。
二、真声的状态、特点及训练
在歌唱发声训练中,首先练习的就是真声,真声就是自然声,在发真声时声带有着明显的闭合感,声带闭合的集中点是在声带长度的前三分之一处。在训练真声时各共鸣腔体的活动状态是绷紧软抓、抬高小舌头,喉壁向后扩展,喉结向下坐住为特征。气息支持方面,气流的运行要在腔体的后侧,冲击点是在小舌的后侧,不能使气流流人口腔前部,同时要连通鼻咽腔和胸腔,促成鼻咽腔共鸣和胸腔共鸣连接的通道,这是声带振动、气息支持和主要共鸣腔体的活动状态初步的结合。
(1)训练真声的方法是用发短音a或i来练习,首先气流在腔体后侧运行,冲击点在小舌后侧,不能将气流打在口腔前部、胸腔蓄气、胸腹向外扩张,稍有憋气之感。
(2)小舌提起、软胯向两侧绷紧,咽壁向后扩展,舌平放,舌根微压,口形微笑露上齿状态。
(3)打开鼻咽腔及喉咙,声音集中点在鼻咽腔“支持”点在胸腔,有垂直“音柱感”(管状)。
(4)经过训练的真声发出的声音是结实而有力的,集中在鼻咽腔处,音色明亮、清脆、有气息的支持,声带有显著的闭合感。在训练真声时不要忽略气息的支持,造成压喉,颈部紧张,堵塞了通向鼻咽腔的通道。使声音僵硬,更不要为了单纯追求气息支持而拼命扩胸,横开喉咙,忽略了声带的闭合而促成漏气,发出的声音空洞暗淡。所以在发声训练中,用单音练习可用这几种方式:
1.发声时要由低到高,由弱到强,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音高、音量。随即从高而低,从强渐弱,这样锻炼气息的均匀使用,肠肌支持的弹性和口腔各发音部位控制运用的能力。
2.发声时由低到高,象波浪一样,一层层地推上去,高到个人力所能及的高度为止。
3.在以上的发声基础上,还可以结合音阶、琶音,跳音作一些适当的练习。
三、共鸣
在发声训练中,为了扩大音量,得到更大的音量幅度,首先必须寻找一个理想的,能使人体各共鸣器官充分发挥作用的共鸣基础部位。咽腔是个管状器官,它可分为喉咽腔、口咽腔和鼻咽和鼻咽壁腔三个部分,它上通鼻腔,前接口腔,下连胸腔,每当气息冲击声带后产生微弱音波时,首先进人咽腔,因此,咽腔是个理想的共鸣基础部位。一个只靠声带而没有共鸣的声音,虽用强力非但不能传远且不悦耳;相反,一个微弱的声音通过共鸣之后就能不费力地传给广大的听众。
总之,我们应当明白,歌唱发声不能只靠声带。我们身体中的许多空隙都是共鸣室,它们都有扩大、通畅、变化与改变声音的`作用。每一个共鸣都有其独特的音质与个性,胸腔是我们的共鸣区,在唱低音、中音时常常用及。咽腔,上额腔在软聘背后,由咽腔至鼻腔,前额腔,鼻梁后都可产生共鸣。一般来说,高音应用于头腔部位的共鸣腔,低音则用胸部位的共鸣腔。声音是由一个共鸣区可以连贯到其它共鸣区相联发声.只有这种整体“混合共鸣”才能更好地发挥声音色彩和保持共鸣腔体的内在平衡,达到换声区时自如、灵活、统一,充分地体现出人声的美妙。声音的共鸣寻找与调节,是练声中长期的、艰苦的工作,总之要想声音获得“高泛音的共鸣”最重要的就是在称职教师指导下,放下呼吸,逐步打开腔体,把声音引进来,放出去,才能在歌唱发声中把每个音唱得更好,获得更完善的整体共鸣,所以说共鸣是发声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在获得人体腔内各硬体腔窦的共鸣时,无关发声的器官及肌肉必须松驰,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这是发声的一个基本原则。
四、气息的应用
呼吸是歌唱发声的动力。发声训练要求比自然呼吸的吸气量要多,吸气的动作和力量都比自然呼吸大,横肠膜下降的程度也比自然吸气时要低得多。
呼气的机能状态与吸气相反,胸部和横肠膜对充满空气的肺部连续不断地、慢慢地挤压。如果胸廓作冲击式动作,两肋骨放得太快,横隔膜突然垮下来,就会妨碍流畅地送气。在训练气息对抗时,由于要求两肋扩张,臀部收紧,腹肌、腰部都可能会酸痛,但这正是保证嗓子不疲劳的前提。
发声训练要依靠呼吸器官内部的弹力,气息过分紧张,会失掉弹性机能,呼吸不足则不能产生弹性,此外,口不宜张得过大,否则气息浪费多,气散,脆肌就支持不住,使整个呼吸器官失去弹性,声音不能持久,口腔内部也反而狭小,声音散扁,吐字的母音位置不准。
气息的运用关键在于气息的保持和控制。当我们说话时,吸气肌肉群处于放松的状态,而在歌唱发声时,吸气肌肉群就不能完全放松,需要保持处于控制状态,使吸人的气息保持在腹部和横隔膜部位,以求声音连贯,匀称,丰满。这是歌唱技术训练的根本,也是发声训练的基础。
所以说在发声训练的过程中,为了使发出的声音运行连贯、匀称,我们必须注意在练声时要从整体出发,不能把发声的三个要素即动力(呼吸),发声器(喉头),共鸣(共鸣腔)割裂开来。另外还要重视和强调音乐感觉的训练,特别是发声训练中,投人音乐里,使声音更加完美。
综上所述,发声训练在歌唱中占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在声乐教学中应重视声音训练要从整体出发,相互配合,在良好的自然说话基础上,打开喉咙,找到理想的共鸣位置,使发出的每个声音得到横肠膜、腹肌控制的气息支持,才能永葆歌唱的青春,使我们的声音更加美好。
五、唱歌的呼吸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话时的气息较浅,声音缺乏气息支持,没有力度,音量小……连续用嗓时间久了,嗓子容易疲劳,嘶哑。如果把这种说话时的呼吸及方法用于唱歌那是绝对行不通的,因为歌唱时,面对广大观众,必须将歌声传遍每个角落。所以要求声音不但要有一定的音量,还要有力度的变化。要有长时间歌唱的能力,要将吸入的气息根据歌曲的需要有节奏地、均匀地呼出。可见,呼吸是歌唱者首先应该学会的一项基本功,要掌握它需要经过一番长时间的、艰苦的努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教给学生科学的呼吸方法:吸气要柔和、平稳,快而且深,全胸部自然地扩张,吸气时口鼻同时进行。呼气要均匀、缓慢、有节制。气息吸入后要善于保持,不要一下子让气息很快泄掉。还要控制呼气的力量,不能将气用力压住,以致产生沉重,逼紧的声音。呼气时,上胸部要放松,保持自然的突起状态,要用下胸肌和腹肌来操纵。
六、头声训练
头声唱法有许多优点,它能让歌唱者发出的声音音质好,而且嗓音持久,咬字清晰,音色明亮,避免喉音,克服喊叫等。头声训练是提高声乐水平的重要途径。所以进行以头声为主的训练,是我们训练学生声乐的一个重要原则。
进行头声训练,首先要做到高位置发音,高位置是指在鼻咽腔以上的部位发音唱歌,高位置是获得头声的捷径。要做到高位置发声,应采用以下方法:
1.讲解:首先向学生介绍高位置发声的好处,给学生做好高位置发声和低位置发声的示范,让学生辨别两种发声的优缺点。
2.意念:头声的控制由脑神经操纵,精神高度集中,要让学生时刻地想着高位置的发音效果,时刻有一个在高位置上发声的意念。不管是高音还是低音,都要从高位置上发出来。
3.听辨:当声音发出后,要仔细听听,是否在高位置上发音,如果不是则需要调整,使之合乎要求。
4.咬字:要求学生在说话或朗读时也要在高位置上发音,歌词必须在高位咬,在头腔咬字后让韵母在腔体延长。
要训练学生多用头声,向高音发展,高音区可用假声,有高位置的感觉。让学生体会声音是从眉宇间和头顶出来的。不要怕学生唱高音,不降调使用练习曲和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