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读后感1000字
展开全部
读到这本书的纸质版本对我而言,存在一种偶然性。原因在于这本书是一本通俗读物,一般而言我是兴趣不大,去花钱买它的可能性也就更小。不过,因为在某论坛上有个抽签赠书活动,所以我偶尔也会漫不经心地去尝试一下,不料想抽到这本书了。
保罗.海恩,此书的作者之一,在看到这本书之前对于这个人没有多少了解。不过他是任职于华盛顿大学。对于这个学校我还是比较熟悉的。93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之一诺斯就在此学校任教,也为这本书作了序言。彼特克这个名字,我在米赛斯经济研究中心的主页之上曾经看过他的文章。大卫·普雷契特科虽然没有听说过,不过从对他的著作的介绍以及任职于乔治.梅森大学的经历,可以感觉出来他和彼特克一样,都是属于受奥地利学派思想影响很深的人物。没有看这本书,似乎就可以感受到书中蕴含的奥地利学派的气息。
虽然到目前为止,才刚刚读完这本书的微观部分(这本书包括微观,宏观等方面的内容)。不过,基本上也摸清楚了这本书的大概脉络。这本书总体而言,回避了高深的数学模型,语言运用的比较浅显易懂。主要针对的对象是非经济专业的学生。希望能够让这些学生在一学期内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这似乎和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有所相似,但是就其内容广度而言,《经济学原理》似乎无法与之媲美。个人觉得,这本书在国际上的流行程度必然会超过曼昆的《经济学原理》。
这本书从开篇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当谈到“需求定律”的时候,就引出了“市场出清”的真实存在:这种结果是在不经意间产生的,并非人为设计的结果。也许我们这时可以想象到当初的“科学的理性的计划经济”为什么不能取得成功:原因就是在于它无法获得真实的反映信息的价格。当谈到成本的时候,似乎存在着某种因素,使得我搞清楚了以前一直困惑的一个问题:“成本”往往是与剩余索偿权联系在一起的。人们会关注某种事物,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自己为之支付了成本费用,并且自己的行为决策与自己最终从中获得的利益密切相关。与当然,在微观部分最精彩的还是“利润”的部分。”不确定性是利润的源泉,这句话我在弗兰克.奈特的`《风险、不确定性与利润》中就已经知晓。不过奈特的书是我读过的书当中最难读懂的书籍之一。在读过保罗.海恩等人的描述之后,似乎对于不确定性的认识比以前有所加深:“企业家" 的作用似乎与海纳83年的一篇文章中所表述的”制度“的含义有相似之处。当然,这本书当中还有许多与众不同之处,宏观的部分我还没有读完,就不先作评论了。不过似乎我更感兴趣的还是微观部分。
这本书也许和其他书还有一个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这本书的难易程度是个“变量”。如果只是为了对于经济学的基础概念有所了解的话,姑且只读正文部分即可。如果想对经济学知识有更深入的把握,可以对于每章后的习题进行思考。习题所涉及的领域个人感觉还是比较广的,有涉及行为经济学方面的“公平概念”以及“讨价还价理论”等等。当然,与正文相关的参考文献也都是一些经典文献,要想搞清楚这些文献的学术内涵,还是需要有比较高的学术造诣的。
保罗.海恩,此书的作者之一,在看到这本书之前对于这个人没有多少了解。不过他是任职于华盛顿大学。对于这个学校我还是比较熟悉的。93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之一诺斯就在此学校任教,也为这本书作了序言。彼特克这个名字,我在米赛斯经济研究中心的主页之上曾经看过他的文章。大卫·普雷契特科虽然没有听说过,不过从对他的著作的介绍以及任职于乔治.梅森大学的经历,可以感觉出来他和彼特克一样,都是属于受奥地利学派思想影响很深的人物。没有看这本书,似乎就可以感受到书中蕴含的奥地利学派的气息。
虽然到目前为止,才刚刚读完这本书的微观部分(这本书包括微观,宏观等方面的内容)。不过,基本上也摸清楚了这本书的大概脉络。这本书总体而言,回避了高深的数学模型,语言运用的比较浅显易懂。主要针对的对象是非经济专业的学生。希望能够让这些学生在一学期内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这似乎和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有所相似,但是就其内容广度而言,《经济学原理》似乎无法与之媲美。个人觉得,这本书在国际上的流行程度必然会超过曼昆的《经济学原理》。
这本书从开篇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当谈到“需求定律”的时候,就引出了“市场出清”的真实存在:这种结果是在不经意间产生的,并非人为设计的结果。也许我们这时可以想象到当初的“科学的理性的计划经济”为什么不能取得成功:原因就是在于它无法获得真实的反映信息的价格。当谈到成本的时候,似乎存在着某种因素,使得我搞清楚了以前一直困惑的一个问题:“成本”往往是与剩余索偿权联系在一起的。人们会关注某种事物,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自己为之支付了成本费用,并且自己的行为决策与自己最终从中获得的利益密切相关。与当然,在微观部分最精彩的还是“利润”的部分。”不确定性是利润的源泉,这句话我在弗兰克.奈特的`《风险、不确定性与利润》中就已经知晓。不过奈特的书是我读过的书当中最难读懂的书籍之一。在读过保罗.海恩等人的描述之后,似乎对于不确定性的认识比以前有所加深:“企业家" 的作用似乎与海纳83年的一篇文章中所表述的”制度“的含义有相似之处。当然,这本书当中还有许多与众不同之处,宏观的部分我还没有读完,就不先作评论了。不过似乎我更感兴趣的还是微观部分。
这本书也许和其他书还有一个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这本书的难易程度是个“变量”。如果只是为了对于经济学的基础概念有所了解的话,姑且只读正文部分即可。如果想对经济学知识有更深入的把握,可以对于每章后的习题进行思考。习题所涉及的领域个人感觉还是比较广的,有涉及行为经济学方面的“公平概念”以及“讨价还价理论”等等。当然,与正文相关的参考文献也都是一些经典文献,要想搞清楚这些文献的学术内涵,还是需要有比较高的学术造诣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