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航天员不能自主出舱
为什么航天员不能自主出舱
为什么航天员不能自主出舱,根据新华社公布的天空站旅程,第一次太空任务的时间是3个月,后续发射的载人任务时间会长达180天,伴随着天宫空间站的成熟,呆在空间站的时间也会越长
为什么航天员不能自主出舱1
航天人员为什么不自己出舱
航天员不自己出舱其实是不适应问题,在太空生活了90天,这90天都是属于无重力环境,无重力状态下可能会出现肌肉萎缩和骨质疏松等一系列情况,更严重者会出现骨丢失,而且根据调查发现,航天人员的骨质情况比同龄的正常人要老的多了,这就是因为在太空中没有运动导致。
回到底面之后,航天人员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加上地心应力是往下,如果还没有适应的情况下,很容易导致血液集中到了脚下,所以你看到开启舱门的时候,不是几分钟搞定,而是需要长达半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的时间来处理。
总结下来就是不是航天员不想,而是不能,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航天人员出来之后会坐在椅子上,别人抬着他们离开。
根据新华社公布的天空站旅程,第一次太空任务的时间是3个月,后续发射的载人任务时间会长达180天,到了180天之后才会进行一次轮换,意味着以后的空间站任务都不会太短,而且空间站上需要长期有人进行维护,防止出现一些不必要的意外。
对于我国航天员来说180天是有点长的了,因为空间站才刚刚开始没多久,不能让航天人员在太空中呆得太久,防止出现不必要的意外。像国际空间站就不一样了,呆在太空中最长的时间高达437天17小时多,也是世界记录地保持着。女性航天员呆在太空最长时间是289天。
伴随着天宫空间站的成熟,呆在空间站的时间也会越长,空间站的数据也会越来越多,能够研究的数据也不在少数,哪怕是看起来无害微生物,到了太空中都会变成致命微生物,因为太空中的微生物会因为人体免疫力变低,加上在太空中会因为受到环境压力而发生各种变化,空间辐射会导致微生物发生变异,空间微重力还会使微生物发生一些生理生化特性的改变,例如毒性、致病性和抗药性会增加。
有实验数据显示在地面模拟失重效应的实验以及太空中进行的'实验里,实验动物的淋巴器官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萎缩,这是导致免疫力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未来太空中实验会更加多,航天员留在太空中的时间也会增加,最重要的就是做太空实验为主。
不过发射空间站不就是为了做实验吗,毕竟空间站的起源名字就是天空实验室空间站,相信天宫号空间站也能给我国提供更多的实验数据,也祝贺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圆满完成任务。
为什么航天员不能自主出舱2
对很多人来说
成为航天员是儿时的一个梦想
而对所有的航天员来讲
她是引领他们一步步踏向广袤太空
帮助他们将梦想变为现实的人
在最新一期《开讲啦》节目中,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中国航天员中心研究员、航天员“女教头”黄伟芬分享了航天员训练的秘密以及航天任务成功背后的故事。
120多种航天食品,满足航天员的“中国胃”
八珍鸡、麻辣鸭、香辣羊肉、萝卜火腿炒面、曲奇饼干、奶酪、麻辣猪肉、香卤鸡胗、五香牛肉干……这些都是黄伟芬总师带来的航天食品。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我们的航天食品如今不仅品类齐全、营养丰富且极具中国饮食特色,连调味品都是各种口味齐全。主持人撒贝宁现场做起了“吃播”,和现场观众一起品尝了美味的航天食品。
神舟十二号首次出舱遇难题,“心情难以平静”
在节目现场,黄总师讲述了在神舟十二号的出舱活动中,航天员刘伯明遇到了超出预期的困难,即在操作舱外工作台的同时单手控制身体姿态,整个过程必须持续用力,这是极其困难的,但最终通过地面指挥和航天员的自主操作,天地联合圆满完成了出舱任务。“我必须有定力,因为我相信他们是训练有素的航天员,只要航天员不放弃,我们就绝不放弃”黄总师介绍道,空间站出舱活动任务是目前为止,我国载人航天任务中最艰巨、最复杂的一项任务,从神舟七号到空间站时代,我们的科学技术是一个质的飞跃。
系统严苛的训练,激发航天员的“超能力”
空间站阶段的任务对于航天员的身心素质、知识技能等方面挑战是前所未有的,因此每一位航天员都要经历全面系统、科学严格的训练。想漫步太空,就必须先在模拟失重水槽中感受失重,完成出舱活动的地面训练。聂海胜在一次水下训练后瘦了四斤,汤洪波训练后“连筷子都拿不住了”。只有先突破极限,方才有梦想成真。
身份转变,初心不变
黄总师分享了自己刚刚进入航天系统的时候,为了一次文艺汇演,和同事一起编排了一组飞天舞,以此来表达实现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的心愿。三十年后的今天,飞天的梦想已成真,我国进入了空间站时代,而她也早已由当年负责编排飞天舞的黄导,变成了航天员“女教头”,而当时负责给做舞衣的年轻人,后来也成为了航天服制作的技术人员。她说:“三十年,这一称谓的变化,反映的不仅仅是个人的人生轨迹,也是见证了国家科技的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