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呢
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呢
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呢,孩子总是需要家人的用心呵护的,面对不易解决的问题,孩子可以寻求家长的帮助,孩子的社交能力对于将来是有很重要的作用,我和大家一起来看看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呢1
认识社交能力
1、良好的社交能力能够带给孩子健康、自信和自尊。
2、会说话不等于会社交,非语言信息要远大于语言信息。
3、每个人对社交的需求不同,幸福和生存能力并不取决于社交能力,内向的人也可以很幸福。
有一些封闭的家庭,他的婚姻反而更加稳定,一个人的幸福和生存能力不只取决于社交能力。有的人不需要跟很多人社交,有的人每天都要跟很多人社交。社交有没有障碍,在于你是不是想跟人社交,有一些人一辈子就一两个好朋友也不影响到他的幸福。那会不会影响到他的生存呢?很多家长担心孩子不会社交,他以后的工作机会就少。实际上重要的不是因为他不会社交,工作机会少,而是孩子需要一个适合他性格的职业。所以不要强迫孩子去跟人家社交,而是要注意孩子以后一定要选择一个适合他的职业。
4、网络时代改变了人际关系,大家知道你们现在培养孩子的目标是什么?如果你孩子5岁,你培养的目标是未来15年,你培养的目标是未来的教育,不是为现在服务的,不要用现在的这种社会标准去培养未来的孩子。网络对人际关系的影响非常大,对于这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他们面对面的沟通会很困难,压力很大,那么他可以在网络上很好的沟通,当然网络沟通也有一定的规则。网络不仅可以沟通,他还可以在上面交流、找工作,不需要在现实中跟人交往都没有问题,所以说希望家长们能够意识到社交能力并不仅仅是说话的能力,内向的孩子也不要过于困扰。
社交能力有哪些?
1、情绪的认识与控制能力。就是对自己情绪的认识,比如说什么叫愤怒?孩子不高兴,为什么不高兴?是悲伤难过,或者是委屈?他要有分辨力,而且能够表达出来。对自己的情绪有一种自控的能力。比如说这时候很愤怒,但是不能爆发出来,那要以什么样的方式去释放自己的情绪?
2.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家里有两个孩子,你就会发现可能一个孩子一看父母脸色不对就开始变乖,另外一个则不懂。这就是他们的理解能力有差异,所以识别别人的情绪,理解他人的感受,这是我们交往的一个重要能力。
3、表达能力。怎么把自己的感受通过语言,或者通过肢体的表达出来。
4、环境应变能力。即当环境变化的时候,会调整自己。比如说有一些孩子跟爷爷奶奶在家,他就会乖一点,爷爷奶奶比较宠爱她,这种孩子他的情商比较高,他会知道环境变化了。有调查显示三代同堂家庭的孩子情商更高,也就是说孩子们懂得在不同的人、不同的场合下应该说什么话,应该怎么表达,这就叫环境的应变能力。
影响孩子社交能力的因素?
先天因素
1、触觉发育不良,比如说剖腹产的孩子,几乎没有经过产道的挤压,就容易出现脾气不好,脾气难以控制,胆小等等的问题。这个问题孩子10岁之前是可以进行调整的。你的孩子有没有触觉发育的问题呢?可以到青蓝感统来咨询。
2、镜像神经元,这是在1997年发现的,叫感同身受的能力。镜像就是比如别人手上被刀割了一下,你也会觉得痛。这个能力能够让我们更好的去识别别人的感觉,别人的情绪,这也是我们交往非常重要的一个能力。有一些孩子,可能先天会差一些。神经的因素都有好和差的差别,比如说有一类叫“自闭症”,有调查说自闭症孩子的镜像神经元发育就不够好,其中有一类自闭症的孩子不是不跟人交往,他很爱跟人交往,但是他不知道别人想什么,最终是没有办法跟人好好交往的,最终这样的孩子也要送到特殊学校去。镜像神经元的出现实际上颠覆了我们很多教育学哲学的一些观点,认为都是后天养成的,其实不是。
3、先天气质。孩子之间先天气质差异非常大。孩子的适应性、活动性、还有一些区域性先天的差异非常大。曾经有一个科学家,他做过一个大规模的双胞胎的实验。他就想要看一下究竟哪些能力遗传的因素占的比较大,结果占第一位的是是社会能力和领导力。有一些家长问我为什么他的孩子没有领导力,身边还有朋友的孩子也去学领导力了,学到10岁,他还是跟在人家后面。领导力在这些遗传相关性的因素里面,排在第一位。而第二位是容不容易遵守规则,容不容易被训练。所以家长不要强迫孩子,这样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压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呢2
认识社交能力
1、良好的社交能力能够带给孩子健康、自信和自尊。
2、会说话不等于会社交,非语言信息要远大于语言信息。有一个故事:在前两年有一个社交平台叫“湖里”,是一个名校毕业生的相亲交友平台。有一次聚会,一个女生跟我说:“张老师,为什么一个晚上别人都当我不存在?是不是因为我没有说话?”我就跟她说:“今晚有一个女生跟你一样也没有说话,是不是跟你一样呢。”她说:“不会呀,我觉得她挺好的。”我说:“这说明什么呢?你的肢体语言、你的表情没有跟人交流,所以别人就当你不存在。而那个女生一直在跟别人交流,她在听、在微笑、在回应,所以说,会不会说话不等于你会不会社交。”我再问她:“今晚还有一个男生不停的说话,你觉得你喜欢他吗?”她说:“我不喜欢他,滔滔不绝说个没完,别人都插不进嘴。”这个故事就是想告诉家长,非语言信息要远大于语言信息,人和人交往中,有一个比例叫“7、38、55”,即内容只占7%,眼睛接收到的信息占55%,其他感官感受到的信息占38%。
如何对待先天不足的孩子?
1、建议有条件的家长做一些触觉训练,可以与青蓝感统联系做一些测试,做相关训练。
2、要尊重孩子的个性。有一些孩子先天就内向,他不愿意过多的交往,那么家长不要强迫他。比如说有一些比较小的孩子,他不愿意叫人家,而家长就一定要他叫。其实在学龄前,我认为可以给孩子让他成长和适应的空间,不要强迫孩子。
3、学会认识自己和别人的情绪,在这一点上家长要对孩子有耐心,特别是面对两个孩子中那个不识相的,更要耐心一些,不要讲:“你看一下你姐姐多懂事,你怎么这样。”他是由于先天造成的不容易理解别人的情绪,不懂得看人家脸色,这些孩子更要耐心的去教他,然后要让他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不高兴就哭,有些家长说“哭哭哭就知道哭。”你要问他为什么哭,心里是什么样的感受?因为有些孩子他不会说,就一直哭,这样子的话家长要教他,
4、用游戏和故事帮助孩子体验别人的感受,比如说这个故事里面,小猫被冤枉了,她觉得很委屈,这叫“委屈”。做游戏的话,可以跟孩子交换一下角色,轮流扮演小王子和魔鬼来体验一下里面不同角色的不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