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讲解之《八声甘州》

 我来答
粘致0gh
2022-08-14 · TA获得超过9674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55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90.1万
展开全部

   《八声甘州》

  年代:宋 作者: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2]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3]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4]苒苒物华休。[5]

  惟水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6]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7]

  想佳人妆楼颙望,[8]误几回天际识归舟。[9]

  争知我,[10]倚阑干处,正恁凝愁。[11]

   作品赏析

   【注释】

  [1]唐教坊大曲有《甘州》,杂曲有《甘州子》。因属边地乐曲,故以甘州为名。《八声甘州》是从大曲《甘州》截取一段而成的慢词。因全词前后共八韵,故名八声。又名《潇潇雨》、《宴瑶沁池》等。《词谱》以柳永为正体。九十七字,平韵。

  [2]潇潇:形容雨声急骤。

  [3]凄紧:一作凄惨。

  [4]是处:到处,处处。红衰翠减:红花绿叶,凋残零落。李商隐《赠荷花》:翠减红衰愁煞人。翠:一作绿。

  [5]苒苒:茂盛的样子。一说,同冉冉,犹言渐渐。物华:美好的景物。

  [6]渺邈:遥远。

  [7]淹留:久留。

  [8]顒望:凝望。一作长望。

  [9]天际识归舟:语出谢朓《之宣城郡出林浦向板桥》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10]争:怎。⑾恁:如此,这般。

  [11]凝愁:凝结不解的深愁。

  这首望乡词通篇贯串一个望字,作者的羁旅之愁,飘泊之恨,尽从望中透出。

  上片是登楼凝望中所见,无论风光、景物、气氛,都笼罩着悲凉的秋意,触动着抒情主人公的归思。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三句,在深秋萧瑟廖廓的景象中表现游子的客中情怀,连鄙薄柳词的苏轼也以为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宋赵令畤《侯鲭录》引。《能改齐漫录》作晁补之语)。

  下片是望中所思,从自已的望乡想到意中人的望归:她不但归楼颙望,甚至还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望穿秋水之际,对自已的迟迟不归已生怨恨。如此着笔,便把本来的`独望变成了双方关山远隔的千里相望,见出两地同心,俱为情苦。虽然这是想象之辞,却反映了作者对独守空闺的意中人的关切之情,似乎在遥遥相望中互通款曲,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从而暗示读者:其人未归而其心已归,这就更见出归思之切。

  另外,此词多用双声叠韵词,以声为情,声情并茂。双声如清秋、冷落、渺邈等,叠韵如长江、无语、阑干等。它们间见错出,相互配合,时而嘹亮,时而幽咽。这自然有助于增强声调的亢坠抑扬,更好地表现心潮的起伏不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