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基础知识

 我来答
枝其3052
2022-08-26 · TA获得超过3040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612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82万
展开全部

摄影基础知识

  摄影基础知识,中国人自古以来都喜欢记录美好的事物,所以说摄影可以说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情,而且学会摄影也是很多人都比较向往的事情,学生是一些简单的摄影基础知识。

  摄影基础知识1

   ①摄影人的基本道德——永远别做一个让人讨厌的摄影人

  1、慎用闪光灯——永远不要在会议、舞台或者音乐会等这一类场合上使用闪光灯,原因是,你的闪光灯会影响到别人,你想拍照的时候,会影响台上人发挥,另外其他观众也在看。其次,机顶闪光灯肯定不够用,因为有“闪光指数”这种东西!另外也破坏自己图片的光影。对应办法,大光圈、提高ISO!

  2、抓拍。当你突然发现一个很值得拍摄的情形的时候,不妨把这一刻记录下来,但当你的照片当中有人物的正面,或者以该人物作为主要构图对象的时候,应该得到当事人的许可,否则就就尽量不要发表,除非你是新闻记者。(如果当事人不喜被人拍,不要偷拍,那是一种不尊重)

  好照片= 对相机的熟练调节 + 拍摄的角度 + 拍摄的时机 + 良好的构图 + 内在的思想 + 拍摄的经验

   ②摄影的“立意”

  单反相机模仿人的视觉,你眼睛看到的东西,用单反相机准确还原成照片,传递给别人,使他们身临其境。(我的个见)

  当我们端起相机准备拍照的时侯,问题就在眼前:你想拍什么?或者说想通过照片传达什么,是一个人物,一件事,还是某人某事? 摄影的表达如同写文章,在下笔之前你就必须为你的文章“立意”,创立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也叫趣味中心。

  确立一张照片的“立意”很重要,没有立意的照片等同一张“废片”。看一张照片就如同在听一个“语无伦次”的人说话一样,你无法明白他到底想说什么。

   一张照片只能用来说明一件事!

  如果我们试图在一张照片中表达许多问题,可以说是失败的。构图时舍不得许多无用的元素,这也漂亮,那也有意思,许多漂亮的东西在一起,造成观察者的视觉游离,从而使得“立意”下降。

  绘画构图是加法,简单的摄影构图是减法。而真正的摄影构图是在不影响画面立意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增加信息和元素。一切都需视传达的目的而定(此如证件照或人物肖像类的特殊摄影除外)。

   ③基本知识

  1、正确的姿势握持相机、能有效的`避免相机地抖动。避免单手握持、双手握持时,一手握持相机手柄、一手用虎口握持镜头的变焦或对焦环、两手不要在一条直线上、而应形成一个夹角,相对更稳定。握持相机时应大臂使劲夹紧身体、小臂放松,否则容易产生抖动。两臂一前一后交错放置、以形成稳定夹角。

  2、多使用光学取景器或EVF 取景器。三角形的支撑是最稳定的、多使用光学或EVF 取景器取景、尽量避免使用LCD 取景。因为光学或EVF 取景器取景,人的眉骨可以很紧密地贴在取景窗上、配合双手形成三角形稳定支撑。

  3、正确的站立姿势。拍摄时,应一脚前。一脚后、而不要让两个脚处于同一条直线上、此外、拍摄中应大腿绷紧、小腿放松、以避免根基抖动影响稳定。

  4、学会调整自己的心跳和呼吸。由于心跳和呼吸、人其实在任何时候都是晃动的、但我们可以在拍摄时先深吸一口气,使自己稳定下来,然后吐气、再平稳地吸气。按动快门瞬间要屏息,将抖动降低到最小。

  5、学会半按快门。不要看到景物就直接按下快门。相机快门的行程分成两步、即半按快门相机开始自动对焦和测光、再向下全部压下时快门才会启动。否则无法正确测光或对焦,图像虚且曝光不准。按动快门的一瞬也应保持稳定和柔和

  6、在安全快门时间范围内进行曝光。(详见快门介绍)

  7、手持时,有防抖尽量开防抖。上三脚架时,关闭防抖,避免防抖系统干扰。

  8、不要背摄影包或手里提东西拍照。若长时间曝光,将身上的装备全部放下,额外的负重会导致身体失去平衡。容易导致身体疲劳和抖动。

  9、寻找稳定的依托。如果测光值显示的快门速度远长于安全快门速度、而手头又没有三脚架、这时候、就可以寻找一些稳定的依托物来进行应急拍摄。例如、将身体靠在树木或墙壁上就要比无倚靠站立稳定。曝光时间在1—3秒之间的情况下、用双手将相机紧紧的抵在支撑物上使其保持稳定,也经常可以获得很好的效果。

  有的时候、可以将相机直接放在地上或墙头这样的平面上进行拍摄、其稳定性堪比三脚架。如果拍摄的是风景等对象,还可以把相机放在摄影包或豆袋上用自拍来拍摄。豆袋是一种里面装满豆子或陶粒的布袋,可随意变形,还不易磨损相机。

  10、善用三脚架 、独脚架。“三脚架看出摄影师的态度”。刚开始接触相机的人,最大的困扰就是无法保持拿相机的手稳定不晃动。虽然很多相机都有防抖功能,但也应付不了较大的晃动。尤其在夜间拍摄时,晃动更容易造成对焦不准和照片模糊。除了多拍多练习外,将相机装在三脚架上拍摄是最可靠的。

  11、善用RAW格式!存储卡够大,风景,就用RAW格式、这样可以保留更多的亮部和暗部细节,白平衡、色调也更容易纠正,为后期处理提供最大的空间。

   ④光圈

  镜头内,口径可变的圆形通光孔,这个结构我们把它称为光圈。组成光圈的叶片就称为“光圈叶片”。(上叶片数越多,焦外越自然,越圆)。光圈在机身上通常以f—来表示,比如F5、6,F8,F16 。我们把它称为光圈值,简称光圈。数字越大,光圈越小。

  形象地讲:光圈就是瞳孔。

  光线暗,瞳孔放大,增大进光量。光线强,瞳孔缩小,减小进光量。

  光圈大小,决定单位时间通光量的多少。f值越大,通光越多。

   结论:

  大光圈,浅景深,背景虚化。同条件下提高快门速度 (多用拍人) ( 例如 F1、8 )

  小光圈,深景深,前后均清晰。同条件下降低快门速度 (多用拍大景)( 例如 F22 )

  光圈孔径愈大,影像质素会愈好,但由于像差会随着孔径的增大而急剧增加,使影像质素变差。另外,光圈太小则会产生衍射现象(在数码摄影中,小光圈更会增加曝光时间,使影像出现噪声现象)令影像像质降低。因此,最佳光圈值便是避免以上两种现像出现的平衡点,亦即最大光圈值低1至2级。例如50 F1、8,缩到F4锐度最佳!

  摄影基础知识2

   熟悉曝光

  任何一张照片的详细信息中,都包含光圈、快门、感光度三个要素,这三个要素决定了照片曝光的好坏。因此,初学摄影就必须熟悉曝光三要素的使用。

   掌握测光

  测光一直是大家学习摄影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问题,测光的本质就是相机测试你想知道的地方的亮度,并为你提供一组拍摄参数,从而为照片提供曝光参考的依据。

  一般来说,相机有评价测光、点测光、中央重点测光等测光模式,摄影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测光模式进行拍摄,比较常用的是评价测光。

   了解光线

  摄影是光的艺术,摄影师用光线涂抹照片,给照片上色。因此,我们只有足够了解光线,才能更快地提升自己的摄影水平,拍出好看的照片。

  了解光线要从哪方面开始呢?首先要了解不同角度光线的“秘密”,其次要知道不同光位(侧光、逆光、顺光)下的拍摄技巧,最后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日常的拍摄中去。

   运用构图

  一张照片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和构图有关。摄影构图的核心技巧就是先思考并确认照片的主体,大多数人构图失败的原因是完全凭感觉、碰运气去拍摄。

  当我们学习了几种最基础的构图方法,比如:三分法构图、三角形构图、对角线构图等等,将这样灵活运用,你会发现拍出好看的照片一点也不难。

   塑造色彩

  摄影的世界是色彩缤纷的,不管是自然世界还是人为世界,都充满了丰富和不断变化的色彩。色彩赋予了照片不同的情感魅力,所以想要拍得一手好照片,一定不能忽视色彩。

  触及灵魂的黑白照片、绚丽多彩的彩色照片、颇有韵味的纯色照片等,都是摄影师通过色彩对景物的情感表达,学会运用色彩,你的摄影作品也会变得精彩!

  摄影基础知识3

   一、对线条的认识

   1、线条的提炼:

  线条并不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它只不过是因光的作用形成的各种物体的轮廓线,不同影调之间的分界线和由过度色块所组成的线型

   2、线条的功能

  A、线条可以作用于画面的整体结构和主体形象的总的姿态。

  B、线条可以通过对主体、陪体和背景等细部的刻画,造成不同的质感,量感和空间感。

   3、线条的特点

  A、垂直线条:可以促使视线上下移动,显示高度,造成耸立、高大、向上的印象。

  B、水平线条:可以导致视线左右移动,产生开阔、伸延、舒展的效果。

  C、斜线条:会使人感到从一端到另一端扩展或收缩,产生变化不定的感觉,富有动感。

  D、曲线条:使视线时时改变方向,引导视线向重心发展。

  E、圆形线条:可以造成人们的视线随之旋转,有更强烈的动感。

  4、运用某种线条结构来表达感情

  A、如:水平线平稳,垂直线崇高,曲线优美,放射线奔放,斜线富有动感,圆形线条流动活泼,螺旋线充满神秘感等。

  B、运用富有特征的瞬间所展示的线条,来结构的表现动作和情节

  C、 运用线条的排列组合,创作画面的节奏和韵律

  5、构图的基本原则:突出主题,尽可能简单,集中一点。

  6、画面的五种构成成份:主体,陪体,环境,前景,和背景。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