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陪伴孩子阅读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问题一:家长怎样陪孩子一起阅读 父母陪孩子阅读可以给他的一生留下美好、温馨的记忆。父母与孩子一起读书,在教育上称为亲子阅读。为了帮助家庭和孩子养成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家长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试着做一做。一、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物质环境就是为孩子们去选购一些适合年龄特点的图书,内容积极向上,画面色彩鲜艳但不杂乱,形象逼真,生动有趣,开本大,便于阅读。将这些书放在孩子自由取放的固定位置。精神环境也说是家庭气氛和谐,父母、母子关系融洽。二、对幼儿书籍做到心中有数 父母讲故事之前,首先自已要大致浏览一遍,主要是考虑如何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程度给他讲解。如:两岁多的孩子能理解故事的内容了,但他说话不多,家长只能向他提问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三四岁的孩子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他不但能很好地理解故事的内容,还可以复述故事,回答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给孩子讲故事之前,家长就要象老师备课那样,做一些准备。这样,讲解的时候,才能有的放矢,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三、穿插提问、认真回答。在讲故事的时候,家长可以穿插提问,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提问首先是帮助孩子更好的理解故事,同时可以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发展孩子的智力。比如在翻开新的一页的时候,就可以先不讲,让孩子自已看画,说说画上都有什么,是什么意思,孩子要回答这些问题,就要注意观察,要动脑筋想。又比如,故事快要讲完的时候,你先不讲下去,让孩子想,故事会怎么样结尾,这不是又培养了孩子的想象力吗?幼儿的好奇心强,他们会边听边问“为什么?”、“怎么了?”,家长千万不能不耐烦,要耐心细致地解释和回答,回答要真实,使孩子既学到知识,好奇心同时又得到满足。四、把读书和游戏结合起来孩子是最爱玩的,如果我们把读书和游戏结合起来,就能大大增强孩子阅读的兴趣。很多图画故事都可以用来表演,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一种是孩子一个人表演,可以把故事中的人物画在一张张卡片上,也可以把卡片贴在一块块积木上,还可以把人物做成一个个纸偶套在手指上,孩子一个人表演几个人物,一边说台词,一边摆弄人物。一种是孩子和爸爸妈妈一块儿表演,每人扮演一个或几个角色,还可以简单地化妆,戴个头套或戴个面具等等。五、鼓励把故事讲给别人听当家长和孩子们共同看完一阀书时,要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讲出来,这样就发挥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孩子还发现他把书上的东西再讲给别人听,别人又感兴趣时,孩子们会很兴奋和自豪,便由此产生更大的阅读兴趣。
问题二:陪孩子阅读的感想怎么写 润 物 细无 声
――陪孩子读书有感
女儿今年十岁,读五年级了。不知不觉中,陪孩子读书也有几年了。从带拼音的《幼儿画报》到后来的《动物世界》、《安徒生童话》、《三字经》,再到后来的《爱的教育》、《完美女孩》、《音乐老师和音乐神童》等等,一路走来,这些书籍都让我们受益匪浅,并从中感到了读书、读好书的快乐和幸福。
女儿喜欢读书,于是家里堆满了各类图书。如何选择书籍成了家长必须要注意的问题。我们一方面尊重孩子的选择,让她看自己喜欢的,适合她这个年龄的。比如她爱看童话故事,我一直都没有干涉她,我觉得看童话故事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教育。童话无论讲述的是人与人之间,还是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故事,都是由一根主线串联着,那就是赞颂真善美,痛斥假恶丑。这些故事可以帮助她从另一方面认识生活、了解社会,有利于从小树立正确人生观、道德观。作为家长,我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理解这一点,并顺应她的要求,满足她的需要,希望她通过喜欢的这些童话故事,在快乐的阅读中健康成长。另一方面,做好引导工作,让她学会读好书,读有质量的书。比如有一本书叫《感恩父爱》,我觉得应该让孩子读,因为她爸爸由于工作原因,平时比较忙,和孩子相处的时间相对没有我这个当妈妈的长,而且女儿天生就比较粘妈妈一点,也对妈妈了解多一些。为了让孩子正确地了解和理解爸爸,体会父爱,我给她推荐了这本书。
读书,能净化心灵,是一大幸事;陪孩子读书,能培养亲情,是一件快乐的事。在品读过程中,她不但能学到许多知识,还能从中明白许多道理。潜移默化中真善美、假恶丑,在孩子的心中已经有了一杆秤,形成了评判的标准。和孩子一起看书,能够加强和孩子之间的沟通交流,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增进对他的了解,在共同阅读的同时,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馨。每天睡觉前与孩子一起看书,一起阅读是我们一天中最快乐、幸福的时刻。和孩子共读一本书,互相交流看书后的想法,享受着阅读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其实,我总觉得,孩子读书不在乎记住多少知识,关键是把阅读养成为一种习惯,让她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和发现真理,懂得人生的道理,学会感恩。重要的不是智商的培养,因为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应该说智商都不错。通过这几年的阅读,我感触更深的是如何教育和培养孩子的情商比智商更为重要。不能盲目的认为只有聪明的、智商高的人将来才会有出息,更不能简单的认同智商高的人,情商就一定会高。二者完全不能等同,同样需要我们后天的教育和开启。在传授给孩子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拥有健全的健康的人格,这些心智方面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拥有这些他们会受益一生。但如何培养,却没有统一的“教学模式”,与其空洞地说教,不如和他一起愉快阅读,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从小故事中明白大道理。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家长还应该放下架子,“蹲”下来,和孩子一起“聊书”。不要高高在上,以长者自居。家长与孩子的关系是平等的,营造一个平等的环境,并认真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意见,让孩子感觉受到尊重,让书中的营养慢慢地滋润着孩子的心灵,使她健康茁壮地成长。
通过和孩子一起阅读,我惊奇的发现,其实,孩子们的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大人认可和学习的地方,不要忽视他们从只言片语中闪现的智慧光芒和成长岁月中不断累积的情商。只要我们用心发现,他们就像星星般闪耀,颗颗都放射出它特有的光芒,也像花儿朵朵,只要得到足够的时间、关爱与耐心,他们就一定会绽放。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实,有许多时候我觉得我们的孩子在有些方面是我们的老师。比如有一次,我和她爸爸发生了不愉快,不幸的是恰巧被她知道了,没想到她悄悄地找到她爸......>>
问题三:叶凤春:陪孩子阅读 家长需要注意什么 阅读从图画书开始
叶凤春认为,陪孩子阅读,越早开始越好。甚至在孩子尚不识字时,就可以给他们逐字逐句念好听的故事。亲子阅读是最好的方式,家长每天至少安排15-30分钟,陪着孩子阅读。
早期儿童阅读都是从图画书开始,家长挑选书籍时不能只重视文字、忽视图片。有些家长为孩子挑选书籍,认为图画书是“小儿科”,不实惠又费钱; 喜欢挑图少字多的,希望多读字,让孩子尽早扩大识字量。其实,儿童读物,并非文字越多越好。梅子涵在沪上中小学开讲座时多次指出,图画书看似简单,实际上很丰富,尽管文字很少,有些甚至没有文字,但切合孩子专注色彩和图片的阅读兴奋点,符合孩子的认知心理,这样的书更利于培养阅读兴趣。
所以,家长挑书时,不要一味以自己口味为主。有的图画书,孩子看得仔细,家长却弄不清。《母鸡萝丝去散步》,很多孩子看得咯咯笑,爱不释手,反复翻看,家长一分钟读完,却不觉得好玩。日本一套著名图画系列书《精灵鼠小弟》,其中一处小错误是孩子发现的――图画中把海狮的胡子漏掉了。
叶凤春说,儿童阅读是从图像开始,继而过渡到文字。图画书里有着儿童喜欢的一切因素:色彩p图案p故事p生活p游戏p发现p探究等。家长们可在家里给孩子准备一个小书架,直接放在家里的某个角落,便于孩子翻看;养成阅读习惯后,孩子会像喜爱玩具一样喜爱图书,像喜爱游戏一样喜欢阅读。
阅读时引导思考与表达
阅读过程中,很多家长有疑问:读故事时,要和孩子交流吗?读完了,是否要问些问题考察他们是否认真听了?
在儿童阅读推广专家看来,亲子阅读过程中不拘一格,可以即时互动,也可以阅读后讨论。亲子阅读时,家长最好是逐字逐句朗读。在孩子没有养成阅读习惯时,家长朗读时,有的孩子可能会心不在焉。这时,家长不要批评和指责孩子开小差,而是靠朗读和故事吸引孩子关注。比如,有些环节,有意停顿,让孩子猜一猜接下来会怎样。
亲子阅读时,家长可以放下一些功利心。读完故事,有的家长迫不及待让孩子复述故事内容,来检验阅读效果。叶凤春建议,一切还要围绕孩子兴趣来定,有时可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有时可让他们画一幅画描述故事场景,有时可陪着孩子他们一起表演,或者以游戏方式复述。
专家认为,无论是语言、绘画还是表演,任何有关阅读的表达都需要时间积淀,家长不可操之过急,而要善于等待和发现。叶凤春说,每天坚持阅读,在语言环境中增加识字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培养孩子的学习力。学习力不是死记硬背多少知识,而是获取知识的能力。比如,阅读过程中会思考、能提问,甚至会创作小故事等。阅读培养的不仅是语言能力,还有观察、思考和创造力。
给孩子“附加条件”要有技巧
亲子阅读时,很多家长碰到这样的问题:孩子读书,喜欢反复读某套图书,或者只爱科学类不看其他类别图书,应该如何调节?
一位8岁孩子的妈妈向叶凤春求教:儿子喜欢读海洋生物类图书,反复看了几十遍以上,一套书翻得快旧了,就是不肯看其他书籍。叶凤春说,孩子喜欢反复读某类书籍,能看出他们的兴趣所在,这种精神其实很可贵。家长不要急于打压,可以让孩子通过阅读喜爱的书籍培养阅读习惯。
如今,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中,让孩子阅读时总有些附加条件,比如摘抄好词好句、写读书笔记,其实这些不但不能激发孩子兴趣,反而容易成为负担。世界外国语小学校长张悦颖曾经去美国培训时发现,美国在3―12岁儿童、青少年中推行了“阅读第一”计划,阅读后用软件回答图书里的有趣问题,还能换奖励。所有的活动,只是为了让阅读成为一种快乐,成为孩子的主动需求。世界外国语小学推广读书时,老师采取的办法是让小朋友挑选自己喜爱的书籍和杂志,不仅不布置读书笔记等作业,还有读书闯关奖励,赠送小礼物等......>>
问题四:父母如何陪孩子读书! 给你推荐本书《小妇人》
问题五:家长陪孩子读书的感受 家长应该侧重于与孩子一起读书的体验、感悟。
读后感并不限于所读的书的内容。
尤其是如果第一次和孩子一起读一本书的话,相信一定会在与孩子的交流中有很多发现和感触的,这些才是家长“读后感”的主体内容。
问题六:父母陪孩子一起进行阅读的好处有哪些 训练幼儿的思维能力,幼儿的阅读要有家长的陪伴,适时的引导才能激发幼儿的兴趣!
问题七:微作文谈谈家长应该怎样陪孩子读书不少于120字 主持人:这次我将采取访谈的形式来讨论“家长如何指导孩子读课外书”这个话题。分四个环节来进行我们的节目:一、该不该读课外书。二、读课外书的重要性。三、怎么读。四、读什么。好,首先我们进行第一个环节:
一、 该不该读
五年级第一单元是“读书单元”,学完了,我要同学们写一篇作文:我的读书故事。看了同学们的作文,我很有感触:为什么那么多同学都在窃读,不是光明正大的课外书。许多家长担心孩子看课外书影响学习,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先来看看孩子们的作文:
故事一:
不经风雨怎见彩虹
我这个人什么书都爱看,历史的,故事的,小说的……看书顾然是好事,但为了看书没少挨打,这是为什么呢?
自从跟书打上交道后,每次看书简直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四年级时,我向同学借了一本《上下五千年》,光是厚度就有八厘米,咋办呢!三天后就要还。二话没说,我做了一个重大决定,熬夜。于是,便开始了我的颠倒生活。白天上课时睡觉,晚上深夜等爸妈熟睡后便从温暖的被窝里钻出来挑灯夜读。有次老师叫我回答问题,可我却趴在桌子上流哈喇子。老师终于忍无可忍,到我爸妈那里告状。
呵!你猜怎么着?回到家后,便开始了“满江红”。爸爸“怒发冲冠”,妈妈“潇潇雨歇”,我则“仰天长啸”。暴雨过后,他们便对我实行了“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教育,其罗嗦不亚与《西游记》里的唐僧。我不听,他们一怒之下罚我不许吃晚饭。哼!不吃就不吃,我依然我行我素。但毕竟人是铁,饭是钢。不到后半夜,饿得简直是眼冒金星,溜到厨房偷了两个馒头才解决了问题。歌里唱得好:“阳光走在风雨中,不经历风雨怎见彩虹?”我终于在三天内把书看完了。
自从那件事过后,妈妈爸爸对我看书极为反感。也难怪,那件事让我留下了后遗症。我把课外书夹在课本里,妈妈一出房间我就偷偷看。她一发现便把书没收。好家伙,你收你的,但我更加棋高一招,再夹一本看。有次妈妈对我破口大骂:“真是个书呆子,对你说的左耳进右耳出,叫你写完作业再看,你……”我忙打住,戏曰:“书籍鼓舞了我的智慧和心灵,它帮助我从腐臭的泥潭中脱身出来,如果没有它们,我就会溺死在那里面,会被愚笨和鄙陋的东西呛住。”不用猜也知道,我抢了高尔基的台词。妈妈顿时无话可说,只好来打的了,不怕,我早就练出了一身的“铁皮肉”。
我没变,不光从前这样,现在也这样。
故事二:
《名人故事》的故事
“啊哈,谢谢!谢谢!”我捧着好不容易借到的《名人故事》,用手摸了摸嘴巴上的小泡,怀着超级兴奋的心情,以刘翔冲刺的速度跑 *** 室,如饥似渴的看起书来……
自从知道有一本好看的《名人故事》之后,我不畏辛苦的向那位同学借,每一次的答案是:“我不能借。”没关系,我的原则是:你的书只要活在这个世界上,我就一直向你借。书不在,我立马从你的眼前消失。终于,那位同学经不住我唠叨,忍痛割爱的给我看。
问题来了,我妈不许我把课外书带回家,说对学习有影响。没事,我们住的楼里有消防栓,只要把书放进去就万事大吉啦!
在踏进楼之前,我会把《名人故事》夹在语文或英语书里,到家之后以便蒙混过关。不过老妈也有高招――搜身!好家伙,厉害!但我更加棋高一招,先放进消防栓柜子里,在老妈下厨时便取回来。怎么样,聪明吧?
但,好景不长……正当我津津有味地沉浸在禁烟英雄林则徐的故事里时,妈妈突然破门而入,吓得我三魂丢了两魂半。妈妈见我写作业时看课外书,气的脸变得铁青,就差没把嘴给气歪。“好你个小兔崽子,翅膀没长硬就想飞啦,竟敢不听老娘的话,让你先写作业……。”妈妈的狮吼功把爸爸屁颠屁颠的招换过来了。呵!暴风雨前奏曲打响了:“叫你写完作业再看,你为什么不听?”“期末......>>
问题八:如何陪伴孩子(8岁以上)读书:好为人师篇 1、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氛围
怎样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首先应该给孩子营造出一种健康、干净、温暖和快乐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氛围。专家指出,阅读的兴趣要从小培养,其中环境的熏陶最为重要。要想孩子爱上阅读,父母首先要对阅读也产生兴趣。最理想的环境是:充满书香的家。
书在家里无处不在,读书是家里成员的休闲活动之一,而且父母经常与孩子交流阅读经验和心得,在这种环境中,孩子必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鼓励幼儿将书当“玩具”去玩,视“书”为好朋友的观念。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对书面语言产生了兴趣。在儿童语言发展关键期内,我们应及早地为幼儿提供完整语言的学习机会。
2、给孩子选择好书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因此,阅读的种子,应该是一本本适合幼儿的优秀图画书,《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长期以来,人们较多地将幼儿文学活动的功能定位于“德育”,而弱化或忽略了文学活动的本体功能――审美,即文学作品用来提高人的思想,美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的功能。
而且,很多幼儿园的文学活动往往没有充分认识到文学作品的人文内涵、审美价值、社会文化意义及在欣赏感悟、思维品质等方面的作用,这与当前教育理念中的人文素质、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追求是不相契合的。由此而带来幼儿文学活动在内容的选择上过多的考虑“是否具有教育意义”;形式上只注重了表达与机械记忆,而轻视了欣赏与创造表现。我们提倡阅读经典、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经典童话等,滋养孩子们的心灵,润泽孩子们的童年。
3、亲子共读是培养孩子阅读能力最好的途径
《苏菲的世界》的作者、著名童书作家桥斯坦贾德曾说:最明智的父母,一旦给孩子吃饱穿暖之后,接下来最重要的事情,就应该去为孩子们选择出最好的书,带回家来,放进他们的卧室里。据统计,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投资很大,该项支出已占到家庭收入的30%。但是,很少有家长能够每天坚持陪孩子一起亲子阅读20分钟。即使在北京、上海这样文化教育最为发达的城市,能够经常和孩子一起读书的家庭,比例也不足20%。大多数家长还不能理解儿童阅读活动的正确含义,对儿童早期阅读活动缺乏科学的认识。 如今,世界上越来越多的教育人士认识到,亲子共读是加强早期阅读教育的良好方式。美国利诺斯大学的研究员钦利斯?布朗用了20多年时间,对205名入学前已经学会阅读的孩子,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结果发现,这些孩子有一个共同点,即他们的父母很早就开始给他们读书,并使他们养成了热爱阅读的良好习惯。
当孩子看完一篇东西时,要鼓励孩子叙述出来。家长一旁要注意适时鼓励、表扬和引导,让宝宝们感到兴奋和自豪,由此产生阅读更多书的愿望。在阅读过程中,当他讲错了或讲得不够好时,不必象对待学生似地认真纠正。有些儿童不爱阅读是由于家长不尊重他的智慧和自尊心,一味地指点纠正,这会使他感到厌烦。孩子都是爱玩儿的,爸爸妈妈们还要多考虑如何让阅读更生动、有趣,通过一些寓教于乐、有趣的语言游戏让孩子爱上阅读。每天坚持半小时的亲子阅读,不仅可以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幼儿在妈妈的怀抱里很有安全感,这对孩子的性格、心理成长都很有利,让孩子在快乐中获得心智全面发展。
好的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培养孩子读书习惯的养成是天长日久、不断重复的结果。贵在持之以恒。听故事是每个孩子的天性,讲故事是每个家长的天职。而总有那么一天,孩子会捧起以前由家长捧着的书自己看,也不用大人在一边陪伴了。......>>
问题九:父母陪孩子阅读的精彩瞬间和感受 陪伴是最真情的告白,陪伴孩子,孩子的内心就会得到满足,距离感就不会远,亲子之间存在的问题就不会那么多。
问题十:家长读书的体会 家长读书的体会
心得一:家长与孩子一起读书的心得体会
与儿子一起参加读书会,一直以来都是我想做的事情,只是耐于身为职场妈妈,白天工作晚上要做家务,实在抽不出太多时间来陪儿子一起读书。
假期来了,让我能有充分的时间陪同孩子读书,感受非常好!
儿子喜欢看书,更喜欢让爸爸、妈妈陪着一起阅读的感觉。他曾经说:“我觉得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书,这样感觉更有意思。”呵呵!你瞧瞧孩子,他其实从内心是非常期待家长一起读书的哦。
这个寒假,我们一起阅读了《小熊和最好的爸爸》全7册、《贝贝熊系列丛书》、《米尼狼系列》等,这些读本都是特别适合孩子们的思维与年龄需要,很多小故事都非常有深意和喻意,从中还得出了不少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对培养幼儿思想、道德品质、交际技巧都大有益处,当然,孩子也从中受益多多,很多好习惯的养成就来源于对书中主人公的认识和肯定呢。
每次等看完一本后,我们会在一起讨论和回味书中的故事情节。儿子会告诉我在书中他认为感兴趣的故事,而我和他爸则帮他分析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同时我们还启发孩子对书中的人物进行比较,寻找书中每个人物身上优秀及具有‘闪光点’的地方。
孩子的阅读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和核心,全面提升阅读力对于一个孩子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是非常关键的。
通过假期和孩子一起读书的时光,从中体会到了幸福和满足。希望我以后每天都能抽出一点时间和孩子一起读书。更好的引导他探索知识世界的奥妙!
心得二:家长读书心得体会――好的教育才有好的结果
孩子就像一棵树上的果子,果子看上去很好的时候,大家都感觉很不错,很欣慰;果子若不好,那么,单纯关注孩子是不会有多大改变的,要关注这棵大树,给很好的肥料,适当地给,该修正就修正……才会产生好果子;如果是树的问题,绝不要让果子单独承担。那么这棵大树应当扎根在哪里呢?那就是家庭教育。
从上学期开始,长征幼儿园就开始了家庭教育的各项活动。有很多的父母亲已经有意识地关注孩子在6岁之前的行为习惯的养成,特别是加强自身的合理且科学的家庭教育意识。
我是其中的一个渴望的家长,虽然我因孩子的到来专门进行过心理学的初步的专业培训,也了解一些儿童心理形成的心理规律。但依然觉得儿童教育的效果,更大程度取决于家庭教育的适当与否,而且儿童成长是不可逆的过程,所以,不免有一些胆战心惊。我们的一群年龄相近的妈妈们会经常互通信息:如了解一些书或培训班或孩子最近的动向。但这也是不成体系的育儿信息,很高兴能参加学校组织的家庭教育志愿者活动,从中了解了更加系统的信息。
6岁前,孩子的变化日日换新,好多时候,都有些感觉应接不暇了,这是就是拿起书来得好时间,读读里面的案例,和孩子的父亲聊聊孩子的动向以及统一我们的立场,不仅能够形成自己的家庭的核心价值,也能加深家人间的情意。在家里时,孩子除了和我们协商规则,尽力遵守规则或做不到时坦白或表达歉疚外,很难钻空子。他就能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他应该关注的游戏和生活实践中,使自己在日常生活和家人交流中得到自身的成长。以下是我们目前在交流中的一些足迹:
首先是关于玩的时间限制。以前放假或者上学期间,到了晚上的时候,他都要求要到楼下找小朋友玩,有时骑车,有时滑轮滑,有时就是在一起玩玩具,或者捉迷藏等等。我们一般都在楼下陪着他,问他要不要喝水或者小便什么的。慢慢地我们发现我们偶尔不在,大一些的伙伴会把他照顾的很好,他们能制定并尽量遵守属于他们自己的规则,后来我们就更加放心地把他们放到伙伴中,他们在一起是玩得很尽兴,而且他自己渴了也会想办法回家来喝,或者提前要求我买一些水给他。他们在一起玩的时候,有时会转到楼道......>>
问题二:陪孩子阅读的感想怎么写 润 物 细无 声
――陪孩子读书有感
女儿今年十岁,读五年级了。不知不觉中,陪孩子读书也有几年了。从带拼音的《幼儿画报》到后来的《动物世界》、《安徒生童话》、《三字经》,再到后来的《爱的教育》、《完美女孩》、《音乐老师和音乐神童》等等,一路走来,这些书籍都让我们受益匪浅,并从中感到了读书、读好书的快乐和幸福。
女儿喜欢读书,于是家里堆满了各类图书。如何选择书籍成了家长必须要注意的问题。我们一方面尊重孩子的选择,让她看自己喜欢的,适合她这个年龄的。比如她爱看童话故事,我一直都没有干涉她,我觉得看童话故事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教育。童话无论讲述的是人与人之间,还是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故事,都是由一根主线串联着,那就是赞颂真善美,痛斥假恶丑。这些故事可以帮助她从另一方面认识生活、了解社会,有利于从小树立正确人生观、道德观。作为家长,我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理解这一点,并顺应她的要求,满足她的需要,希望她通过喜欢的这些童话故事,在快乐的阅读中健康成长。另一方面,做好引导工作,让她学会读好书,读有质量的书。比如有一本书叫《感恩父爱》,我觉得应该让孩子读,因为她爸爸由于工作原因,平时比较忙,和孩子相处的时间相对没有我这个当妈妈的长,而且女儿天生就比较粘妈妈一点,也对妈妈了解多一些。为了让孩子正确地了解和理解爸爸,体会父爱,我给她推荐了这本书。
读书,能净化心灵,是一大幸事;陪孩子读书,能培养亲情,是一件快乐的事。在品读过程中,她不但能学到许多知识,还能从中明白许多道理。潜移默化中真善美、假恶丑,在孩子的心中已经有了一杆秤,形成了评判的标准。和孩子一起看书,能够加强和孩子之间的沟通交流,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增进对他的了解,在共同阅读的同时,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馨。每天睡觉前与孩子一起看书,一起阅读是我们一天中最快乐、幸福的时刻。和孩子共读一本书,互相交流看书后的想法,享受着阅读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其实,我总觉得,孩子读书不在乎记住多少知识,关键是把阅读养成为一种习惯,让她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和发现真理,懂得人生的道理,学会感恩。重要的不是智商的培养,因为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应该说智商都不错。通过这几年的阅读,我感触更深的是如何教育和培养孩子的情商比智商更为重要。不能盲目的认为只有聪明的、智商高的人将来才会有出息,更不能简单的认同智商高的人,情商就一定会高。二者完全不能等同,同样需要我们后天的教育和开启。在传授给孩子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拥有健全的健康的人格,这些心智方面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拥有这些他们会受益一生。但如何培养,却没有统一的“教学模式”,与其空洞地说教,不如和他一起愉快阅读,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从小故事中明白大道理。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家长还应该放下架子,“蹲”下来,和孩子一起“聊书”。不要高高在上,以长者自居。家长与孩子的关系是平等的,营造一个平等的环境,并认真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意见,让孩子感觉受到尊重,让书中的营养慢慢地滋润着孩子的心灵,使她健康茁壮地成长。
通过和孩子一起阅读,我惊奇的发现,其实,孩子们的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大人认可和学习的地方,不要忽视他们从只言片语中闪现的智慧光芒和成长岁月中不断累积的情商。只要我们用心发现,他们就像星星般闪耀,颗颗都放射出它特有的光芒,也像花儿朵朵,只要得到足够的时间、关爱与耐心,他们就一定会绽放。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实,有许多时候我觉得我们的孩子在有些方面是我们的老师。比如有一次,我和她爸爸发生了不愉快,不幸的是恰巧被她知道了,没想到她悄悄地找到她爸......>>
问题三:叶凤春:陪孩子阅读 家长需要注意什么 阅读从图画书开始
叶凤春认为,陪孩子阅读,越早开始越好。甚至在孩子尚不识字时,就可以给他们逐字逐句念好听的故事。亲子阅读是最好的方式,家长每天至少安排15-30分钟,陪着孩子阅读。
早期儿童阅读都是从图画书开始,家长挑选书籍时不能只重视文字、忽视图片。有些家长为孩子挑选书籍,认为图画书是“小儿科”,不实惠又费钱; 喜欢挑图少字多的,希望多读字,让孩子尽早扩大识字量。其实,儿童读物,并非文字越多越好。梅子涵在沪上中小学开讲座时多次指出,图画书看似简单,实际上很丰富,尽管文字很少,有些甚至没有文字,但切合孩子专注色彩和图片的阅读兴奋点,符合孩子的认知心理,这样的书更利于培养阅读兴趣。
所以,家长挑书时,不要一味以自己口味为主。有的图画书,孩子看得仔细,家长却弄不清。《母鸡萝丝去散步》,很多孩子看得咯咯笑,爱不释手,反复翻看,家长一分钟读完,却不觉得好玩。日本一套著名图画系列书《精灵鼠小弟》,其中一处小错误是孩子发现的――图画中把海狮的胡子漏掉了。
叶凤春说,儿童阅读是从图像开始,继而过渡到文字。图画书里有着儿童喜欢的一切因素:色彩p图案p故事p生活p游戏p发现p探究等。家长们可在家里给孩子准备一个小书架,直接放在家里的某个角落,便于孩子翻看;养成阅读习惯后,孩子会像喜爱玩具一样喜爱图书,像喜爱游戏一样喜欢阅读。
阅读时引导思考与表达
阅读过程中,很多家长有疑问:读故事时,要和孩子交流吗?读完了,是否要问些问题考察他们是否认真听了?
在儿童阅读推广专家看来,亲子阅读过程中不拘一格,可以即时互动,也可以阅读后讨论。亲子阅读时,家长最好是逐字逐句朗读。在孩子没有养成阅读习惯时,家长朗读时,有的孩子可能会心不在焉。这时,家长不要批评和指责孩子开小差,而是靠朗读和故事吸引孩子关注。比如,有些环节,有意停顿,让孩子猜一猜接下来会怎样。
亲子阅读时,家长可以放下一些功利心。读完故事,有的家长迫不及待让孩子复述故事内容,来检验阅读效果。叶凤春建议,一切还要围绕孩子兴趣来定,有时可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有时可让他们画一幅画描述故事场景,有时可陪着孩子他们一起表演,或者以游戏方式复述。
专家认为,无论是语言、绘画还是表演,任何有关阅读的表达都需要时间积淀,家长不可操之过急,而要善于等待和发现。叶凤春说,每天坚持阅读,在语言环境中增加识字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培养孩子的学习力。学习力不是死记硬背多少知识,而是获取知识的能力。比如,阅读过程中会思考、能提问,甚至会创作小故事等。阅读培养的不仅是语言能力,还有观察、思考和创造力。
给孩子“附加条件”要有技巧
亲子阅读时,很多家长碰到这样的问题:孩子读书,喜欢反复读某套图书,或者只爱科学类不看其他类别图书,应该如何调节?
一位8岁孩子的妈妈向叶凤春求教:儿子喜欢读海洋生物类图书,反复看了几十遍以上,一套书翻得快旧了,就是不肯看其他书籍。叶凤春说,孩子喜欢反复读某类书籍,能看出他们的兴趣所在,这种精神其实很可贵。家长不要急于打压,可以让孩子通过阅读喜爱的书籍培养阅读习惯。
如今,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中,让孩子阅读时总有些附加条件,比如摘抄好词好句、写读书笔记,其实这些不但不能激发孩子兴趣,反而容易成为负担。世界外国语小学校长张悦颖曾经去美国培训时发现,美国在3―12岁儿童、青少年中推行了“阅读第一”计划,阅读后用软件回答图书里的有趣问题,还能换奖励。所有的活动,只是为了让阅读成为一种快乐,成为孩子的主动需求。世界外国语小学推广读书时,老师采取的办法是让小朋友挑选自己喜爱的书籍和杂志,不仅不布置读书笔记等作业,还有读书闯关奖励,赠送小礼物等......>>
问题四:父母如何陪孩子读书! 给你推荐本书《小妇人》
问题五:家长陪孩子读书的感受 家长应该侧重于与孩子一起读书的体验、感悟。
读后感并不限于所读的书的内容。
尤其是如果第一次和孩子一起读一本书的话,相信一定会在与孩子的交流中有很多发现和感触的,这些才是家长“读后感”的主体内容。
问题六:父母陪孩子一起进行阅读的好处有哪些 训练幼儿的思维能力,幼儿的阅读要有家长的陪伴,适时的引导才能激发幼儿的兴趣!
问题七:微作文谈谈家长应该怎样陪孩子读书不少于120字 主持人:这次我将采取访谈的形式来讨论“家长如何指导孩子读课外书”这个话题。分四个环节来进行我们的节目:一、该不该读课外书。二、读课外书的重要性。三、怎么读。四、读什么。好,首先我们进行第一个环节:
一、 该不该读
五年级第一单元是“读书单元”,学完了,我要同学们写一篇作文:我的读书故事。看了同学们的作文,我很有感触:为什么那么多同学都在窃读,不是光明正大的课外书。许多家长担心孩子看课外书影响学习,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先来看看孩子们的作文:
故事一:
不经风雨怎见彩虹
我这个人什么书都爱看,历史的,故事的,小说的……看书顾然是好事,但为了看书没少挨打,这是为什么呢?
自从跟书打上交道后,每次看书简直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四年级时,我向同学借了一本《上下五千年》,光是厚度就有八厘米,咋办呢!三天后就要还。二话没说,我做了一个重大决定,熬夜。于是,便开始了我的颠倒生活。白天上课时睡觉,晚上深夜等爸妈熟睡后便从温暖的被窝里钻出来挑灯夜读。有次老师叫我回答问题,可我却趴在桌子上流哈喇子。老师终于忍无可忍,到我爸妈那里告状。
呵!你猜怎么着?回到家后,便开始了“满江红”。爸爸“怒发冲冠”,妈妈“潇潇雨歇”,我则“仰天长啸”。暴雨过后,他们便对我实行了“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教育,其罗嗦不亚与《西游记》里的唐僧。我不听,他们一怒之下罚我不许吃晚饭。哼!不吃就不吃,我依然我行我素。但毕竟人是铁,饭是钢。不到后半夜,饿得简直是眼冒金星,溜到厨房偷了两个馒头才解决了问题。歌里唱得好:“阳光走在风雨中,不经历风雨怎见彩虹?”我终于在三天内把书看完了。
自从那件事过后,妈妈爸爸对我看书极为反感。也难怪,那件事让我留下了后遗症。我把课外书夹在课本里,妈妈一出房间我就偷偷看。她一发现便把书没收。好家伙,你收你的,但我更加棋高一招,再夹一本看。有次妈妈对我破口大骂:“真是个书呆子,对你说的左耳进右耳出,叫你写完作业再看,你……”我忙打住,戏曰:“书籍鼓舞了我的智慧和心灵,它帮助我从腐臭的泥潭中脱身出来,如果没有它们,我就会溺死在那里面,会被愚笨和鄙陋的东西呛住。”不用猜也知道,我抢了高尔基的台词。妈妈顿时无话可说,只好来打的了,不怕,我早就练出了一身的“铁皮肉”。
我没变,不光从前这样,现在也这样。
故事二:
《名人故事》的故事
“啊哈,谢谢!谢谢!”我捧着好不容易借到的《名人故事》,用手摸了摸嘴巴上的小泡,怀着超级兴奋的心情,以刘翔冲刺的速度跑 *** 室,如饥似渴的看起书来……
自从知道有一本好看的《名人故事》之后,我不畏辛苦的向那位同学借,每一次的答案是:“我不能借。”没关系,我的原则是:你的书只要活在这个世界上,我就一直向你借。书不在,我立马从你的眼前消失。终于,那位同学经不住我唠叨,忍痛割爱的给我看。
问题来了,我妈不许我把课外书带回家,说对学习有影响。没事,我们住的楼里有消防栓,只要把书放进去就万事大吉啦!
在踏进楼之前,我会把《名人故事》夹在语文或英语书里,到家之后以便蒙混过关。不过老妈也有高招――搜身!好家伙,厉害!但我更加棋高一招,先放进消防栓柜子里,在老妈下厨时便取回来。怎么样,聪明吧?
但,好景不长……正当我津津有味地沉浸在禁烟英雄林则徐的故事里时,妈妈突然破门而入,吓得我三魂丢了两魂半。妈妈见我写作业时看课外书,气的脸变得铁青,就差没把嘴给气歪。“好你个小兔崽子,翅膀没长硬就想飞啦,竟敢不听老娘的话,让你先写作业……。”妈妈的狮吼功把爸爸屁颠屁颠的招换过来了。呵!暴风雨前奏曲打响了:“叫你写完作业再看,你为什么不听?”“期末......>>
问题八:如何陪伴孩子(8岁以上)读书:好为人师篇 1、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氛围
怎样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首先应该给孩子营造出一种健康、干净、温暖和快乐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氛围。专家指出,阅读的兴趣要从小培养,其中环境的熏陶最为重要。要想孩子爱上阅读,父母首先要对阅读也产生兴趣。最理想的环境是:充满书香的家。
书在家里无处不在,读书是家里成员的休闲活动之一,而且父母经常与孩子交流阅读经验和心得,在这种环境中,孩子必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鼓励幼儿将书当“玩具”去玩,视“书”为好朋友的观念。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对书面语言产生了兴趣。在儿童语言发展关键期内,我们应及早地为幼儿提供完整语言的学习机会。
2、给孩子选择好书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因此,阅读的种子,应该是一本本适合幼儿的优秀图画书,《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长期以来,人们较多地将幼儿文学活动的功能定位于“德育”,而弱化或忽略了文学活动的本体功能――审美,即文学作品用来提高人的思想,美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的功能。
而且,很多幼儿园的文学活动往往没有充分认识到文学作品的人文内涵、审美价值、社会文化意义及在欣赏感悟、思维品质等方面的作用,这与当前教育理念中的人文素质、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追求是不相契合的。由此而带来幼儿文学活动在内容的选择上过多的考虑“是否具有教育意义”;形式上只注重了表达与机械记忆,而轻视了欣赏与创造表现。我们提倡阅读经典、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经典童话等,滋养孩子们的心灵,润泽孩子们的童年。
3、亲子共读是培养孩子阅读能力最好的途径
《苏菲的世界》的作者、著名童书作家桥斯坦贾德曾说:最明智的父母,一旦给孩子吃饱穿暖之后,接下来最重要的事情,就应该去为孩子们选择出最好的书,带回家来,放进他们的卧室里。据统计,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投资很大,该项支出已占到家庭收入的30%。但是,很少有家长能够每天坚持陪孩子一起亲子阅读20分钟。即使在北京、上海这样文化教育最为发达的城市,能够经常和孩子一起读书的家庭,比例也不足20%。大多数家长还不能理解儿童阅读活动的正确含义,对儿童早期阅读活动缺乏科学的认识。 如今,世界上越来越多的教育人士认识到,亲子共读是加强早期阅读教育的良好方式。美国利诺斯大学的研究员钦利斯?布朗用了20多年时间,对205名入学前已经学会阅读的孩子,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结果发现,这些孩子有一个共同点,即他们的父母很早就开始给他们读书,并使他们养成了热爱阅读的良好习惯。
当孩子看完一篇东西时,要鼓励孩子叙述出来。家长一旁要注意适时鼓励、表扬和引导,让宝宝们感到兴奋和自豪,由此产生阅读更多书的愿望。在阅读过程中,当他讲错了或讲得不够好时,不必象对待学生似地认真纠正。有些儿童不爱阅读是由于家长不尊重他的智慧和自尊心,一味地指点纠正,这会使他感到厌烦。孩子都是爱玩儿的,爸爸妈妈们还要多考虑如何让阅读更生动、有趣,通过一些寓教于乐、有趣的语言游戏让孩子爱上阅读。每天坚持半小时的亲子阅读,不仅可以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幼儿在妈妈的怀抱里很有安全感,这对孩子的性格、心理成长都很有利,让孩子在快乐中获得心智全面发展。
好的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培养孩子读书习惯的养成是天长日久、不断重复的结果。贵在持之以恒。听故事是每个孩子的天性,讲故事是每个家长的天职。而总有那么一天,孩子会捧起以前由家长捧着的书自己看,也不用大人在一边陪伴了。......>>
问题九:父母陪孩子阅读的精彩瞬间和感受 陪伴是最真情的告白,陪伴孩子,孩子的内心就会得到满足,距离感就不会远,亲子之间存在的问题就不会那么多。
问题十:家长读书的体会 家长读书的体会
心得一:家长与孩子一起读书的心得体会
与儿子一起参加读书会,一直以来都是我想做的事情,只是耐于身为职场妈妈,白天工作晚上要做家务,实在抽不出太多时间来陪儿子一起读书。
假期来了,让我能有充分的时间陪同孩子读书,感受非常好!
儿子喜欢看书,更喜欢让爸爸、妈妈陪着一起阅读的感觉。他曾经说:“我觉得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书,这样感觉更有意思。”呵呵!你瞧瞧孩子,他其实从内心是非常期待家长一起读书的哦。
这个寒假,我们一起阅读了《小熊和最好的爸爸》全7册、《贝贝熊系列丛书》、《米尼狼系列》等,这些读本都是特别适合孩子们的思维与年龄需要,很多小故事都非常有深意和喻意,从中还得出了不少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对培养幼儿思想、道德品质、交际技巧都大有益处,当然,孩子也从中受益多多,很多好习惯的养成就来源于对书中主人公的认识和肯定呢。
每次等看完一本后,我们会在一起讨论和回味书中的故事情节。儿子会告诉我在书中他认为感兴趣的故事,而我和他爸则帮他分析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同时我们还启发孩子对书中的人物进行比较,寻找书中每个人物身上优秀及具有‘闪光点’的地方。
孩子的阅读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和核心,全面提升阅读力对于一个孩子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是非常关键的。
通过假期和孩子一起读书的时光,从中体会到了幸福和满足。希望我以后每天都能抽出一点时间和孩子一起读书。更好的引导他探索知识世界的奥妙!
心得二:家长读书心得体会――好的教育才有好的结果
孩子就像一棵树上的果子,果子看上去很好的时候,大家都感觉很不错,很欣慰;果子若不好,那么,单纯关注孩子是不会有多大改变的,要关注这棵大树,给很好的肥料,适当地给,该修正就修正……才会产生好果子;如果是树的问题,绝不要让果子单独承担。那么这棵大树应当扎根在哪里呢?那就是家庭教育。
从上学期开始,长征幼儿园就开始了家庭教育的各项活动。有很多的父母亲已经有意识地关注孩子在6岁之前的行为习惯的养成,特别是加强自身的合理且科学的家庭教育意识。
我是其中的一个渴望的家长,虽然我因孩子的到来专门进行过心理学的初步的专业培训,也了解一些儿童心理形成的心理规律。但依然觉得儿童教育的效果,更大程度取决于家庭教育的适当与否,而且儿童成长是不可逆的过程,所以,不免有一些胆战心惊。我们的一群年龄相近的妈妈们会经常互通信息:如了解一些书或培训班或孩子最近的动向。但这也是不成体系的育儿信息,很高兴能参加学校组织的家庭教育志愿者活动,从中了解了更加系统的信息。
6岁前,孩子的变化日日换新,好多时候,都有些感觉应接不暇了,这是就是拿起书来得好时间,读读里面的案例,和孩子的父亲聊聊孩子的动向以及统一我们的立场,不仅能够形成自己的家庭的核心价值,也能加深家人间的情意。在家里时,孩子除了和我们协商规则,尽力遵守规则或做不到时坦白或表达歉疚外,很难钻空子。他就能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他应该关注的游戏和生活实践中,使自己在日常生活和家人交流中得到自身的成长。以下是我们目前在交流中的一些足迹:
首先是关于玩的时间限制。以前放假或者上学期间,到了晚上的时候,他都要求要到楼下找小朋友玩,有时骑车,有时滑轮滑,有时就是在一起玩玩具,或者捉迷藏等等。我们一般都在楼下陪着他,问他要不要喝水或者小便什么的。慢慢地我们发现我们偶尔不在,大一些的伙伴会把他照顾的很好,他们能制定并尽量遵守属于他们自己的规则,后来我们就更加放心地把他们放到伙伴中,他们在一起是玩得很尽兴,而且他自己渴了也会想办法回家来喝,或者提前要求我买一些水给他。他们在一起玩的时候,有时会转到楼道......>>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