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论孔子文言文翻译
1. 下面的文言文翻译司马迁对孔子的评价
孔子生病了,子贡请求看望他。孔子正拄着拐杖在口修闲散步,说:“赐,你为什么来得这样迟?”孔子于是就叹息,随即唱道:“泰山要倒了!梁柱要断了,哲人要死了!”他边唱边流下了眼泪。对子贡说:“天下失去常道已经很久了,没有人能奉我的主张。夏人死了停棺在东厢的台阶,周人死了停棺在西厢的台阶,殷人死了停棺在堂屋的两柱之间。昨天晚上我梦见自己坐在两柱之间受人祭,我原本就是殷商人啊。”过了七天孔子就死了。孔子享年七十三岁,死在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四月的己丑日。
太史公说:《诗》中有这样的话:“像高山一般令人瞻仰,像大道一般让人遵循。”虽然我不能达到这种境地,但是心里却向往着他。我读孔子的著作,可以想见到他的为人。到了鲁地,参观了孔子的庙堂、车辆、衣服、礼器,目睹了读书的学生们按时到孔子旧宅中演习礼仪的情景。我怀着崇敬
的心情徘徊留恋不愿离去。自古以来,天下的君王直到贤人也够多的了,当活着的时候都显贵荣耀,可是一死什么也就没有了。孔子是一个平民,他的名声和学说已经传了十几,读书的人仍然崇他为宗师。从天子王侯一直到全国谈六艺的人,都把孔子的学说来做为判断衡的最高准则,可以说孔子是至高无上的圣人了。
————出自《白话史记 孔子世家》
2. 司马迁评说孔子 译文
《史记 》卷四十七 孔子世家第十七的最后有司马迁的评论: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馀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於夫子,可谓至圣矣!
译文:
太史公说:《诗经》里有这样的话:“仰望着那高耸的山峰啊,真让人向往!放眼那通天的大道啊,不禁也要迈步前行!(注)”即使自己到达不了那么高那么远的地方,然而心里却是向往着它!我读了孔子的书,想象他的为人也是这样的呀!我去过孔子的家乡鲁地,看到祀奉孔子的祠堂里摆着各种车服和礼器,儒生们定时地在那儿学习礼仪,不禁怀着敬意徘徊着舍不得离开。天底下的帝王以至于贤能的人很多,都是生前显赫一时,死后就渐渐被世人遗忘。唯独孔子,虽是一介布衣,却能传承十余代,学者依然崇拜他。从天子到王侯将相,中原地区研究六经的,都以孔子的学说为准则,真算得上是圣人中最伟大的人物了!
可见,司马迁对孔子的评价是相当高的。
(注)一说“景行”的意思是指“高尚的品德”,此处我采用的是作为“大路”的解释。
3. 元方善辩的原文和翻译,孔子适郑的翻译,司马迁论孔子的原文和翻译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即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
太丘,县名。 期:约会,约定时间。
期行:相约而行。期,约定。
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日中:正午时分。
舍去:不再等候就离开了。 舍:放弃. 去:离开 乃:才,就。
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尊君:对对方父亲的尊称。
家君:家父。 尊君在不: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不,通假字,通“否”,不在。 委:放弃,抛弃。
相委:丢下别人。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
委,丢下、舍弃。去,离开。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引:拉,这里指表示友好的动作。
顾:回头看。 至:到。
不:通假字,同“否”。 君:您。
行:出行。 译 文: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好同行,约好正午(见面),正午过了那个朋友没来,陈太丘不再等候便离开了,陈太丘走后,(友人)他才来。
陈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才七岁,正在门外玩耍。客人问元方:“你爸爸在吗?”元方答道:“等了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离开了。”
朋友便发怒骂道:“你父亲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好一起走,把人丢下自己走了。”元方答道:“您跟我父亲约好正午。
正午时你还不到,就是不守诚信;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便下车想拉元方的手,元方地入了家门,不回头看友人一眼。
4. 司马迁丧家狗原文加翻译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
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
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
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孔子到郑国去,路上和学生们走散了。(于是)孔子独自站在郭东门。
有个郑国人对孔子的学生子贡说:“东门口站着的那个人。他的额头像尧,他的后颈像皋陶,他的肩膀与子产类似,但是腰部以下相差禹有三寸,疲劳得像失去主人,到处流浪的狗。”
子贡将实际情况告诉了孔子。孔子欣欣然地笑了,说:“讲我的外形像谁,是小事。
然而说我类似失去主人,到处流浪的狗,确实是这样啊!确实是这样啊!”。
5. 昔司马迁赞孔子,谓中国言六艺者
昔日司马迁称赞孔子,说(在)中国讲六艺的人,都以孔子作为榜样,(孔子)可以说是至圣了。
这至圣之名的起始,就是两千年来尊敬礼拜孔子的代表。我国自从汉朝以来,国人没有不尊重孔子的。
内到京城,外到郡县,都建立有孔庙。至于曲阜的陵庙,则派遣官员守护,经历许久没有荒废。
之所以这样做,只因为孔子的圣明已经做到万世师表罢了。(我)曾经考究国孔子的思想,以仁义道德作为根本,(将)治国平天下作为他思想的应用。
孔子教育别人,注重亲近人的日常,不好高骛远。(孔子)开始在孝悌,成就在忠恕。
列举家庭、社会、国家的伦理道德,没有不蕴含在孔子思想中的。读书人阅读孔子遗留下来的书籍,想见到孔子的为人,亲身去做,努力实现,希望有一日将培养出高尚的人格,但却并不知道孔子其实是大哲学家、大政治家、大教育家。
《诗经》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我)虽然不能做到孔子的境界,但心里却十分向往。
我们这些人对于孔子又有什么可以非议的呢。
6. 王安石—《孔子》翻译
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记叙帝王人物用“本纪”来表述,一些世袭公侯爵位的则用“世家”来记叙,一般的朝廷公卿官员则用“列传”来记叙,但是也有特例。
司马迁把孔子列为世家来记叙,他这样做有什么特殊的根据吗?孔子,是一个到处游学讲学的人,生长在乱世衰落的年代,并没有属于自己的一点土地,根据这个论据,可以把他归为“列传”就合适了,怎么把他列为“世家”呢?难道是因为孔子具有圣人的道德,他的学说传播的非常盛行,流芳后世。之所以以“世家”来称呼他吗 ?我认为,这个也不是非常准确的结论。
孔子的经天纬地的才识,足可以跟帝王相比拟,怎么可以只和那些公卿大夫并列呢?孔子的王道,被天下的人所认可,怎么可以只能称呼为世家呢?把孔子认为是世家这个等级,孔子的王道理论,即使不认同它也是大伦理道理,把孔子认为是列传这个等级,即使不认同,它也不会自己变为渺小。但是司马迁自己却不按照正常的惯例来记叙,这就是我们现在大多数人不同意司马迁观点的原因。
7. 王安石—《孔子》翻译
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记叙帝王人物用“本纪”来表述,一些世袭公侯爵位的则用“世家”来记叙,一般的朝廷公卿官员则用“列传”来记叙,但是也有特例。
司马迁把孔子列为世家来记叙,他这样做有什么特殊的根据吗?孔子,是一个到处游学讲学的人,生长在乱世衰落的年代,并没有属于自己的一点土地,根据这个论据,可以把他归为“列传”就合适了,怎么把他列为“世家”呢?难道是因为孔子具有圣人的道德,他的学说传播的非常盛行,流芳后世。之所以以“世家”来称呼他吗 ?我认为,这个也不是非常准确的结论。
孔子的经天纬地的才识,足可以跟帝王相比拟,怎么可以只和那些公卿大夫并列呢?孔子的王道,被天下的人所认可,怎么可以只能称呼为世家呢?把孔子认为是世家这个等级,孔子的王道理论,即使不认同它也是大伦理道理,把孔子认为是列传这个等级,即使不认同,它也不会自己变为渺小。但是司马迁自己却不按照正常的惯例来记叙,这就是我们现在大多数人不同意司马迁观点的原因。
8. 司马迁的《史记》中的《孔子世家》的翻译
①先:祖先。
②颜氏女:据《礼记·檀弓》说,名征在。 野合:据《索隐》、《正义》解释,叔梁匕与征在成婚时已超过六十四岁,而征在岁数尚小,二人年龄相差悬殊,此种婚姻在当时不合礼法,故谓野合。
③祷:祈祷,向神求福。 ④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
⑤纡(wéi,维)顶:形容人头顶四周高,中间低,呈“凹”字形。圩,洼田四周的埂。
⑥古人有名也有字,且义常相关联。因叔梁纥曾祷于尼丘山,故子名丘,字仲尼。
就是把“尼丘”二字拆于来。仲,排行老二之意。
孔子有异母兄名孟皮。 丘生而叔梁纥死,葬于防山。
防山在鲁东,由是孔子其父墓处,母讳之也①。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②,设礼容③。
孔子母死,乃殡五父之衢④,盖慎也⑤。郰人挽父之母诲孔子父墓⑥,然后往合葬于防焉⑦。
①母讳之:叔梁纥去世时,征在少寡,在当时社会,她不便送葬,故不知叔梁纥坟地所在,所以无法告诉孔子其父的墓地在何处。 ②陈:陈列、摆设。
俎豆:古代祭祀时盛祭品的器皿。 俎是方形的,豆是圆形的。
③礼容:指制仪容。 ④殡:停放灵柩。
五父之衢:睦名,是鲁城内的街道。 ⑤慎:慎重。
⑥郰:同“陬”,陬邑。 诲:告诉的意思。
⑦焉:代指防山。 孔子要绖①,季氏飨士②,孔子与往。
阳虎绌曰③:“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孔子由是退。
孔子年十七,大夫孟厘子病且死④,诫其嗣懿子曰⑤:“孔丘,圣人之后,灭于宋⑥。其祖弗父何始有宋而嗣让厉公⑦。
及正考父佐戴、武、宣公⑧,三命兹益恭⑨,故鼎铭⑩云:'一命而偻(11),再命而伛(12),三命而俯,循墙而走(13),亦莫敢余侮(14)。饘于是(15),粥于是,以餬余口(16)。
'其恭如是。吾闻圣人之后,虽不当世(17)必有达者(18)。
今孔丘年少好礼(19)其达者欤?吾即没(20),若必师之(21)。”及厘子卒(22),懿子与鲁人南宫敬叔往学礼焉(23)。
是岁,季武子卒,平子立。 ①要绖:古代丧服中的麻腰带。
要,通“腰”。 ②飨:用酒食款待人。
③绌:通“黜”,排除,贬退。 ④病且死:病重将要死。
且,将要,将近。 ⑤诫:嘱告。
嗣:继承人,此指儿子。 ⑥灭于宋:孔子六世祖孔父嘉在宋国内乱中为华督所杀,其子防叔奔鲁,故云灭于宋。
⑦孔子远祖弗父何为宋襄公之子,依礼法当为宋国嗣君,但其让位于弟弟,即后来的宋厉公。 ⑧佐:辅助。
⑨三命:指三次加官晋爵。兹益:更加。
⑩鼎铭:鼎上所铸的文字。 (11)偻:曲背,引申为弯腰鞠躬。
(12)伛:义同“偻”。 (13)循墙:挨着墙。
循,沿着。 (14)侮:欺侮。
(15)饘(zhān,沾):稠粥。 于是:在这个鼎中。
(16)用饘、粥来勉强维持自己的生活。表示过俭朴的生活。
(17)当世:指做国君。 (18)达者:显贵的人。
(19)好:喜欢。 (20)即没:如果死了。
(21)若:你,指孟懿子。 师之:以他为师。
(22)卒:死。 (23)南宫敬波与孟懿子同为孟厘子之子,此处不应更言“鲁人”。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①,料量平②;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③。
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④,斥乎齐⑤,逐乎宋、卫⑥,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⑦。
孔子长九尺有六寸⑧,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鲁复善待,由是反鲁。
①尝:曾经。 史:一作“委吏”,古代管理仓库的小官。
②料:计算。 量:量具。
平:公平,精确。 ③司职使:管理牧场的小官吏。
畜蕃息:牲畜殖兴旺。 ④SB11[SB12[SB13[SB14[SB15[SB16[SB17[SB18[SB19[SB20[SB21[SB22[SB23[SB24[SB25[SB26[SB27[SB28[SB29[SB30[SB31[SB32[SB33[SB34[SB35[SB36[S0S0S0S0S0S0S0S0S0S1S1S1S1S1S1S1S1S1S1S2S2S2S2S2S己。
'”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⑦。 ①鲁君:指鲁国国昭公。
②适:往,到。 ③乘:辆。
④竖子:童仆。 俱:一起。
⑤窃:自谦之词,冒充。 ⑥毋以有己:忘掉自己。
⑦稍渐渐。 益进:增多。
是时也,晋平公淫,六卿擅权①,东伐诸侯;楚灵王兵强,陵轹中国②;齐大而近于鲁。鲁小弱,附于楚则晋怒;附于晋则楚来伐;不备于齐③,齐师侵鲁。
①六卿擅权:指韩、赵魏、范、中行及智氏六个大臣把持国政。参见卷三十九《晋世家》。
②陵轹:同“凌轹”,欺压。 中国:此指中原地区。
③备:防备。 鲁昭公之二十年①,而孔子盖年三十矣。
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②,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③,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④,与语三日,授之以政。
以此取之,虽王可也⑤,霸小矣。”景公说⑥。
①公元前522年。 ②辟:同“僻”,偏僻。
③身举:亲自推荐。五羖(gǔ,古)指五羖大夫百里奚。
百里奚原为虞国人,晋虞,为晋所俘,作为陪嫁臣随秦穆公夫人即晋公子夷吾的姐姐入秦,后逃离秦国,在宛地被楚国人捉住,秦穆公以贤,用五张羊皮把他赎回,任为大夫,故云。事详见卷五《秦本纪》。
羖黑色公羊。 ④累绁:(xiè,谢):同“缧绁”,绑人用的绳索,引申为拘禁。
⑤王:统治天下。 ⑥说:“同“悦”。
高兴。 孔子年三十五,而季平子与郈昭伯因斗鸡故得罪鲁昭公①,昭公率师击平子,平子与孟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