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疾病的小知识(心脑血管疾病有哪些注意事项)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1.心脑血管疾病有哪些注意事项
心血管内科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大动脉及周围血管病等,多为慢性病,病程长,且诸多因素可诱发或加重病情有些甚至是致命的, 因此,了解心血管病有关知识对您的健康非常重要。
请您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一般常识:通过医生、护士及有关书籍了解所患疾病的有关保健及治疗常识, 明确所患疾病的名称、种类、分级、分期等有关情况,掌握急性发作时的急救方法、注意事项等。 二、饮食:心血管系统疾病主张低盐、低脂、高纤维素饮食,多吃新鲜蔬菜, 合并糖尿病者应严格糖尿病饮食。
本地区普通饮食食盐摄入量每日9~12克以上,远远超出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标准(每日5~6克)。本地区人们喜欢食用的酱菜、咸海产品等,含盐量高,应限制和禁止食用。
关于食盐的摄入量:轻度高血压患者每日5~7克,中、重度患者每日3克以下;轻度心力衰竭患者每日5克以下,中度2.5克以下,重度1克以下甚至禁用。 三、工作与生活安排:急重症好转出院后,根据年龄、体力、疾病具体情况妥善安排体育运动及日常生活,避免过度脑力紧张及体力活动,保证足够睡眠休息时间,劳逸结合,有利于神经和血液循环功能,提高运动耐量,肥胖者可减轻体重。
但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重症高血压、心律失常等未控制者应限制活动。 四、血压监测:心血管疾病血压监测十分重要,尤其是高血压患者更应重视, 至少每周测量一次。
要注意血压的昼夜及生理性变化规律,不同肢体测量值有差别, 一般以右上臂为准,测量前应消除精神紧张,休息10-15分钟后测定。尽量定时定人测量,学会正确的测量方法及测量结果的判断,并做好血压及相应病情变化记录。
五、戒烟、酒:嗜烟、酗酒是本地区常见不良嗜好,它与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疾病,尤其与猝死性冠心病密切相关。戒除后发病危险性明显减小, 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措施。
六、心理保健:心血管病多为慢性疾患,病程较长,可出现多种并发症, 对生活质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要正确认识疾病树立乐观主义人生观,切忌焦躁、紧张、悲观, 增强与疾病作斗争的决心与信心。
七、坚持按医嘱服药:大多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等, 需长期坚持服药,出院后治疗是疾病整个治疗方案的一个重要部分, 病人绝大部分时间治疗都是在出院后进行的,特别是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正常后,仍要坚持用药治疗, 突然停药会导致停药综合征,可使病情恶化,是十分危险的。注意药物名称、种类、用法、不良反应、药品产地。
治疗心血管病的药物发展很快,治疗观念不断更新,某些传统的药物, 由于副作用多、疗效不可靠,有的甚至加重病情,逐渐被一系列新型药物所取代。 如冠心病病人慎用潘生丁,心肌梗塞病人慎用硝苯地平(心痛定), 高血压病病人不要再服用复方降压片(或复方罗布麻)等。
这些药物已被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的新型药物所替代。另外, 更值得注意的是,千万不要服用质量不可靠的药物, 尽量到正规药店和正规医院信誉较高的医疗单位购药。
八、定期复诊: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定期复诊非常重要, 医生将依据您的病情对用药的剂量和种类给予相应的调整。由于心血管内科疾病用药比较复杂,因此, 建议您最好到具有心血管内科门诊的医院复诊。
如突然胸闷、胸痛、头痛、头晕、心悸等发作, 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2.心脑血管疾病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改变,被称为“富贵病”的“三高症”(即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高血压的老年人使用降压药有讲究,有原则,对于老年降压药的选择,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患病率逐渐增加。
60岁以上老年人中40%~45%患有高血压的同时还患有高血糖或高血脂,根据卫生部2007年统计数字显示,据国外的资料显示,50%左右的糖尿病人都合并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多种老年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关键在于预防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致残率高的疾病。
一旦得上这类疾病,自己很难生活自理,给家庭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病人自己也常常因为拖累了家人,心情不畅,反而影响了疾病的治疗。
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无论是从经济角度、家庭角度,还是从健康角度来讲,唯有预防才是万全之策,高明之举。早一日预防,早一点安心。
尤其是以下人群更应当引起高度重视,需要立刻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1、机关干部、企事业领导、知识分子等。
由于他们每天压力过大,精神紧张,导致人体神经失调,新陈代谢发生紊乱;主要器官功能失去平衡,易造成动脉硬化,从而引起冠心病和脑血栓。 2、烟酒过度、生活无规律者。
他们较易造成血管痉挛,血流不畅,往往过早患心脑血管疾病。 3、肥胖及饮食不科学者。
他们往往营养过剩,使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过高。 4、40岁以上者,尤其是有头晕目眩、心慌气短、记忆力衰退、四肢麻木、听力和视力下降等症状的中老年朋友。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秘诀在于“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少吃食盐和心理平衡”等。鱼油的诞生使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得到了可靠的保证。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应当养成如下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合理膳食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改善。
但是有许多人的饮食并不科学,以为大鱼大肉就是生活质量的提高,其实不然。人的健康状况不同,饮食也应当有所不同。
建议心脑血管病人养成以下饮食习惯。 1、增加纤维膳食 膳食中纤维有降低血清胆固醇浓度的作用。
膳食纤维含量丰富的食物主要是粗杂粮、米糠、麦麸、干豆类、海带、蔬菜、水果等,每日摄入纤维量35克—45克为宜。具有降脂功能的常见食品还有洋葱、大蒜、香菇、木耳、芹菜等。
2、多吃鱼和鱼油 鱼油具有明显的调节血脂功能,能够预防动脉硬化。大量摄取富含ω-3的鱼油可对心血管疾病有积极的预防作用。
国际营养组织建议:人们每天摄取2500千卡的能量,相应的应该摄取0.6—1克以EPA和DHA形式存在的ω-3脂肪酸。拿国货精品鸿洋神中老年型鱼油为例,每天必须至少服用3—5粒700mg含量为30%的鱼油胶丸,才能保证人体的基本需要。
3、多吃豆制品 大豆里面富含多种人体所必须的磷脂。常吃豆腐、豆芽、豆腐干、豆油等豆制品有益于人体健康,能够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4、此外应该适当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取量 脂肪摄入应严格限制在每日不超过30克或占总热量的15%以下。胆固醇摄入量每日应该控制在200毫克—300毫克以下为宜。
尽量避免食用高胆固醇食品,如动物的脑子、脊髓、内脏、蛋黄、贝壳类(如:蚌)、软体类(如鱿鱼、墨鱼、鱼子)。 (二)科学生活 1、加强体育运动 每天坚持运动1小时,活动时心率以不超过170与年龄之差,或以身体微汗,不感到疲劳,运动后自感身体轻松为准,每周坚持活动不少于5天,持之以恒。
2、戒烟限酒 长期吸烟酗酒可干扰血脂代谢,使血脂升高。 3、避免精神紧张 情绪激动、失眠、过度劳累、生活无规律、焦虑、抑郁,这些因素可使脂代谢紊乱。
中老年人不要长期打麻将、下棋,保持心平气和,尽量少生气。 (三)尽量少服用干扰脂代谢的药物 如β受体阻滞剂、心得安、利尿剂、双氢克尿塞、速尿、类固醇激素等,均可使血脂升高。
(四)积极治疗影响血脂代谢的有关疾病 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肾病综合征、酒精中毒、胰腺炎、红斑狼疮等,均可干扰脂代谢。 (五)定期体检 45岁以上中年人、肥胖者、有高脂血症家族史者、经常参加吃喝应酬者、高度精神紧张工作者,都属高危对象,应定期(至少每年一次)检查血脂、血压等指标。
心脑血管疾病饮食宜忌 心肌梗塞 宜:补充维生素C和微量元素。以加强血管的弹性、韧性和防止出血,微量元素碘可减少胆固醇脂和钙盐在血管壁的沉积,阻碍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海产品含碘丰富);镁可提高心肌兴奋性,有利于抑制心律紊乱(镁在绿叶菜中含量较多)。
宜进食粗粮及粗纤维食物,防止大便秘结对心脏产生不良影响。 忌:应控制热能食物的摄入,勿使身体超重。
避免食用过多的动物脂肪及含胆固醇较高的动物内脏。控制食盐摄入,咸菜、豆酱、香肠,腌肉等最好不吃或少吃。
忌烟及 *** 性食物。 低血压 宜:荤素搭配。
桂圆、莲子、大枣、桑椹等,具有健神补脑之功,宜经常食用,增强体质;由失血及月经过多引起的低血压,应注意进食提供造血原料的食物,如富含蛋白质、铜、铁元素的食物——肝类、鱼类、奶类、蛋类、豆类以及含铁多的蔬菜水果等,有助于纠正贫血。 低血压病人宜选择高钠(食盐每日宜12-15克)、高胆固醇的饮食,如动物脑、。
3.我想了解心脑血管的疾病预防知识,有哪些预防知识
心脑血管疾病预防措施包括:合理膳食、适量锻炼、平和心态、规律用药、定期体检。
合理膳食主要指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限盐6g,多吃富含维生素食物,例如苹果、桔子、香蕉等,荤素搭配,适量吃粗纤维食物,改善饮食结构;锻炼需要保持中等强度量,每天坚持半小时,例如快速跑步、游泳或者羽毛球等锻炼;脾气容易暴躁、激惹、易怒者,可以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所以需要维持心境平和不宜过于生气、激动或者悲伤;若是已经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例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需要规律用药预防与治疗,有烟酒嗜好者需要积极戒除,同时要合理作息,避免熬夜。
4.心脑血管疾病有哪些小症状
心血管疾病前期会有一些细小的征候,往往是小病小痛。
但正是这些小病小痛,成为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信号。如冠心病心绞痛,早期疼痛并不明显,有时会出现胸闷、憋气,运动量很小也感觉气短,喘不过气。
时而伴有心慌和剧烈的心跳。当这些症状有规律的出现或经常性的出现之时,应尽快到医院进行检查。
而有些已经确诊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发病前会出现不典型的疼痛,如头痛、牙痛、咽痛、肩痛、腿痛、后背痛等。或者表现为上腹胀痛不适等胃肠道症状,特别是疼痛剧烈时常伴有恶心呕吐、很容易被误诊为急性胃肠炎、急性胆囊炎、胰腺炎等。
卒中也一样,发病前会有一些细小的先兆,如一只眼或双眼短暂性发黑或模糊,看东西重影或眩晕;面部或一侧肢体突然出现麻木、无力,有时伴有肌肉痉挛;走路突然无障碍性扑倒或行走不稳等等。出现类似小毛病之时,切不可掉以轻心,应及时就诊检查,抓住最佳治疗时机。
心血管内科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大动脉及周围血管病等,多为慢性病,病程长,且诸多因素可诱发或加重病情有些甚至是致命的, 因此,了解心血管病有关知识对您的健康非常重要。
请您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一般常识:通过医生、护士及有关书籍了解所患疾病的有关保健及治疗常识, 明确所患疾病的名称、种类、分级、分期等有关情况,掌握急性发作时的急救方法、注意事项等。 二、饮食:心血管系统疾病主张低盐、低脂、高纤维素饮食,多吃新鲜蔬菜, 合并糖尿病者应严格糖尿病饮食。
本地区普通饮食食盐摄入量每日9~12克以上,远远超出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标准(每日5~6克)。本地区人们喜欢食用的酱菜、咸海产品等,含盐量高,应限制和禁止食用。
关于食盐的摄入量:轻度高血压患者每日5~7克,中、重度患者每日3克以下;轻度心力衰竭患者每日5克以下,中度2.5克以下,重度1克以下甚至禁用。 三、工作与生活安排:急重症好转出院后,根据年龄、体力、疾病具体情况妥善安排体育运动及日常生活,避免过度脑力紧张及体力活动,保证足够睡眠休息时间,劳逸结合,有利于神经和血液循环功能,提高运动耐量,肥胖者可减轻体重。
但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重症高血压、心律失常等未控制者应限制活动。 四、血压监测:心血管疾病血压监测十分重要,尤其是高血压患者更应重视, 至少每周测量一次。
要注意血压的昼夜及生理性变化规律,不同肢体测量值有差别, 一般以右上臂为准,测量前应消除精神紧张,休息10-15分钟后测定。尽量定时定人测量,学会正确的测量方法及测量结果的判断,并做好血压及相应病情变化记录。
五、戒烟、酒:嗜烟、酗酒是本地区常见不良嗜好,它与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疾病,尤其与猝死性冠心病密切相关。戒除后发病危险性明显减小, 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措施。
六、心理保健:心血管病多为慢性疾患,病程较长,可出现多种并发症, 对生活质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要正确认识疾病树立乐观主义人生观,切忌焦躁、紧张、悲观, 增强与疾病作斗争的决心与信心。
七、坚持按医嘱服药:大多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等, 需长期坚持服药,出院后治疗是疾病整个治疗方案的一个重要部分, 病人绝大部分时间治疗都是在出院后进行的,特别是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正常后,仍要坚持用药治疗, 突然停药会导致停药综合征,可使病情恶化,是十分危险的。注意药物名称、种类、用法、不良反应、药品产地。
治疗心血管病的药物发展很快,治疗观念不断更新,某些传统的药物, 由于副作用多、疗效不可靠,有的甚至加重病情,逐渐被一系列新型药物所取代。 如冠心病病人慎用潘生丁,心肌梗塞病人慎用硝苯地平(心痛定), 高血压病病人不要再服用复方降压片(或复方罗布麻)等。
这些药物已被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的新型药物所替代。另外, 更值得注意的是,千万不要服用质量不可靠的药物, 尽量到正规药店和正规医院信誉较高的医疗单位购药。
八、定期复诊: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定期复诊非常重要, 医生将依据您的病情对用药的剂量和种类给予相应的调整。由于心血管内科疾病用药比较复杂,因此, 建议您最好到具有心血管内科门诊的医院复诊。
如突然胸闷、胸痛、头痛、头晕、心悸等发作, 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2.心脑血管疾病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改变,被称为“富贵病”的“三高症”(即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高血压的老年人使用降压药有讲究,有原则,对于老年降压药的选择,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患病率逐渐增加。
60岁以上老年人中40%~45%患有高血压的同时还患有高血糖或高血脂,根据卫生部2007年统计数字显示,据国外的资料显示,50%左右的糖尿病人都合并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多种老年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关键在于预防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致残率高的疾病。
一旦得上这类疾病,自己很难生活自理,给家庭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病人自己也常常因为拖累了家人,心情不畅,反而影响了疾病的治疗。
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无论是从经济角度、家庭角度,还是从健康角度来讲,唯有预防才是万全之策,高明之举。早一日预防,早一点安心。
尤其是以下人群更应当引起高度重视,需要立刻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1、机关干部、企事业领导、知识分子等。
由于他们每天压力过大,精神紧张,导致人体神经失调,新陈代谢发生紊乱;主要器官功能失去平衡,易造成动脉硬化,从而引起冠心病和脑血栓。 2、烟酒过度、生活无规律者。
他们较易造成血管痉挛,血流不畅,往往过早患心脑血管疾病。 3、肥胖及饮食不科学者。
他们往往营养过剩,使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过高。 4、40岁以上者,尤其是有头晕目眩、心慌气短、记忆力衰退、四肢麻木、听力和视力下降等症状的中老年朋友。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秘诀在于“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少吃食盐和心理平衡”等。鱼油的诞生使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得到了可靠的保证。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应当养成如下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合理膳食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改善。
但是有许多人的饮食并不科学,以为大鱼大肉就是生活质量的提高,其实不然。人的健康状况不同,饮食也应当有所不同。
建议心脑血管病人养成以下饮食习惯。 1、增加纤维膳食 膳食中纤维有降低血清胆固醇浓度的作用。
膳食纤维含量丰富的食物主要是粗杂粮、米糠、麦麸、干豆类、海带、蔬菜、水果等,每日摄入纤维量35克—45克为宜。具有降脂功能的常见食品还有洋葱、大蒜、香菇、木耳、芹菜等。
2、多吃鱼和鱼油 鱼油具有明显的调节血脂功能,能够预防动脉硬化。大量摄取富含ω-3的鱼油可对心血管疾病有积极的预防作用。
国际营养组织建议:人们每天摄取2500千卡的能量,相应的应该摄取0.6—1克以EPA和DHA形式存在的ω-3脂肪酸。拿国货精品鸿洋神中老年型鱼油为例,每天必须至少服用3—5粒700mg含量为30%的鱼油胶丸,才能保证人体的基本需要。
3、多吃豆制品 大豆里面富含多种人体所必须的磷脂。常吃豆腐、豆芽、豆腐干、豆油等豆制品有益于人体健康,能够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4、此外应该适当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取量 脂肪摄入应严格限制在每日不超过30克或占总热量的15%以下。胆固醇摄入量每日应该控制在200毫克—300毫克以下为宜。
尽量避免食用高胆固醇食品,如动物的脑子、脊髓、内脏、蛋黄、贝壳类(如:蚌)、软体类(如鱿鱼、墨鱼、鱼子)。 (二)科学生活 1、加强体育运动 每天坚持运动1小时,活动时心率以不超过170与年龄之差,或以身体微汗,不感到疲劳,运动后自感身体轻松为准,每周坚持活动不少于5天,持之以恒。
2、戒烟限酒 长期吸烟酗酒可干扰血脂代谢,使血脂升高。 3、避免精神紧张 情绪激动、失眠、过度劳累、生活无规律、焦虑、抑郁,这些因素可使脂代谢紊乱。
中老年人不要长期打麻将、下棋,保持心平气和,尽量少生气。 (三)尽量少服用干扰脂代谢的药物 如β受体阻滞剂、心得安、利尿剂、双氢克尿塞、速尿、类固醇激素等,均可使血脂升高。
(四)积极治疗影响血脂代谢的有关疾病 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肾病综合征、酒精中毒、胰腺炎、红斑狼疮等,均可干扰脂代谢。 (五)定期体检 45岁以上中年人、肥胖者、有高脂血症家族史者、经常参加吃喝应酬者、高度精神紧张工作者,都属高危对象,应定期(至少每年一次)检查血脂、血压等指标。
心脑血管疾病饮食宜忌 心肌梗塞 宜:补充维生素C和微量元素。以加强血管的弹性、韧性和防止出血,微量元素碘可减少胆固醇脂和钙盐在血管壁的沉积,阻碍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海产品含碘丰富);镁可提高心肌兴奋性,有利于抑制心律紊乱(镁在绿叶菜中含量较多)。
宜进食粗粮及粗纤维食物,防止大便秘结对心脏产生不良影响。 忌:应控制热能食物的摄入,勿使身体超重。
避免食用过多的动物脂肪及含胆固醇较高的动物内脏。控制食盐摄入,咸菜、豆酱、香肠,腌肉等最好不吃或少吃。
忌烟及 *** 性食物。 低血压 宜:荤素搭配。
桂圆、莲子、大枣、桑椹等,具有健神补脑之功,宜经常食用,增强体质;由失血及月经过多引起的低血压,应注意进食提供造血原料的食物,如富含蛋白质、铜、铁元素的食物——肝类、鱼类、奶类、蛋类、豆类以及含铁多的蔬菜水果等,有助于纠正贫血。 低血压病人宜选择高钠(食盐每日宜12-15克)、高胆固醇的饮食,如动物脑、。
3.我想了解心脑血管的疾病预防知识,有哪些预防知识
心脑血管疾病预防措施包括:合理膳食、适量锻炼、平和心态、规律用药、定期体检。
合理膳食主要指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限盐6g,多吃富含维生素食物,例如苹果、桔子、香蕉等,荤素搭配,适量吃粗纤维食物,改善饮食结构;锻炼需要保持中等强度量,每天坚持半小时,例如快速跑步、游泳或者羽毛球等锻炼;脾气容易暴躁、激惹、易怒者,可以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所以需要维持心境平和不宜过于生气、激动或者悲伤;若是已经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例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需要规律用药预防与治疗,有烟酒嗜好者需要积极戒除,同时要合理作息,避免熬夜。
4.心脑血管疾病有哪些小症状
心血管疾病前期会有一些细小的征候,往往是小病小痛。
但正是这些小病小痛,成为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信号。如冠心病心绞痛,早期疼痛并不明显,有时会出现胸闷、憋气,运动量很小也感觉气短,喘不过气。
时而伴有心慌和剧烈的心跳。当这些症状有规律的出现或经常性的出现之时,应尽快到医院进行检查。
而有些已经确诊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发病前会出现不典型的疼痛,如头痛、牙痛、咽痛、肩痛、腿痛、后背痛等。或者表现为上腹胀痛不适等胃肠道症状,特别是疼痛剧烈时常伴有恶心呕吐、很容易被误诊为急性胃肠炎、急性胆囊炎、胰腺炎等。
卒中也一样,发病前会有一些细小的先兆,如一只眼或双眼短暂性发黑或模糊,看东西重影或眩晕;面部或一侧肢体突然出现麻木、无力,有时伴有肌肉痉挛;走路突然无障碍性扑倒或行走不稳等等。出现类似小毛病之时,切不可掉以轻心,应及时就诊检查,抓住最佳治疗时机。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