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

 我来答
tommy乐乐
2010-12-23 · TA获得超过1.9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990
采纳率:75%
帮助的人:1671万
展开全部
  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的土地革命,满足了农民土地的需求.1931年春,毛泽东总结土地革命的经验,制定出一套完善的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实质是建立农民土地所有制,调动了农民积极性,促进了革命的发展

  1、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地主阶级通过封建所有制来残酷地压迫和剥削农民,严重地阻碍了中国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这是中国贫困落后的根源之一。因此,必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消灭封建剥削制度,才能解放农村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创造必要的条件。
  2、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实行不同的土地革命路线
  在国民革命时期,中共没有认识到土地问题的重要性,也没有深入开展土地革命。
  十年内战时期的土地政策是: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分配办法是: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此时的土地政策有一个完善过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反对封建主义、没收地主阶级土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任务之一。刚开始,毛泽东等人在1928年底颁布的第一个土地法即《井冈山土地法》中规定没收一切土地。但是,没收一切土地这一政策是一个原则性的错误。因为在农村中除了地主阶级外,还有富农、中农、贫农、雇农等阶层。富农一般具有四分之一的封建半封建剥削,它基本上是参加劳动的,只能没收或征用它的封建性剥削部分。中农则完全是自己劳动的自耕农,不能损害中农的利益,这也是一个原则性的政策。贫农、雇农占农村人口70%,是无地或少地者。所以,毛泽东在实践中总结经验,随即在《兴国土地法》中加以改正,只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的土地政策是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解放战争时期实行土地改革政策。1946年,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把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1947年10月,刘少奇主持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这是一个比较完善的土地纲领。
  毛泽东在1947年的十二月会议上提出土地改革必须注意的两条基本原则:第一、必须满足贫雇农的要求;第二、必须坚决地团结中农,不要损害中农的利益。1948年4月,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提出了土地改革的总路线:依靠贫农、雇农,巩固地联合中农,消灭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的封建的和半封建的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对富农的政策,与对待地主有区别,在土地革命时期是限制富农,解放战争时期是中立富农,新中国建立后则保护富农
匿名用户
2010-12-24
展开全部
【【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农民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所有制的革命运动。旧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农村人口总数不到10%的地主、富农约占有农村70~80%的耕地,他们以此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农村人口总数90%以上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则只占有20~30%的耕地,他们终年辛勤劳动,却不得温饱。这是旧中国贫穷落后的主要根源之一。中国共产党为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完成民主革命的基本任务,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就领导农民开展打倒土豪劣绅和反对重租、重息、重押、重税等斗争。十年内战时期,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和查田运动,实行土地革命。抗日战争时期,为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减租减息的政策代替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解放战争时期,解决解放区的土地问题,是夺取全国胜利的基本保证。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