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转换断层?
转换断层(transform fault)横切洋中脊或俯冲带的一种巨型水平剪切断裂。此称为加拿大地质学家威尔逊于1965年提出。其长度可达数千公里,影响宽度可达100—200公里。断裂两侧洋中脊脊轴相对错断距离可达数百至千余公里。转换断层的存在是海底扩张说的有力证据。
岩石圈板块沿转换断层相对运动,但板块体积恒定不变。意思是断层的运动方向和运动性质在断层的两端发生了转换,由平措变化为拉开,表现为以脊轴为界,左右两侧的地质体整体的做同步的分离运动。
扩展资料:
特点及意义:
转换断层在洋底均呈线性分布,长度数百至数千公里,它们不仅使两侧洋底有很大高差,且平移错断了洋底的重力和磁异常条带。大陆区内的转换断层,情况更为复杂。转换断层具平移剪切断层性质,但与平移断层不同,后者在全断层线上均有相对运动。
但转换断层只在错开的两个洋中脊之间有相对运动;在洋中脊外侧因运动的方向和速度均相同,断层线并无活动特征。由于洋底岩石圈背离洋中脊向两侧推移,转换断层另一端最终与边界或消亡边界相遇而中止。
转换断层的提出为证实板块构造学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岩石圈板块在地球表面运动的轨迹就是转换断层,其运动特征符合欧勒定律。岩石圈板块运动的转换断层具共同转动极,证明岩石圈板块运动具球面刚体转动性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转换断层
2023-08-15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