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歌剧院的建筑特点和功能
(一)建筑特点:
1.歌剧院表面远看起来是白色,其实是用小的白色和黄色的马赛克砖拼接成的。这些瓷砖是由一百多万片瑞典陶瓦铺成,并经过特殊处理,因此不怕海风的侵袭,屋顶下方就是悉尼歌剧院的两大表演场所─音乐厅(Concert Hall)和歌剧院(Opera Theater)。
2.悉尼歌剧院外观上看起来有三个巨大的壳片,由现浇钢筋混凝土搭建而成,南北长186米,东西宽97米。第一组壳片是在位置的西边,四对壳板是串联排列的。三对朝北,一对朝南。第二组在位置的东侧,大致平行于第一组,形状相同,规模较小。第三组,在他们的西南,是最小的,包括两对壳片,里面的是餐厅。
3.其余的房间都巧妙地布置在基座内。整栋建筑的入口在南端,有一个97米宽的楼梯。车辆入口和停车场位于大台阶下。悉尼歌剧院位于悉尼海港,面对大海,环境开放。
4.它以其独特的建筑设计而闻名,看起来像是三个三角形压在沙滩上。高低不一的尖顶壳,外表用白格子釉磁铺盖,在阳光照映下,远远望去,既象竖立着的贝壳,又象两艘巨型白色帆船,飘扬在蔚蓝色的海面上,故有“船帆屋顶剧院”之称。
5.那贝壳形尖屋顶,是由2194块每块重15.3吨的弯曲形混凝土预制件,用钢缆拉紧拼成的,外表覆盖着105万块白色或奶油色的瓷砖。
(二)功能:
1.歌剧厅拥有1547个座位,主要用于歌剧、芭蕾舞和舞蹈表演;内部陈设新颖、华丽、考究,为了避免在演出时墙壁反光,墙壁一律用暗光的夹板镶成:地板和天花板用本地出产的黄杨木和桦木制成;弹簧椅蒙上红色光滑的皮套。采用这样的装置,演出时可以有圆润的音响效果。
2.音乐厅是悉尼歌剧院最大的厅堂,共可容纳2679名观众,通常用于举办交响乐、室内乐、歌剧、舞蹈、合唱、流行乐、爵士乐等多种表演。音乐厅是歌剧院的中心,专门设计的新型吸声天花板和反射镜能够更好地向舞台上的表演者和大厅各处的观众传递声音。自动悬吊装置提高了大厅的灵活性和功能性,并且能够快速适应不同类型的表演。
3.贝尼朗餐厅。能容纳6000人以上。其它各种活动场所设在底层基座之上。剧院有话剧厅、电影厅、大型陈列厅和接待厅、5个排列厅、65个化妆室、图书馆、展览馆、演员食堂、咖啡馆、酒吧间等大小厅室900多间。
4.创意学习中心。专门为儿童和青少年提供的学习中心,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建筑创新方面的知识和实验。
扩展资料
悉尼歌剧院的建造历程:
阶段一:
于1958年12月5日开始,建筑公司为Civil & Civic,奥雅纳工程顾问公司的工程师们则负责监督和指导。政府出于对资金和公众舆论的担心力求工程尽快开展。然而约恩·乌松的最终设计却仍未完成。1961年1月23日,工程已比预计延后了47天,矮墙的工程最终于1962年8月31日完成。
阶段二:
从1957年到1963年,在最后找到一个经济上可以接受的解决办法之前,设计队伍反复尝试了12种不同的建造“壳”的方法(包括抛物线结构,圆形肋骨和椭圆体)。在在1961年中期,设计队伍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所有的“壳”都由球体创建而来。
“壳”由Hornibrook Group Pty Ltd建造,他负责建造了第三阶段。Hornibrook在工厂中制成了2400件预制肋骨和4000件屋顶面板,这加快了工程的进度。Ove Arup和合作方的工地工程师惊讶于这些“壳”在完工前使用了创新的调节型弯曲钢铁桁构梁来支撑不同的屋顶。在1962年4月6日,悉尼歌剧院被估计将于1964年8月到1965年3月之间完成。
阶段三:
从Utzon将他的工作室于1963年2月搬至悉尼后开始。然而,政府在1965年发生了改变,新的Robert Askin政府宣布悉尼歌剧院建造计划将由公共工程部管辖。这最终导致约恩·伍重于1966年辞职。
到目前为止,甚至一直到1966年,悉尼歌剧院建造计划的花费仍然只有2290万元,少于最终预算1亿零200万的四分之一。然而在第三阶段,设计上将会有很大的支出。约恩·伍重辞职的时候,第二阶段的工程正接近完工。Peter Hall在他辞职后取代了他的位置,Peter Hall对内部的设计和装潢负最大的责任。一些其他的人也在同年接受任命,取代约恩·伍重的位置。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悉尼歌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