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阅读训练试题
【九年级语文阅读训练试题】
1.丁香赋
每当冰雪消融,一股细细的清香立刻浮满北国冰城,是丁香选择了哈尔滨,还是哈尔滨选择了丁香?问花花不语,天地间都在感叹着花与城的奇缘。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丁香开。”当春风尚未完全驱走哈尔滨的冰寒,丁香就像春天的使者,绽满枝头,如霞如烟,哈尔滨的春天实在是太短暂了。丁香就像春天里的一个梦,与哈尔滨的春天交相辉映,有了丁香花,哈尔滨的春天就变得芳香四溢,美伦美奂。
春天的丁香花,夏天的太阳岛,冬天的冰雪,是每个哈尔滨人心中的挚爱。几十万株丁香装点着哈尔滨的街道、公园、庭院。
丁香的花小如丁,数不清的小花汇到一起,一蔟蔟的,紫中带白,白中映粉,远远望去,花如云,花如海,花如霞。这情景给寒冬里走过来的人以张力,创造的热情,想象的驰骋。
丁香,花香袭人,在花草中,它的香气最为浓郁了,倘若你漫步街头,往往是还没有看见花,香气已先冲入鼻中,一代代的哈尔滨人就是在这沁人心脾的芬芳中梦想自己的未来。
丁香在我国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它给中国的文化平添了无限秀色。
古时,有许许多多关于丁香的传说,说丁香是“神树”,它能给人带来幸福。
历代的文人墨客,又为丁香留下了许多名篇:
“五月丁香开满城,芬芳流荡紫云藤”。
李商隐则用“芭蕉不展丁香洁,同向春风各自开”的诗句,描述情人的思恋之心。
哈尔滨人把丁香作为自己的市花,丁香是他们情感的寄托,审美的移情,更是对生命价值的一种追求。
丁香花的生命力很顽强,能绽放在北纬45度线上,深得哈尔滨人的宠爱。
这里的丁香外表柔媚,但它的根紧紧地抓住土地,纤细的枝杆,劲健地支撑着一簇硕大的花冠,抵御着北方的风寒和干旱。
初春,丁香浓香馥郁花飞全城;深秋,浓绿的叶子也久久不肯落下;就是到了严冬,它那无叶的枝条也在孕育着一个春天的花潮。
哈尔滨人对丁香的深情,在于丁香的品格凝聚了塞北人独特的精神风貌,她聚小而成大气,抗艰难而争上游,坚韧、顽强,生机勃勃。
丁香是哈尔滨人精神的写照,丁香是北国历史的见证,丁香,秀美的花色,繁茂的花丛,把北国冰城装点得分外娇娆。
丁香是哈尔滨人的挚爱,哈尔滨是丁香永久的家园。
(选自中央电视台《电视散文精品》作者:张福海)
1.阅读全文,说说作者赞美丁香花是为了赞美什么。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丁香开。”是根据________写的《_________________》中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改写而成。
3.作者根据什么说丁香“给中国的文化平添了无限秀色”?(可用文中原句回答)
4.品味下面句子的精彩之处。
① 花如云,花如海,花如霞。
② 就是到了严冬,它那无叶的枝条也在孕育着一个春天的花潮。
5.丁香花、太阳岛、冰雪是哈尔滨人心中的挚爱,南京的梅花、栖霞红枫、雨花石、玄武湖等也是南京人心中的挚爱。请你选择具有南京(含郊县)地方特征的一景或一物,写一段话,抒发自己的喜爱之情。(不得直接套用文中的原句,不超过60字)
[参考答案]
1.如写“赞美哈尔滨人”,得1分;如写“赞美哈尔滨人的精神”,得2分;如写“赞美哈尔滨人‘聚小而成大气,抗艰难而争上游,坚韧、顽强,生机勃勃’的精神”,得3分。
2.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每空1分
3.古时,有许许多多关于丁香的传说。历代的文人墨客,又为丁香留下了许多名篇。(写出1句得2分,写出2句得3分)
4.①点明排比、比喻修辞手法,得1分;说出其表达效果,得2分。
②点明拟人、比喻修辞手法,得1分;说出其表达效果,得2分。
5.写出南京的景或物的名称,得1分;表现景或物的特征,得1分;准确表达喜爱、赞美之情,得1分;语言畅通、优美,得1分。
2. 沙 之 聚 张抗抗
(1)去敦煌不全是为了莫高窟。其实心里惦念了很久的,是茫茫大漠中那座神奇的鸣沙山。
(2)血红的夕阳隐去后,天空纯金一样烁亮。在山脚下能听见沙子呜呜的鸣响伴着月牙泉汩汩的水声,这鸣沙山就是沙漠中的音乐城。
(3)也许是最初的创造只是出于一声无意的游戏。千古寂寞,朔风把大山和岩石揉成沙砾,然后又把白灼的细沙重新捍成一座山岩——当鸣沙山成为鸣沙山之时,它已是一群雄健而威武的西北汉子,壮硕的胸膛上刻着重重深邃而峻峭的线条。绵延的山脊如一道锋利的刀刃,挎于腰间、举过头顶。曾有过千姿百态的想象,可是没想到,一座沙子聚成的山,居然能聚得如此坚实如此刚硬台此有棱有角如此轮廓分明。那沙了是如何一粒粒汇拢堆积聚合又浑然一体地升高壮大的呢?我读不懂鸣沙山。
(4)脱去鞋袜,光脚走上沙丘。沙极细且柔软,有一种温热的暖意,从脚跟缓缓浮起。沿着山脊上坡,瘦削的山顶如地平线在远天呼唤。沙中的脚窝很深,却不必担心会陷落,沙窝似有弹性,席梦思般地托着,起起伏伏,沉沉浮浮,跳着即兴而随意的舞蹈,在自已的身后扔下一长串荡逸的脚印……
(5)忽然恍悟,沙山原来还很温柔。
(6)沙山的温情别有一种表达方式。它从来没有外衣没有包装,没有树林有青苔,只有金沙连着银沙,一无遮拦地铺陈开去,裸露的身体无需任何一点覆盖,从从容容地展示着它优美的体态和曲线。坦坦荡荡,清清白白,冷峻中含有几分柔韧,野性中尚有几分羞怯,从春到冬,永远敞着胸怀,呵护着来往西域的路人。
(7)我惊异我惶惑。我读不懂鸣沙山的性别。
(8)夕阳已完全沉落。月亮从磊漠尽头悄悄升起,沉浸在月色之中的沙山,如海上漂流的冰峰,烟笼雾绕,白璧无瑕。回望沙峰之顶,沙坡笔陡如削,四壁悬空。山上还有用木头和竹片做成的滑板,人坐在上面,可以从沙坡上溜溜地滑下来,如同离弦之箭,只要几秒钟的时间就滑到了山下。只见每个游客滑到山脚,都削下一层沙子。
(9)人,生性也许是喜欢玩沙的吧,那是一个童年的游戏,也是成年后过于放纵的渴望。于是伙伴们都索性纵身跃入沙海……
(10)前来膜拜沙山的人,几乎每个人都要从沙山上带走些许沙子,带到山下,带回他来的那个地方。可是,这鸣沙山它一日日依然如故,巍然耸立,每日里流失的沙子,为什么竟没有使它低矮下去呢?我仍然读不懂鸣沙山。
(11)有人说,当第二天太阳升起的时候,游人留在鸣沙山上那行行凌乱的脚印,就会消逝得无踪无影。鸣沙山重又恢复了原状——杳无人迹的雪峰、缎子般的金沙滩。
(12)是月牙泉的神女,在黑夜里辛劳而奇巧的创作吗?也许是来去无踪的风。是风之手,在人们歇息之时,抚平了沙山的每一道印迹,又将沙子驱赶到它们原来的位置,将它们重新凝聚、整合、磨砺。每日每日,风都在这样不知疲倦地完成它手中不配的雕塑。所以鸣沙山每天都是新的。而当人们发现风儿揉捏了修复了再造了沙山时,风,已飘然而去。
(13)于是我再次仰视再次攀登鸣沙山。在这西域的吉祥宝地,风,已成为聚合物的一种精神,一种力量。它来去随缘,挥洒自如,从不刻意而为,却能移山搬山,还能潇洒地在沙山上拨响它的琴弦。
(14)沙之聚,有自由的风之手。那么人心呢?人心之聚,更求八面来风。
(选自《中华活页文选》,有删改)
1.依据文章(3)到(6)节的内容,简要概括第(7)节中“我读不懂鸣沙山的性别”的原因。
2.综观全文,概括出文章所写“神奇的鸣沙山”的三个“神奇”之处。
答:①③
②
③
3.作者三次写到读不懂鸣沙山,综观全文,感悟作者最终读懂了鸣沙山的`什么?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主旨。
5.文章最后写道:“人心之聚,更求八面来风”请你结合现实谈谈我们需要用什么样的“风”来凝聚人心。(5分)(不超过60个字)
[参考答案]
1、原因是鸣沙山既有“西北汉子”坚实、刚硬、有棱、有角的阳刚之美,也具有女性般的柔软、优美、坦率的温柔。或原因是鸣沙山既有“西北汉子”雄伟威武,同时也具有女性般的温柔。
2、①一座由一粒粒沙子聚成汇拢又浑然一体地升高壮大的山,居然能聚得如此坚实如此刚硬如此有棱有角如此轮廓分明。
②原本应是荒凉的沙山,却表现出柔软、优美、坦率的温柔。
③鸣沙山虽不断受损,它竟没有低矮下去,却一日日依然如故,巍然耸立。(或①它坚实刚硬,雄伟威武。②它温柔羞怯、温情脉脉。③它屡屡受损,却依然巍峨)
3、是风的力量塑造了鸣沙山,并使它保持着原状。(意对即可)
4、作者借写沙之聚写人心之聚,揭示了沙之聚需要风,人心之聚需要一种精神力量。(答出人心之聚需要一种精神力量的得三分,意对即可)
5、观点清楚,言之有理,有据就得分
3. 老鞋匠 端木蕻良
在一个墙角上有个鞋摊儿,一位老头儿坐在“马扎儿”上,在为过往的行人和邻近住户们修补鞋子。
他的摊儿上,摆着一些不起眼的东西,小钉子、碎皮子、前掌、后掌、鞋油、胶水,还有废旧的自行车和汽车的外带和内胎……
他使用的家什,也是顶普通的工具,切刀、锥子、磨石、剪子、铁锤和钉子……
老头儿长年坐在十字路口的墙角边,好使东南西北的行人都能看到他。他整天不闲地为人修补鞋子。
他的背后,就是一家店铺小货仓的窗子,窗子向南,窗子上摆满了花盆儿。花盆里的花儿长得十分茂实,可说不上有什么名贵的。天门冬、金丝荷叶、榨浆草,还有一盆玻璃翠……
摊子上没有字号,也没有人知道老鞋匠的名字,来修补鞋子的人只是顺口叫他一声老师傅罢了。墙上贴一张条儿,上面写着:“快修,当时可取。”
不停的来人,坐在小凳上,等他把鞋子修好,就好上路,有战士,有工人,也有农民,还有学生们……
鞋有各式各样的,更多的是塑料底的。有的人因为鞋跟磨偏了,有的人鞋子开线了,有的鞋帮裂口了,有的人因为鞋根掉了,还有那爱惜新鞋的,没穿就拿来打掌了。还有那矮个子姑娘拿着半高跟鞋来要求老鞋匠再把跟儿加上半寸……
人们把刚修好的鞋子,重新穿在脚上,站起身来,抖擞精神,觉得比以前轻快多了。
有的人,接过鞋匠手里的鞋子穿上,在地上轻轻跺了两下,既合脚,又称心,付了款,说声谢谢,便踏步走在路上了。
这个老头儿,曾经托人写了“快修”字条儿,他是为了人们的方便。他大概为了怕人等得心急,才告诉我们,他这鞋摊,能够当时修得,马上穿起,立即继续走路。可是,他知道不知道,鞋子修得称心,走路的人,加快速度,要节省多少时间、多做多少事呢?
他,不只是个修补鞋子的人,他倒是一个为人们修补了流去时间漏洞的人。
1.选出不全是形容词的一项是( )(1分)
A.过往 邻近 B.废旧 普通
C.名贵 轻快 D.茂实 方便
2.指出对加点词词义推断有误的一项( )(1分)
A.他使用的家什——修鞋工具
B.摆着一些不起眼的东西——让人瞧不起
C.有的人鞋子开线了——脱了线
D.没穿就拿来打掌了——给鞋底钉掌子
3.选出句中没有使用修饰语的一项是( )(2分)
A.为过往的行人和邻近住户们修补鞋子。
B.既合脚,又称心,付了款,说声谢谢。
C.他使用的家什,也是顶普通的工具。
D.他这鞋摊,能够当时修得,马上穿起,立即继续走路。
4.选出直接表现老鞋匠的一项( )(2分)
A.花盆里的花儿长得十分茂实,可说不上有什么名贵的。
B.墙上贴一张纸条儿,上面写着:“快修,当时可取。”
C.鞋有各式各样的,更多的是塑料底的。
D.他整天不闲地为人修补鞋子。
5.选出表现方式不同的一项( )(2分)
A.一位老头儿坐在“马扎儿”上,在为过往的行人和邻近住户们修补鞋子。
B.老头儿长年坐在十字路口的墙边,好使东南西北的行人都看到他。
C.不停的来人,坐在小凳上,等他把鞋子修好,就好上路。
D.他,不只是个修补鞋子的人,他倒是一个为人们修补了流去时间漏洞的人。
6.说说“鞋有各式各样的”这一段的表达作用。(2分)
7.文中有一句话能够点示本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写出这句话。(3分)
8.作者通过哪些描述显示出人们对老鞋匠工作的看法?(3分)
答案:1.A(“过往”不是形容词) 2.B(“不起眼”含“不惹人注意”的意思) 3.B 4.D5.D(D项是议论) 6.表现老鞋匠手艺好,能够修各种各样的鞋;表现老鞋匠态度好,能够为各种各样的顾客服务。7.鞋子修得称心,走路的人,加快速度,要节省多少时间、多做多少事呢!8.①通过对“不停的来人”的描写,表现老鞋匠工作受到人们的欢迎;②对老鞋匠技术的相信;③通过对“有的人,接过鞋匠手里的鞋穿上,在地上轻轻跺了两下……”的描述,表现人们对老鞋匠工作的满意。(答这一题时,一定要认真地阅读句段,从“表达作用”的角度来理解所写的内容是如何表现老鞋匠的,是从哪一个侧面来表现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