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 我来答
好声音1718
2022-08-20 · TA获得超过664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66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02万
展开全部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认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为此就要认真思考观后感如何写了。在写观后感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

  摘要:影片中,牢狱生活到点起床集合,到点熄灯睡觉,还有图书管理员分发书来看,突然闪现的念头是这样有规律的生活其实挺像学生时期的寄校生活。想到学校鸟笼大的宿舍挤八个人还上下铺,就顺便调侃下牢房能单间,真幸福。

  N年前看的片子,当时觉得真不错。具体不错在哪里?或许是因为结局不错,主人公最终成功越狱到达梦想之地,观影者借以给自己希望,以为自己也能达到自由的彼处。

  第一次看完后其实只记得了故事情节大概和那无比美妙的结局。多年后看到豆瓣评分介高,揣着“有那么好吗”的疑问,忍不住重温了一遍。依然觉得这是个精彩的电影,依然不明白为什么豆瓣分数给得这么高。

  影片中,牢狱生活到点起床集合,到点熄灯睡觉,还有图书管理员分发书来看,突然闪现的念头是这样有规律的生活其实挺像学生时期的寄校生活。想到学校鸟笼大的宿舍挤八个人还上下铺,就顺便调侃下牢房能单间,真幸福。

  如果说主人公Andy的毅力和坚持不懈,我们常人只要努力也可以做到。那么他的天才加全才已经不是常人单纯想要靠努力就能达到的。不得不承认有基因这种东西的存在。圣经信口背来,第几章第几节记得一清二楚,印证了一句名言:天才必是记忆力极好之人。所以作为一个银行家熟知税务章程事项自然不在话下,会计活对他来说是小菜一碟。还是个地质学热爱者,很懂石头,似乎是雕刻家,又懂音乐,也很会教书。

  被深深打击到了。因为像我这样过目就忘的人是很容易妒忌记忆力好的人的。像这样的天才花几个月时间记得滚瓜烂熟的,常人得花个几年,天才一年间熟读的书,常人要花一辈子,于是人的学识深度和广度的差距就这么显现出来了。

  Andy这样的人是人中神品,就如同乔布斯之类,不是常人读几本励志书看几部励志电影能达到的境界。可是常人容易为这样的天才及天才的成功激动。搞不懂激动个什么劲,又不是我们拥有高智商外还付出牛逼百倍的努力。

  或许给这部片那么多的五星是因为它讲出了我们对自由的渴望并实现了我们自由的希望。可看了两遍后发觉其实它给了大多数无天赋无毅力的普通人无法自由的绝望。

  像主人公这样的天才靠毅力靠天赋也要花近二十年青春已流逝的时间去搭建自由的高塔,那些鲜有天赋却坚持不懈的人在临终闭眼前能实现愿望也算够万幸。而多数双无的普通人只会在看到自由的海市蜃楼时瞎兴奋一下。

  我说多数人没能力自由,这“能力”,不仅仅是IQ、EQ之类的资质,还有一个人内心对自由到底有多少的渴望和尊重,让自己获得自由不是基于破坏别人的自由。自由亦不是众人无病呻吟地把它当作嘴上的追求和梦想,而内心却是“我爱体制,它给我保障给我安全感”。

  与其说给这部电影评一颗星,倒不如说我们这些人只值一颗星:口口声声说着向往自由,抱怨体制化,实则心甘情愿地享受着体制化带来的好处(既然体制自有体制的自由,那就请别抱怨了);我们叫喊着崇尚自由,却在节假日欢笑着挤在人堆里去动物园海洋馆看那些被关起来的动物和它们的表演,以为动物都爱被囚禁起来给人看给人表演呢,(不知有多少动物是习惯了这样的生存方式如同影片中在监狱呆了一辈子的BROOKS,又有多少是真的爱show),当看到天鹅只能在动物园沟渠大小的水域中十秒一个来回地游来游去,飞鸟们被罩在三四米高的网下面无法飞翔,海豚不是在大海里自由跳跃,这时如果我们还能欢笑,那就请别说我们多渴望多尊重自由,也不配给这部电影五星。

  ——以此文写给自己,激励自己和那些同样缺乏或快失去毅力的人,如Andy般坚持下去,终有一天获得自己内心想要的那份自由!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2

  认真地看完两遍《肖申克的救赎》,不得不说,这部电影真的使我感动不已。不仅仅是安迪与瑞德之间深厚的友谊,也不仅仅是安迪经历千难万险,最后成功地逃出肖申克监狱,而是在那个黑暗、肮脏的角落,总有为拥有自有和希望的抗争,就像黑夜中的零星光亮,微弱却又强大。

  肖申克监狱对所有犯人来说是个特殊的存在,老布鲁斯就是一个例子。被监禁了50年的他得知自己获得假释后变得疯狂,不是重获自由的欣喜若狂,而是因为即将离开而惶恐不安。他与外面的世界已完全脱轨,在肖申克里他是一个重要的人,而在外面,他就是一个获得假释的老监狱犯。每天生活在惶恐中的他甚至想要违反假释条例重回肖申克,那个他称之为“家”的地方。这荒唐的行为看似不可理喻,但瑞德却一语道破玄机,“你刚开始会痛恨这里,然后是逐渐习惯,最后依靠他,无法离开”。肖申克监禁了他们的身体自由,更监禁了他们的精神自由。刚开始他们会愤恨,渐渐开始沮丧、抑郁,到最后放弃希望,麻木地活着。因为只有这样行尸走肉般才能不被心中希望折磨到疯狂。哀大莫过于心死,这才是肖申克最可怕的地方,不是强迫你放弃心中所有美好的信念,而是让你自己抛弃它,眼睁睁地看着它流出你的身体,流入这片肮脏浑浊的脏水里,但却放弃所有的抗争,这是一种可怖的禁锢,或者用瑞德的话来讲,叫做“体制化”。

  其实,片中的肖申克是一种隐喻,对现实生活的隐喻。我记得几年前看到过这样一个笑话。问一个小男孩,以后长大以后想做什么?答: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买个大房子,娶个好老婆,生个胖儿子。又问:那你想让你儿子以后做什么?又答: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买个大房子,娶个好老婆,生个胖儿子。刚开始看到的时候忍俊不禁,但细细一想却有种无奈之感。这暗讽了一种社会普遍的价值观:房子、车子、儿子、票子,被这些捆绑着失去原有自由的人被定义为拥有优越生活的人,而没有的则是一个失败的人或者是还没成功的人。在这样普世的价值观下,大家都被体制化了,犹如一个个设定好程序的机器人。每个人的肩上都背负着巨大的担子,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前行着,生怕有一天一无所有,纵使心中有那么些冲动与激情,有愤恨或呐喊,也被这一日日的重复与一日日的重担消磨殆尽,而后习惯着这样的生活,放弃心中的一些看似荒唐的冲动的执念,麻木地按部就班地生活,到后来,依赖者甚至不自觉地维护着这样的价值观,想要成功,获得别人羡慕、赞赏的眼光。到最后想起年轻时的那个冲动荒唐的梦时一声叹息,遗憾地看着它随风远去。即使心中有许多无奈也没有抗争,这就是现实中的肖申克监狱。

  难道他们心中没有存在些许希望?我想是有的。就像片中的瑞德,纵使他警告安迪“希望是危险的,会令人疯狂,在这儿是没用的”但是当他接过安迪送给他的口琴时,他没有吹响,他说还不是时候。应该是想等着他重获自由的那一刻吧。但是仅仅有希望是不够的,要转化成一种行动,一种坚持和抗争。对于监狱里的人来说,自由不是轻而易举的,自由是光辉的,但是黑暗是背景。自由有时是一种的心中的精神,一种不愿意屈服的态度,即使在这个黑暗的角落也可以像穿了一件无形的外套,自由漫步在这个四角的高墙之中。自由有时要靠一时依附强权得来的,像安迪一样,依附看守长换得一刻晌午和“同事们”喝啤酒晒太阳的自由,是依附典狱长以换得一个建图书馆的机会。自由更是一种不畏一切的勇敢抗争,是回荡在肖申克上空的《费加罗的婚礼》,是强忍恶臭爬过整整5个足球场那么长的臭下水道,为了怀抱太平洋的抗争。

  言之命至,人随已愿,是践行着与自由的誓约,不顾一切地争取。生活中的希望总会随着你的期许出现。虽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像三毛一样,不顾一切地去想去的地方,做想做的事,但生活中总要有些时刻,可以不顾一切、不计后果地去怀抱希望,自由地实现理想吧。人总得有希望与信念,这是个好东西,好东西是不会流逝的。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3

  虽然很早就有人向我推荐过这部电影,说值得一看,但我就是没有找到它或者说没有十分认真地找过它来看,一直到昨晚才看了CCTV—6的的播放。

  据说这部与《阿甘正传》出于同年的电影被《阿甘正传》大大地抢了风头,《肖申克的救赎》成本是330万的美金,可是最后只收回了360万,几乎是平本之作,而且与当年的奥斯卡无缘,但是在那之后至今,一直都是网民下载的热门剧。

  影片没有太多关于当时社会现实的描述,关于社会背景的交待只是一语带过;没有男女的感情戏;没有动人的音乐;没有唯美的场景;也没有曲折离奇的情节;这大概是《肖申克的救赎》输给《阿甘正传》的原因,但是,这并不能否定它的可看性,《肖申克的救赎》在情节的衔接连贯上做得很好,丝丝入扣,它是那种一气呵成的电影,可以让你从开始的第一分钟就知道它在说什么,而且到影片收尾也一直没有丝毫迷糊感的电影。

  地点是美国新英格兰州的肖申克监狱,主要人物是两个囚犯:被误认为是杀害了妻子的银行家安迪和已监禁多年的黑人瑞德。安迪被判终生监禁坐了冤狱,但是在狱中他从没放弃过追求自由的希望,也没放弃对知识的热爱和对权利的维护和争取,并影响了很多狱友,几乎改变了整个监狱。

  瑞德是个有能力的犯人,由于他和某些狱警的关系不一般,所以他能托人弄到许多监狱里没有的东西,香烟,牙刷,女明星的海报,还有最后安迪得之赖以逃出监狱的一把小锤子……

  在狱中,安迪和瑞德结下了深深的友谊,因为彼此都聪明机智,能很好地沟通思想。安迪更是非同俗流,他有着过人的智慧和能力,甚至有着哲人般睿智的心性,对生活坚持抱乐观和热爱的态度。他给狱警和典狱长做财务指导和免费财务服务;他坚持给州议会写信,争取增加监狱的图书馆经费;他争取到啤酒和音乐用于改善同伴的生活;他喜欢读《圣经》……

  安迪一开始就表现得与监狱里的其它人不同,鹤立鸡群,因为他根本无罪,因为他属于高智商,本身就是上流社会的精英,只不过落难了。用他自己的话说:“厄运就这样掉在你的头上,只是我想不到这场暴风雨持续了那么久,如果我做错过什么事情,我所受的苦难也可以赎回了。”

  监狱改变了许多人的一生,以致于他们出狱后再也无法适应外面的世界,反而又想重回监狱,布鲁克斯就是一个典型的悲剧,重获自由并没有给他带来丝毫喜悦,反而最后自杀身亡。这是对当时美国刑律的莫大讽刺,本来刑律的目的是改造犯人,让有罪的人重获新生,重归社会,最后这些犯人的一生却彻底被监狱所毁,因为监狱早已毁灭他们对生活的所有希望。

  安迪一直没有放弃希望,他对瑞德说过:“希望是个美好的东西。”而在瑞德看来,希望在监狱里是无用的,甚至是危险的东西。但最后,安迪的希望却实实在在地给他带来新生,实现了在旁人看来根本做不到的事情,他用那把瑞德形容为“如果想用它来挖地洞逃出监狱,至少得用上600年。”的小锤子挖出了逃跑的洞口,只用了19年的时间。瑞德最后也被释放了,他几乎也想走布鲁克斯的老路,几乎也被监狱生活毁掉。但最后,对安迪的许诺使他来到安迪所说的那个地方,按照安迪的叮嘱,发现了安迪的行踪,他追随安迪来到了芝华士内欧——墨西哥的一个海岛,安迪说那是一个可以忘却记忆的地方……友谊又可以继续,无论经过多少苦难,他们终于得到了回报,有了希望,至少生命还在继续,再加上自由和智慧,迎接他们的,仍是广阔而宁静的天地……

  对生命的感悟,对人生的教育,都透过安迪的话语和作为从这部电影中自然流露,它淡淡地向人们散布着哲学理念,教人坚强乐观地面对生活,不失为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4

  剧中的安迪因为妻子及其情人被杀而被诬陷入狱,并被判无期徒刑,由一个风光的银行家副总裁变成了一个囚犯,并在监狱里饱受着各种精神和肉体上的摧残,就是在这种条件下的一个人,心里还满怀着希望和梦想,就是这样的一个坚强的不可理喻的人,在那种很绝望的环境下生活了20年以后,在出狱根本就没有希望情况下,还能有勇气向他最好的朋友瑞德绘声绘色地描述他出狱后想要的生活。他在监狱里所说的那些好象天方夜谭的梦想,都是有根据的':让吝啬的警长请狱友们喝酒;会在太平洋的某小岛度过余生……最后都实现了。不管现实怎样,即使是在绝境面前,我们都应该心存希望,不是吗?就像安迪,当他最开始憧憬着要在泽华塔尼开个小旅馆买一条小船,日落看星辰,走到沙滩,踩着海浪,感受自由的时候,泽华塔尼还在墨西哥,远在天边,而他在美国的肖申克,在监狱里,连最基本的自由都没有。然而他最终还是到了那个他梦想中的没有回忆的地方,美的像天堂一样的地方。希望就是这样的一种东西,无论你自由还是不自由,在困境中或是在悠闲地享受生命,还在挣扎着或是已经置所有的一切以度外,你都可以拥有,并让你可以更加坚强地面对现实。人是要活在希望中的。

  当瑞德告诉安迪:“希望是危险的东西,是精神苦闷的根源。”面对残酷的现实,安迪却以实际行动告诉瑞德:“有一种鸟是关不住的,它们的羽翼充满希望的光辉”。怯懦囚禁灵魂,希望还你自由。人就是不能失去希望,有理想才会对未来有必胜的信念。是的,就因为希望,安迪坚持了整整二十年的时间。二十年的时间。安迪拿来干吗去了呢?他不断的在活出自己的价值和展示他自己的才华,他一丰在鼓励着其他人要拥有梦想,不要轻易放弃。在那样的绝境下他都能深谋远虑,足足用了20年时间去打造一条自己的人生路。安迪说:“有人忙着活,有人忙着死。”。

  二十年,如果换成是我,我会怎么样?是会变的和肖申克监狱里任何一个普通的犯人一样,被现实折磨的放弃思想和希望,变成一个麻木的体制化了的人,被彻底改造,混的好一点的话可能会和老布差不多,再好一点最多也就和瑞德一样了,在监狱里做一个能够弄到东西的人,继续发挥自己的作用,活得更接近一点正常人。还是和那个与安迪一起进来的胖子一样,在一开始就向现实投降,不再挣扎,哭着求饶,最后被狱警活活打死。这些人我都不要做,我一定要成为安迪一样的人,不放弃希望和梦想去改变现实。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没有象安迪承受的那么多灾难,就更没有理由放弃勇气和希望,努力就是救赎,就有希望。换个角度来想一下,其实我们现实的生活和他们也是一样的,只是环境不同罢了。在我们的这个环境里面,我们都活的和他们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不管一开始我们会有怎么样的理想,会有多么坚定的意志,不管我们是多么的想要把现实的生活变成自己想要的种种,最后我们都只能是被它所同化了,这也许只需要一瞬间的时间,也许会用上10年、20年、30年甚至是像瑞德一样的40年,我们的意志一点一点地被各种事实消磨殆尽,我们的理想最后也会被自己所抛弃或者忘记,然后我们会象肖申克监狱里的犯人们一样,懒散地接受命运给予我们的各种安排,这就是生活——大多数人的生活。其实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我看到太多的人因为一点点的挫折就轻言放弃;当环境不如自己所想象的那样时就只会埋怨这个社会,看完了这部片子后我一直在想我应该怎样面对困难和挫折,应该活出真我的价值呢?我又将怎样去影响身边的人呢?将来我们又能给自己的人生道路上留下什么样的回忆呢?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5

  二十六年后,当安迪?杜佛尼在肖申克监狱外千里之遥的墨西哥边境小城齐华坦尼荷享受阳光、欢愉、自由时,他一定不会忘记二十六年前向瑞德借小锤子的那个上午,他也许不会想到兴之所至的偶然会成就他后半生的自由。

  同样,当瑞德听到安迪到齐华坦尼荷的邀请时,他也绝对不会想到,数年之后,垂暮之年的自己真的会踏上前往这个异国小镇的旅程。

  还有,当读者在卷首独到安迪被判无期,入狱监禁时,也绝对不会想到,二十六年后,安迪会以自己的方式出狱,并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

  毋庸置疑,《肖申克的救赎》是一本传奇之书,斯蒂芬·金用许多不会想到,构成了读者肖申克监狱的全景旅行式欣赏,也构成了安迪基督山伯爵式的逃亡与救赎,更让每个人都体验了一次自己的肖申克。

  初读《肖申克的救赎》,就已经为斯蒂芬金所构筑的那个世界的真实与残酷所震撼,不禁感佩于作者笔力的深厚,在赞叹的同时也过一些思考与体味,但是因为当时年龄太小,没有能够很好地理解自己的思考,也没能系统的将其整理出来。而今,再读此书,加以自己以前的感受,抛却文学性的因素,感到的只是自由与希望的可贵以及人生命的原始张力。

  我相信,任何人在蒙受不白之冤时,都会委屈、痛苦,也会抗争。但是,当这种冤屈达到了你无法抗争的时候,你会怎么办?放弃,绝望?抑或是继续?我不敢揣测别人会怎样,但对于我来说,我也许会失望并放弃,继续抗争的机率很小。我很难像安迪一样,一直抗争,二十六年一直抗争,并且在数次绝望的情况下还能继续。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在这个抗争的过程中,还能焕发出个性与理智的光彩,感染并改变着周围的环境和人。我们可以看到,从安迪进入监狱的那一刻起,他就没有停止过抗争,他就没有丧失过希望。他反抗“姐妹”们的骚扰,他挑战典狱长的权威,他改变监狱的环境,他改善狱友的状况,他关心自己的案子,他永远没有丧失过出狱的希望。很难想象,当他听到汤米谈及他的案子的真相时的激动,又是怎样在这种激动中受到诺顿的打击、要挟与报复,并坚持着自己的抗争;很难想象他是如何在几近绝望与窒息的监狱环境中维持着自己的理性与希望,并运用它们周密计划自己的逃亡事宜,充分考虑各种可能性,一直不被发现。不得不说,安迪是一件希望、理性和勇毅加在一起的奇异的作品。他真的能教会我们很多:理智、勇敢、希望。因为希望,他没有沉沦于监狱的环境,磨灭掉自己的个性;因为理智,他能没有过于和诺顿理论;因为勇敢,他敢于同那些违背他价值观的行为抗争。这些是我们应该学也必须学的。

  在当今浮躁的社会,节奏越来越快,压力越来越大。很多人明显已无法适应,他们早已抛却了对生活的希望,失去了作为人的理智,丢掉了起码的勇敢。因此,我们看到自杀率越来越高,年轻人越来越脆弱,社会的神经绷得越来越紧。其实在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想想安迪,想想肖申克。我们大可以像他一样,对生活充满希望,即使周遭的环境如肖申克一般:不公、混乱、绝望。我们也不能因此变得没有目标,变得沉沦现实,变得随着这个社会而失去了我们个性中的亮点。尽管有人可能像诺顿一样:伪君子、真小人,并来欺压们,尽管也许你所面临的困难难以与之抗争,我们可以像安迪一样,静下来,好好想想,我们该怎做,有一个计划与方案,去实施,去执行,去追求。真的,我们,应该像安迪一样:我们,应该好好想想自己的肖申克。

  好了,文行至此,话已不多,早该作结,只是突然想到舒婷的一首诗,叫《这也是一切》,其中的最后两句,我觉得可以用来贴切的形容肖申克中的安迪,也可以作为我们的自勉,闲暇无事时可以仔细体味、感受,去体会生命真正的况味——希望,并且为它斗争,请把这一切放在你的肩上。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