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下京剧的危害 20
京剧本身没有什么危害,但近些年戏歌混杂(或京剧歌曲化)的现象危害却很大。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李幼春先生来到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任教,李幼春先生是净行名家,教授学生却是以老生开蒙,他为一名表演系的学生教授了《三家店》中“将身儿”的唱段,这位学生先前是学歌剧的,初学京剧不免有些不明就里。
一日,遇李甫春先生,李幼春先生欣然让这位学生唱《三家店》给甫春先生听,唱罢,李甫春先生沉默不语,学生遂问:“先生,我以前是唱歌剧的,您听我唱的戏是不是有点儿歌味儿?”“不然,你唱的这歌有点儿戏味儿”,李甫春先生答道。
在老先生的眼中,戏就是戏,歌就是歌,二者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无论是发声方法还是发声位置以及格调韵律都具有完全不同的艺术特点,怎能混为一谈,“戏歌”的诞生本就是对纯正京剧艺术的挑战,如今“戏歌”大行其事,对于纯正的京剧艺术更是一大危害!
北京的南锣鼓巷曾经是一条浓缩着老北京风土人情的安逸小巷,而随着这条巷子越来越火,这里一些商铺老板的心态就变了:正餐不如快餐,快餐不如小吃,小吃不如卖假饮料......所以这条街就没法看了,造成这一恶果的根本原因便是利益的驱使。
同理,纯正的京剧就像是正餐,是南北大菜,是满汉全席,它的制作需要时间,需要功夫,品尝的人也需要耐心,需要具备一定的鉴赏力,它不能够批量生产,只为精益求精,而“戏歌”就如同是假饮料,是“三无”小吃,“无内涵”、“无传承”、“无气韵”,可以批量生产,践踏京剧艺术的纯正与完整,是唯利是图者争快钱的必备佳品。
样板戏中取消了尖团字和上口字,“戏歌”索性把京剧的板式、辙口一股脑儿的都抛到了九霄云外,君不见,歌颂型京剧名家天天靠“戏歌”走穴捞金,多少观众分不清纯正京剧与“戏歌”的区别,《梨花颂》俨然已经成为了“梅派代表剧目”,这是一首连梅兰芳先生都不会的“梅派代表剧目”,滑天下之大稽,“梅派”距“没派”不远矣!
“戏歌”的盛行代表着梨园之中,唯利是图的心态逐渐得势,昭示着“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京剧艺术正在向快餐文化倾斜,我们不否认最初创作“戏歌”的人是希望通过这种形势使京剧得以普及,但实践证明,无论是学习京剧还是普及京剧,都无捷径可走。
最应该做的是保存京剧最纯正的血脉,为后人留下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不要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去迎合当下浮躁的审美情趣,你爱,或者不爱,京剧就在那里,不增不减,盲目删减就是对传统文化的无视与践踏,肆意增添就是使京剧患癌,致使传统艺术不伦不类。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京剧(戏曲剧种)
我真知道出这个题目的人是怎么想的,京剧能有什么危害?一种艺术能有什么危害??????它到底碍着谁了就该自生自灭???你们就愿意看这京剧灭亡是不是??????
我很严肃很郑重的说,京剧是一种优秀的艺术,它没危害,就算你们怎么糟践它,它都不会灭亡的!!!!!
以上言辞较为激烈,不针对题问者,只针对出这辩论题的那孙子。
自生自灭?无知,先看好现在市场上的情形再说
也不怕闹笑话,中国人自己都看不起自己的国粹,人家外国人倒是迷得很
真是可笑了,中国怎么会有这样的败类?
没问出去?没问出去就对了!这种下三滥的问题就你问的出!
2010-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