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三峡》
【 篇一 】
一、教学目标
1、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3、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4、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方法。
2.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3、背诵全文。
三、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查找有关三峡的资料或图片,要求学生对三峡有些了解。
2、收集有关长江或三峡的诗句。
教师准备:
1、网上搜集有关三峡的图片,各个角度的精选一副。
2、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和诗句。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认识作者郦道元。郦道元,字善长,是北魏着名地理学家。《水经注》是记叙我国江河分布的专著,提到我国的江河,长江与黄河代表性,关于黄河的诗句我们学了不少,那么关于长江呢?(师生共同吟诵有关长江的诗句)
2、长江确实壮美,尤以三峡为甚,让我们目睹一下三峡的美景。(多媒体展示三峡的美景)三峡指上游自重庆白帝城至湖北宜昌之间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都说瞿塘雄、巫峡绚、西陵险,下面的几句诗各是写哪个峡的?是否验证古人的说法?
多媒体展示:有关三峡的诗句
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
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月明中
3.扁舟转山曲,未至已先惊
白浪横江起,槎牙似雪城
4.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5.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
6.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7.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
8.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注】此设计让学生从总体上了解三峡的特征,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他们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3、看着现代的画面,读着古人的诗篇,我们知道,长江不仅壮丽于现在,更壮丽于过去,你觉得三峡最美在什么地方?这个问题还是朗读过后再来解决。(学生齐读)
①示范朗读课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
阙嶂曦襄御溯湍啸属漱
②学生试读课文,结合书下 注释把语句读通顺,注意文句停顿。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注】此项环节设计意在强化学生的诵读能力,切实抓好基础。
4、齐读课文。
多媒体展示: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quēxiāngyǎnzhǔsùshùxītuānxiàozhàng
阙处襄陵绝巘属引沿溯飞漱曦月急湍长啸重岩叠嶂
5、译一译,记一记:
学生圈点勾画,试译短文。一段一人,先读后译。
注意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补充注释)
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
B、至于夏水襄陵。(到了)
C、或王命急宣。(有时)
D、其间千二百里。(代指两地)
E、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认为)
F、良多趣味。(很)
G、沿溯阻绝。(断)
H、绝巘多生怪柏。(极)
I、哀转久绝。(停止)
J、每至晴初霜旦。(每当到)
6、读一读,说一说:
在译读的基础上梳理课文内容。
①文章先写山后写水;
②写水则抓住三峡不同季节(夏季、春冬之时、秋季)的景物特征来写。
7、师生带着寻美的眼光找寻三峡最美的所在,教师引导:在山水
(学生回答一有沾边,便及时鼓励:你们跟郦道元真是心有灵犀,他也觉得三峡美在山水)
8、好的诗文不需要也不要求每个字都会翻译,因为美需要的是体会而不是肢解,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文中三峡的美景。(各组一名学生1分钟描绘)
①三峡很美,哪你觉得它美在哪里呢?你能用“三峡的(景物)美,你看。”的句式说一说吗?
示例: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这样美的三峡,作者仅用150余字就描绘得如此传神入化,其语言之美,其笔法之妙,实在令人称奇。②如此美景,作者是怎样将其描绘得传神入化——抓特征写景。
山——连绵不断、高峻挺拔
夏水——凶险、迅疾
春冬之景——清幽、秀丽
秋景——凄凉、哀婉(对渔歌的理解)
【 篇二 】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认读生字,正确解释关键词语或句子,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大意,反复朗读课文。
2.在反复阅读中,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达到情景交融的方法。
3.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感受三峡壮美的景色。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反复朗读中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2.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和文化魅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在反复阅读中,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达到情景交融的方法。
2.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美和文化魅力,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丰富其文学素养和古代文化的修养。
教学方法:诵读法,拓展法,讨论点拨结合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想和大家聊个天,喜欢旅游吗?十月一就要到了,你能不能向大家介绍一个我们国内旅游的好地方?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进行免费的旅游。放(三峡风光视频)早在1700多年前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就像我们展示了三峡的美景。
二、走进作者
(学生简介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好学博览,留心水道等地理现象,撰《水经注》。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具有较高文学价值)
三、整体感知,通过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美
1.检查预习情况出示幻灯片,检查字的读音。
2.轻读课文,初步感知三峡的美景
3.指导朗读,体会三峡的美
这篇课文虽然短小,但生字比较多,而且又是文言,大家能不能克服困难,把它读得自然流畅?读课文,注意不读错字、漏字,把握好节奏。我相信随着大家对课文理解程度的加深,逐步感悟到三峡之美时,朗读得会更好。
四、合作交流,质疑解答
1.小组为单位,找出你不太理解得的问题,大家一起解决
2.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在你眼前会出现怎样的景色?
师总结峡的特点:两山夹水的地方就是峡。(板书)
3.那我们就先去看看三峡的山。有哪位同学愿意为大家读一下写山的语句?其他同学请注意听,看看三峡的山有怎样的特点?
二、三、四段写水,描绘不同季节山峡的不同景象。
总结特点:根据课文内容,想象三峡的景色,并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1.选一个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三峡的奇景(教师提醒学生想象要扣紧山水、季节、景物特征,如: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啼、悲凉的渔歌等)
4.站在美学的角度,同学们来总结一下三峡具有怎样的美?
老师总结:
三峡的山:延绵,高峻壮美
夏水:迅疾奔放美
春冬:清荣峻茂秀美
秋:凄凉凄美
5.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对三峡进行赞美,并说出理由。
6.找同学分析文章最后一句引用渔者歌,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借渔者的感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用哀转久绝的猿声来侧面衬托三峡的凄凉与悲哀。)
在三峡这篇课文中,作者抓住了事物的特征来描写事物,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在写作中我们能借鉴什么?
五、拓展延伸
1992年4月3日,xx届全国人 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兴建三峡工程的决议,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正式动工。
以下这首诗表现了三峡工程从提出到开始兴建的漫长曲折历程及三峡工程给长江带来的巨大变化。